CN214035023U -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5023U
CN214035023U CN202022321709.5U CN202022321709U CN214035023U CN 214035023 U CN214035023 U CN 214035023U CN 202022321709 U CN202022321709 U CN 202022321709U CN 214035023 U CN214035023 U CN 214035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ceiling
mounting groove
groov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217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杰瑞·西奥·威廉·蒂德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 RuiXiaoWeilianDidejin
Original Assignee
Jie RuiXiaoWeilianDideji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 RuiXiaoWeilianDidejin filed Critical Jie RuiXiaoWeilianDidejin
Priority to CN2020223217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5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5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5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属于户外用汽车用品领域,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顶棚,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棚的底部外周设有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被限位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以将所述顶棚连接至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得顶棚与底座之间的组装更为便利,同时整体性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属于户外用汽车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来实现自驾,在自驾游玩时,帐篷通常是消费者必备的一个用品,大部分的帐篷通常都是直接插装在地面上,而目前也研发出安装在汽车车顶上的车顶帐篷,例如中国公开的CN204899411U专利、CN103541584A专利、CN107201850A等等,这里车顶帐篷都包括底座和顶棚,其中底座是安装在汽车车顶。
目前汽车帐篷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顶棚与底座之间的连接较为复杂,目前很多顶棚都采用是可拆卸连接的篷布,同时采用是一些连杆来支撑篷布,这种顶棚与底座的连接,在组装和拆装较为麻烦,尤其是顶棚与底座之间的外圈的整体性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使得顶棚与底座之间的组装更为便利,同时整体性更好。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顶棚,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棚的底部外周设有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被限位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以将所述顶棚连接至所述底座上。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顶棚与底座之间的组装,采用的是整体外圈的组装方式,即在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棚的底部外周设有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被限位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如此设计,首先利用连接线圈和安装槽的配合关系,组装起来比其他紧固件固定的方式更便利,同时连接线圈和安装槽的配合是将顶棚的外周与底座进行整体连接,故顶棚与底座基本是整体包围式安装,使得顶棚与底座之间的稳定性非常好。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槽包括开口槽,所述连接线圈位于开口槽内,顶棚底部部分穿过所述开口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圈为非封闭圈,连接线圈的一端穿插进入所述安装槽后与另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线圈为弹性线圈,所述连接线圈通过所述开口槽卡装到所述安装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单体板,所述单体板包括垫板和围设在垫板外的外框,所述安装槽设在外框的外侧面或顶面上。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包括至少两个侧边框和连接在所述两个侧边框之间的角框,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侧边框上的第一安装槽以及位于角框上的第二安装槽。
作为优选,所述角框内的第二安装槽呈为弧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为铝型材,所述铝型材的外侧面设有圆弧形卡槽,所述圆弧形卡槽形成所述安装槽。
作为优选,所述顶棚包括柔性面,所述连接线圈缝制在柔性面上,或者,所述柔性面卷成有底圈,所述连接线圈被包裹在柔性面内。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辅助连接槽,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梯子组件,所述梯子组件包括梯子本体和与梯子本体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拧有旋钮,所述辅助连接槽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辅助连接槽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不使用状态时完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底座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单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单体板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单体板中外框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折叠状态下转动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折叠状态下转动合页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B—B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展开状态下转动合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在展开状态下转动合页的爆炸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C—C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施例展示的为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本实施例主要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顶,本实施例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顶的底座200,所述底座200上连接有顶棚100,所述底座200包括两块单体板,所述两块相邻的单体板之间相互转动连接,其中一块单体板为固定单体板2,另一块单体板为转动单体板3,固定单体板2固定在汽车车顶上,宽度基本与汽车车顶宽度相等或接近,转动单体板3与固定单体板2相互之间为转动连接。
如图1所示,在使用状态下,转动单体板3相对于固定单体板2展开,本实施例中的顶棚100为充气顶棚,所述充气顶棚包括充气支撑体,当转动单体板3相对于固定单体板2展开时,所述充气顶棚通过所述充气支撑体支撑在所述两块单体板上,具体可参见图1所示,转动单体板3相对于固定单体板2展开后,转动单体板3会延伸到车顶外,故整个展开后,平面宽度近似于两个车顶的宽度。同时,转动单体板3上还安装有支撑杆(在图1中未示出),当转动单体板3完全展开时,可利用支撑杆支撑到地面。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并非是必要的。
如图2所示,在非使用状态下,所述转动单体板3朝固定单体板2折叠,所述充气顶棚泄气后收纳在所述两块单体板之间。
本实施例中,对于充气顶棚与底座200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作了相应改进,可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00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具体而言,是单体板的外框21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充气顶棚的底部外周设有连接线圈(连接线圈在图1中未示出),所述连接线圈被限位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以将所述充气顶棚连接至所述底座200上。
这种组装方式,使得充气顶棚与底座200的连接非常方便,而且这样的连接方式,同时连接线圈和安装槽的配合是将充气顶棚的外周与底座200进行整体连接,故顶棚与底座基本是整体包围式安装,使得顶棚与底座之间的稳定性非常好。
对于连接线圈的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棚100包括柔性面102,例如防雨布,所述连接线圈可以直接缝制在防雨布上,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防雨布的底部卷成有底圈,所述连接线圈被包裹在柔性面102内。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槽包括开口槽,组装完后,所述连接线圈位于开口槽内,同时顶棚100底部部分刚好可以穿过所述开口槽的开口,本实施例中开口槽优选设置在外框21的外周侧面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槽也可以设置在外框21的顶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框21优选为铝型材,所述铝型材的外侧面设有圆弧形卡槽,所述圆弧形卡槽形成所述安装槽。
对于顶棚100底部的连接线圈,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线圈为非封闭圈,例如可以是两端不连接的绳索、钢丝等,这种非封闭式的连接线圈的一端穿插进入所述安装槽后与另一端连接。这种穿插式的安装,可以让开口槽的开口设计相对小一点,可以尽量避免连接线圈从开口槽的开口处脱离出去。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线圈也可以是为弹性线圈,所述连接线圈通过弹性形变的方式经所述开口槽卡装到所述安装槽内,这类组装方式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5和图6所示,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中外框21为分体设计的外框21,基于这种外框21设计,本实施例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侧框上的第一安装槽2141以及位于角框22上的第二安装槽2142,由于充气顶棚的连接线圈安装在底座200外周时,角框22的位置是连接线圈的转弯处,这个位置通常是连接线圈受力比较大的位置,再加上侧框是一般是金属制成,如果在角框22处没处理好,极易导致连接线圈被侧框磨损甚至割断,故本实施例中特意在角框22内也设置第二安装槽2142,角框22本身可以采用注塑等方式制成,对连接线圈的磨损可以相对较小。
同时,为了进一步减少角框22对连接线圈的磨损,本实施例中所述角框22内的第二安装槽2142呈为弧形槽,连接线圈在弧形槽内相对移动时,磨损会更小。
此外,如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外框21的外周侧上,除了用于安装连接线圈的安装槽外,还单独设计了一辅助连接槽215,该辅助连接槽215用于安装梯子组件,还梯子组件包括梯子本体51和与梯子本体51连接的梯子连接件,该梯子连接件包括连接板52,连接板52上拧有旋钮53,同时辅助连接槽215内可插入螺母,旋钮53上的螺钉拧入辅助连接槽215内的螺母后,即完成了连接板52与底座200的组装,组装非常方便,同时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随意调整梯子组件在底座200上的位置,可以避开不同汽车的车门位置,适用更多的适合不同类型的汽车使用。
本实施例中,利用两块可相互折叠的单体板,当车顶帐篷不使用时,转动单体板3朝固定单体折叠,就可以实现折叠收纳,不占用空间,当车顶帐篷需要使用时,转动单体板3打开,底座200的占地面积变大,可以让消费者能有更大的活动空间。
本实施例的顶棚100优选是充气顶棚,充气顶棚的主要优势是重量轻,但是一旦充足气后,充气顶棚的支撑性就会变得非常好,可以不设置支撑杆来进行加强支撑,而且防晒、防雨、防风性能上也非常好,作为汽车帐篷用非常合适。另外,充气顶棚在本实施例中还具有非常好的优势,就是当气体排完后,充气顶棚可以被缩小成很小的体积,这就使得整个汽车帐篷在不使用状态下可以被很好收纳起来,占用空间小。
另外,对于收纳折叠而言,充气顶棚在气体排出后,还可以很方便的地被收纳在两块单体板折叠之后的空间内,这就很好的利用了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的结构特性,相当于充气顶棚和底座200实现了有机结合,整体上将整个汽车帐篷的折叠收纳的特性体现的更好。
对于支撑方面,为了提高转动单体板3在展开后的承载能力,本实施例特意在底座200上连接支撑杆,当转动单体板3展开后,可以利用支撑杆支撑到地面上,从而对转动单体板3进行支撑,以提高转动单体板3的承载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并非是必要的。
对于充气顶棚,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支撑体优选包括充气柱101,整个充气顶棚包括多个充气柱101,多个充气柱101之间通过柔性料体连接,柔性料体一般为防雨布,利用充气柱101配合防雨布的结构,使得整个充气顶棚具备较好的支撑骨架,同时也不需要充很多气就能够实现支撑。
为了使得充气顶棚的稳定性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充气柱101的首端和尾端均连接至底座200,所述底座200的4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充气柱101,以图1中其中一个侧面为例,充气顶棚的一个侧面主要由一根充气柱101围成,该充气柱101围成一个五边形,充气柱101的首端和尾端连接在底座200,中间均用柔性面102填充,比如用防雨布填充。为了增加顶部支撑强度,顶部也设置充气柱。这些充气柱101之间可以相互贯通,也可以相互独立。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充气顶棚的形状可以有其他变化,充气柱101的数量、布局也可以有多种变化,这类实施方式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使得整个汽车帐篷的轻量化程度更高,本实施例对底座200也作了优化,底座200的两块单体板中,即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中,至少有一块单体板为EPP单体板,所述EPP单体板包括EPP垫板20和围设在EPP垫板20外圈的外框21。EPP单体板指的是由EPP材料制成的泡沫板,这样的单体板重量非常轻,同时具备很好的可塑性,而且较为柔软,舒适性好。另外,在EPP垫板20外部围设外框21,可以让EPP垫板20减少外力触碰而发生磨损、破损的风险,同时该外框21还可以加强整个EPP单体板的抗弯强度,外框21优选为铝型材。
对于外框21和EPP垫板20之间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优选在外框21的内侧设有插入槽211,所述EPP垫板20外圈插装在所述插入槽211内,如此就相当于EPP垫板20的外圈被包围在外框21内部,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竖向方向,都被外框21紧紧限位,具体可参考图5和图6所示。
为了使得EPP垫板20与插入槽211之间匹配度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入槽211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凸筋212,该定位凸筋212优选设置在插入槽211的顶部内壁和/或底部内壁上,所述EPP垫板20上设有与定位凸筋212配合的定位槽口201,从而使得EPP垫板20与插入槽211之间实现完全定位。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槽口201和定位凸筋212的位置可以进行互换。
为了方便外框21和EPP垫板20之间的组装,本实施例所述外框21包括对立设置的两个横向侧框21a,所述EPP垫板20的横向两侧夹装在两个横向侧框21a之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外框21还包括两个纵向对立设置纵向侧框21b,所述EPP垫板20的纵向两侧夹装在两个纵向侧框21b之间。本实施例中之所以将外框21进行分体设计,是因为如果外框21是整体外框21,EPP垫板20外周插入外框21内时会变得不方便,而分体设计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所述外框21还包括位于4个边角处的角框22,相邻的横向侧框21a和纵向侧框21b之间通过角框22连接。设计有角框22也非常重要,本实施例中角框22不仅连接相邻两个侧框,同时还可以固定EPP垫板20。
为了降低EPP垫板20的制造成本,所述EPP垫板20包括至少两块拼接的分体板20a,相邻两块分体板20a中,其中一块上设有定位凹槽202,另一块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凹槽202配合的定位凸块203,本实施例中优选是包括三块分体板20a。这样的分体拆装设计,有助于使得生产EPP垫板20的设备要求更低,而且这样也有助于EPP垫板20的模块化,可以通过实际需要拼接组合成多种尺寸的EPP垫板20。同时相邻两块分体板20a之间通过定位凹槽202和定位凸块203进行定位匹配,也使得两块分体板20a之间拼接精度、牢固度会更好。
为了进一步加固分体板20a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每块单体板均在EPP垫板20下方安装有支撑梁23,如图4和图5所示,一块单体板下方设置有两根支撑梁23,支撑梁23的长度方向和分体板20a的拼接方向一致,并通过螺钉等方式紧固在三块分体板20a的底部,从而保证三块分体板20a之间的支撑性。
对于支撑梁23的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是直接固定在EPP垫板下方,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梁23也可以是固定在外框21上。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梁23的数量也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两根。
为了让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后,能够预留出一定空间容纳充气顶棚,本实施例所述两块单体板之间通过转动合页4连接,所述转动合页4包括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所述第一固定和第二固定杆42分别固定在两块单体板上,所述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之间连接有连杆43,所述连杆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铰接。在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之间设置连杆43,使得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后,由于连杆43的存在,不会导致转动单体板3的面和固定单体板2的顶面直接贴合,而是会预留出一定间隙和空间,而该间隙或空间则取决于连杆43的长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充气顶棚能被更好的收纳,同时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后也不会过度挤压充气顶棚,能对充气顶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为了进一步保护好泄气后的充气顶棚,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合页4还包括辅助限位构件44,所述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时,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之间通过所述辅助限位构件44进行限位。设置辅助限位构件44,主要用于让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转动到预定位置后,限制第二固定杆42继续转动,本实施例中辅助限位构件44的限位下,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保持相互平行的状态。
对于所述辅助限位构件44,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列举其中一个优选方案,如图8至图10所示,是当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处于完全折叠状态下的转动合页4的状态图,本实施例中辅助限位构件44包括第一支撑杆441、第二支撑杆442和导向套443,所述第一支撑杆441通过第一转轴45转动连接在第一固定杆41上,所述第二支撑杆442通过第二转轴46转动连接在第二固定杆42上,所述导向套443套装在第一支撑杆441和第二支撑杆442上。
导向套443本身是相对自由的,不与任何一部件进行固定连接,当转动合页4在实现转动和展开过程中,导向套443也会随着转动合页4的转动过程中相应发生角度变化,但是第一支撑杆441和第二支撑杆442始终位于导向套443内,如图10所示,当转动合页4转动到完全折叠状态下时,第一支撑杆441的顶端和第二支撑杆442的底端刚好抵住,从而可以限制第二固定杆42继续朝第一固定杆41转动,相当于限制住转动单体板3继续往固定单体板2转动。为了减少导向套443在随转动合页4转动过程中与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的撞击,本实施例中导向套443外部还套设有弹簧圈444,该弹簧圈44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抵住,同时又提供给导向套443一定摩擦力,以防止导向套443过于自由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辅助限位构件仅仅是优选方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辅助限位构件44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展示的实施方式,比如所述辅助限位构件可以仅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其中之一与第一支撑杆是固定连接,所述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与另一个固定杆相抵;又或者所述辅助限位构件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导向套,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其中之一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另一个上转动连接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套装在第一支撑杆上,当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时,第一支撑杆的端部抵到对立的固定杆上实现抵接。这类实施方式的辅助限位构件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为了进一步增加限位功能,本实施例中除了上述辅助限位构件44外,还额外在连杆43上设置限位,本实施例中连杆43包括铰接连杆431和限位连杆432,可参见图9中所示,铰接连杆431和限位连杆432分别位于导向套443的两个不同侧,铰接连杆431主要起到连接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的作用,而限位连杆432不仅起到连接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的作用,同时还起到用于限制第一固定杆41和第二固定杆42之间转动角度的作用,当然与之相配合的还包括设置在转动合页4上的第一限位构件48和第二限位构件49,所述两块单体板相互折叠时,所述限位连杆432与所述第一限位构件48相抵,以使所述两块单体板不过度折叠,当所述两块单体板相互展开时,所述限位连杆432与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9相抵,以使所述两块单体板不过度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优选是在转动合页4上同时设置第一限位构件48和第二限位构件49,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动合页4上可以优选仅设置第一限位构件48或仅设置第二限位构件49。
对于第一限位构件48的具体结构,结合图8至图10,本实施例限位连杆432的侧部形成有限位凸起432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限位构件48优选是螺栓,以图9和图10展示的转动合页4为例,第一限位构件48是安装在第一固定杆41上,如图10显示的,虚线部分即为限位连杆432的外形轮廓,当转动合页4转动至完全折叠状态下时,限位连杆432的限位凸起4321刚好与第一限位构件48相抵,此时即意味着限位连杆432无法继续转动,故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完全折叠状态下,分别由辅助限位构件44和限位连杆432进行双层限位,从而使得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不会过度挤压,能够更好的保护好在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的充气顶棚。
本实施例中的转动合页4同时也可以位置互换式的安装在另一侧,如图3中所示,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是通过两个转动合页4进行连接的。两个转动合页4可以是镜像倒装的方式,例如图8中的转动合页4,位于下方是第一固定杆41,用于与固定单体板2固定,位于上方的是第二固定杆42,用于与转动单体板3固定。对于另一个转动合页4,可以将图8中整体倒过来装,即把原本位于下方的第一固定杆41,安装到转动单体板3上形成第二固定杆42,而原本位于上方的第二固定杆42则安装到固定单体板2上形成第一固定杆41,在这种转动合页4下,第一限位构件48则相当于安装在第二固定杆42上。
对于第二限位构件49的具体结构,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杆41上设有第二限位构件49,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固定杆41上本身有设置第一转轴45,该第一转轴45在上文上以及阐述,是用于转动安装第一支撑杆441用,故本实施例中优选将所述第一转轴45设计成所述第二限位构件49,可参见图13中所示,限位连杆432的左侧面刚好与第一转轴45相抵,从而使得限位连杆432无法继续展开,从而可以让第二固定杆42被限位,最终就使得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的展开角度被限制。
为了进一步限位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的展开角度,所述固定单体板2和转动单体板3中,其中一块单体板的侧部设有侧凹槽24,另一块单体板上设有与侧凹槽24适配的侧凸起34,所述两块单体板相互完全展开时,所述侧凸起34嵌入所述侧凹槽24实现限位。对于侧凹槽24和侧凸起34的结构,可参见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侧凹槽24优选设置在固定单体板2的侧面,侧凸起34则优选设置在转动单体板3的侧面,当转动单体板3完全展开时,侧凸起34刚好可以嵌入到侧凹槽24中,从而使得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之间的展开角度被限位。故,转动单体板3和固定单体板2在展开状态下,也有两层限位,以保证整个底座200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包括用于安装在汽车车顶的底座,所述底座上连接有顶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顶棚的底部外周设有连接线圈,所述连接线圈被限位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以将所述顶棚连接至所述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开口槽,所述连接线圈位于开口槽内,顶棚底部部分穿过所述开口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圈为非封闭圈,连接线圈的一端穿插进入所述安装槽后与另一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圈为弹性线圈,所述连接线圈通过所述开口槽卡装到所述安装槽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至少一单体板,所述单体板包括垫板和围设在垫板外的外框,所述安装槽设在外框的外侧面或顶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包括至少两个侧边框和连接在所述两个侧边框之间的角框,所述安装槽包括位于侧边框上的第一安装槽以及位于角框上的第二安装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角框内的第二安装槽呈为弧形槽。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为铝型材,所述铝型材的外侧面设有圆弧形卡槽,所述圆弧形卡槽形成所述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棚包括柔性面,所述连接线圈缝制在柔性面上,或者,所述柔性面卷成有底圈,所述连接线圈被包裹在柔性面内。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周上设有辅助连接槽,所述底座上安装有梯子组件,所述梯子组件包括梯子本体和与梯子本体连接的连接板,连接板上拧有旋钮,所述辅助连接槽内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与辅助连接槽滑动连接。
CN202022321709.5U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Active CN214035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21709.5U CN214035023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21709.5U CN214035023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5023U true CN214035023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3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21709.5U Active CN214035023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5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0437B1 (en) Collapsible shelter system
US10890010B1 (en) Three-fold vehicle top tent
CA2311339A1 (en) Motor operated awning
CN214035023U (zh) 一种组装方便的车顶帐篷
CN205768559U (zh) 一种车辆改装套件
CN214035035U (zh) 一种汽车车顶帐篷的底座
CN214035021U (zh) 一种折叠式汽车车顶帐篷的底座
CN214035022U (zh) 一种汽车车顶充气帐篷
CN112112476A (zh) 一种汽车车顶充气帐篷
CN208168523U (zh) Z型自动帐篷
CN215717707U (zh) 一种可折叠的汽车车顶休闲帐篷
CN209723813U (zh) 一种便携式车载帐篷
CN220374638U (zh) 行李箱盖板和车辆
CN219863745U (zh) 一种拆装式户外百叶棚棚架
CN211188945U (zh) 划船机
US7261115B2 (en) Combo slide-window awning
KR101199968B1 (ko) 차량용 접이식 침대 및 이를 구비한 차량
CN217959223U (zh) 一种移动餐车
CN219281411U (zh) 一种新型车顶帐篷
KR20200002445U (ko) 픽업 트럭용 폴딩텐트
US7513289B2 (en) Slide-lateral arm box awning for motor home and recreational vehicle use
CN215055832U (zh) 多功能组装式新型车库
CN112009576B (zh) 一种自动挡货车驾驶室
CN219365618U (zh) 一种人车两用帐篷
CN220565817U (zh) 一种大型伸缩雨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