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4498U -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4498U
CN214014498U CN202120310682.1U CN202120310682U CN214014498U CN 214014498 U CN214014498 U CN 214014498U CN 202120310682 U CN202120310682 U CN 202120310682U CN 214014498 U CN214014498 U CN 2140144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cavity
earphone
included angle
main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106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ncing Futur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106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44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44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44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包括主腔体,耳挂结构及副腔体;所述主腔体通过耳挂结构与副腔体连接;所述耳挂结构为弯曲结构,以用于耳挂结构从耳朵前侧绕过耳朵上侧并沿着耳廓延伸至耳朵后侧;所述主腔体用于延伸至耳道入口处;所述副腔体结构位于耳朵后侧并且止抵于耳朵后侧的耳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腔体、耳挂结构及副腔体之间的夹角合理设计,使得耳机更加适合人体耳朵轮廓,佩戴不容易脱落,能有效的消除佩戴疲劳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耳挂式耳机前后及中间连接部分在立体空间内基本是在一个平面上,佩戴这类耳机时仅仅是靠其连接部分的弯曲形状来挂与人耳上,当人体在运动或者切斜、摇晃头部时,耳机容易脱落,或耳机偏离耳朵从而导致人耳接收到的声音变弱或消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包括主腔体,耳挂结构及副腔体;所述主腔体通过耳挂结构与副腔体连接;所述耳挂结构为弯曲结构,以用于耳挂结构从耳朵前侧绕过耳朵上侧并沿着耳廓延伸至耳朵后侧;所述主腔体用于延伸至耳道入口处;所述副腔体结构位于耳朵后侧并且止抵于耳朵后侧的耳廓。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用于安装扬声器;所述主腔体设有与扬声器出音端连通的出音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耳机佩戴于耳朵时,所述主腔体从耳朵前侧或上侧延伸至耳道位置;所述出音孔位于耳道的前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和耳挂结构与主腔体连接的切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58至73°。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副腔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主腔体沿长度方向的轴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77至83°。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耳挂结构与副腔体连接的切线与副腔体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45至6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外侧设有用于控制的触摸面板。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触摸面板倾斜设置;所述触摸面板与主腔体沿宽度方向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8至15°;所述触摸面板与主腔体长度方向的形成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为2至8°。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主腔体在下投影的中心线与耳挂结构在下投影的中心线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20至30°。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副腔体用于设置电池。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腔体、耳挂结构及副腔体之间的夹角合理设计,使得耳机更加适合人体耳朵轮廓,佩戴不容易脱落,能有效的消除佩戴疲劳感。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的立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的佩戴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图1至5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图。
本实施提供了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请参阅图1至5,包括主腔体10,耳挂结构20及副腔体30。主腔体10通过耳挂结构20与副腔体30连接。耳挂结构20为弯曲结构,以用于耳挂结构20从耳朵40前侧绕过耳朵40上侧并沿着耳廓延伸至耳朵40后侧。主腔体10用于延伸至耳道入口处。副腔体30结构位于耳朵40后侧并且止抵于耳朵40后侧的耳廓。
耳挂结构20为弯曲结构,用于贴合于耳朵40的上侧及后侧,使得耳机能够很好的固定在耳朵40上。优选的,耳挂结构20为记忆材料制成,不同大小的耳朵40在佩戴时能够适应,并且根据耳朵40的大小调节好角度后,耳挂结构20的形状能够固定,方便下一次佩戴。
主腔体10用于安装扬声器。主腔体10设有与扬声器出音端连通的出音孔11。本耳机为不入耳式耳机,主腔体10内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能够通过出音孔11传播至耳朵40内,使得耳朵40能够听到扬声器发声的同时,还能听到外界的声音。
其中,耳机佩戴于耳朵40时,所述主腔体10从耳朵40前侧或上侧延伸至耳道位置。出音孔11位于耳道的前侧。主腔体10以悬挂的形式设置在耳道前侧,避免像入耳式耳机带给使用者疲劳感。主腔体10以倾斜的形式从耳朵40前侧或上侧延伸至耳道位置,减少主腔体10的晃动。
主腔体10沿长度方向的轴线和耳挂结构20与主腔体10连接的切线形成第一夹角C。第一夹角C为58至73°。主腔体10的长度为与耳挂结构20连接的一端向前延伸。在佩戴时,主腔体10的长度为从耳朵40上侧靠近太阳穴的位置朝向耳道的位置延伸,延伸的方向即为长度方向。第一夹角C的设置,有利于从耳机在耳朵40上侧进行固定,在耳朵40上侧形成第一支撑区域。
副腔体30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主腔体10沿长度方向的轴向形成第二夹角A。第二夹角A为77至83°。同样的,副腔体30的长度方向为与耳挂结构20连接的一端向前延伸。在佩戴时,副腔体30从耳朵40后侧的耳廓处朝向耳垂的方向延伸,延伸的方向即为长度方向。其中,副腔体30的侧面与耳朵40后侧相互接触,形成第二支撑区域。
实际上,主腔体10在耳朵40前侧具有一定的接触点,比如主腔体10的端部与耳廓形成有接触点,所以主腔体10与副腔体30的相互作用,使得耳机能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向上受到约束,保证佩戴的牢固性。
耳挂结构20与副腔体30连接的切线与副腔体30形成第三夹角B。第三夹角B为45至60°。第三夹角B的设置,有利于副腔体3的侧面与耳朵40后侧的接触,保证第二支撑区域的接触面积。
优选的,主腔体10外侧设有用于控制的触摸面板12。由于耳机佩戴后,拿下来控制比较麻烦,所以在主腔体10外侧设置触摸面板12,使得不需要将耳机从耳朵40拿下来就能对耳机进行控制。
优选的,触摸面板12倾斜设置,倾斜的方向为主腔体10的长度反向。但是,如果触摸面板12只与主腔体10长度方向倾斜还远不够,还要需要有其他的角度使得在佩戴时,使用者能够很好的对触摸面板12进行控制。所以,触摸面板12与主腔体10沿宽度方向形成第四夹角E,所述第四夹角为8至15°。触摸面板12与主腔体10长度方向的形成第五夹角F,所述第五夹角为2至8°。触摸面板12的设计,增强操作感。
主腔体10在下投影的中心线与耳挂结构20在下投影的中心线形成第四夹角D。第四夹角D为20至30°。第四夹角D的设置有效的将耳机夹紧在耳朵40上。
其中,副腔体30用于设置电池。由于副腔体30设置在耳朵40后侧,所以副腔体30能够尽可能大的体积,以使容纳更大的体积的电池,提高续航能力。
为了耳机在佩戴的时候更加牢靠,耳机的重心位于耳挂结构20与耳朵40上侧接触点的垂线上。
副腔体30设有与耳廓外侧接触的接触面,主腔体10同样设有与耳朵40前侧接触的接触面,耳挂结构20也设有与耳朵40前侧接触的接触面,使得增大接触面积,佩戴更加牢靠。
其中,主腔体10、耳挂结构20及副腔体30外侧均设有软胶,使得耳机更加亲肤。
本耳机通过调整耳挂结构20与主腔体10、副腔体30的夹角,不断制作模型样机找不同人群试验,得出了最佳的夹角设计方案。通过此特殊夹角的设计,解决了耳挂式耳机声音容易变弱或消失的缺陷。由于夹角的合理设计,允许较大的副腔体30体积从而使得耳机电池容量大于普通耳挂式耳机。合理的角度设计使触摸区域更适应于人体本能手势,提高了用户体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主腔体10、耳挂结构20及副腔体30之间的夹角合理设计,使得耳机更加适合人体耳朵40轮廓,佩戴不容易脱落,能有效的消除佩戴疲劳感。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腔体,耳挂结构及副腔体;所述主腔体通过耳挂结构与副腔体连接;所述耳挂结构为弯曲结构,以用于耳挂结构从耳朵前侧绕过耳朵上侧并沿着耳廓延伸至耳朵后侧;所述主腔体用于延伸至耳道入口处;所述副腔体结构位于耳朵后侧并且止抵于耳朵后侧的耳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用于安装扬声器;所述主腔体设有与扬声器出音端连通的出音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耳机佩戴于耳朵时,所述主腔体从耳朵前侧或上侧延伸至耳道位置;所述出音孔位于耳道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和耳挂结构与主腔体连接的切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58至7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体沿长度方向的轴线与主腔体沿长度方向的轴向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77至8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挂结构与副腔体连接的切线与副腔体形成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45至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外侧设有用于控制的触摸面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面板倾斜设置;所述触摸面板与主腔体沿宽度方向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8至15°;所述触摸面板与主腔体长度方向的形成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为2至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腔体在下投影的中心线与耳挂结构在下投影的中心线形成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20至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腔体用于设置电池。
CN202120310682.1U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Active CN2140144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0682.1U CN214014498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0682.1U CN214014498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4498U true CN214014498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63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0682.1U Active CN214014498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449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02731B1 (en) 2022-10-28 2024-02-13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earphones
US11902733B1 (en) * 2022-10-28 2024-02-13 Shenzhen Shokz Co., Ltd. Earphone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02731B1 (en) 2022-10-28 2024-02-13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earphones
US11902733B1 (en) * 2022-10-28 2024-02-13 Shenzhen Shokz Co., Ltd. Earphones
US11910146B1 (en) 2022-10-28 2024-02-20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earphones
US11924600B1 (en) 2022-10-28 2024-03-05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earphones
US11930315B1 (en) 2022-10-28 2024-03-12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earphones
US11979701B1 (en) * 2022-10-28 2024-05-07 Shenzhen Shokz Co., Ltd. Open earphone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01463A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CN214014498U (zh) 一种用于耳机的夹耳结构
CN214429681U (zh) 一种挂夹耳开放式耳机
CN115767343A (zh) 骨传导耳机
CN114513717A (zh) 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
CN214014497U (zh) 一种具有多支撑部的耳机
WO2023246002A1 (zh) 一种固定耳塞及开放式蓝牙耳机
CN216649937U (zh) 一种可调式耳挂耳机
CN113453109A (zh) 一种耳撑结构和具有耳撑的耳机
CN213783577U (zh) 耳机
CN114095822A (zh) 挂耳式耳机
CN213694071U (zh) 一种套挂式耳机
CN210225693U (zh) 耳机耳翼结构及耳机
CN214014491U (zh) 一种耳撑结构和具有耳撑的耳机
CN215682576U (zh) 一种具有可调式耳挂的耳机
WO2024045045A1 (zh) 一种耳机
WO2024045046A1 (zh) 一种耳机
CN217116360U (zh) 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
CN218888675U (zh) 一种耳机
CN217159986U (zh) 一种入耳式无线耳机
CN220528220U (zh) 一种开放式耳机
CN213694069U (zh) 一种新型开放式耳机
CN212909946U (zh)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骨传导耳机
CN218603621U (zh) 蓝牙耳机
WO2024088246A1 (zh) 一种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09

Address after: Room 611, Building 2, Liutang Sunshine Garden, Liut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Tao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 building H2, East Industrial Zone, overseas Chinese town, No.1 Xiangshan East Street, Guanghua Street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ash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0

Address after: 518000 2106, Main Building, No. 1, Qiaocheng Plaza, No. 2, Shenyun Road, Gaofa Community, Shahe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shi Futur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611, Building 2, Liutang Sunshine Garden, Liutang Community,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oshe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