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90463U -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90463U
CN213990463U CN202022116791.8U CN202022116791U CN213990463U CN 213990463 U CN213990463 U CN 213990463U CN 202022116791 U CN202022116791 U CN 202022116791U CN 213990463 U CN213990463 U CN 213990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permanent magnet
rear end
pcba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67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海涛
李华
陈东传
衡文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Xiangming Intelligent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Xiangming Intelligent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Xiangming Intelligent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Xiangming Intelligent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67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90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90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90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具有前端盖、后端盖、永磁电机、线束和PCBA板;所述永磁电机包括外定子、内转子和转轴;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均设有轴承室;转轴与内转子固定连接,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室内,转轴的一端从前端盖伸出;前端盖和后端盖密封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永磁电机和PCBA板均设置在密封腔室内;所述线束从后端盖伸入与PCBA板电连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向密封腔室凹陷的灌胶凹槽;所述灌胶凹槽内设有可供线束穿过的通孔;灌胶凹槽的开口固定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与灌胶凹槽连通的灌胶口;所述灌胶凹槽内填充设有密封胶。本实用新型集成化程度高,密封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特电机应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永磁无刷电机是随着半导体电子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型机电一体化电机,是用电子换向装置替代机械换向装置的直流电机,它是现代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电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众所周知,直流电动机具有优越的调速性能,主要表现在控制性能好、调速范围宽、启动转矩大、低速性能好、运行平稳和效率高。但存在电刷和换向器的有刷直流电动机存在以下缺陷:机械换向产生的换向火花引起换向器和电刷磨损、电磁干扰、噪声大,寿命短;结构复杂,可靠性差、故障多、需要经常维护;由于换向器存在,限制了转子转动惯量的进一步下降,影响了动态特性。而永磁无刷电机完美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由于电机控制和本体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微特电机产业,各式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在微特电机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随着电路的应用,其带来的电子元器件本身的散热问题也成为了设计中的一个难题,而且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又各不相同,因此针于不同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散热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该永磁无刷电机结构集成化程度高,密封性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前端盖、后端盖、永磁电机、线束和PCBA板;所述永磁电机包括外定子、内转子和转轴;外定子和内转子对应配合;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均设有轴承室;转轴与内转子固定连接,转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设置在前端盖和后端盖的轴承室内,转轴的一端从前端盖伸出;前端盖和后端盖密封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永磁电机和PCBA板均设置在密封腔室内;所述线束从后端盖伸入与PCBA板电连接;所述后端盖上设有向密封腔室凹陷的灌胶凹槽;所述灌胶凹槽内设有可供线束穿过的通孔;灌胶凹槽的开口固定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有与灌胶凹槽连通的灌胶口;所述灌胶凹槽内填充设有密封胶。
轴承的两端与对应的轴承室通过硅橡胶密封圈形成密封配合,满足IP67防护等级。
上述密封盖包括盖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卡装在灌胶凹槽内;侧板上设有多个第一分线孔;所述盖板上设有灌胶口;盖板的内壁上设有与侧板对应配合的卡条;所述卡条上设有与第一分线孔一一对应的第二分线孔;第一分线孔和第二分线孔配合形成用于卡住线束中各个电线的卡孔;所述盖板与后端盖固定连接。
上述PCBA板与外定子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定子与后端盖之间。
后端盖的内壁上设有散热凸台;所述散热凸台与PCBA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
后端盖的内壁上设有散热弹片;所述散热弹片与PCBA板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
上述PCBA板上的电子元器件通过导热胶与散热凸台和/或散热弹片连接。
上述PCBA板上设有功率管,所述后盖上设有向外部凹陷且用于容纳功率管的槽体。
所述外定子包括将定子体包塑在内的定子注塑骨架;定子注塑骨架靠近PCBA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和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PCBA板上设有与定位柱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插孔,以及与连接孔一一对应配合的固定孔;所述PCBA板通过定位柱插入定位插孔,及紧固螺栓与固定孔和连接孔配合与定子注塑骨架固定连接。
上述内转子包括将转子体包塑在内的转子注塑骨架。
上述转子体包括转子铁芯和磁钢;所述转子铁芯上设有圆周分布有多个槽孔;每个槽孔内均嵌设有一个磁钢;所述转子注塑骨架通过包塑将转子铁芯与磁钢包塑在内。
线束位于外部的一端为引出端,引出端采用可与电源连接的集成模块连接头。
上述PCBA板上设有与其上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的铜片。
PCBA板上与每一个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有散热铜片。
线束与PCBA板连接处设有用于绝缘和密封的防护套。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轴承与轴承室的密封配合以及灌胶凹槽内填充密封胶,能够使得密封效果大大提升,而且对线束能够起到很好地保护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外定子和内转子均通过包塑形成一体件,使得装配效率更好,装配精度也更高。
(3)本实用新型中内转子通过包塑工艺,能够对磁钢进行很好地固定,有效防止磁钢脱落和滑动的现象,从而影响电机性能。
(4)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孔能够对线束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
(5)本实用新型中PCBA板上的电子元器件通过与散热凸台和/或散热弹片形成热传导接触,因此散热效果更好。
(6)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胶,能够保证电子元器件与散热凸台和/或散热弹片的严密接触,进一步保证和提高电子元器件的散热效果。
(7)本实用新型通过功率管和槽体的配合,翻边后端盖的定位安装。
(8)本实用新型中线束的引出端采用集成模块连接头,能够更方便与电源连接。
(9)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铜片可以降低场效应管温升,有效防止过热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灌胶凹槽与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定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内转子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具有前端盖1、后端盖2、永磁电机3、线束4和PCBA 板5;所述永磁电机3包括外定子31、内转子32和转轴33;外定子31和内转子32对应配合;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上均设有轴承室;转轴33与内转子32固定连接,转轴3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设置在前端盖1和后端盖2的轴承室内,转轴33的一端从前端盖1伸出;前端盖1和后端盖2密封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永磁电机 3和PCBA板5均设置在密封腔室内;所述线束4从后端盖2伸入与PCBA板5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上设有向密封腔室凹陷的灌胶凹槽21;所述灌胶凹槽21内设有可供线束4穿过的通孔;灌胶凹槽21的开口固定设有密封盖6。线束4与PCBA 板5连接处设有用于绝缘和密封的防护套51。PCBA板5上设有多个场效应管,PCBA 板5上与每一个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有散热铜片52。
所述密封盖6包括盖板61和侧板62;所述侧板62卡装在灌胶凹槽21内;侧板62 上设有多个第一分线孔621;所述盖板61上设有灌胶口611;盖板61的内壁上设有与侧板62对应配合的卡条612;所述卡条612上设有与第一分线孔621一一对应的第二分线孔613;第一分线孔621和第二分线孔613配合形成用于卡住线束4中各个电线的卡孔;所述盖板61与后端盖2固定连接;所述灌胶凹槽21内填充设有密封胶。
所述外定子31包括将定子体311包塑在内的定子注塑骨架312;定子注塑骨架312靠近PCBA板5的一侧设有三个定位柱312-1和三个连接孔;所述PCBA板5上设有与定位柱312-1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插孔,以及与连接孔一一对应配合的固定孔;所述 PCBA板5通过定位柱312-1插入定位插孔,及紧固螺栓与固定孔和连接孔配合与定子注塑骨架312固定连接。所述PCBA板5位于外定子31与后端盖2之间。
后端盖2的内壁上设有散热凸台22和散热弹片23;所述PCBA板5上的电子元器件通过导热胶与散热凸台22、散热弹片23严密接触,形成有效热传导。
所述内转子32包括将转子体321包塑在内的转子注塑骨架322。
所述转子体321包括转子铁芯321-1和磁钢321-2;所述转子铁芯321-1上设有圆周分布有多个槽孔;每个槽孔内均嵌设有一个磁钢321-2;所述转子注塑骨架322通过包塑将转子铁芯321-1与磁钢321-2包塑在内。
线束4位于外部的一端为引出端,引出端采用可与电源连接的集成模块连接头41。
所述PCBA板5上设有功率管,所述后端盖2上设有向外部凹陷且用于容纳功率管的槽体24。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具有前端盖(1)、后端盖(2)、永磁电机(3)、线束(4)和PCBA板(5);所述永磁电机(3)包括外定子(31)、内转子(32)和转轴(33);外定子(31)和内转子(32)对应配合;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2)上均设有轴承室;转轴(33)与内转子(32)固定连接,转轴(3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设置在前端盖(1)和后端盖(2)的轴承室内,转轴(33)的一端从前端盖(1)伸出;前端盖(1)和后端盖(2)密封固定连接,并形成密封腔室;所述永磁电机(3)和PCBA板(5)均设置在密封腔室内;所述线束(4)从后端盖(2)伸入与PCBA板(5)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2)上设有向密封腔室凹陷的灌胶凹槽(21);所述灌胶凹槽(21)内设有可供线束(4)穿过的通孔;灌胶凹槽(21)的开口固定设有密封盖(6);所述密封盖(6)上设有与灌胶凹槽(21)连通的灌胶口(611);所述灌胶凹槽(21)内填充设有密封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6)包括盖板(61)和侧板(62);所述侧板(62)卡装在灌胶凹槽(21)内;侧板(62)上设有多个第一分线孔(621);所述盖板(61)上设有灌胶口(611);盖板(61)的内壁上设有与侧板(62)对应配合的卡条(612);所述卡条(612)上设有与第一分线孔(621)一一对应的第二分线孔(613);第一分线孔(621)和第二分线孔(613)配合形成用于卡住线束(4)中各个电线的卡孔;所述盖板(61)与后端盖(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5)与外定子(31)固定连接,且位于外定子(31)与后端盖(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后端盖(2)的内壁上设有散热凸台(22);所述散热凸台(22)与PCBA板(5)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后端盖(2)的内壁上设有散热弹片(23);所述散热弹片(23)与PCBA板(5)上的电子元器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5)上的电子元器件通过导热胶与散热凸台(22)和/或散热弹片(2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定子(31)包括将定子体(311)包塑在内的定子注塑骨架(312);定子注塑骨架(312)靠近PCBA板(5)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定位柱(312-1)和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PCBA板(5)上设有与定位柱(312-1)一一对应配合的定位插孔,以及与连接孔一一对应配合的固定孔;所述PCBA板(5)通过定位柱(312-1)插入定位插孔,及紧固螺栓与固定孔和连接孔配合与定子注塑骨架(31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转子(32)包括将转子体(321)包塑在内的转子注塑骨架(3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体(321)包括转子铁芯(321-1)和磁钢(321-2);所述转子铁芯(321-1)上设有圆周分布有多个槽孔;每个槽孔内均嵌设有一个磁钢(321-2);所述转子注塑骨架(322)通过包塑将转子铁芯(321-1)与磁钢(321-2)包塑在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束(4)位于外部的一端为引出端,引出端采用可与电源连接的集成模块连接头(4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CBA板(5)上设有与其上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的铜片(5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PCBA板(5)上与每一个场效应管的漏极相连有散热铜片(52)。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线束(4)与PCBA板(5)连接处设有用于绝缘和密封的防护套(51)。
CN202022116791.8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Active CN213990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6791.8U CN213990463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6791.8U CN213990463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90463U true CN213990463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4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6791.8U Active CN213990463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90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37397B (zh) 旋转电机
CN104137396A (zh) 旋转电机
CN111164863B (zh) 控制器和包括该控制器的马达部件
US20230098103A1 (en) Controller and motor assembly comprising same
CN112467953A (zh)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CN103872827A (zh) 一种电机
CN215897462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电机机壳结构
CN213990463U (zh) 一种内置驱动一体化永磁无刷电机结构
JP648570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09526604U (zh) 一种自散热汽车充气泵永磁直流电机
CN215733832U (zh)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CN214506755U (zh) 永磁同步发电机
CN205622345U (zh) 外转子电机结构
CN210041578U (zh) 一种内置控制器的外转子直流无刷微电机
CN210397147U (zh) 一种一体式水冷水泵
CN219436810U (zh) 一种外转子电机及风机
CN210007515U (zh) 一种提高定子绝缘性的电机外壳
CN216599193U (zh) 一种轮边桥高效高功率密度水冷永磁电机
CN220401525U (zh) 密封高效率风冷直连三相异步电动机
CN217883060U (zh) 一种电动车电机端盖和壳体的密封结构
CN114024387B (zh) 一种轮边桥高效高功率密度水冷永磁电机
CN218416019U (zh) 一种具有防水结构的电动车电机
CN219018658U (zh) 干衣机塑封直流无刷电机
CN216599194U (zh) 一种轮边桥高效高功率密度水冷永磁电机用机座
CN203071685U (zh) 一种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