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6792U -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6792U
CN214006792U CN202022607755.1U CN202022607755U CN214006792U CN 214006792 U CN214006792 U CN 214006792U CN 202022607755 U CN202022607755 U CN 202022607755U CN 214006792 U CN214006792 U CN 2140067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rotrusion
groove
handle
guid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775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文瑞
胡伟
陈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Lumi Unite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ut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775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67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67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67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涉及门锁技术领域。该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包括主体、把手、锁定拨钮、锁定件、复位块及弹性件,把手与锁定拨钮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主体上,锁定件与锁定拨钮连接,把手的转盘上设置有用于供锁定件插入的锁止槽,复位块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抵持锁定拨钮,锁定拨钮上设置有第一凸起,复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在锁定件插入锁止槽的情况下,第一凸起保持与第二凸起抵持并由第二凸起的第一侧运动至第二凸起的第二侧;在锁定件退出锁止槽的情况下,第一凸起保持与第二凸起抵持并由第二凸起的第二侧运动至第二凸起的第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能够改善用户的反馈手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出现了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使用者能够通过推动锁紧拨钮,将室内把手的转盘锁定,从而避免儿童误开或不法人员通过室内把手打开门体的情况。
但是,此类锁定机构通过配置弹片来预紧锁紧拨钮,随着锁紧拨钮的拨动次数增加,弹片反复的疲劳挤压,弹片作为直接着力件,将导致发生过大的塑性变形,用户获得的反馈手感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能够改善用户的反馈手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其能够改善用户的反馈手感,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包括主体、把手、锁定拨钮、锁定件、复位块及弹性件,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锁定拨钮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拨钮连接,所述把手的转盘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锁定件插入的锁止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抵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块的一端抵持,所述复位块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拨钮抵持,所述锁定拨钮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复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凸起,
在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保持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持并由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侧运动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侧;
在所述锁定件退出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保持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持并由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侧运动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复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复位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滑槽远离所述锁定拨钮的一端对应的所述主体的部位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拨钮上分别设置有拨动端及配合端,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配合端,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配合端插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所述第一导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滑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拨钮在所述拨动端与所述配合端之间环向凸设有止挡环垣,所述配合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内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止挡环垣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锁定件的一侧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导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靠近所述锁定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滑槽,所述锁定件覆盖所述第二导滑槽,且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三导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导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用于分别对应插入所述转盘上的两个所述锁止槽,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位置凸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抵持所述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槽为沉槽,在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锁定件的插入部分受所述锁止槽的槽壁遮盖。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直弹簧,其延伸方向与所述锁定件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门锁,包括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所述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包括主体、把手、锁定拨钮、锁定件、复位块及弹性件,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锁定拨钮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拨钮连接,所述把手的转盘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锁定件插入的锁止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抵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块的一端抵持,所述复位块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拨钮抵持,所述锁定拨钮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复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凸起,在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保持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持并由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侧运动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侧;在所述锁定件退出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保持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持并由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侧运动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采用弹性件与复位块的组合配置来替换现有技术中的弹片,并在复位块上设置第二凸起,以适配锁定拨钮上设置的第一凸起,通过弹性件推动复位块抵持锁定拨钮,实现对锁紧拨钮切换工作位的过程中的预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的有益效果包括:能够改善用户的反馈手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锁定拨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在未锁止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在锁止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把手锁定机构;110-主体;111-第一导滑槽;113-第二导滑槽;115-第三导滑槽;117-限位凸块;120-把手;121-转盘;1211-锁止槽;130-锁定拨钮;131-拨动端;132-止挡环垣;133-配合端;1331-第一凸起;140-锁定件;141-第一插脚;142-限位部;143-第二插脚;150-复位块;151-第二凸起;160-弹性件;170-第一轴承;175-第二轴承;180-扭簧;185-锁紧螺钉;190-换向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该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应用于门锁,能够实现对室内的把手120的锁止,避免儿童误开或不法人员通过室内的把手120打开门体,并且,该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用户的反馈手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包括主体110、把手120、锁定拨钮130、锁定件140、复位块150及弹性件160。结合图2所示,锁定拨钮130布置于把手120的正下方,从上至下看,把手120能够将锁定拨钮130完全遮挡,使用者拨动锁定拨钮130,锁定拨钮130的运动轨迹为上下垂直运动。为了防止不法分子从室外通过门上的猫眼孔使用特殊工具将把手120下压而开门,使用者只需推动锁定拨钮130至最上方,此时把手120将无法旋转。在室内没人的场景下,或室内有人处于深度睡眠的情况,都需要将锁定拨钮130拨动至最上方,防止有人从门外进行技术开门,并避免小孩误触把手120导致开门。
当用户需要从室内开门时,只需拨动锁定拨钮130运动至最下方,即可解除对把手120的锁定,把手120解除锁定后,能够在用户施加的扭力作用下转动,从而打开房门。
请结合图1及图2所示,把手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一轴承170、第二轴承175、扭簧180、锁紧螺钉185及换向螺钉190。在安装过程中,将第一轴承170由上至下压合到主体110上,再将第二轴承175由下至上压合到主体110上与第一轴承170相对的另一侧,再将扭簧180的两个脚交叉卡在主体110上的一个凸台结构上,紧接着将把手120的转盘121穿过第一轴承170及第二轴承175,并通过锁定螺钉将转盘121与把手120固定,换向螺钉190在锁紧于转盘121之前穿过扭簧180的两个脚中间,此时,完成把手120旋转的相关装配。完成转配后,用户对把手120施加扭力,把手120能够带动转盘121转动,并在扭簧180的作用下复位。在应用于门锁的实际应用中,通过与门锁的锁芯配合,能够实现带动锁芯的运动,完成解除锁门状态的开门动作。
请结合图1及图3所示,主体11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滑槽111、第二导滑槽113及第三导滑槽115,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滑槽113即为锁定拨钮130的运动导向槽,即第二导滑槽113在实际应用中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导滑槽111沿垂直于第二导滑槽113的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一导滑槽111的一端延伸至第二导滑槽113,与第二导滑槽113连通。第三导滑槽115设置于第二导滑槽113的外围,第三导滑槽11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滑槽113的延伸方向相同,用于装配锁定件140。
请参照图4所示,锁定拨钮130上分别设置有拨动端131及配合端133,锁定拨钮130在拨动端131与配合端133之间环向凸设有止挡环垣132,在完成把手120旋转的相关装配后,将锁定拨钮130的配合端133由把手120所在的一侧穿过主体110,并伸入第二导滑槽113内,止挡环垣132靠近配合端133的一侧与主体110接触,该安装方向与第二导滑槽113的延伸方向垂直。
请结合图3、图4及图5所示,将锁定拨钮130的配合端133插入第二导滑槽113内后,将锁定件140装配在第三导滑槽115内,保证锁定件140能够沿第三导滑槽115在靠近或远离转盘121的方向上滑动。之后将锁定件140与锁定拨钮130的配合端133的端面螺栓固定,由于本实施例中,锁定件140在主体110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大于第二导滑槽113,在完成锁定件140与第三导滑槽115的装配后,锁定件140将第二导滑槽113遮盖,由于锁定拨钮130与锁定件140螺栓固定,则保证了锁定拨钮130无法由安装方向反向脱离。即锁定拨钮130完成与锁定件140的连接后,无需额外增设其他元件对锁定拨钮130及锁定件140进行固定,大大节省了生产与装配成本。
本实施例中,锁定件140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插脚141及第二插脚143,转盘12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两个锁止槽1211,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用于分别对应插入转盘121上的两个锁止槽1211,以实现对转盘121的锁止。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之间设置有限位部142,主体110上对应于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之间的位置凸设有限位凸块117,限位凸块117用于在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插入两个锁止槽1211之后抵持限位部142,实现对锁定件140的限位。
另外,本实施例中,锁止槽1211为沉槽,即锁止槽1211除朝向锁定件140的槽口外的其他槽壁均封闭,在实际应用中,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分别插入两个锁止槽1211后,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各自的插入部分受锁止槽1211的槽壁遮盖。本实施例在转盘121上开设沉槽,可利用转盘121自身的结构对插入沉槽内的第一插脚141及第二插脚143进行限位,无需额外设置其他的限位元件,即可避免在锁定状态下把手的扭矩过大导致第一插脚141及第二插脚143被挤出锁止槽1211外而导致锁定失效。
在完成对锁定拨钮130与锁定件140的装配后,进行弹性件160与复位块150的安装。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60采用直弹簧,其一端与第一导滑槽111远离第二导滑槽113的一端的端壁抵持,另一端沿第一导滑槽111延伸并抵持复位块150的一端。复位块150与第一导滑槽111滑动配合,且复位块150远离直弹簧的一端伸入第二导滑槽113与锁定拨钮130的配合端133抵持,即直弹簧的延伸方向与锁定件140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且直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锁定拨钮130的配合端133靠近第一导滑槽111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凸起1331,复位块150远离直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151,第一凸起1331与第二凸起151均呈半球形。在锁定件140插入锁止槽1211的情况下,第一凸起1331保持与第二凸起151抵持并由第二凸起151的第一侧运动至第二凸起151的第二侧;在锁定件140退出锁止槽1211的情况下,第一凸起1331保持与第二凸起151抵持并由第二凸起151的第二侧运动至第二凸起151的第一侧。即当锁定件140插入或退出锁止槽1211时,第一凸起1331分别位于第二凸起151的相对两侧。
在实际应用中,当用户推动锁定拨钮130沿第二导滑槽113滑动时,锁定拨钮130带动锁定件140沿第三导滑槽115滑动。复位块150上设置的第二凸起151沿锁定拨钮130的配合端133的侧壁滑动并保持抵持,第二凸起151运动至与配合端133上设置的第一凸起1331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时,此状态为运动的死点。在此状态下,用户只需轻轻向上或向下推动锁定拨钮130的拨动端131,锁定拨钮130即可顺势运动至最上端或最下端,带给用户更加强烈的手感体验。并且,此过程中,推动块代替弹片作为直接受压件,受压形变几乎不存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在未锁止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5所示。在此状态下,配合端133上设置的第一凸起1331更靠近于复位块150上设置的第二凸起151的下侧,即更靠近于第一侧,第二凸起151起到对锁定拨钮130的限位作用。此状态下,锁定拨钮130处于第二导滑槽113的最下端,锁定件140的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处于转盘121的锁止槽1211之外,即把手120未锁止,用户能够由室内对把手120施加扭力以转动把手120。
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在锁止状态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6所示。当用户需要锁定把手120时,向上拨动锁定拨钮130的拨动端131,从而推动锁定拨钮130沿第二导滑槽113向靠近把手120的方向滑动,第一凸起1331保持与第二凸起151抵持并由第二凸起151的第一侧运动至第二凸起151的第二侧。此过程中,锁定件140在锁定拨钮130的带动下沿第三导滑槽115逐渐靠近转盘121运动,锁定件140上的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逐渐靠近并插入转盘121上的两个锁止槽1211。当第一凸起1331完全运动至第二凸起151的第二侧时,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完成插入锁止槽1211的过程,此时,主体110上的限位凸块117与锁定件140的限位部142抵持。此时,转盘121无法转动,完成对把手120的锁止。
当用户需要解除对把手120的锁定时,向下拨动锁定拨钮130的拨动端131,从而推动锁定拨钮130沿第二导滑槽113向远离把手120的方向滑动,第一凸起1331保持与第二凸起151抵持并由第二凸起151的第二侧运动至第二凸起151的第一侧。此过程中,锁定件140在锁定拨钮130的带动下沿第三导滑槽115逐渐远离转盘121运动,锁定件140上的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逐渐远离并退出转盘121上的两个锁止槽1211。当第一凸起1331完全运动至第二凸起151的第一侧时,第一插脚141与第二插脚143完成退出锁止槽1211的过程。此时,把手120解除锁止,用户能够由室内对把手120施加扭力而开门。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在应用于门锁的实际应用中,能够通过拨动锁定拨钮130实现对把手120的锁止与解除锁止,实现在特殊情况下的避免儿童误开或不法人员通过室内把手120打开门体,并且,该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用户的反馈手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门锁,包括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
在实际应用中,门锁的锁芯与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连接装配,能够通过拨动锁定拨钮130实现对把手120的锁止与解除锁止,实现在特殊情况下的避免儿童误开或不法人员通过室内把手120打开门体,并且,该室内把手锁定机构100极大程度的改善了用户的反馈手感,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把手、锁定拨钮、锁定件、复位块及弹性件,所述把手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锁定拨钮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主体上,所述锁定件与所述锁定拨钮连接,所述把手的转盘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锁定件插入的锁止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主体抵持,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复位块的一端抵持,所述复位块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锁定拨钮抵持,所述锁定拨钮上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复位块上设置有第二凸起,
在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保持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持并由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侧运动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侧;
在所述锁定件退出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凸起保持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持并由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二侧运动至所述第二凸起的第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导滑槽,所述复位块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滑槽内,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复位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滑槽远离所述锁定拨钮的一端对应的所述主体的部位抵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拨钮上分别设置有拨动端及配合端,所述第一凸起设置于所述配合端,所述主体上还设置有第二导滑槽,所述配合端插入所述第二导滑槽内,所述第一导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滑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拨钮在所述拨动端与所述配合端之间环向凸设有止挡环垣,所述配合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滑槽内并与所述锁定件连接;所述止挡环垣位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锁定件的一侧用于遮盖所述第二导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靠近所述锁定件的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导滑槽,所述锁定件覆盖所述第二导滑槽,且所述锁定件与所述第三导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三导滑槽与所述第二导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插脚与第二插脚,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用于分别对应插入所述转盘上的两个所述锁止槽,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设置有限位部,所述主体上对应于所述第一插脚与所述第二插脚之间的位置凸设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用于抵持所述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槽为沉槽,在所述锁定件插入所述锁止槽的情况下,所述锁定件的插入部分受所述锁止槽的槽壁遮盖。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直弹簧,其延伸方向与所述锁定件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
10.一种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把手锁定机构。
CN202022607755.1U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Active CN2140067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7755.1U CN214006792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7755.1U CN214006792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6792U true CN214006792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4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7755.1U Active CN214006792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67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9990007394A (ko) 키보드 장치 및, 그 키보드 장치를 사용한 퍼스널 컴퓨터
CN214006792U (zh) 一种室内把手锁定机构及门锁
CN110670976B (zh) 密码扣锁
KR101924465B1 (ko) 일체형 미닫이 창호용 잠금장치
CN211776535U (zh) 一种静音锁
CN113027235B (zh) 一种锁舌模块及模组化锁具
CN213297510U (zh) 密码锁
CN111852185A (zh) 一种新型智能锁
CN209908142U (zh) 一种锁具
CN110079978B (zh) 按压式门锁的凸轮组件、按压式门锁以及洗衣机
CN217812877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扣锁
CN106285216B (zh) 拉链密码锁
CN110469195B (zh) 一种静音锁
JPH08190836A (ja) 複合操作型電気部品
CN213683572U (zh) 密码锁
CN220184893U (zh) 防盗推拉锁
CN221096158U (zh) 翻转开启式推拉窗窗锁
CN213898529U (zh) 一种箱用密码锁
CN218644077U (zh) 一种行李箱用密码锁
TWI789280B (zh) 簡便拆裝輸入介面電子模組的門鎖
CN210888446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柜锁
CN219699676U (zh) 一种盖体开合组件及电饭煲
CN22023473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4062616U (zh) 一种密码挂锁
CN221002306U (zh) 门把手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