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0558U -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0558U
CN213990558U CN202022529499.9U CN202022529499U CN213990558U CN 213990558 U CN213990558 U CN 213990558U CN 202022529499 U CN202022529499 U CN 202022529499U CN 213990558 U CN213990558 U CN 2139905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angle steel
adjusting sleeve
sleeve part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2949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力
王新林
杨英哲
高洋洋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Tongliao Wind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Tongliao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Tongliao Wind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Tongliao Wind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2949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05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05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05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应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包括第一基础埋板、第二基础埋板、第一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和支撑横梁。其中,第二基础埋板位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的一侧;第一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上;第二升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基础埋板上;支撑横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横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可避免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的破坏;并配合调节光伏组件相对地面竖向高度,有助于加快维修,降低人工维修的难度,维护费用少。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支架是用于支撑、固定光伏组件的一种特殊支架。现有的光伏支架一般采用固定式光伏支架。但是在地面沉降区域所建的光伏电站的光伏支架大多数在外荷载作用下是不能自动调节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的高度和光伏组件的倾角,人工手动调节的难度较高,自动化程度太低,维护成本较高,在基础沉降严重地区的光伏支架基础不均匀沉降时,容易导致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从而引起光伏组件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该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可避免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的破坏;并配合调节光伏组件相对地面竖向高度,有助于加快维修,降低人工维修的难度,维护费用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应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所述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包括:
第一基础埋板;
第二基础埋板,其位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的一侧;
第一升降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上;
第二升降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基础埋板上;
支撑横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紧固组件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C型钢和销栓;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相对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分别与所述支撑横梁相交;所述C型钢相配合嵌设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所述C型钢向上开口;所述光伏组件位于所述C型钢的上端;所述第一角钢的侧面和所述第二角钢的侧面上均设有沿所述C型钢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滑孔;所述销栓穿过所述第一角钢的侧面的长滑孔、C型钢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角钢的侧面的长滑孔以锁紧所述C型钢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所述C型钢可沿所述第一角钢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可绕所述销栓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C型钢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C型钢的底端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调节套部、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沿伸长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下端相配合套入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内;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和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相铰接;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调节套部、第二支撑立柱和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沿伸长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下端相配合套入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内;所述第二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和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相铰接。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距离为40~50m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距离为40~50mm。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距离为45m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距离为4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长度长。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式光伏支架还包括支撑连接柱;所述支撑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部位置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中下端相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第二升降调节套部均为U型槽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C型钢相垂直。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分别在第一基础埋板、第二基础埋板上设置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便于光伏组件相对地面的竖向高度调整,然后利用支撑横梁分别与第一升降组件与第二升降组件相铰接,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支撑横梁与第一升降组件之间或支撑横梁与第二升降组件之间可以发生角度改变,避免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的破坏;并配合调节光伏组件相对地面竖向高度,有助于加快维修,降低人工维修的难度,维护费用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与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下部且去除第一定位螺栓、第二定位螺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与光伏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
光伏组件1、第一基础埋板2、第二基础埋板3、第一升降组件4、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第一定位孔411、第一支撑立柱42、第一固定孔 421、第一定位螺栓43、第二升降组件5、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第二定位孔511、第二支撑立柱52、第二固定孔521、第二定位螺栓53、支撑横梁6、紧固组件7、第一角钢71、第二角钢72、C型钢73、销栓74、第一紧固螺栓75、第二紧固螺栓76、长滑孔77、支撑连接柱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应用于与光伏组件1 连接。所述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包括第一基础埋板2、第二基础埋板3、第一升降组件4、第二升降组件5和支撑横梁6。其中,第二基础埋板 3位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2的一侧,具体在第一基础埋板2的左侧;第一升降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2上;第二升降组件5设于所述第二基础埋板3上;支撑横梁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的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5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光伏组件1 设于所述支撑横梁6上。
该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型分别在第一基础埋板2、第二基础埋板3 上设置第一升降组件4和第二升降组件5,便于光伏组件1相对地面的竖向高度调整,然后利用支撑横梁6分别与第一升降组件4与第二升降组件5相铰接,当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支撑横梁6与第一升降组件4之间或支撑横梁6与第二升降组件5之间可以发生角度改变,避免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1的破坏;并配合调节光伏组件1相对地面竖向高度,有助于加快维修,降低人工维修的难度,维护费用少。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组件1通过紧固组件7设在所述支撑横梁6上;所述紧固组件7包括第一角钢71、第二角钢72、C型钢73、销栓74、第一紧固螺栓75和第二紧固螺栓76;所述第一角钢 71、第二角钢7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75相对设在所述支撑横梁6上;且所述第一角钢71和第二角钢72分别与所述支撑横梁6相交;所述C 型钢73相配合嵌设在第一角钢71和第二角钢72之间;所述C型钢73 向上开口;所述光伏组件1位于所述C型钢73的上端且通过第二紧固螺栓76与所述C型钢73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紧固螺栓76穿过所述C型钢73的底端与所述光伏组件1连接;所述第一角钢71的侧面和所述第二角钢72的侧面上均设有沿所述C型钢73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滑孔77;所述销栓74穿过所述第一角钢71的侧面的长滑孔77、C 型钢73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角钢72的侧面的长滑孔77以锁紧所述C型钢73在第一角钢71和第二角钢72之间;所述C型钢73可沿所述第一角钢71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可绕所述销74转动。通过第一角钢71和第二角钢72连接支撑横梁6和C型钢73,第一角钢71与支撑横梁6 之间、第二角钢72与支撑横梁6之间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75连接,在第一角钢71和第二角钢72与C型钢73连接时,在第一角钢71和第二角钢72的侧面分别开设长滑孔77,用销栓74进行连接,再将C 型钢73通过第二紧固螺栓76连接光伏组件1。在基础不均匀沉降时,受下沉外力影响C型钢73绕销栓74转动,会改变C型钢73与支撑横梁6的距离和转角,而且C型钢73可沿长滑孔77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保证该可调节式光伏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和平衡,该可调节式光伏支架不会因内力过大而被破坏;同时,支撑横梁6的一端与第一升降组件4的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升降组件5的上端相铰接;在基础不均匀沉降时,无论前后左右任意一个方向,发生不均沉降,避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1的破坏,保证该可调节式光伏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和平衡,使光伏组件1的倾角可以更加安全地调整。
具体的,所述第一升降组件4包括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第一支撑立柱42和第一定位螺栓43;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沿伸长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411;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421;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的下端相配合套入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内;所述第一定位螺栓43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411和第一固定孔4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 41和第一支撑立柱42;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6 相铰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5包括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第二支撑立柱52和第二定位螺栓53;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沿伸长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511;所述第二支撑立柱52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521;所述第二支撑立柱52的下端相配合套入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内;所述第二定位螺栓53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511和第二固定孔5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和第二支撑立柱52;所述第二支撑立柱5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6相铰接。利用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上的多个第一定位孔411与第一支撑立柱42的第一固定孔421相配合,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上的多个第二定位孔511与第二支撑立柱52的第二固定孔521相配合,再通过第一定位螺栓43和第二定位螺栓53进行锁紧估计,可以实现光伏组件1 相对地面的竖向高度调整,助于加快维修,降低人工维修的难度,维护费用少;同时,支撑横梁6与第一支撑立柱42之间或支撑横梁6与第二支撑立柱52之间可以发生角度改变,避免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1的破坏。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411的距离为40~50m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511的距离为40~50mm。优选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411的距离为45m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511 的距离为45mm。通过限定相邻的两个第一定位孔411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定位孔511之间距离范围,合理针对光伏组件1相对地面的竖向高度调整,达到安全范围,避免光伏组件1相对地面的竖向高度调整过大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1的破坏。
为了加强光伏组件1的支撑稳定性,所述可调节式光伏支架还包括支撑连接柱8;所述支撑连接柱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6的中部位置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的中下端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52的长度长。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立柱42的长度比第二支撑立柱52的长度长,光伏组件1的位置合理设定,能够更好地,通过光伏组件1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当然,根据合理需求,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52 的长度相同或短。
为了调整光伏组件1更适合的角度以便于运行工作,所述支撑横梁6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之间的夹角为30°~90°。同时,第一支撑立柱42和第二支撑立柱52相平行,即所述支撑横梁6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42之间的夹角为30°~90°。
为了更好将第一支撑立柱42、第二支撑立柱52能够快速拆装和调节,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均为U型槽钢。具体的,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和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的俯视呈U 形;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的开口向左开口;第一定位孔411和第二定位孔511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和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的前后侧面上。第一支撑立柱42、第二支撑立柱 52对应地从第一升降调节套部41的开口和第二升降调节套部51的开口进出,以便于拆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中,该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在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支撑横梁6与第一升降组件4之间或支撑横梁6与第二升降组件5之间可以发生角度改变,避免基础沉降不均匀而导致可调节式光伏支架的上部结构变形,而引起光伏组件1的破坏;并配合调节光伏组件1相对地面竖向高度,有助于加快维修,降低人工维修的难度,维护费用少。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应用于与光伏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包括:
第一基础埋板;
第二基础埋板,其位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的一侧;
第一升降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一基础埋板上;
第二升降组件,其设于所述第二基础埋板上;
支撑横梁,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上端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的上端相铰接;所述光伏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横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紧固组件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角钢、第二角钢、C型钢和销栓;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相对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分别与所述支撑横梁相交;所述C型钢相配合嵌设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所述C型钢向上开口;所述光伏组件位于所述C型钢的上端;所述第一角钢的侧面和所述第二角钢的侧面上均设有沿所述C型钢长度方向延伸的长滑孔;所述销栓穿过所述第一角钢的侧面的长滑孔、C型钢的通孔和所述第二角钢的侧面的长滑孔以锁紧所述C型钢在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所述C型钢可沿所述第一角钢的长度方向滑动且可绕所述销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设在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光伏组件通过第二紧固螺栓与所述C型钢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螺栓穿过所述C型钢的底端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调节套部、第一支撑立柱和第一定位螺栓;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沿伸长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下端相配合套入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内;所述第一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一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和第一支撑立柱;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相铰接;
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调节套部、第二支撑立柱和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沿伸长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下端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下端相配合套入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内;所述第二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和第二固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调节套部和第二支撑立柱;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相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距离为40~50m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距离为40~5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的距离为45mm;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的距离为45mm。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长度比所述第二支撑立柱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式光伏支架还包括支撑连接柱;所述支撑连接柱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中部位置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立柱的中下端相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调节套部、第二升降调节套部均为U型槽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C型钢相垂直。
CN202022529499.9U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Active CN2139905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9499.9U CN213990558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29499.9U CN213990558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0558U true CN213990558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6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29499.9U Active CN213990558U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05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5797A (zh) * 2022-05-06 2022-06-24 中广核新能源六安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立柱或桩基础标高调节件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65797A (zh) * 2022-05-06 2022-06-24 中广核新能源六安有限公司 光伏支架立柱或桩基础标高调节件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79441B2 (en) Modular monopole tower foundation
US9328861B2 (en) Portable modular monopole tower foundation
CN111741380B (zh) 一种稳定型抗倾覆式屋顶美化天线基站
CN213990558U (zh) 一种可调节式光伏支架
US10615738B2 (en) Photovoltaic solar array support structure
CN216038552U (zh) 一种风电机组辅助安装设备
CN112030996B (zh) 一种用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平台
CN203922533U (zh) 一种防变形爬升架安全装置
CN210273901U (zh) 一种光伏支架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连接组件
CN219652561U (zh) 一种钢网架结构提升设备
JP2006077456A (ja) 塔状建造物の架設方法および架設装置
CN220336110U (zh) 一种钢结构梁连接结构
CN219491648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施工平台
CN216649597U (zh) 一种安装便捷的多功能双轴跟踪器
CN213448504U (zh) 一种用于基坑冠梁上部的施工平台
CN214620144U (zh) 光伏支架用摇摆机构
CN219875583U (zh) 一种光伏支架的安装平台
CN218371433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下支座八撑杆结构
CN204836047U (zh) 一种带设备平台的光伏支架
CN215211954U (zh) 一种倾角可调式铝合金光伏支架系统
CN221031328U (zh) 一种光伏组件施工平台
CN219458947U (zh) 一种用于索结构光伏组件的端部支架
CN220693030U (zh) 一种高架式双立柱光伏支架
CN220014265U (zh) 一种遮阳雨棚
CN218976652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吊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