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拆装领域,尤其涉及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
背景技术
塑钢缠绕管是由钢塑复合的异型带材经螺旋缠绕焊接制成,其内壁光滑平整,该种管材具有耐腐蚀、质量轻、通流量大、寿命长等优点。波纹管因其具有环状波纹型外壁和平滑内壁,其性能优异,造价相对经济,是排水排污管道理想的替代品,传统的连接方式主要采用两种连接方法,即内电热熔连接法和不锈钢卡箍连接方法,然而采用上述连接方法安装时间长,且用工较多,劳动成本高。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003239.0,公开了一种用于聚乙烯塑钢缠绕管连接的管接头,其包括螺旋管材本体,分别固定在螺旋管材本体两端外侧的插件套管和承插套管,插件套管由第一螺旋管和第一直管组成,第一螺旋管内侧具有与外凸螺旋相配合且旋向相同的螺旋沟槽,且在第一螺旋管和第一直管之间设有第一法兰突起,第一螺旋管旋合并固定在螺旋管材本体的一端;承插套管由第二螺旋管和第二直管组成,第一直管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直管的内径。虽然上述专利通过在螺旋管材本体两端端口与承插套管和插件套管结合处分别采用热熔焊接连接方式,提高了产品的密封性,但是其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上分别设有与塑钢缠绕管配合的螺旋沟槽,通过该螺旋沟槽使得第一螺旋管和第二螺旋管分别与螺旋管材本体旋合连接,因此该管接头仅适用于带有相同螺纹的塑钢缠绕管,结构复杂,加工成本高,且在使用过程中,螺纹能够被液体腐蚀进而锈化,进而导致管道之间不便于拆卸,同时安装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使用不方便,实用性不强,不适合广泛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快速、便捷的对缠绕管进行连接,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两者的拆卸,便于对缠绕管进行运输、存放以及安装,提高工作人员的拆装效率,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焊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焊接有两个滑动箱,所述滑动箱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箱体顶部和底部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端焊接有挤压头,所述挤压头相互靠近的一端焊接有套接在活动杆外圈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挤压头的一端与箱体的顶部和底部焊接,所述第一管体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内壁焊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卡块,所述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活动板的一端与第一腔体的内壁焊接,所述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管体外的固定杆,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卡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形状为半球形。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活动杆穿过第一通孔与滑动箱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箱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套接有第一滑块,所述活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两侧与第一滑块焊接,所述第一滑槽的横截面为T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固定杆穿过第二通孔与活动板相互远离的一侧焊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腔体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套接有第二滑块,所述活动板的两侧与第二滑块焊接,所述第二滑槽的横截面为T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装置通过安装卡块、活动板、弹簧、挤压头、固定杆、活动杆和腔体等结构,其中当需要对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相互连接时,将第二管体插入第一管体内即可,这时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相互卡接,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同时挤压头位于卡槽内,进一步的限制的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活动,而不需要连接时,拉动固定杆即可使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相互分离,然后抽出第二管体即可完场两者的拆卸。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能够快速、便捷的对缠绕管进行连接,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对两者的拆卸,便于对缠绕管进行运输、存放以及安装,提高工作人员的拆装效率,使用简单,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的第一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的第二管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管体;2、固定板;3、箱体;4、挤压头;5、活动板;6、第一卡块;7、第一弹簧;8、第一腔体;9、第二弹簧;10、第二管体;11、活动杆;12、第二腔体;13、第二卡块;14、固定杆;15、滑动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承插式连接的塑钢缠绕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10,第一管体1的内壁焊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左侧焊接有箱体3,箱体3的内部焊接有两个滑动箱15,滑动箱15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有贯穿并延伸至箱体3顶部和底部的活动杆11,活动杆11相互远离的一端焊接有挤压头4,挤压头4相互靠近的一端焊接有套接在活动杆11外圈的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远离挤压头4的一端与箱体3的顶部和底部焊接,第一管体1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第一腔体8,第一腔体8的两侧内壁焊接有活动板5,活动板5相互靠近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卡块13,活动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远离活动板5的一端与第一腔体8的内壁焊接,活动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焊接有贯穿并延伸至第一管体1外的固定杆14,第二管体10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腔体12,第二腔体12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焊接有第一卡块6。
第二管体10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均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形状为半球形,箱体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活动杆11穿过第一通孔与滑动箱15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滑动箱15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套接有第一滑块,活动杆11相互靠近的一端两侧与第一滑块焊接,第一滑槽的横截面为T型,第一管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通孔,固定杆14穿过第二通孔与活动板5相互远离的一侧焊接,第一腔体8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套接有第二滑块,活动板5的两侧与第二滑块焊接,第二滑槽的横截面为T型。
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两个缠绕管进行承插式连接时,首先将第二管体10向第一管体1内插入,当第二管体10伸入第一管体1内时,第二管体10能够对挤压头4进行挤压,进而使挤压头4向箱体3内壁运动,同时能够拉伸第二弹簧9,使第二弹簧9产生弹性势能,当第二管体10继续向第一管体1内运动时,第一卡块6与第二卡块13相互接触,进而第一卡块6能够对第二卡块13进行挤压,使第二卡块13向第一腔体8内运动,同时带动活动板5进行运动,挤压第一弹簧7,使第一弹簧7产生弹性势能,当第二管体10在第一管体1内运动至最右侧时,第一卡块6与第二卡块13相互分离,进而第二卡块13在第一弹簧7的弹性势能下能够同第一卡块6相互卡接,同时挤压头4在第二弹簧9的弹性势能作用下能够运动至卡槽内,使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10相互连接,当需要对两者进行拆卸时,拉动固定杆14带动活动板5运动,使第一卡块6与第二卡块13相互分离,然后向外拉动第二管体10即可使第一管体1与第二管体10相互分离,完成拆卸。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