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05466U -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05466U
CN214005466U CN202022732719.8U CN202022732719U CN214005466U CN 214005466 U CN214005466 U CN 214005466U CN 202022732719 U CN202022732719 U CN 202022732719U CN 214005466 U CN214005466 U CN 2140054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ormwork
supporting
template
suppor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27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祖晓朋
李国华
张学义
刘会成
韩兵
聂艳冬
刘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Original Assignee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Haiwe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f FHEC of CCCC filed Critical CCCC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327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054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054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054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该内模板装置包括内模板组件、支撑组件和车体;内模板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上,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内模板组件,以使内模板组件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支撑组件安装在车体上,车体能够移动,以带动支撑组件移动。本实用新型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内侧支护内模板时,需使用大量连杆和盘扣等连接件搭建支架以支撑内模板,进而导致人工作业量大,人工成本较高,施工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箱涵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常见结构,其为一种中空的混凝土结构。
在施工箱涵等中空的混凝土结构时,先要搭设作为混凝土结构骨架的钢筋架,再在钢筋架内侧支护内模板,外侧支护外模板,继而向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形成箱涵等混凝土结构。
现有的内模板的施工方法为“支架法”,即,在内模板内侧使用大量连杆和盘扣等连接件搭建支架,利用支架支撑内模板。但是搭建支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劳动,人工成本较高,且施工效率低。此外,安拆内模板和支架时人工作业多,人为因素影响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内侧支护内模板时,需使用大量连杆和盘扣等连接件搭建支架以支撑内模板,进而导致人工作业量大,人工成本较高,施工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模板装置,包括内模板组件、支撑组件和车体;
所述内模板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内模板组件,以使所述内模板组件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
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车体上,所述车体能够移动,以带动所述支撑组件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模板组件包括顶模板和两个侧模板,所述顶模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沿其移动方向延伸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支撑组件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侧模板,且两个所述侧模板均与所述顶模板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侧模板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均安装有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能够伸缩,以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侧模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组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侧模板与所述顶模板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支撑组件的移动方向;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多个杆状的伸缩驱动件,多个所述伸缩驱动件均铰接在所述侧模板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且至少两个所述伸缩驱动件呈锐角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驱动件的动力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驱动件工作。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模板和所述顶模板之间的转轴为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
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位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两个端部,所述操作平台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的两个端部中靠近所述螺母的端部的一侧,且所述操作平台的底面低于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的周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另一端位于地面上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和所述车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组件升降。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车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车体移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板系统,所述模板系统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内模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包括内模板组件、支撑组件和车体。内模板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上,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内模板组件,以使内模板组件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支撑组件安装在车体上,车体能够移动以带动支撑组件移动。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移动该内模板装置中的车体,使得车体带动支撑组件和内模板组件一起移动,直至将内模板组件移动至待安装内模板位置处。此时内模板组件可以被支撑组件支撑并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待安装内模板处如施工中的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内侧,当上述中空混凝土结构内需要使用钢筋架作为骨架时,待安装内模板处即为钢筋架的内侧。安装好内模板组件后,再在钢筋架的外侧安装好外模板,此时内模板组件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空间,在上述空间中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得到箱涵等中空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可以再利用车体将支撑组件和内模板组件一起移走至下一施工位,以待再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中的内模板组件已经预先安装在支撑组件上,在使用时利用车体可以直接将支撑组件和内模板组件移动到位,继而利用支撑组件固定好内模板组件的位置后,即可将内模板组件投入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不需在内模板内侧搭建支架,不需利用支架支撑内模板,因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人力劳动,降低人工成本,且由于不需搭建支架、安拆内模板组件的过程可以利用支撑组件和车体实现,因而不需大量的人工作业,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板系统包括上述内模板装置,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系统与上述内模板装置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撑组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标:1-内模板组件;10-顶模板;11-侧模板;2-支撑组件;20-立柱;21-连杆;22-底梁;23-顶梁;24-支撑梁;3-车体;4-伸缩组件;40-伸缩驱动件;5-操作平台;6-护栏;60-液压站;61-电控箱;7-爬梯;8-升降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包括内模板组件1、支撑组件2和车体3。内模板组件1安装在支撑组件2上,支撑组件2用于支撑内模板组件1,以使内模板组件1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支撑组件2安装在车体3上,车体3能够移动,以带动支撑组件2移动。
在施工过程中,可以移动该内模板装置中的车体3,使得车体3带动支撑组件2和内模板组件1一起移动,直至将内模板组件1移动至待安装内模板位置处。此时内模板组件1可以被支撑组件2支撑并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待安装内模板处如施工中的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内侧,当上述中空混凝土结构内需要使用钢筋架作为骨架时,待安装内模板处即为钢筋架的内侧。安装好内模板组件1后,再在钢筋架的外侧安装好外模板,此时内模板组件1和外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混凝土的空间,在上述空间中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得到箱涵等中空的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成型后,可以再利用车体3将支撑组件2和内模板组件1一起移走至下一施工位,以待再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中的内模板组件1已经预先安装在支撑组件2上,在使用时利用车体3可以直接将支撑组件2和内模板组件1移动到位,继而利用支撑组件2固定好内模板组件1的位置后,即可将内模板组件1投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不需在内模板内侧搭建支架,不需利用支架支撑内模板,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减少人力劳动,降低人工成本,且由于不需搭建支架、安拆内模板组件1的过程可以利用支撑组件2和车体3实现,因而不需大量的人工作业,可以降低安全隐患。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内侧支护内模板时,需使用大量连杆和盘扣等连接件搭建支架以支撑内模板,进而导致人工作业量大,人工成本较高,施工效率低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内模板组件1和外模板上均可以设置有穿孔,在支护好内模板组件1和外模板后,浇筑混凝土之前,可以在内模板组件1的穿孔和外模板的穿孔之间穿设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简称为PVC)管,再在PVC管中穿设对拉螺杆,并使内模板组件1和外模板均与对拉螺杆连接。待混凝土成型后,拆卸对拉螺杆并切断外漏于混凝土之外的PVC管,继而用于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水泥砂浆将PVC管封堵严密,封堵完毕后将砂浆抹平、收面,确保混凝土和砂浆外观颜色一致。
如图1所示,内模板组件1包括顶模板10和两个侧模板11,顶模板10固定在支撑组件2的顶部。支撑组件2包括沿其移动方向延伸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支撑组件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侧模板11,且两个侧模板11均与顶模板10可拆卸连接。每个侧模板11和支撑组件2之间均安装有伸缩组件4,伸缩组件4能够伸缩,以驱动与其连接的侧模板11靠近或者远离支撑组件2。
支撑组件2的左侧壁与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两个内侧壁中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位置相对,支撑组件2的右侧壁与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两个内侧壁中的另一个内侧壁位置相对,对应的,两个侧模板11分别用于支护在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两个内侧壁处。以中空混凝土结构是箱涵为例,在施工箱涵时,侧模板11用于竖立支护在箱涵的内侧壁处,顶模板10用于水平支护在箱涵的顶部内壁处,此时侧模板11和顶模板10组合形成一个罩体,该罩体再与支护在箱涵外侧的外模板配合形成与箱涵形状对应的中空壳体,向该壳体中浇筑混凝土并待混凝土成型后即可得到箱涵。
可以看出,内模板组件1包括顶模板10和两个侧模板11,且两个侧模板11均与顶模板10可拆卸连接,可以将箱涵施工过程中所需全部内模板集中在支撑组件2上,从而便于一次将箱涵所需内模板一次移动拼装到位。
其中,两个侧模板11均与顶模板10可拆卸连接,且每个侧模板11和支撑组件2之间均安装有伸缩组件4,便于利用伸缩组件4的伸缩或者安拆调整侧模板11的位置,从而便于使得在不使用侧模板11时,侧模板11能够收回至支撑组件2上,防止影响车体3的移动过程,而在使用侧模板11时,侧模板11能够伸出到待安装侧模板11位置处,起到围护混凝土的作用。
并且,伸缩组件4利用其伸缩过程调整侧模板11的位置时,还可以调节两个侧模板1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该内模板组件1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的箱涵。
可以看出,伸缩组件4能够提升该内模板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和适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中的顶模板10和侧模板11不需人工支护,而是可以利用支撑组件2支撑,因而顶模板10和侧模板11均可以采用整块的模板制成,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多块小模板拼装形成整个内模板支撑体系,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可以减少拼接模板造成的拼缝、错台等外观质量问题,能够有效改善最终施工出的箱涵等中空混凝土结构的外观。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侧模板11与顶模板10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支撑组件2的移动方向。伸缩组件4包括多个杆状的伸缩驱动件40,多个伸缩驱动件40均铰接在侧模板11和支撑组件2之间,且至少两个伸缩驱动件40呈锐角设置。
两个侧模板11与顶模板10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支撑组件2的移动方向时,如图1和图3所示,侧模板11可以以转轴为转动中心沿靠近或者远离支撑组件2的方向转动,从而可以实现侧模板11的收回和展开。
多个伸缩驱动件40则可以利用其自身的伸长或者缩短带动侧模板11转动,便于在不使用该侧模板11时收回侧模板11,以及在使用该侧模板11时使得侧模板11展开。而至少两个伸缩驱动件40呈锐角设置,可以使得铰接在侧模板11和支撑组件2之间的伸缩驱动件40能够对侧模板11起到支撑作用,进而能够稳定侧模板1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伸缩驱动件40中,其中一个伸缩驱动件40为油缸,其余伸缩驱动件40均为电动丝杠。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伸缩驱动件40的动力源连接,用于控制伸缩驱动件40工作。
控制器用于集中控制多个伸缩驱动件40的工作过程,进而可以提升多个伸缩驱动件40的工作过程的同步化,使得侧模板11的转动过程更加稳定。
其中,控制器可以为遥控手柄,或者,控制器可以为安装在支撑组件2上的控制面板组件,控制面板组件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多个伸缩驱动件40工作的按钮或触摸按键等。
在本实施例中,侧模板11和顶模板10之间的转轴为螺栓,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5,支撑组件2还包括位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两个端部,操作平台5安装在支撑组件2的两个端部中靠近螺母的端部的一侧,且操作平台5的底面低于支撑组件2的顶部。
其中,螺母和螺栓上的螺栓头分别位于顶模板10的靠近支撑组件2端部的两侧。当拧紧螺母时,螺母可以与螺栓头部配合将抵接在螺栓和螺栓头部之间的侧模板11和顶模板10固定在一起,限制侧模板11和顶模板10之间相对转动,从而可以在需要侧模板11保持竖立状态时,提升侧模板11的稳定性。
可以看出,转轴为螺栓,且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可以提升顶模板10和侧模板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由于松动螺母和拧紧螺母的过程需要人工手动完成,因而为便于拧动螺母,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5。其中,由于操作平台5安装在支撑组件2的两个开口端中靠近螺母的开口端的一侧,且操作平台5的底面低于支撑组件2的顶部,因而操作平台5可以为拧动螺母的施工人员提供支撑,从而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油缸连接的液压站60,以及包括与电动丝杠、控制器等电器连接的电控箱61。为不影响内模板装置中各部件的使用,本实施例优选将液压站60和电控箱61安装在操作平台5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组件2为通道状,其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立柱20,相邻两个立柱20之间连接有两个连杆21,且两个连杆21交叉连接。上述多个立柱20的底部均连接在一个底梁22上,多个立柱20的顶部均连接在一个顶梁23上。而支撑组件2的顶部包括四个顶梁23,其中一个顶梁23为左侧壁处安装在多个立柱20顶部的顶梁23,其中一个顶梁23为右侧壁处安装在多个立柱20顶部的顶梁23,其余两个顶梁23则间隔安装在前述两个顶梁23之间,四个顶梁23呈四边形设置。
其中,操作平台5可以垂直安装在支撑组件2的靠近螺母的端部的两个立柱20上。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支撑组件2的顶部的顶梁23和顶模板10之间还可以安装有支撑梁24,该支撑梁24沿支撑组件2的移动方向延伸,支撑梁24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梁24依次间隔设置。
其中,支撑梁24可以由槽钢制成。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护栏6,护栏6安装在操作平台5的周侧。
护栏6用于对在操作平台5上的施工人员起到防护作用,进一步的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爬梯7,爬梯7的其中一端与操作平台5连接,另一端位于地面上方。
爬梯7便于施工人员从地面到达操作平台5处,进而提升该内模板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件8,升降驱动件8安装在支撑组件2和车体3之间,用于驱动支撑组件2升降。
升降驱动件8能够升降,其升降后可以改变支撑组件2的高度,进而可以改变顶模板10的高度。因此,升降驱动件8能够调节顶模板10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便于在需要使用顶模板10时将顶模板10安装到位,以及便于在不需要使用顶模板10时,将顶模板10下降至一定高度以拆卸顶模板10,因此升降驱动件8便于安拆顶模板10。此外,顶模板10下降到一定高度后,还可以降低该内模板装置的高程,防止顶模板10影响支撑组件2和车体3的移动过程。
并且,升降驱动件8可以用于调节顶模板10的所在高度,进而可以使得该顶模板10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箱涵,进一步提升该内模板装置的适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8为千斤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利用伸缩组件4便于安拆侧模板11,利用升降驱动件8便于安拆顶模板10,通过配合使用伸缩组件4和升降驱动件8可以极大的提升内模板组件1的安拆效率,进而可以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包括行走驱动机构,行走驱动机构与车体3连接,用于驱动车体3移动。
行走驱动机构用于提升车体3移动的便捷性,不需人工推动车体3,降低人工劳动强度。
其中,行走驱动机构可以为液压驱动也可以为电动驱动,本实施例优选行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车体3底部安装有滚轮,电机与滚轮连接,用于驱动滚轮转动,从而驱动车体3移动。
为便于对车体3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还可以包括轨道。轨道沿预设方向铺设在地面上,车体3上的滚轮安装在轨道上,且滚轮能够沿着轨道行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顶模板10和侧模板11均采用大块模板,如钢模板,其刚度大,施工过程中变形小,进而使得成型的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大幅提高。
(2)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可以自动行走、一次拼装到位,进而大量减少重复拼装过程,缩短拆除时间和减少劳动力,较现有的支架法施工,本实施例提供的内模板装置能够大量减少支架安拆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大幅缩减施工工期,以及可以减少施工安全隐患。
(3)顶模板10和侧模板11均可以采用铣边工艺提升模板的侧边平行度,进而可以提升模板拼缝质量,使得施工出的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平整度有明显提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板系统,该模板系统包括上述内模板装置,因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模板系统与上述内模板装置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板组件(1)、支撑组件(2)和车体(3);
所述内模板组件(1)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2)上,所述支撑组件(2)用于支撑所述内模板组件(1),以使所述内模板组件(1)固定在待安装内模板处;
所述支撑组件(2)安装在所述车体(3)上,所述车体(3)能够移动,以带动所述支撑组件(2)移动;
所述内模板组件(1)包括顶模板(10)和两个侧模板(11),所述顶模板(10)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2)的顶部;
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沿其移动方向延伸的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支撑组件(2)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侧模板(11),且两个所述侧模板(11)均与所述顶模板(10)可拆卸连接;
每个所述侧模板(11)和所述支撑组件(2)之间均安装有伸缩组件(4),所述伸缩组件(4)能够伸缩,以驱动与其连接的所述侧模板(11)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支撑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模板(11)与所述顶模板(10)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轴向平行于所述支撑组件(2)的移动方向;
所述伸缩组件(4)包括多个杆状的伸缩驱动件(40),多个所述伸缩驱动件(40)均铰接在所述侧模板(11)和所述支撑组件(2)之间,且至少两个所述伸缩驱动件(40)呈锐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伸缩驱动件(40)的动力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伸缩驱动件(40)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板(11)和所述顶模板(10)之间的转轴为螺栓,所述螺栓上螺纹连接有螺母;
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操作平台(5),所述支撑组件(2)还包括位于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的两个端部,所述操作平台(5)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2)的两个端部中靠近所述螺母的端部的一侧,且所述操作平台(5)的底面低于所述支撑组件(2)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护栏,所述护栏安装在所述操作平台的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爬梯,所述爬梯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操作平台连接,另一端位于地面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2)和所述车体(3)之间,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组件(2)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内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装置还包括行走驱动机构,所述行走驱动机构与所述车体(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车体(3)移动。
9.一种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内模板装置。
CN202022732719.8U 2020-11-23 2020-11-23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Active CN2140054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2719.8U CN214005466U (zh) 2020-11-23 2020-11-23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32719.8U CN214005466U (zh) 2020-11-23 2020-11-23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05466U true CN214005466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306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32719.8U Active CN214005466U (zh) 2020-11-23 2020-11-23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054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93584B (zh) 一种自支撑组合大钢模板及其防火墙施工方法
CN105909278A (zh) 一种组合式自动控制的模架及使用方法
US20190376301A1 (en) Concrete forming system
CN210712594U (zh) 一种涵洞台车
JPH1130038A (ja) 建物の解体・構築方法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養生体
CN214005466U (zh) 内模板装置及模板系统
CN116971800B (zh) 用于变断面隧道中隔墙施工的移动模板台车系统及转换施工方法
CN104929660A (zh) 一种连续明洞隧道成型施工设备
JP6712501B2 (ja) 高層建物の解体システム及び解体方法
JP3042310B2 (ja) 既存建屋の改築システム及び改築方法
KR200260683Y1 (ko) 옹벽시공을 위한 이동식 거푸집
CN115749364A (zh) 一种建筑物增加层高改扩建施工设备及其改扩建施工方法
CN214887105U (zh) 一种隧道加宽段可伸缩式模板台车
CN212671805U (zh) 一种分体式液压台车
CN214401421U (zh) 一种现浇箱梁腹、翼板支架
KR102060692B1 (ko) 도로 방음벽 콘크리트 옹벽 시공장치를 이용한 도로 방음벽 콘크리트 옹벽 시공방법
CN213391217U (zh) 一种建筑楼梯模板结构
JP2829363B2 (ja) 柱構築用型枠装置
JP3192543B2 (ja) 建物の解体工法
JP3741784B2 (ja) 昇降架台
CN219809012U (zh) 一种隧道紧急停车带衬砌施工可缩式台车
CN214786266U (zh) 一种房屋建筑拱式支护体
CN217869997U (zh) 箱梁湿接缝滑模托架
CN216765987U (zh) 一种综合管廊台车滑模支撑系统
JPH10317661A (ja) 既存建物の外周部補強に使用する架設足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