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用户在使用该颈部按摩仪时,颈部可以多角度自由活动,提高颈部按摩仪的用户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
支架,用于佩戴于颈部;以及
按摩头,包括按摩本体及连接组件,所述按摩本体位于所述支架靠近颈部的一侧,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支架与所述按摩本体连接,且所述按摩本体能相对于所述支架浮动;
所述按摩头还包括设于所述按摩本体朝向颈部一侧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以及人体皮肤能够形成按摩电流回路;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之一受力时,能够通过所述按摩本体联动其上的另一电极片相对所述支架产生整体浮动,以使得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能同时贴合于所述颈部,而形成稳定的按摩电流回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本体具有弹性,所述按摩本体能以所述按摩本体与所述连接组件的连接点为支点浮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本体与所述支架间隔设置,所述按摩本体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延伸,且所述按摩本体的两端伸出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的端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本体还包括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分别设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一侧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支撑座、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具有弹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座的材质为硅胶,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的材质均为金属、导电硅胶、导电凝胶或ITO。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机械连接件及第二机械连接件,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碰珠,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的外周壁中的一者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碰珠的端部插于所述卡孔内;
或者,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一者呈环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中的另一者呈杆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可拆卸插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本体与所述支架间隔设置,所述按摩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距为3mm-20mm,所述按摩本体能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浮动,以调节所述按摩本体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距,使得所述按摩本体整体靠近或远离所述支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能同步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所述按摩本体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浮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连接筒,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筒活动插接,且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筒中的一者具有滑槽,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筒中的另一者具有滑块,所述滑块插接于所述滑槽内,在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同步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浮动的过程中,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滑槽的内壁包括位于所述支架的径向上的第一限位端部及第二限位端部,以限定所述滑块在所述第一限位端部与所述第二限位端部之间滑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内壳设于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内壳相对于所述外壳更靠近颈部;
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活动设于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远离所述按摩本体的一端活动穿设于所述内壳上,并与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均具有弹性,且所述内壳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外壳的弹性系数,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靠近所述按摩本体的一端还与所述内壳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通孔上,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远离所述按摩本体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内,并与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连接;
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内陷形成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安装通孔在所述支架的径向上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内壁包括环绕所述安装通孔的限位面,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上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连接座活动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一限位部承载于所述限位面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摩本体靠近所述支架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的内周壁内陷形成卡槽;
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座及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上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连接座插于所述安装缺口上,且所述第二限位部插接于所述卡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触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上,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可拆卸电连接;
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连接的同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电连接,在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分离的同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及隔板,所述第一连接座活动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连接座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两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径向上,所述隔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内,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于所述隔板上;
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座及端板,所述第二连接座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两开口端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径向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端与所述按摩本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另一端插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内,所述端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按摩本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设于所述端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隔板远离所述按摩本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所述端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于所述端板靠近所述按摩本体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机械连接件及第二机械连接件,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包括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固定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磁吸件能相对于所述第一磁吸件沿所述支架的径向浮动,且所述第二磁吸件能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磁吸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呈环状,所述第二磁吸件呈杆状,所述第二磁吸件位于所述支架内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支架内,所述第二磁吸件穿设于所述支架靠近颈部的一侧上,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插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外壳及内壳,所述内壳设于所述外壳上,且所述内壳相对于所述外壳更靠近颈部;
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第二磁吸件穿设于所述内壳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所述第一磁吸件设于所述基座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上,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插接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内的所述第二磁吸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械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连接部及导向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内壳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上,并与所述第一磁吸件在所述支架的径向间隔,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上,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内,所述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及所述导向部的导向孔,穿设于所述内壳上的所述第二磁吸件插接于所述导向孔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向部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以便于所述导向部插入所述第一磁吸件内;和/或
所述导向孔靠近所述按摩本体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以便于所述第二磁吸件插入所述导向孔内;和/或
所述内壳具有弹性,所述第二磁吸件与所述导向孔过盈插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电连接件及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套设于所述导向部上,并设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上,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可拆卸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上的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本体设于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外壳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
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上,所述第二连接座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第二本体及设于所述第二本体上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本体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座远离所述内壳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对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电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
所述第二机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于所述按摩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座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凸设有定位凸起,所述第二磁吸件设于所述定位凸起靠近所述内壳的一侧上,所述定位凸起伸入到所述定位槽内。
在上述颈部按摩仪中,由于按摩本体能相对于支架浮动,从而按摩本体可以相对于支架左右摆动和/或上下摆动和/或前后摆动,进而在将上述颈部按摩仪佩戴于颈部时,按摩头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可以同时贴合颈部形成按摩电流回路,非常便于佩戴于不同人群的不同大小的颈部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也即由于按摩本体能相对于支架浮动,按摩本体在静态时贴合度较好。
在使用上述颈部按摩仪的过程中,由于一个按摩头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同一个按摩本体上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具有联动效果,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能够跟随按摩本体联动发生整体浮动,以使得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能同时贴合于颈部,使得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时,颈部可以多角度自由活动,提高了颈部按摩仪的用户体验。也即由于一个按摩本体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从而在按摩本体相对于支架浮动时,按摩本体在动态时贴合度也较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颈部按摩仪10包括支架10a、按摩头10b、电池及控制主板。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a用于支撑按摩头10b、电池、控制主板等元件。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头10b位于支架10a外,并设于支架10a上。电池及控制主板均设于支架10a内,且电池与控制主板电连接,控制主板与按摩头10b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a还用于佩戴于颈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a的形状与颈部的形状适配,能套设于颈部上。当支架10a套设于颈部上时,按摩头10b远离支架10a的一侧与颈部贴合。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a包括中间臂110及两个夹持臂120。两个夹持臂120分别设于中间臂110的两端。按摩头10b设于中间臂110上。当支架10a套设于颈部上时,两个夹持臂120分别与颈部的左右两侧贴合和/或承载于左右两个肩膀上,按摩头10b与颈部的左右两侧之间的部位贴合,从而使得颈部按摩仪10稳定佩戴于颈部上。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10a的形状也可以不与颈部形状适配,支架10a的形状也可以呈枕头状,此时,支架10a可以借助外界的抵靠件来佩戴于颈部。例如,抵靠件可以是椅背,将支架10a放置于颈部的后侧与椅背之间,同样可以使得支架10a佩戴于颈部,同时使得按摩头10b远离支架10a的一侧与颈部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臂110呈弧形并限定出颈部容纳空间110a。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臂110也可以不呈弧形,而是呈长条形等其他任意形状,与两个夹持臂120或与抵靠件配合,能佩戴于颈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设于两个夹持臂120中的一个内,控制主板设于两个夹持臂120中的另一个内。电池用于为颈部按摩仪10的各需要供电的元件供电,例如,为控制主板及按摩头10b供电。控制主板与按摩头10b电连接,用于控制按摩头10b工作。电池与控制主板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臂120内,可以使得整个颈部按摩仪10的重量分配更均衡。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池与控制主板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设于中间臂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头10b包括按摩本体200及连接组件300。按摩本体200位于中间臂110靠近颈部的一侧,按摩本体200远离中间臂110的一侧包括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在佩戴状态下,第一电极片210、第二电极片220以及人体皮肤能够形成按摩电流回路。连接组件300连接中间臂110与按摩本体200远离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的一侧,且按摩本体200能相对于中间臂110浮动,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能够跟随按摩本体200联动发生整体浮动,以使得第一电极片210及第二电极片220能同时贴合于颈部。
在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中,按摩头的数目与电极片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也即在传统的颈部按摩仪中,一个按摩头上设置一个电极片,每个按摩头都是相互独立的。在使用颈部按摩仪时,人体颈部不会一直处于静止不动的保持状态,这样颈部在往一侧扭动的时候会挤压相对应那一侧的一个按摩头,这个按摩头则更贴合颈部,但其余按摩头则因为和颈部的相对分离而造成与颈部的接触不良,从而引起刺痛感,也即在使用颈部按摩仪时,因歪头、侧头或扭头的过程中,颈部压迫其中一个电极片而另一个电极片不发生跟随运动,也即颈部相对所述另一个电极片发生了移位,这种情况会因为接触不良而产生刺痛感,十分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让用户在使用时“小心翼翼”,不敢大幅度的活动脖子,始终保持一个僵硬的状态,反而引起脖子的不舒服,达到的按摩效果十分有限。
在上述颈部按摩仪10中,由于按摩本体200能相对于中间臂110浮动,从而按摩本体200可以相对于中间臂110左右浮动和/或上下浮动和/或径向浮动(前后浮动),进而在将上述颈部按摩仪10佩戴于颈部时,按摩头10b的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可以同时贴合颈部,非常便于佩戴于不同人群的不同大小的颈部上,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也即由于按摩本体200能相对于中间臂110浮动,按摩本体200在静态时贴合度较好。
在使用上述颈部按摩仪10的过程中,由于一个按摩本体200包括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同一个按摩本体200上的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之间具有联动效果。当颈部往一侧(例如,左侧)扭动时,颈部会挤压相对应那一侧(左侧)的电极片(第一电极片210),当第一电极片210受到颈部的挤压力而贴合颈部时,按摩本体200上的第二电极片220由于联动效果也能贴合颈部。也即当按摩本体200上的第一电极片210受到颈部的挤压力而贴合颈部时,按摩本体200上的第二电极片220受到“杆杆原理”同步联动而贴合颈部,不会与颈部相对分离,从而保证按摩本体200上的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时刻贴合颈部,避免刺痛感的产生,使得用户在使用颈部按摩仪10时,颈部可以多角度自由活动,提高了颈部按摩仪10的用户体验。也即由于一个按摩本体200包括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从而在按摩本体200相对于支架10a浮动时,按摩本体200在动态时贴合度也较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210大于等于1个,第二电极片220大于等于1个。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片210为1个时,第二电极片220可以为1个、2个或3个及以上。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具有弹性,按摩本体200能以按摩本体200与连接组件300的连接点为支点浮动。如此,按摩本体200实现左右浮动、上下浮动以及径向浮动。也即按摩本体200整体可浮动地连接于中间臂110的内侧(靠近颈部的一侧)。其中,按摩本体2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可浮动,可以实现颈部容纳空间110a的调节,使得按摩头10b可以适应不同脖围的人群,避免产生紧勒感;而按摩本体200的左右浮动以及上下浮动,可以调节按摩本体200的曲率,相应的,按摩头10b也可适应不同脖围的人群,保证贴合度。另外,由于按摩本体200整体可浮动,在用户转头、低头、抬头、侧头时,人体颈部的弧度、与按摩本体200的贴合性都会发生变化,按摩本体200相应地浮动以自动调整贴合,可以实现动态跟随调节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间隔设置。按摩本体200沿中间臂110的周向延伸,且按摩本体200的两端伸出于连接组件300的端部。如此,非常便于按摩本体200左右浮动。具体地,按摩本体200在左右浮动时,按摩本体200的两端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各个方位,是以颈部按摩仪10佩戴于用户的颈部后,以用户视角确定的方位。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还包括支撑座230,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分别设于支撑座230上。支撑座230远离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的一侧与连接组件30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30、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均具有弹性,从而使得按摩本体200具有较好的弹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30的材质可以为硅胶,相应的,支撑座230为硅胶座;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导电硅胶、导电凝胶或ITO,相应的,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为金属片、导电硅胶片、导电凝胶片或ITO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连接组件300包括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及第二机械连接件320。第一机械连接件310设于中间臂110上,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设于支撑座230上。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可拆卸连接。如此,在组装时,可以先将第一机械连接件310设于中间臂110上,将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设于按摩本体200上,然后再使得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连接;而当需要分离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时,使得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分离即可,非常便于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可拆卸插接。如此,更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与支架110间隔设置,按摩本体200能沿支架110的径向浮动,以调节按摩本体200与支架110之间的间距,使得按摩本体200整体靠近或远离支架110。也即通过按摩本体200在径向上的位移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径向浮动。相对于通过具有弹性的按摩本体200的弹性形变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径向浮动,通过按摩本体200在径向上的位移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径向浮动,径向浮动的幅度相对较大,适应不同脖围人群的范围更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按摩本体200既通过按摩本体200的弹性形变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径向浮动,又通过按摩本体200在径向上的位移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径向浮动。如此,径向浮动的幅度更大,适应不同脖围人群的范围更大。
可以理解,当颈部按摩仪10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便于拆装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和/或,获得径向浮动的幅度更大的颈部按摩仪10时,按摩本体200可以不具有上述第一电极片210和第二电极片220。此时,按摩本体200可以为具有振动和/或揉捏功能的按摩本体,相应的,按摩本体200可以具有振动马达和/或揉捏部件。
在一些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按摩本体20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10所示,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能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按摩本体200整体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图14所示,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能相对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按摩本体200整体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中间臂11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按摩本体200能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按摩本体2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能相对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按摩本体20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
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中间臂110活动连接,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按摩本体200也活动连接。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能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且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按摩本体200能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或者按摩本体200能相对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和/或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和/或按摩本体200在径向上的位移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径向浮动,径向浮动的幅度相对较大,适应不同脖围人群的范围更大。
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之间的间距为3mm-20mm。间距过小,径向浮动的幅度过小,起不到径向调节作用,间距过大,会影响颈部按摩仪10整机的体积,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之间的间距为8mm-15mm。可以理解,当中间臂110具有弹性,能够被压缩形变时,按摩本体200也可以与中间臂110接触,此时,可以认为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之间的间距为零。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臂110具有弹性。从而在使用上述颈部按摩仪10时,可以利用中间臂110本身的弹性拉开角度和恢复原状,从而使得上述颈部按摩仪10适合不同尺寸的脖子。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臂110包括外壳112及内壳114,内壳114设于外壳112上,且内壳114相对于外壳112更靠近颈部。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2与内壳114可拆卸连接。如此,非常便于拆装。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2与内壳114均具有弹性。内壳114的弹性系数小于外壳112的弹性系数。如此,内壳114相对于外壳112更易于变形,从而内壳114在与颈部接触时,舒适性更好。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2的材质为塑胶,内壳114的材质为硅胶。
下面介绍如图2-图10所示的实施例,在图2-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按摩本体200固定连接,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能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插设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内。第二机械连接件320的外周壁上开设有卡孔320a。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上设置有碰珠310a。碰珠310a的端部插于卡孔320a内。碰珠310a的端部具有伸缩性,在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插设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内的过程中,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挤压碰珠310a的端部,当卡孔320a与碰珠310a的端部正对时,碰珠310a的端部插于卡孔320a内。在拆卸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时,拔动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迫使碰珠310a的端部收缩,即可将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上拆卸下来。
可以理解,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不限于上述碰珠310a与卡孔320a配合的方式。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还可以通过航空插头、type-c接口,lightning接口等方式来实现插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活动设于外壳112上。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远离按摩本体200的一端活动穿设于内壳114上,并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可拆卸连接。如此,既便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还便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的稳定安装。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活动设于内壳114上,第一机械连接件310远离中间臂110的一端朝向按摩本体200所在的一侧延伸,而位于中间臂110外。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位于中间臂110外,且第二机械连接件320的一端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位于中间臂110外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2靠近内壳11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筒112a,也即外壳112的内侧设置有连接筒112a。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连接筒112a活动插接,且连接筒112a开设有滑槽1122,第一机械连接件310设置有滑块312,滑块312插接于滑槽1122内。在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的过程中,滑块312在滑槽1122内滑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滑槽1122开设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上,而将滑块312设置于连接筒112a上。
其中,连接筒112a可以对第一机械连接件310限位,确保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预定线路稳定的沿径向浮动,而不会偏离预定线路。而滑块312与滑槽1122配合,不仅便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径向浮动,而且滑槽1122的两端还可以对第一机械连接件310限位,限定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径向浮动的浮动幅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槽1122的内壁包括位于中间臂110的径向上的第一限位端部及第二限位端部,以限定滑块1122在第一限位端部与第二限位端部之间滑动。也即滑槽1122位于中间臂110的径向上的两端为封闭端,滑槽1122在中间臂110的径向上的长度即为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径向浮动的浮动幅度。
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端部相对于第二限位端部更靠近按摩本体200。在插接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的过程中,当滑块1122与第二限位端部抵触时,在内壳114至外壳112方向上的推力作用下,碰珠310a的端部能插于卡孔320a内。在分离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的过程中,当滑块312与第一限位端部抵触时,在外壳112至内壳114方向上的拉力作用下,碰珠310a的端部从卡孔320a内滑出。如此,非常便于拆装碰珠310a与卡孔320a,从而非常便于拆装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包括第一安装座314,第一安装座314活动插接于连接筒112a内。滑块312设于第一安装座314的外周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4开设有安装通孔114a,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活动穿设于安装通孔114a上。且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远离按摩本体200的一端插设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内,并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可拆卸连接。如此,在拆卸第二机械连接件320时,不会牵扯内壳114,可以有效避免内壳114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4具有弹性,且内壳114的弹性大于外壳112的弹性。第一机械连接件310靠近按摩本体200的一端还与内壳114连接。此时,在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径向浮动的同时,内壳114形变,从而跟随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径向浮动,也即此时可以利用内壳114的弹性形变来实现各个方向的浮动。而且,第一机械连接件310靠近按摩本体200的一端还与内壳114连接,从而可以确保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沿预定线路稳定的沿径向浮动,不会偏离预定线路。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4靠近外壳112的一侧内陷形成容置槽114b,容置槽114b与安装通孔114a在中间臂110的径向上连通。容置槽114b的内壁包括环绕安装通孔114a的限位面1142。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包括第一连接座314及设于第一连接座314上的第一限位部316。第一连接座314活动设于外壳112上。第一限位部316承载于限位面1142上。如此,非常便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内壳114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座314靠近按摩本体200的一端伸入至安装通孔114a内。第一限位部316与容置槽114b过盈插接和/或第一连接座314与安装通孔114a过盈插接,从而使得第一机械连接件310设于内壳114上。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胶粘的方式使得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内壳114连接。例如,可以在第一限位部316与限位面1142之间和/或第一限位部316与容置槽114b的内壁之间和/或第一连接座314与安装通孔114a的内壁之间设置粘结层。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30远离第一电极片210及第二电极片220的一侧开设有安装缺口222,安装缺口222的内周壁内陷形成卡槽224。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包括第二连接座322及设于第二连接座322上的第二限位部324。第二连接座322插于安装缺口222上,且第二限位部324插接于卡槽224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还包括弹性复位件330,弹性复位件330的两端分别抵触外壳112靠近内壳114的一侧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在径向浮动的过程中,弹性复位件330可以对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施加复位力,实现动态调整,从而可以保证按摩头10b可以始终紧贴用户皮肤。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30为多个,多个弹性复位件330间隔排布。如此,可以保证复位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2靠近内壳114的一侧设置有限位件112b。限位件112b的数目与弹性复位件330的数目相同,并一一对应设置。每一弹性复位件330靠近外壳112的一端与限位件112b插接。如此,可以确保弹性复位件330沿预定线路稳定的沿径向浮动,不会偏离预定线路。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112b为空心限位筒,弹性复位件330靠近外壳112的一端插接于限位件112b内。此时,限位件112b靠近内壳114的端部,还可以限制按摩本体200朝向外壳112的最大径向浮动幅度,此时,限位件112b靠近内壳114的端部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抵触。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112b也可以为实心限位柱,弹性复位件330靠近外壳112的一端罩设于限位件112b上。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还包括第一电连接件340及第二电连接件350。第一电连接件340设于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上,第二电连接件350设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上,且第二电连接件350与第一电连接件340电连接。如此,连接组件300既具有机械连接功能,又具有电连接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350与第一电连接件340可拆卸电连接。如此,非常便于拆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350与第一电连接件340抵触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连接的同时,第二电连接件350与第一电连接件340电连接;在第一机械连接件310与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分离的同时,第二电连接件350与第一电连接件340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310包括第一连接座314及隔板318。第一连接座314活动设于外壳112上。第一连接座314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第一连接座314的两开口端分别朝向外壳112及按摩本体200,也即第一连接座314的两开口端分别位于中间臂110的径向上。隔板318设于第一连接座314内。第一电连接件340设于隔板318上。
第二机械连接件320包括第二连接座322及端板326。第二连接座32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且第二连接座322的两开口端分别朝向外壳112及按摩本体200,也即第二连接座322的两开口端分别位于中间臂110的径向上。第二连接座322远离按摩本体200的一端插于第一连接座314内。端板326设于第二连接座322靠近外壳112的一端。第二电连接件350设于端板326上。
在本实施例中,隔板318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82。第一电连接件340包括第一本体342及设于第一本体342上的第一接线端子344。第一本体342设于隔板318靠近外壳112的一侧上,第一接线端子344与第一通孔3182对应设置。其中,第一本体342可以采用打螺钉、胶粘等方式固定于隔板318上。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复位件330的一端抵触外壳112,另一端抵触第一本体342上。此时,第一本体342也可以通过弹性复位件330抵触固定于第一本体342上,从而省略打螺钉、胶粘等步骤。可以理解,当第一本体342省略时,弹性复位件330可以抵触于隔板318上。
端板326开设有第二通孔3262。第二电连接件350包括第二本体352及设于第二本体352上的第二接线端子354。第二本体352设于端板326靠近按摩本体200的一侧上,第二接线端子354与第二通孔3262对应设置。其中,第二本体352可以采用打螺钉、胶粘等方式固定于端板326上。第二接线端子354与第一接线端子344通过第一通孔3182与第二通孔3262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344依次穿过第一通孔3182与第二通孔3262后,与第二接线端子354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端子354依次穿过第二通孔3262与第一通孔3182后,与第一接线端子344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344容置于第一通孔3182内,第二接线端子354穿过第二通孔3262后,伸入第一通孔3182内,并与第一接线端子344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线端子354容置于第二通孔3262内,第一接线端子344穿过第一通孔3182后,伸入第二通孔3262内,并与第二接线端子354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344穿设于第一通孔3182上,且第一接线端子344远离第一本体342的一端位于第一通孔3182外,第二接线端子354穿设于第二通孔3262上,且第二接线端子354远离第二本体352的一端位于第二通孔3262外,并与第一接线端子344电连接。
下面介绍如图11-图14所示的实施例,在图11-图14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机械连接件420能相对于第一机械连接件41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按摩本体200整体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
在图11-图14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410包括第一磁吸件412,第一磁吸件412设于中间臂110上。第二机械连接件420包括第二磁吸件422,第二磁吸件422设于支撑座230上。第二磁吸件422能相对于第一磁吸件412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调节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之间的间距,使得按摩本体200整体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且第二磁吸件422能与第一磁吸件412磁吸固定,以在按摩本体200与中间臂110之间的间距确定后,使得按摩本体200固定于中间臂110上。如此,不仅便于第二机械连接件420能相对于第一机械连接件410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以使得按摩本体200整体靠近或远离中间臂110,而且还便于拆装按摩本体200。
此外,在开始装配时,随着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二磁吸件422逐渐靠近而吸力逐渐增强,可以快速自动定位安装,在装配完毕后,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二磁吸件422处于平衡位置,此时,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二磁吸件422磁吸固定。当对中间臂110或按摩本体200施加沿中间臂110的径向的外力时,第二磁吸件422相对于第一磁吸件412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当外力消失后,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二磁吸件422再次处于平衡位置。也即,按摩本体200相对于中间臂110可浮动且可自动复位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412设于中间臂110内,第二磁吸件422穿设于中间臂110靠近颈部的一侧上(穿设于内壳114上),并与第一磁吸件412插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412也可以位于中间臂110外。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412设于外壳112上,第二磁吸件422穿设于内壳114上。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412更稳定的固定。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412也可以设于内壳114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412呈环状,第二磁吸件422呈杆状,第二磁吸件422位于中间臂110内的一端插接于第一磁吸件412内。如此,非常便于拆装按摩本体200。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12靠近内壳114的一侧设置有基座112c,基座112c靠近内壳114的一侧开设有避让槽1124。第一磁吸件412设于基座112c靠近内壳114的一侧上,避让槽1124用于避让插接于第一磁吸件412内的第二磁吸件422。如此,可以使得第二磁吸件422在径向上具有更大的浮动幅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连接件410还包括第一连接座414。第一连接座414包括连接部4142及导向部4144,连接部4142设于内壳114靠近外壳112的一侧上,并与第一磁吸件412在中间臂110的径向间隔。导向部4144设于连接部4142靠近外壳112的一侧上。导向部4144远离连接部4142的一端插接于第一磁吸件412内。第一连接座414上开设有贯穿连接部4142及导向部4144的导向孔414a。穿设于内壳114上的第二磁吸件422插接于导向孔414a中。其中,导向部4144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以避免在中间臂110上组装按摩头10b时,第二磁吸件422在与第一磁吸件412自动吸合的过程中跑偏。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142与导向部4144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4144远离连接部41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414b,以便于导向部4144插入第一磁吸件412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孔414a靠近按摩本体200的一端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414c,以便于第二磁吸件422插入导向孔414a内。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2具有弹性。第二磁吸件422与导向孔414a过盈插接。如此,可以利用内壳112的弹性来实现按摩本体200的各个方向的浮动,当按摩本体200沿径向浮动时,内壳112能随第二磁吸件422同步沿中间臂110的径向浮动。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2上开设有避位孔114c,连接部4142设于避位孔114c内。如此,可以避免连接部4142所在位置的壁厚过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142与内壳112一体成型。如此,更利于制作。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400还包括第一电连接件430及第二电连接件440。第一电连接件430套设于导向部4144上,并设于连接部4142靠近外壳112的一侧上。连接部414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414b。第二电连接件440设于支撑座230上。第二电连接件440与第一电连接件430通过第一通孔414b可拆卸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430与第一磁吸件412在中间臂110的径向上间隔。如此,当第一电连接件430随着连接部4142沿径向浮动时,第一电连接件430与第一磁吸件412不会发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部4144远离连接部4142的一端与外壳11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一电连接件430之间的间距。如此,即使第二磁吸件422浮动到极限位置(第二磁吸件422与外壳112靠近内壳114的一侧抵触)时,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一电连接件430之间仍然具有间隙,第一磁吸件412与第一电连接件430不会干涉到。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430包括第一本体及设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接线端子。第一本体设于连接部4142靠近外壳112的一侧上,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通孔414b对应设置。
第二机械连接件420还包括第二连接座424,第二连接座424设于支撑座230上。第二磁吸件422设于第二连接座424靠近内壳114的一侧上。第二连接座424开设有第二通孔424a。第二电连接件440包括第二本体442及设于第二本体442上的第二接线端子444。第二本体442设于第二连接座424远离内壳114的一侧上。第二接线端子444与对应第二通孔424a设置。第二接线端子444与第一接线端子434通过第一通孔414b及第二通孔424a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114靠近的一侧开设有定位槽114d。第二连接座424靠近内壳114的一侧凸设有定位凸起4242,定位凸起4242伸入到定位槽114d内。第二磁吸件422设于定位凸起4242上。第二通孔424a位于定位凸起4242上,并位于第二磁吸件422外周。设置定位槽114d及定位凸起4242,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避免发生摇晃。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件422与定位凸起4242打螺钉固定。也即第二磁吸件424与第二连接座424分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442与定位凸起4242打螺钉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412的材质为磁铁。第二磁吸件424的材质为铁或铁合金。第二连接座424的材质为塑胶。
其中,第二磁吸件424的材质与第二连接座424的材质不同,从而可以减小第二连接座424的重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