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3809U -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33809U CN214033809U CN202022763674.0U CN202022763674U CN214033809U CN 214033809 U CN214033809 U CN 214033809U CN 202022763674 U CN202022763674 U CN 202022763674U CN 214033809 U CN214033809 U CN 21403380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
- waterproof
- settlement joint
- joint
- s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涉及隧道工程的领域,其包括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第一防水条和密封条的两侧分别埋设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内,吸水条与第一防水条固定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沉降缝的防水效果的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隧道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背景技术
在电力隧道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墙体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墙体会因差异沉降过大而产生开裂,为预防这种情况发生,一般会在建筑墙体中设置沉降缝,沉降缝能够补偿墙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发生的变形。
为了防止沉降缝处出现渗水的现象,会在建筑结构的沉降缝处设置相应的防水结构,但现有的明开隧道沉降缝处的防水结构大多为防水条,防水条的两侧分别与沉降缝两侧的建筑结构相固定,以实现防水作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沉降缝处仅通过防水条实现防水效果,当防水条出现破坏后再也无法避免沉降缝处出现渗水现象,使得沉降缝处整体防水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沉降缝的防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包括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第一防水条和密封条的两侧分别埋设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内,吸水条与第一防水条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第一防水条能够起到有效防水效果,吸水条能够吸附不慎通过第一防水条的水分,密封条能够对沉降缝起到密封作用,进一步阻挡沉降缝处的水分,即便第一防水条出现破坏后而失效,吸水条和密封条也能够有效减少渗入沉降缝的水分,从而提高了沉降缝的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两个回填混凝土块内均埋设有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拼接形成卡槽,密封条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凸起,凸起卡设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填混凝土块内设置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能够使密封条两侧的凸起分别卡设在两个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形成的卡槽内,减小了密封条从回填混凝土内脱出的可能性,确保密封条对沉降缝的密封效果,有效提高了密封条在沉降缝内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型钢包括支撑部和下卡接部,第二型钢包括压紧部和上卡接部,支撑部位于凸起的底部,压紧部压设在凸起的顶部,下卡接部位于上卡接部的下方,且下卡接部和上卡接部均卡设在凸起靠近沉降缝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安装时,先将两个第一型钢分别放置在沉降缝的两侧,然后将密封条两侧的凸起分别方式在支撑部上,并使凸起卡设在下卡接部远离沉降缝的一侧,然后将两个第二型钢分别盖设在两个凸起上,并使凸起也卡设在上卡接部远离沉降缝的一侧,实现对凸起的卡接过程,最后在沉降缝两侧分别回填混凝土,形成回填混凝土块,使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均埋设在回填混凝土块内,从而实现密封条的安装过程,使密封条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第二型钢压紧在第一型钢上,并与第一型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型钢与第一型钢紧密抵接,并将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进行固定,有效提高了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的连接强度,确保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将凸起卡设在卡槽内,避免凸起从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之间脱出。
优选的,所述吸水条与密封条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吸水条与密封条之间设置第二防水条,第二防水条能够加强沉降缝处的防水效果,起到双重防水作用,避免因第一防水条失效而导致沉降缝出现渗水现象。
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条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型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防水条与第二型钢固定连接,能够提高第二防水条的安装强度,减小了第二防水条与回填混凝土块之间的连接位置出现断裂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条和第二防水条均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条和第二防水条均呈圆弧状,使得第一防水条和第二防水条均能够具有一定的变形补偿量,避免因建筑结构在沉降缝处出现伸缩时拉断第一防水条和第二防水条,从而提高了第一防水条和第二防水条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条的上方设置有保护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防水条上设置保护层,能够对第一防水条起到保护作用,减小了外物对第一防水条造成的损伤,延长了第一防水条的使用寿命,确保第一防水条的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条的两侧通过螺钉与回填混凝土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钉将第一防水条与回填混凝土块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一防水条的安装强度和稳定性,减小了第一防水条在沉降缝处掉落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在沉降缝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吸水条和密封条,能够对沉降缝中的水分起到阻挡作用,有效减少渗入沉降缝的水分,提高了沉降缝的防水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减小了密封条从回填混凝土内脱出的可能性,确保密封条对沉降缝的密封效果;
通过设置第二防水条,能够加强沉降缝处的防水效果,避免因第一防水条失效而导致沉降缝出现渗水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旨在显示螺钉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沉降缝;2、回填混凝土块;3、第一防水条;31、保护层;32、螺钉;4、吸水条;5、第二防水条;6、第一型钢;61、第一连接部;611、卡槽;62、支撑部;63、下卡接部;7、第二型钢;71、延伸部;72、第二连接部;73、压紧部;74、上卡接部;8、密封条;8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参照图1,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1包括分别设置在沉降缝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2,沉降缝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密封条8、第二防水条5、吸水条4和第一防水条3。
参照图1和图2,沉降缝1两侧的混凝土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均预埋有第一型钢6和第二型钢7,第一型钢6和第二型钢7的长度方向与与沉降缝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型钢6包括第一连接部61、支撑部62和下卡接部63,支撑部62水平设置,第一连接部61竖直设置在支撑部62远离沉降缝1的一侧,下卡接部63竖直设置在支撑部62靠近沉降缝1的一侧,第一连接部61和下卡接部63的底端均与支撑部62固定连接,下卡接部63靠近沉降缝1的侧面与回填混凝土块2靠近沉降缝1的侧面齐平,第一连接部61的高度大于下卡接部63的高度。第二型钢7包括延伸部71、第二连接部72、压紧部73和上卡接部74,压紧部73水平设置在连接部的顶面,第二连接部72竖直设置在压紧部73远离沉降缝1的一侧,上卡接部74竖直设置在压紧部73靠近沉降缝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72和上卡接部74的顶端与压紧部73固定连接,上卡接部74靠近沉降缝1的侧面与回填混凝土块2靠近沉降缝1的侧面齐平,上卡接部74的底面与上卡接部74的顶面之间留有距离,第二连接部72位于第一连接部61远离沉降缝1的一侧,并与第一连接部61抵接,且第二连接部72的底面与支撑部62的底面齐平,第二连接部72上沿其长度方向穿设有若干个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第一连接部61螺纹连接,延伸部71水平设置在第二连接部72远离沉降缝1的一侧,并与第二连接部72的底端固定连接。支撑部62、第一连接部61、压紧部73、上卡接部74和下卡接部63围设形成卡槽611。
参照图1,密封条8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密封条8的中间部位向下弯曲,密封条8的两侧均一体固定设置有凸起81,凸起81的厚度大于密封条8的厚度,密封条8两侧的凸起81分别开设在沉降缝1两侧的第一型钢6和第二型钢7形成的卡槽611内。密封条8能够对沉降缝1起到密封作用,使密封条8阻挡一部分沉降缝1中的水分,减少了与第二防水层接触的水分,提高了沉降缝1的防水效果。
参照图1,第二防水条5采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第二防水条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型钢7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并与第二型钢7固定连接。第二防水条5的中间处均呈圆弧状,且第二防水条5中间处位于沉降缝1内的部分向下弯曲。第二防水条5能够对沉降缝1处的水分起到有效阻挡作用,提高了沉降缝1的防水效果。
参照图1,吸水条4是采用含有超吸水剂的橡胶制成,吸水条4的顶面与第一防水条3抵接,并与第一防水条3固定连接,吸水条4的底面与第二防水条5抵接,吸水条4的两侧分别与沉降缝1两侧的两个回填混凝土块2抵接。吸水条4能够吸附不慎通过密封条8和第二防水条5的水分,对沉降缝1中的水分起到阻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沉降缝1的防水效果。
参照图1,第一防水条3采用合成高分子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第一防水条3的两侧分别插设在沉降缝1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2内,第一防水条3的中间处均呈圆弧状,且第一防水条3中间处位于沉降缝1内的部分向上弯曲,第一防水条3上固定设置有保护层31,保护层31的形状与第一防水条3的形状相同,且保护层31的尺寸与第一防水条3的尺寸也相同。参照图2,保护层3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沿其长度方向穿设有若干个螺钉32,螺钉32穿设在第一防水条3上,并钉入回填混凝土块2内。第一防水套和第二防水套能够对沉降缝1处的水分起到双重防水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沉降缝1处的防水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的实施原理为:沉降缝1处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密封条8、第二防水条5、吸水条4和第一防水条3能够对水分起到多重阻挡作用,有效减小了沉降缝1处出现渗水现象的可能性,提高了沉降缝1处的防水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设置在沉降缝(1)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2),沉降缝(1)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第一防水条(3)、吸水条(4)和密封条(8),第一防水条(3)和密封条(8)的两侧分别埋设在沉降缝(1)两侧的回填混凝土块(2)内,吸水条(4)与第一防水条(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回填混凝土块(2)内均埋设有第一型钢(6)和第二型钢(7),第一型钢(6)与第二型钢(7)拼接形成卡槽(611),密封条(8)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凸起(81),凸起(81)卡设在卡槽(6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6)包括支撑部(62)和下卡接部(63),第二型钢(7)包括压紧部(73)和上卡接部(74),支撑部(62)位于凸起(81)的底部,压紧部(73)压设在凸起(81)的顶部,下卡接部(63)位于上卡接部(74)的下方,且下卡接部(63)和上卡接部(74)均卡设在凸起(81)靠近沉降缝(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钢(7)压紧在第一型钢(6)上,并与第一型钢(6)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条(4)与密封条(8)之间设置有第二防水条(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水条(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型钢(7)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条(3)和第二防水条(5)均呈圆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条(3)的上方设置有保护层(3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条(3)的两侧通过螺钉(32)与回填混凝土块(2)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3674.0U CN214033809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63674.0U CN214033809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33809U true CN214033809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62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63674.0U Active CN214033809U (zh) | 2020-11-25 | 2020-11-25 |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33809U (zh) |
-
2020
- 2020-11-25 CN CN202022763674.0U patent/CN21403380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033809U (zh) | 一种明开隧道沉降缝 | |
CN212427207U (zh) | 一种防渗漏御变形地下管廊 | |
CN212641729U (zh) | 一种高强度带导水槽的地下室侧墙保温防水结构 | |
CN108301505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 |
CN210797919U (zh) | 墙体变形缝的防水构造 | |
CN210827824U (zh) | 一种预制墙体的连接结构 | |
CN214531547U (zh) | 一种女儿墙防渗水结构 | |
CN211950224U (zh) | 一种保温工程窗节点 | |
CN211498867U (zh) | 一种用于大范围地下工程开挖基坑工程的围护结构 | |
CN214219563U (zh) | 一种大坝电梯竖井与坝体连接段结构缝防渗水装置 | |
CN211923105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接缝防水结构 | |
CN210737942U (zh) | 檐沟防水处理结构 | |
CN207862991U (zh) | 地下室沟槽防水结构 | |
CN214738883U (zh) | 一种后浇带防水盖板结构 | |
CN221095455U (zh) | 一种预制外墙防水结构 | |
CN220035738U (zh) | 一种地下室侧墙变形缝防漏水装置 | |
CN218969912U (zh) | 一种渡槽接缝止水结构 | |
CN218479217U (zh) | 一种房建地基防潮结构 | |
CN215211928U (zh) | 一种建筑工程防水结构 | |
CN218027701U (zh) | 一种新型防水基坑结构 | |
CN216109151U (zh) | 一种外墙后浇带预封墙体 | |
CN211690984U (zh) | 一种装配式楼板装配节点防水结构 | |
CN215483095U (zh) | 一种地下组合结构 | |
CN218346656U (zh) | 一种外墙保温构造 | |
CN221760734U (zh) | 一种地下室防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