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9941U -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 Google Patents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9941U
CN213999941U CN202021850031.3U CN202021850031U CN213999941U CN 213999941 U CN213999941 U CN 213999941U CN 202021850031 U CN202021850031 U CN 202021850031U CN 213999941 U CN213999941 U CN 2139999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sioning
nut
tensioning nut
screwing device
abu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5003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185003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99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99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99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该张拉机包括旋紧装置,该旋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执行机构和一个动力源,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摩擦轮,所述动力源与执行机构相连,驱动执行机构的摩擦轮与张拉螺母外周面接触摩擦,从而带动张拉螺母在张拉丝杆上旋转。该执行机构还包括与张拉螺母外周面接触的支撑轮、用于抵靠张拉螺母的抵靠部、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径向移动的径向驱动部、用于驱动执行机构轴向移动的轴向驱动部等。该旋紧装置及张拉机能够快速可靠地旋紧张拉螺母,并且,该旋紧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集成性好、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

Description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对预制构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快速且高效的生产预制构件是生产厂家关注的问题。
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张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所谓张拉,即在预制构件承受外载荷之前,利用张拉机在预制构件的钢筋笼上施加拉应力。张拉能够提高预制构件的抗弯能力和刚度,增加预制构件的耐久性。
张拉步骤中,张拉机向远离待张拉件的方向牵拉张拉丝杆,牵拉到预定位置后,旋紧与张拉丝杆适配的张拉螺母,使张拉丝杆无法向靠近待张拉件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保持在预定位置,以此达到保持张拉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张拉螺母与张拉丝杆适配,旋紧状态下起到保持张拉的作用。该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执行机构和一个动力源,所述执行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摩擦轮,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执行机构相连,驱动所述摩擦轮与张拉螺母的外周面接触摩擦,从而带动张拉螺母在张拉丝杆上旋转。
可选地,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安装部,所述执行机构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张拉螺母的外周面接触,所述支撑轮以及所述摩擦轮沿张拉螺母的周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支撑着所述支撑轮,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伸缩,从而能够使所述支撑轮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浮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摩擦轮所接触的张拉螺母的径向平行。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朝向张拉丝杆,且所述凹槽前后贯穿所述安装部,用于容纳张拉丝杆。
可选地,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径向驱动部,所述径向驱动部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径向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安装部沿所述摩擦轮所接触的张拉螺母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支撑轮和所述摩擦轮与张拉螺母的外周面接触或者分离。
可选地,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抵靠部,所述径向驱动部以及所述安装部均连在所述抵靠部上;
所述抵靠部具有抵靠面,所述抵靠面朝向张拉丝杆的前端,用于向前抵靠张拉螺母;
优选的,所述抵靠面上安装有滚珠,所述滚珠凸出所述抵靠面,所述抵靠部通过所述滚珠抵靠张拉螺母。
可选地,所述抵靠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通过导向组件连接,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件和与所述导向件配合的滑动件,所述导向件的轴向与所述安装部向张拉螺母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滑动件,一者安装在所述抵靠部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上;所述安装部在所述径向驱动部的驱动下和所述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下沿张拉螺母的径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轴向驱动部,所述轴向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抵靠部向前移动,以使所述执行机构向前移动到张拉螺母所在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轴向驱动部包括弹性件和抵挡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抵靠部和所述抵挡件之间,所述弹性件抵推所述抵靠部向前移动,使所述抵靠部抵靠张拉螺母。
可选地,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用于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执行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和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由所述动力源驱转,所述从动齿轮固套在所述摩擦轮的轮轴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张拉机,所述张拉机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紧装置能够快速可靠地旋紧张拉螺母,此外,旋紧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执行机构的安装部、用于抵靠张拉螺母的抵靠部、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径向移动的径向驱动部、用于驱动执行机构轴向移动的轴向驱动部等,具有使用寿命长、集成性好、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机由于包括上述旋紧装置,所以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采用第一实施例中的旋紧装置的张拉机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拆除顶压部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紧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紧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张拉丝杆,02张拉螺母,03张拉千斤顶,04顶压部;
1执行机构,11摩擦轮;
2安装部,21凹槽,22托架,23支撑轮,24弹性支撑件;
3径向驱动部;
4抵靠部,41抵靠面,42a滑动孔,42b固定孔,43滚珠;
5导向组件,51滑动件,52导向件;
6轴向驱动部,61弹性件,62抵挡件;
7动力源;
8传动机构,81主动齿轮,82从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考图3-图4,该张拉机包括与张拉丝杆01适配的张拉螺母02、张拉千斤顶03、顶压部04以及用于旋紧张拉螺母02的旋紧装置。
张拉步骤中,张拉丝杆01的前端与待张拉件(比如安装在预制构件模具内中并与刚性骨架所连接的张拉组件)相连,后端穿过张拉工位上的固定部件(比如横梁)后,伸入顶压部04内,并在顶压部04内与张拉千斤顶03的顶杆相连(两者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连接件间接相连)。张拉时,顶杆向远离待张拉件的方向(即向后)牵拉张拉丝杆01,牵拉到预定位置后或者牵拉过程中,旋紧装置旋紧张拉螺母02,使张拉螺母02与所述固定部件抵靠。在张拉螺母02和固定部件的抵靠作用下,张拉丝杆01能够保持在预定位置,而无法向靠近待张拉件的方向(即向前)回移,因而,拉应力得以保持。
下面对照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旋紧装置的结构: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旋紧装置包括一个执行机构1,实际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多设置几个执行机构1。还包括一个动力源7,图中,动力源7为电机,当然实际实施时,动力源7不局限于电机。
执行机构1包括一个摩擦轮11,实施实施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多设置几个摩擦轮11。摩擦轮11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接触。
该旋紧装置还包括动力源7,动力源7与执行机构1相连,本实施例采用的是动力源7与摩擦轮11传动连接,带动着摩擦轮11旋转,使摩擦轮11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产生摩擦,通过摩擦力带动张拉螺母02在张拉丝杆上01旋转。本实施例中,动力源7是电机,实际实施时动力源7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带动摩擦轮11旋转的动力部件,当然,实施时,也可不设动力源7,而用人力驱动摩擦轮11旋转。
本实施例中,电机通过传动机构8与摩擦轮11连接,传动机构8包括主动齿轮81和从动齿轮82,主动齿轮81由电机驱转,从动齿轮82与主动齿轮81啮合,从动齿轮82固套在摩擦轮11的轮轴上,通过从动齿轮82的转动带动摩擦轮11转动。当然,实际实施时,也可不设传动机构8,而使电机直接驱转摩擦轮11,或者,传动机构8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比如带传动结构或者链条传动结构。
该旋紧装置还包括安装部2,执行机构1安装在安装部2上,这样,整个装置的集成性比较好,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包括两个支撑轮23,实际实施时,也可不设支撑轮23、仅设一个支撑轮23或者设置两个以上支撑轮23。支撑轮23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接触,摩擦轮11与支撑轮23沿张拉螺母02的周向分布。设置支撑轮23并使其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接触,这样可以进一步限定张拉螺母02的径向位置,使张拉螺母02在旋转过程中径向位置能够基本保持稳定,所以能够可靠地旋转。
本实施例中,支撑轮23仅被动地随着张拉螺母的旋转而旋转,也就是说,支撑轮23是在张拉螺母的摩擦作用下旋转的被动轮,而不是由动力源7驱动的主动轮;当然也可以作为主动轮,由动力源7进行驱动。
本实施例中,执行机构1及其相连部件位于张拉螺母02的下方,摩擦轮11和两个支撑轮23均与张拉螺母02外周面的下半部分接触,使张拉螺母02支撑在摩擦轮11和支撑轮23上。这样设置,能够依靠张拉螺母的自重使张拉螺母与摩擦轮11和支撑轮23更紧密地接触。优选将摩擦轮11设置在张拉螺母02的正下方,将两个支撑轮23分别设置在摩擦轮11的两侧,这样更利于摩擦轮11和张拉螺母02的紧密接触。
该旋紧装置还包括径向驱动部3,径向驱动部3与安装部2连接,径向驱动部3用于驱动安装部2以及安装在其上的执行机构1及其相连部件沿摩擦轮11所接触的张拉螺母02的径向移动,从而能够使支撑轮23和摩擦轮11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的接触或分离。
本实施例中,摩擦轮11设置在张拉螺母02的竖直径向的下方,径向驱动部3布置在张拉螺母02的下方,径向驱动部3与所述安装部2连接,并且径向驱动部3驱动安装部2沿张拉螺母02的竖直径向(即上下方向)移动,当安装部2向上移动时,摩擦轮11向上移动,从而能够接触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反之,当安装部2向下移动时,摩擦轮11向下移动,从而能够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分离。
本实施例中,径向驱动部3是气缸,气缸所需的布置空间小,便于布置。当然,实际实施时,径向驱动部3不局限于气缸,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直线伸缩结构。
该旋紧装置还包括抵靠部4,安装部2和径向驱动部3均安装在抵靠部4上。抵靠部4具有抵靠面41,抵靠面41面朝张拉丝杆01与待张拉件相连的一端(即前端),用于向前抵靠张拉螺母02。
本实施例中,抵靠部4和安装部2之间通过导向组件5连接。导向组件5包括导向件52和与导向件配合的滑动件51,导向件52的轴向与安装部2向张拉螺母02的移动方向一致,导向件52和滑动件51,一者安装在抵靠部4上,另一者安装在安装部2上;安装部2在径向驱动部3的驱动下和导向组件5的导向作用下沿张拉螺母02的径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件52为柱体,滑动件51为设有通孔的块体,块体通过通孔套装在柱体外,并通过通孔在柱体上滑动。这种结构的导向件52和滑动件51不仅能够起到导向作用,还能够将安装部2和抵靠部4连接在一起,起到连接作用。当然,实际实施时,导向件52和滑动件51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比如滑动件51为直线轴承等。
应用时,如图3和图4所示,抵靠部4安装在张拉机的顶压部04内。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抵靠部4上设有滑动孔42a,张拉机的顶压部04内设有沿张拉螺母02轴向延伸的滑动轴,抵靠部4通过滑动孔42a穿套在滑动轴上,从而能够在滑动轴上滑动,从而带动安装部2和执行机构1及其相连部件一起滑动。简言之,本实施例中的旋紧装置安装在顶压部04内后,其抵靠部4以及安装在抵靠部4上的所有部件均能够相对顶压部04前后移动。这样设置,使用时,既可以等张拉丝杆01移动到位后再旋紧张拉螺母02,也可以在张拉丝杆01移动过程中持续旋紧张拉螺母02。
并且,如图2所示,该旋紧装置还设有轴向驱动部6(图1中未示出),轴向驱动部6用于驱动抵靠部4向前移动,从而带动执行机构1一起向前移动,以使执行机构1向前移动到张拉螺母02所在的位置,这样才能抵触到张拉螺母02,使得驱转张拉螺母02的同时向前推进张拉螺母02直至与固定部件相抵。
若不设置抵靠部4,则在轴向驱动部6的驱动作用下,执行机构1可能被驱动到张拉螺母02前方,使执行机构1的摩擦轮11与张拉螺母02错开,导致执行机构1无法有效驱动张拉螺母02旋转。通过设置抵靠部4,可以有效规避这种情况发生,确保张拉螺母02和摩擦轮11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稳定,同时还能达到抵推张拉螺母02的效果。但是,需指出,抵靠部4抵靠张拉螺母02时,应避免与张拉螺母02同摩擦轮11接触的摩擦段产生干涉,以确保不影响张拉螺母02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抵靠面41上嵌装有滚珠43,滚珠43能够相对抵靠面41滚动,并且滚珠43凸出抵靠面41,抵靠面41通过滚珠43与张拉螺母02抵靠。这样设置,将面与面接触改为面与点接触,降低了接触摩擦,利于张拉螺母02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轴向驱动部6包括弹性件61和抵挡件62,抵挡件62与旋紧装置以外的外部部件固定连接,图中,抵挡件62与张拉机的顶压部04固定连接,弹性件61设置在抵靠部4和抵挡件62之间,弹性件61能够在张拉机的顶压部向前移动的过程中蓄存使抵靠部4向前移动的弹性能,弹性件61利用该弹性能驱动抵靠部4向前移动,使抵靠部抵靠张拉螺母02。这种结构的轴向驱动部6不需要额外动力即可驱动抵靠部4向前移动,使旋紧装置的运行成本较低。当然,实际实施时,轴向驱动部6也可以采用动力型驱动结构,比如油缸、气缸等。
第二实施例
如图5所示,该旋紧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包括:取消了轴向驱动部6,在抵靠部4上设置了固定孔42b,用固定孔42b取代了滑动孔42a。
应用时,紧固件穿过固定孔42b将张拉机的顶压部04和抵靠部4固定在一起,使抵靠部4与张拉机的顶压部04的相对位置固定。
张拉过程中,由于张拉丝杆01向后移动,因此这种结构,必须在张拉丝杆01移动的过程中持续旋紧张拉螺母02,以带动张拉螺母02相对张拉丝杆01向前移动,并且,旋紧过程中,抵靠部4抵靠或不抵靠张拉螺母02均可,所以抵靠部4上可不设置滚珠43。
另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上设有凹槽21,凹槽21的槽口朝向张拉丝杆(图中朝上),且凹槽21前后贯穿安装部2,用于容纳张拉丝杆01,槽口的尺寸允许张拉丝杆进入凹槽21,当安装部2由径向驱动部3驱动着靠近张拉螺母02时,张拉丝杆01能够通过槽口进入凹槽21,这样能够避免张拉丝杆01与安装部2过早发生抵触,从而能够使旋紧装置的使用寿命长一些;同时保证摩擦轮11和支撑轮23与张拉螺母02能有效接触,保证驱转效果。
此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安装部2上还设置了托架22,利用托架22支撑摩擦轮11和支撑轮21,这样摩擦轮11和支撑轮21与安装部2的连接可靠性更好。
第三实施例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区别包括:安装部2还设置了弹性支撑件24,弹性支撑件24支撑着支撑轮23,弹性支撑件24能够沿第一方向上伸缩,从而使支撑轮23能够在第一方向上浮动,第一方向与张拉螺母02的径向平行。本实施例中,支撑轮23的浮动方向与摩擦轮11所接触的张拉螺母02的径向一致,是上下方向,所以第一方向也是上下方向,支撑轮23能够沿上下方向浮动。
由于摩擦轮11是主动轮,而支撑轮23是被动轮,所以摩擦轮11的磨耗量通常大于支撑轮23的磨耗量,若不设置弹性支撑件24,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径向驱动部3驱动安装部2沿摩擦轮11所接触的张拉螺母02的径向靠近张拉螺母02时,支撑轮23率先与张拉螺母接触,而此时,摩擦轮11没有接触到张拉螺母,而安装部2因支撑轮23和张拉螺母02的接触无法再进一步靠近张拉螺母02,致使执行机构1无法驱动张拉螺母02旋转。
设置弹性支撑件24后,支撑轮12与张拉螺母02接触后,安装部2仍能够进一步靠近张拉螺母02,从而使摩擦轮11也能够接触到张拉螺母02。因而,能够延长旋紧装置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该旋紧装置能够快速可靠地旋紧张拉螺母02,并且,该旋紧装置具有使用寿命长、集成性好、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张拉螺母(02)与张拉丝杆(01)适配,旋紧状态下起到保持张拉的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执行机构(1)和一个动力源(7),所述执行机构(1)包括至少一个摩擦轮(11),所述动力源(7)与所述执行机构(1)相连,驱动所述摩擦轮(11)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接触摩擦,从而带动张拉螺母(02)在张拉丝杆(01)上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安装部(2),所述执行机构(1)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上,所述安装部(2)包括至少一个支撑轮(23),所述支撑轮(23)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接触,所述支撑轮(23)以及所述摩擦轮(11)沿张拉螺母(02)的周向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还包括弹性支撑件(24),所述弹性支撑件(24)支撑着所述支撑轮(23),所述弹性支撑件(24)能够在第一方向上伸缩,从而能够使所述支撑轮(23)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浮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摩擦轮(11)所接触的张拉螺母(02)的径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的表面设有凹槽(21),所述凹槽(21)的槽口朝向张拉丝杆,且所述凹槽(21)前后贯穿所述安装部(2),用于容纳张拉丝杆(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径向驱动部(3),所述径向驱动部(3)与所述安装部(2)连接,所述径向驱动部(3)用于驱动所述安装部(2)沿所述摩擦轮(11)所接触的张拉螺母(02)的径向移动,以使所述支撑轮(23)和所述摩擦轮(11)与张拉螺母(02)的外周面接触或者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抵靠部(4),所述径向驱动部(3)以及所述安装部(2)均连在所述抵靠部(4)上;
所述抵靠部(4)具有抵靠面(41),所述抵靠面(41)朝向张拉丝杆(01)的前端,用于向前抵靠张拉螺母(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面(41)上安装有滚珠(43),所述滚珠(43)凸出所述抵靠面(41),所述抵靠部(4)通过所述滚珠(43)抵靠张拉螺母(0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靠部(4)和所述安装部(2)之间通过导向组件(5)连接,所述导向组件(5)包括导向件(52)和与所述导向件(52)配合的滑动件(51),所述导向件(52)的轴向与所述安装部(2)向张拉螺母(02)的移动方向一致,所述导向件(52)和所述滑动件(51),一者安装在所述抵靠部(4)上,另一者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上;所述安装部(2)在所述径向驱动部(3)的驱动下和所述导向组件(5)的导向作用下沿张拉螺母(02)的径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轴向驱动部(6),所述轴向驱动部(6)用于驱动所述抵靠部(4)向前移动,以使所述执行机构(1)向前移动到张拉螺母(02)所在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驱动部(6)包括弹性件(61)和抵挡件(62),所述弹性件(61)设置在所述抵靠部(4)和所述抵挡件(62)之间,所述弹性件(61)抵推所述抵靠部(4)向前移动,使所述抵靠部(4)抵靠张拉螺母(02)。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紧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8),用于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源与所述执行机构(1),所述传动机构(8)包括主动齿轮(81)和与所述主动齿轮(81)啮合的从动齿轮(82),所述主动齿轮(81)由所述动力源(7)驱转,所述从动齿轮(82)固套在所述摩擦轮(11)的轮轴上。
12.张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机包括张拉螺母和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
CN202021850031.3U 2020-08-28 2020-08-28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Active CN2139999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0031.3U CN213999941U (zh) 2020-08-28 2020-08-28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50031.3U CN213999941U (zh) 2020-08-28 2020-08-28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9941U true CN213999941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891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50031.3U Active CN213999941U (zh) 2020-08-28 2020-08-28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99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8462B1 (en) Power assist device and brake system
US7584678B2 (en) Power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having load sensing thrust augmentation mechanism
KR101759758B1 (ko)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감속기
KR101241850B1 (ko) 사출 성형기의 형 체결장치
BR112013019448A2 (pt) módulo de freio a tambor que pode ser operado por motor elétrico
CN201565758U (zh) 中心偏差自适应内装夹伸缩压头
CN213999941U (zh) 张拉螺母的旋紧装置及张拉机
CN100485221C (zh) 一种可伸缩三级电动缸
KR101121383B1 (ko) 허브볼트용 압입장치
KR101108083B1 (ko) 와이어 마운트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와이어 마운트 제조방법
CN111537358B (zh) 一种拉力试验机及其牵引机构
US9581212B2 (en) Force generat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a parking brake,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device and system having the device
CN113531011B (zh) 一种具有制动力自动补偿功能的驻车制动器
CN210958081U (zh) 转子上压换向器装置
CN209992172U (zh) 一种多功能轴承试验机
CN109738800B (zh) 一种电机负载测试工装
CN113665076A (zh) 注塑机射台及注塑机
CN112591511A (zh) 一种具有快拆机构的卷布机
CN220104480U (zh) 一种场桥起重机制动测试装置
CN219277468U (zh) 一种沙滩车驻车分泵
CN201627852U (zh) 一种碟刹卡钳位置调整机构
CN219053467U (zh) 一种具有固定夹具的轴承压装机
CN218913531U (zh) 一种机械式刹车机构
CN101876359B (zh) 一种碟刹卡钳位置调整机构
CN108789365B (zh) 一种丝传动螺距补偿及张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