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4767U -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4767U
CN214014767U CN202023275281.1U CN202023275281U CN214014767U CN 214014767 U CN214014767 U CN 214014767U CN 202023275281 U CN202023275281 U CN 202023275281U CN 214014767 U CN214014767 U CN 214014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signal transmitter
annular structure
fixing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52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椤剧窘
顾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nl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52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4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4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47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包括板状主体,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主体在其厚度方向一侧设有固板结构,所述主体在其厚度方向另一侧设有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自所述主体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环状结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主体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设有弹性卡爪。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本体一侧设有环形结构,可以在信号发射器外壳安装在USB端子座上时起到导向作用,其本体另一侧设有卡板结构,用于固定信号发射器的电路板,同时其还设有弹性卡爪,与信号发射器外壳内壁的卡扣结构相配合,可以实现快速拆装。

Description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发射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技术逐渐从有线传输转为无线传输,从而有效解决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受线长限制的影响。
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中,必然会需要一信号发射器来作为信号发射主体,而传统的信号发射器,其结构设计不够合理,一般是通过紧固件等方式来实现对电路板等元器件的安装固定,拆装起来比较麻烦,在使用尤其是在需要多次拆装电路板的情况下十分不方便,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可以与信号发射器外壳相配合,从而实现信号发射器电路板等元器件的快速拆装。
为了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包括板状主体,所述主体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主体在其厚度方向一侧设有固板结构,所述主体在其厚度方向另一侧设有环状结构,所述环状结构自所述主体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环状结构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环状结构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主体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设有弹性卡爪。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设有所述环状结构的侧面向内凹陷有具有设定形状的限位凹槽,所述主体设有所述固板结构的侧面在对应所述限位凹槽的位置形成有凸台,所述安装通孔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并贯穿所述凸台,所述环状结构环绕所述限位凹槽设置,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壁与所述限位凹槽的侧壁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环状结构上开设有防呆缺口;所述环状结构远离所述主体一端上的内边角位置和防呆缺口的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凸台的外边角为切角设计,呈阶梯状,所述凸台的内边角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固板结构由多个固板耳组成,所述固板耳垂直所述主体设置,所述固板耳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耳的厚度方向与所述主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耳上开设有固板孔,所述固板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固板耳的厚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固板耳两个为一组共多组,多组所述固板耳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在所述主体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组中的两个所述固板耳沿所述主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固板槽,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的固板孔位置对应设置,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相对面的边角设有倒角,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长条凸起,所述长条凸起的长度与所述固板耳的长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在其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卡爪凹槽,所述弹性卡爪位于所述卡爪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爪包括弹性支撑部、卡合部和按压部,所述弹性卡爪通过所述弹性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支撑部的截面形状呈V形,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环状结构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弹性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卡合部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安装通孔的方向弯折,所述弹性支撑部与所述卡合部的连接处外侧设有缺口,形成卡台,所述按压部的一端与所述卡合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朝所述主体设有环状结构方向弯折。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卡爪呈T形,所述卡合部和按压部分别通过所述弹性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卡合部的卡合端朝向所述主体设有固板结构的一侧,所述卡合端朝向所述安装通孔的一侧设有卡钩,所述按压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主体设有环状结构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其设置有弹性卡爪,可以外壳内壁的卡扣结构卡扣连接,实现快速拆装;
(2)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其本体一侧设有环形结构,可以在信号发射器外壳安装在USB端子座上时起到导向作用;
(3)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其本体一侧设有环形结构上设有防呆缺口,可以与USB端子座上的防呆筋相配合,起到防呆作用;
(4)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其本体另一侧设有卡板结构,卡板结构形成有固板槽,用于固定信号发射器的电路板,同时所述固板槽偏轴设计,与信号发射器外壳内的卡板槽相配合,起到防呆作用;
(5)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其环形结构的内边角位置和防呆缺口的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倒角,可以保证信号发射器主体可以顺利安装在USB端子座上;
(6)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安装座,其设有固板结构一侧的凸台采用偷料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凸台因冷却不均而发生变形进而导致USB公头端子无法安装至安装通孔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外壳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外壳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USB端子座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USB端子座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USB端子座在长度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导光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两个电路板之间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USB端子座安装有防尘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防尘盖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射器的防尘盖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10-槽口,11-第一卡板凸起,111-第一卡板槽,12-第二卡板凸起,121-第二卡板槽,13-支撑凸起,14-沉孔,15-卡扣结构,151-卡凸,16-第一通孔,17-第二通孔,171-安装凹槽,18-开关结构,181-触摸凸起,19-凹槽,2-安装座,20-主体,201-卡爪凹槽,21-安装通孔,22-固板结构,221-固板耳,222-固板孔,223-固板槽,224-长条凸起,23-环状结构,231-防呆缺口,24-弹性卡爪,241-弹性支撑部,242-卡合部,243-按压部,244-卡台,25-限位凹槽,26-凸台,3-USB端子座,30-座体,31-安装孔,32-第一环形结构,321-环形凹槽,322-长条凹槽,33-第二环形结构,331-螺纹结构,332-沉孔,333-限位柱,34-卡爪,341-卡凸,342-防滑结构,35-第三环形结构,36-防呆筋,37-凸起结构,38-密封圈,4-螺母,5-密封垫,6-导光柱,61-导光主体部分,62-导光限位部分,63-过盈筋,7-防尘盖,70-槽口,71-防滑结构,72-沉孔,8-第一电路板,81-USB公头端子,82-开关元件,83-发光元件,9-第二电路板,91-USB母头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射器,其包括外壳1、安装座2和USB端子座3,如图1至图3所示。
如图4所示,所述外壳1优选采用扁圆柱状结构,所述外壳1沿其长度方向分别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外壳1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开口端的开口连通。所述开口端开设有若干个槽口10,所述槽口10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6所示,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个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限位凸起包括第一卡板凸起11、第二卡板凸起12和支撑凸起13。
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两个为一组共两组,两组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宽度方向的两侧内壁上,每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间隔设置形成第一卡板槽111,每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的长度相同,如图3所示。当然每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的长度亦可以不同。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对应所述外壳1开口端的一端设有倒角,每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中,一个第一卡板凸起11的倒角方向朝向另一个第一卡板凸起11。
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两个为一组分别设于所述封闭端的内壁上,每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间隔设置形成第二卡板槽121。所述第二卡板槽121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卡板槽111的位置对应设置。所述封闭端的内壁上设置有多组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多组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沿所述外壳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如图3和图6所示,优选设置两组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对应所述外壳1开口端的一端设有倒角,每一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卡板凸起12中,一个第二卡板凸起12的倒角方向朝向另一个第二卡板凸起12。
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分布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所述支撑凸起13。如图6所示,优选设置四个所述支撑凸起13,且四个所述支撑凸起13对称分布在所述外壳1容置腔内的四个边角方向。所述支撑凸起13与一端最接近所述外壳1开口端的第一卡板凸起11在靠近所述外壳1开口端位置对齐,共同起到对安装座2在轴线方向上的限位作用,防止所述安装座2过渡安装。图6中示意性展示的支撑凸起13截面形状为矩形,且矩形的一边与所述壳体内壁平行设置,需要知道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支撑凸起13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且在为矩形形,矩形的一边也可以不与所述壳体内壁平行,比如与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或者与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一致等。
所述外壳1的开口端和封闭端之间为所述外壳1的主体部分。所述开口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径,如图4所示,所述开口端与所述主体部分在所述外壳1的外壁形成过渡区域,所述槽口10分别贯穿所述开口端和过渡区域。所述槽口10优选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槽口10对称设置在所述开口在所述外壳1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槽口10在所述开口端远离所述开口的内边角设置有倒角。
所述外壳1在靠近所述开口端的内壁上还设有卡扣结构15。所述卡扣结构15优选设置两个,两个所述卡扣结构15对称设置在所述外壳1厚度方向上的两侧内壁上。如图6所示,所述卡扣结构15优选采用卡凸151。当然,所述卡扣结构15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卡耳,所述卡耳为一垂直所述外壳1内壁设置的板状结构,在所述卡耳内开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外壳1的轴线方向一致。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外壳1内壁的两个卡扣结构15可以全部都为卡凸151,也可以全部为卡耳,亦或为一个卡耳和一个卡凸151等。
所述外壳1上开设有若干个具有设定形状的通孔。如图4所示,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16和若干个第二通孔17,所述第二通孔17优选设置三个。所述外壳1的外壁上设置有设定形状的凹槽19,优选为跑道形。所述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9内。所述第一通孔16和第二通孔17位于所述外壳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通孔16和若干个第二通孔17优选分别沿所述外壳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通孔16为类U形,使所述外壳1在其侧壁上形成开关结构18。图中所展示的类U形由两条平行间隔设置的直线通孔和一个半圆通孔组成,两条直线通孔之间形成开关结构18的弹性支撑部241,所述半圆通孔内形成开关结构18的按压部。在所述开关结构18的按压部远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设有具有设定形状的触摸凸起181,可以方便使用者识别和按压所述开关结构18。所述第二通孔17为沉孔设计,所述第二通孔17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凹槽171,所述安装凹槽17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通孔17的轴线方向一致,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通孔17内压合有导光柱6。如图13所示,所述导光柱6依次包括导光主体部分61和导光限位部分62。所述导光限位部分62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光主体部分61的直径,所述导光主体部分61外壁靠近所述导光限位部分62位置还间隔设有若干个过盈筋63。在所述导光柱6压合至所述第二通孔17内时,所述导光柱6上的过盈筋63与所述第二通孔17内的安装凹槽171过盈配合,所述导光主体部分61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7插入至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内,所述导光限位部分62位于所述第二通孔17周围的沉孔内,可以有效保证所述导光柱6的安装牢靠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开口端还开设有若干个沉孔14,若干个所述沉孔14环绕所述开口设置,如图6所示。即所述开口端为偷料设计,防止因靠近所述开口端的壁厚较厚,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冷却时间与外壳1的其他部分不一致,而导致外壳1开口端变形。在所述外壳1在靠近所述封闭端的外壁上还可以开设有至少一条环形凹槽,可以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所述安装座2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安装座2包括板状主体20。所述主体20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通孔21,所述安装通孔21优选采用矩形通孔。所述主体20在其厚度方向一侧设有固板结构22。所述主体20在其厚度方向另一侧设有环状结构23,所述环状结构23自所述主体20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环状结构2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20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通孔21位于所述环状结构23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主体20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设有弹性卡爪24,在所述安装座2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时,所述固板结构22朝向所述外壳1的封闭端,所述弹性卡爪24能够与所述卡扣结构15卡接。
所述安装座2的主体20设有所述环状结构23的侧面向内凹陷有具有设定形状的限位凹槽25。所述主体20设有所述固板结构22的侧面在对应所述限位凹槽25的位置形成有凸台26。所述安装通孔21位于所述限位凹槽25内并贯穿所述凸台26,所述环状结构23环绕所述限位凹槽25设置,所述环状结构23的内壁与所述限位凹槽25的侧壁平齐。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环状结构23上开设有防呆缺口231,如图7和图8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安装座2,其环状结构23围成的区域即所述限位凹槽25所凹陷的区域,在所述防呆缺口231位置形成一台阶状结构。不过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凹槽25的凹陷区域并不局限在所述环状结构23所围成的区域,所述限位凹槽25亦或可以自所述防呆缺口231位置向外延伸,即所述安装座2主体20在防呆缺口231对应位置及所述环状结构23所围成区域均向下凹陷,形成限位凹槽25。所述环状结构23远离所述主体20一端上的内边角位置和防呆缺口231的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倒角,可以保证信号发射器主体20可以顺利安装在USB端子座3上,所述信号发射器主体20即所述外壳1、安装座2及外壳1内的一些元器件等。所述凸台26的外边角为切角设计,呈阶梯状,即所述凸台26为偷料设计,保证凸台26的厚度不要过厚,防止在生产过程中因凸台26过厚而冷却速度较安装座2其他位置的冷却速度较慢,而发生变形,进而导致所述安装通孔21变形。在所述凸台26的内边角还设有倒角。
所述固板结构22由多个固板耳221组成。所述固板结构22为板状结构。所述固板耳221垂直所述主体20设置,所述固板耳22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主体2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耳221的厚度方向与所述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耳221上开设有固板孔222,所述固板孔22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固板耳221的厚度方向一致。多个所述固板耳221两个为一组共多组,多组所述固板耳221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安装通孔21在所述主体2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组中的两个所述固板耳221沿所述主体2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固板槽223,即所述固板槽22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安装座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槽223与所述外壳1内壁的第一卡板槽111或第二卡板槽121位置对应,所述固板槽223在所述安装座2的宽度方向上偏轴设置,偏轴设计可以起到防呆作用,避免在所述安装座2安装在外壳1内时方向错误。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的固板孔222位置对应设置,且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相对面的边角设有倒角。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长条凸起224,所述长条凸起224的长度与所述固板耳221的长度方向一致。优选的,所述安装座2主体20一侧共设置有两组固板耳221,且每一固板耳221上设置有两条长条凸起224,两条所述长条凸起224分别位于所述固板孔222的两侧,如图7所示。
所述信号发射器还包括第一电路板8,所述第一电路板8的一端安装有USB公头端子81,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电路板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板槽223内,所述USB公头端子81位于所述安装通孔21内。所述第一电路板8优选采用长条形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8的一端对应所述固板耳221上固板孔222位置同样开设有固板孔222,在安装时,所述第一电路板8设有固板孔222的一端插入值所述固板槽223内,之后通过铆钉等紧固件将所述第一电路板8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板槽223内。在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相对面上设置所述长条凸起224,可以有效保证所述第一电路板8的安装牢靠性。在所述安装座2安装在所述容置腔内时,所述第一电路板8插入至所述第一卡板槽111,所述第一电路板8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第二卡板槽121内,将所述第一电路板8卡住。所述外壳1内第一卡板凸起11、第二卡板凸起12以及固板耳221上分别设置倒角,可以保证所述第一电路板8可以顺利的安装。所述第一电路板8上还安装有开关元件82和若干个发光元件83。在所述第一电路板8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内时,所述开关元件82与所述外壳1上开关结构18的按压部对应,所述发光元件83与所述外壳1上安装的导光柱6一一对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的主体20在其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卡爪凹槽201,所述弹性卡爪24位于所述卡爪凹槽201内,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弹性卡爪24包括弹性支撑部241、卡合部242和按压部243,所述弹性卡爪24通过所述弹性支撑部241与所述主体20连接。如图9所示,图中示意性的展示了一种弹性卡爪24结构,该弹性卡爪24的弹性支撑部241的截面形状呈V形,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环状结构23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一端与所述主体20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242的一端连接。所述卡合部242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安装通孔21的方向弯折,所述弹性支撑部241与所述卡合部242的连接处外侧设有缺口,形成卡台244。所述按压部243的一端与所述卡合部24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压部243的另一端朝所述主体20设有环状结构23方向弯折。与此形状弹性卡爪24配合的是设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卡凸151,当所述安装座2在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时,所述弹性卡爪24的弹性支撑部241先与所述卡凸151接触,随着所述安装座2的继续推入,所述弹性支撑部241逐渐被压缩变形,直至所述弹性支撑部241与所述卡合部242的连接处的缺口穿过所述卡凸151,所述弹性支撑部241回弹,所述卡凸151与所述缺口卡合,同时此时,所述第一电路板8刚好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板槽111和第二卡板槽121内,所述安装座2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或支撑凸起13抵触,可以有效保证所述安装座2的安装牢靠性。当需要拆卸所述安装座2时,仅需按压所述弹性卡爪24的按压部243,所述弹性支撑部241发生形变,所述缺口与所述卡凸151分离,故而可以顺利且方便的将所述安装座2从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内取出。
当然,需要知道的是,以上形状的弹性卡爪24仅是优选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卡爪24还可以为其他形状。比如,所述弹性卡爪24呈T形,所述卡合部和按压部分别通过所述弹性支撑部与所述主体20连接。所述卡合部的卡合端朝向所述主体20设有固板结构22的一侧,所述卡合端朝向所述安装通孔21的一侧设有卡钩。所述按压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主体20设有环状结构23的一侧。当所述安装座2在安装在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时,所述弹性卡爪24卡合部的卡钩先与所述卡凸151接触,随着所述安装座2的继续推入,所述弹性卡爪24卡合部发生变形,直至所述卡钩穿过所述卡凸151,所述弹性卡爪24卡合部回弹,所述卡凸151与所述卡钩卡合,此时同样,所述第一电路板8刚好安装在所述第一卡板槽111和第二卡板槽121内,所述安装座2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卡板凸起11或支撑凸起13抵触,可以有效保证所述安装座2的安装牢靠性。当需要拆卸所述安装座2时,仅需按压所述弹性卡爪24的按压部,所述弹性支撑部发生形变,朝按压方向一侧弯曲,所述弹性卡爪24的卡合部翘起,所述卡钩与所述卡凸151分离,故而可以顺利且方便的将所述安装座2从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内取出。与此种弹性卡爪24还可以与所述卡耳配合使用,即所述弹性卡爪24的卡钩插入至所述卡耳的卡孔内与所述卡耳卡接,拆装远离同上,在此不在赘述。
另外,当信号发射器采用两种不同形状的弹性卡爪24时,对应的在所述外壳1内选择设置与之对应的卡扣结构15,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起到防呆作用,防止所述安装座2安装在所述外壳1内时方向错误。
如图10至图12所示,所述USB端子座3包括板状座体30。所述座体30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孔31,所述安装孔31优选为矩形。所述座体30在其厚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环形结构32和第二环形结构33。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和第二环形结构33分别自所述座体30的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和第二环形结构3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座体30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孔31分别贯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所围成区域和第二环形结构33所围成区域。所述座体30设有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一侧还设有若干个卡爪34,若干个所述卡爪34围绕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设置。当所述外壳1卡合在所述USB端子座3上时,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通过所述外壳1开口端的开口插入至所述外壳1的容置腔内。所述卡爪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体30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卡爪34的宽度沿朝远离所述座体30的方向递减。所述卡爪34远离所述安装孔31的一侧设有卡凸341,所述卡凸341远离所述座体30的侧面为斜面设计,该斜面设计配合所述槽口10的倒角可以保证所述USB端子座3的卡爪34可以顺利插入至所述壳体的槽口10内。所述卡凸341远离所述座体30的侧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342。优选的,所述卡爪34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爪34对称分布在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在所述座体3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卡爪34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座体30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座体30上的卡爪34与所述外壳1开口端的槽口10对应设置,在所述外壳1卡合在所述USB端子座3上时,所述卡爪34能够与对应的槽口10卡接。所述卡爪34具有一定弹性,在所述外壳1卡合在所述USB端子座3上时,所述卡爪34的卡凸341先与所述外壳1的槽口10接触,随着进一步卡合,所述卡爪34受力变形,直至所述卡凸341穿过所述槽口10,所述卡爪34回弹,所述卡凸341刚好与所述槽口10边缘实现卡接。在拆卸时,只需要按压两个卡爪34的卡凸341,便可以使所述卡爪34受力变形,直至所述卡爪34的卡凸341与所述槽口10边缘脱离,进而可以顺利的从所述USB端子座3上将信号发射器主体拆掉。
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所围成区域内还设有第三环形结构35,如图10所示,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自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所围成区域的底部向外延伸。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的内壁与所述安装孔31的内壁平齐,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远离所述座体30一端上的内边角位置设置有倒角。所述信号发射器还包括第二电路板9,所述第二电路板9优选为圆形。所述第二电路板9上安装有USB母头端子91。所述第二电路板9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USB母头端子91位于所述安装孔31内,当所述外壳1卡合在所述USB端子座3上时,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插入至位于所述外壳1容置腔内的所述安装座2环状结构23所围成区域内,且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与所述环状结构23所围成区域的底端抵触,所述USB公头端子81与所述USB母头端子91连接,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电路板9上还连接有传输线,可以与外部电源或总端连接,当所述USB公头端子81与所述USB母头端子91连接时,可实现信号发射器主体电连通,进而能够实现正常工作。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内壁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的外壁之间设置有防呆筋36,如图10所示。所述防呆筋3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体30的厚度方向一致。图中示意性的展示了所述防呆筋36设于所述安装孔31在所述座体30长度方向一侧。为了与图8中所示的限位凹槽25相适应,图中所示USB端子座3的加强筋长度低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的长度。当然,所述加强筋的形状是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的。比如,所述安装座2上所述限位凹槽25穿过所述防呆缺口231位置向外延伸时,对应的所述防呆筋36长度也可设置为与所述第三环形结构35长度一致,又或所述防呆筋36远离所述座体30的一端设计为阶梯状。在信号发射器主体,即安装有安装座2的外壳1正确卡合在所述USB端子座3上时,所述USB端子座3上的防呆筋36位于所述安装座2上的防呆缺口231内。通过设置防呆结构,在所述外壳1与所述USB端子座3卡合过程中,若所述防呆缺口231未与所述防呆筋36对齐,则所述USB公头端子81不与所述USB母头端子91连接,可以有效防止错插或误插而导致USB端子损坏。同时,所述卡爪34不与所述槽口10卡接。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环形凹槽321,如图10所示,图中示意性的只画出了一个,所述环形凹槽32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信号发射器还配备有密封圈38,所述密封圈38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321内。通过设置密封圈38可以保证在所述壳体与USB端子座3卡合时,所述壳体与USB端子座3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长条凹槽322,如图10所示。即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为偷料设计。所述长条凹槽32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圆周方向一致,所述长条凹槽322位于所述环形凹槽321与所述座体30之间,多个所述长条凹槽322沿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此结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在靠近所述座体30的位置过厚,而和USB端子座3其他位置的冷却速度不一致而发生变形。同时,相邻长条凹槽322之间未进行偷料,可形成支撑结构,可以保证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强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30设有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一侧面边角设有倒角。可以保证在信号发射器外壳1与USB端子座3卡合时,USB端子座3的座体30可以完美的覆盖在外壳1的开口端处,不会因制造误差等原因而造成座体30与壳体开口端之间出现过大的间隙。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座体30设有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的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具有设定形状的凸起结构37,如图11所示。图中示意性的展示了一种凸起结构37,该凸起结构37为跑道形,所述凸起结构37自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的外壁面向四周延伸,且在所述座体30长度方向的两对边为曲线形,在所述座体30宽度方向的两对边为直线形。优选所述凸起结构37的厚度为1.5mm,当然苏松户凸起结构37的厚度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当然,以上仅是优选方案,在具体实施时,无论是凸起的数量、形状还是分布位置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比如,所述凸起结构37也可以为两个,两个分别对称分布在所述二环形结构在所述座体30长度方向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凸起均分别靠近所述座体30的边缘设置。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射器还包括螺母4。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的外壁面设有螺纹结构331,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安装所述USB端子座3时,所述螺母4可以配合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上,用于固定所述USB端子座3。同时,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上还可以套设一个密封垫5,所述密封垫5上开设有与所述凸起结构37对应的通孔或缺口,所述密封垫5的厚度大于所述凸起结构37的高度。如此设计,一方面凸起结构37可以起到径向限位密封垫5的作用,防止密封垫5转动,另一方面可以轴线限位作用,防止在安装USB端子座3时,密封垫5被过度挤压而造成损坏。
在一个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所围成区域的底面开设有若干个具有设定形状的沉孔332,即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所围成区域的底面为偷料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在围成区域位置的厚度较厚,而和USB端子座3其他位置的冷却速度不一致而发生变形。同时,在所述第二环形结构33所围成区域的底面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柱333,所述限位柱33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座体30的厚度方向一致。在所述第二电路板9上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二电路板9通过所述限位柱333和限位孔用来限位,防止发生轴向转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发射器还包括防尘盖7,所述防尘盖7能够卡合在所述USB端子座3设有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的一侧,且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位于所述防尘盖7内,如图15所示。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防尘盖7沿其轴线方向分别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防尘盖7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防尘盖7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容置腔与所述开口端的开口连通。在所述防尘盖7卡合在所述端子座本体上时,所述第一环形结构32通过所述开口插入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防尘盖7上对应所述USB端子座3卡爪34位置设置有槽口70,在所述防尘盖7卡合在所述端子座本体上时,所述卡爪34能够与对应的槽口70卡接。所述防尘盖7的开口端和封闭端之间为所述防尘盖7的主体部分。所述开口端的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外径,所述开口端与所述主体部分在所述外壳1的外壁形成过渡区域,所述槽口70分别贯穿所述开口端和过渡区域。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防尘盖7主体部分的外壁面上在对应每一个槽口70位置分别设置有防滑结构71,所述防滑结构71位于所述槽口70和所述封闭端之间,可以方便使用者从所述USB端子座3上拆取防尘盖7。在所述防尘盖7开口端还开设有若干个沉孔72,若干个所述沉孔72环绕所述开口设置,即所述防尘盖7的开口端为偷料设计,防止因靠近所述防尘盖7开口端的壁厚较厚,在生产过程中物料冷却时间与防尘盖7的其他部分不一致,而导致防尘盖7开口端变形。同样的,所述防尘盖7上的槽口70在所述开口端远离所述开口的内边角设置有倒角,该倒角设计与USB端子座3上卡爪34的斜面设计相配合,可以保证所述USB端子座3的卡爪34可以顺利插入至所述防尘盖7的槽口70内。所述防尘盖7与所述USB端子座3之间的安装方式与所述外壳1一致,故在此不在赘述。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配备有防尘盖7,在取下信号发射器主体后,可以通过防尘盖7对USB母头端子91或USB端子座3进行遮蔽,防止灰尘等污秽落入。
需要知道的是,以上内容所提到的倒角均优选为120°倒角角度,当然,各倒角的角度还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本申请中并不做限制。
综合以上内容可以获知,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安装座与外壳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可以实现快速拆装;
(2)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外壳与USB端子座之间设有防呆结构,可以有效防止错插或误插而导致USB端子损坏;
(3)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配备有防尘盖,在取下信号发射器主体后,可以通过防尘盖对USB母头端子或USB端子座进行遮蔽,防止灰尘等污秽落入;
(4)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外壳的开口端、安装座设有固板结构一侧的凸台、USB端子座的第一环形结构、USB端子座第二环形结构所围成区域底面和密封盖的开口端分别采用偷料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产品变形;
(5)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各分部件均分别设置有多处倒角,可以保证各分部件之间顺利组装;
(6)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防尘盖和卡爪上均设置有防滑结构,可以保证使用者可以顺利的取下防尘盖或外壳;
(7)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设置有密封圈,可以保证壳体与USB端子座之间的密封性;
(8)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设置有密封垫,同时USB端子座安装有密封垫的一侧设有具有设定形状的凸起,且密封垫厚度大于凸起高度,如此设计,一方面凸起可以起到径向限位密封垫的作用,防止密封垫转动,另一方面可以轴线限位作用,防止在安装USB端子座时,密封垫被过度挤压而造成损坏;
(9)本申请的信号发射器,其外壳侧壁开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导光柱的通孔,该通孔内壁设有多个安装凹槽,可以与导光柱外壁的过盈筋过盈配合,从而实现导光柱的快速拆装。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板状主体(20),所述主体(20)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安装通孔(21),所述主体(20)在其厚度方向一侧设有固板结构(22),所述主体(20)在其厚度方向另一侧设有环状结构(23),所述环状结构(23)自所述主体(20)侧面向外延伸,所述环状结构(2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主体(20)的厚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通孔(21)位于所述环状结构(23)所围成的区域内,所述主体(20)在其宽度方向两侧设有弹性卡爪(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设有所述环状结构(23)的侧面向内凹陷有具有设定形状的限位凹槽(25),所述主体(20)设有所述固板结构(22)的侧面在对应所述限位凹槽(25)的位置形成有凸台(26),所述安装通孔(21)位于所述限位凹槽(25)内并贯穿所述凸台(26),所述环状结构(23)环绕所述限位凹槽(25)设置,所述环状结构(23)的内壁与所述限位凹槽(25)的侧壁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结构(23)上开设有防呆缺口(231);
所述环状结构(23)远离所述主体(20)一端上的内边角位置和防呆缺口(231)的边角位置分别设置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6)的外边角为切角设计,呈阶梯状,所述凸台(26)的内边角设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板结构(22)由多个固板耳(221)组成,所述固板耳(221)垂直所述主体(20)设置,所述固板耳(221)的宽度方向与所述主体(20)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耳(221)的厚度方向与所述主体(20)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固板耳(221)上开设有固板孔(222),所述固板孔(22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固板耳(221)的厚度方向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板耳(221)两个为一组共多组,多组所述固板耳(221)分别对称设于所述安装通孔(21)在所述主体(20)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一组中的两个所述固板耳(221)沿所述主体(20)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形成固板槽(223),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的固板孔(222)位置对应设置,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相对面的边角设有倒角,每一组中两个所述固板耳(221)相对面上分别设有若干个长条凸起(224),所述长条凸起(224)的长度与所述固板耳(221)的长度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20)在其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卡爪凹槽(201),所述弹性卡爪(24)位于所述卡爪凹槽(20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24)包括弹性支撑部、卡合部和按压部,所述弹性卡爪(24)通过所述弹性支撑部与所述主体(2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截面形状呈V形,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环状结构(23)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一端与所述主体(20)连接,所述弹性支撑部(241)的另一端与所述卡合部(242)的一端连接,所述卡合部(242)的另一端朝靠近所述安装通孔(21)的方向弯折,所述弹性支撑部(241)与所述卡合部(242)的连接处外侧设有缺口,形成卡台(244),所述按压部(243)的一端与所述卡合部(24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按压部(243)的另一端朝所述主体(20)设有环状结构(23)方向弯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爪(24)呈T形,所述卡合部和按压部分别通过所述弹性支撑部与所述主体(20)连接,所述卡合部的卡合端朝向所述主体(20)设有固板结构(22)的一侧,所述卡合端朝向所述安装通孔(21)的一侧设有卡钩,所述按压部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主体(20)设有环状结构(23)的一侧。
CN202023275281.1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Active CN214014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5281.1U CN214014767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5281.1U CN214014767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4767U true CN214014767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5281.1U Active CN214014767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4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30083404A (ko) 방수 전기 커넥터
US10797428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protective cover
CN214899044U (zh) 一种具有防尘盖的usb端子座
CN214014767U (zh)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安装座
WO2001003246A1 (fr) Connecteur pour cartes avec contact a la masse
CN214014768U (zh)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外壳
CN113757582B (zh) 一种卡接结构及应用其的台灯
CN214013331U (zh) 一种信号发射器的usb端子座
CN214898974U (zh) 一种信号发射器
CN116784002A (zh) 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电路的壳体
CN211062971U (zh) 一种灯带插头座
CN112768981A (zh) 一种信号发射器
CN210007023U (zh) 连接器锁紧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6711685B (zh) 保护盖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6715657U (zh) 支架组件、设备连接件以及设备保护壳
CN213092155U (zh) 触摸屏plc一体机
CN217740842U (zh) 一种新型信号发射器
CN215497239U (zh) 电气装置
CN219919499U (zh) 机芯上壳以及马桶
CN220586664U (zh) 电源板固定结构及家用电器
CN217086966U (zh) 一种接线基座及控制器
CN216085566U (zh) 便于安装的信号传输基座、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3935648U (zh) 一种卡扣式可拆卸外壳及移动硬盘
CN216773604U (zh) 一种接线端子外壳
CN215933950U (zh) 一种储能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7

Address after: 315700 No.57 jintongdao, Binhai Industrial Park, Xiang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l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0 No.26, zone 3, Venture Capital Industrial Park,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