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86807U -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86807U
CN213986807U CN202121544877.9U CN202121544877U CN213986807U CN 213986807 U CN213986807 U CN 213986807U CN 202121544877 U CN202121544877 U CN 202121544877U CN 213986807 U CN213986807 U CN 213986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adjusting
radar
angle
hole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448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显杰
程松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oto Hangzhou Automotiv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Tianjin Soterea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oto Hangzhou Automotiv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Tianjin Soterea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oto Hangzhou Automotiv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Tianjin Soterea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oto Hangzhou Automotiv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448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86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86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86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包括:底座,主支架、副支架、第一角度调节组件、第二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控制盒和主控制模块;主支架通过水平转轴与底座连接,副支架通过垂直转轴与主支架连接;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和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固定在主支架上,分别与设置在底座上的第一齿形部和设置在副支架上的第二齿形部相啮合;角度调节控制盒固定在主支架上,分别与第一角度调节组件,第二角度调节组件以及主控制模块电连接;雷达固定在副支架上,通过线束与主控制模块连接。该装置在调节雷达角度时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减低了成本;并且调节精度高,效率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雷达的角度进行调整,可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越来越向更加智能、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随之而来,车辆上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也日益增多。传感器对车辆周围环境的探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对车辆的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车载雷达作为车用传感器的一种,其作用主要是探测车辆周围物体的距离。车载雷达在车辆上有多种安装方式,例如,直接在车身上开孔固定的超声波雷达,其主要用于停车辅助功能;还有借助专用支架间接固定在车身上的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其主要用于辅助驾驶功能,比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盲点侦测等功能。对于借助专用支架间接固定在车身上的雷达,在安装时及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对雷达角度进行调节。安装时,需要专业人员确保雷达正向与车辆行驶方向同向,这样雷达探测到的周边障碍物的位置及相对速度等数据才能用作控制器的判断。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碰撞等情况支架出现松动,需重新安装雷达,如果没有专业人员亦无法对雷达角度进行校准。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无需专业人员,能够自动调节角度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包括:底座,主支架、副支架、第一角度调节组件、第二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控制盒和主控制模块;所述主支架通过水平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副支架通过垂直转轴与所述主支架连接;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固定在所述主支架上,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齿形部和设置在所述副支架上的第二齿形部相啮合;所述角度调节控制盒固定在所述主支架上,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以及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连接;雷达固定在所述副支架上,通过线束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
可选地,所述主支架包括:匚字形的侧围板,设置在与所述侧围板的开口端相对的端面上的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至少一个垂直转轴支撑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所述垂直转轴支撑板垂直;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电机的固定孔以及第一孔,使得所述第一电机的轴穿过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所述第二电机的固定孔,以及第二孔,使得所述第二电机的轴穿过所述第二孔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所述垂直转轴支撑板开设有通孔,使得所述垂直转轴穿过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水平转轴包括:上紧固件,轴体和下紧固件;所述轴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底座,通过所述上紧固件和所述下紧固件将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底座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齿形部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所述垂直转轴穿过。
可选地,所述副支架在所述第二齿形部两侧设置有加强支座,所述加强支座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所述垂直转轴穿过。
可选地,所述垂直转轴为分段式结构,各段通过紧固件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通过主控制模块对雷达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角度调节控制盒8对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和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发出指令,实现对雷达角度的自动调节。调节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减低了成本;并且调节精度高,效率高,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雷达的角度进行调整,可以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的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的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依次为:
1、底座,11、第一齿形部,2、主支架,21、侧围板,22、第一固定板,220、第一孔,23、第二固定板,230、第二孔,24、垂直转轴支撑板,3、副支架,31、第二齿形部,32、加强支座,4、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1、第一电机,42、第一齿轮,5、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1、第二电机,52、第二齿轮,6、水平转轴,61、上紧固件,62、轴体,63、下紧固件,7、垂直转轴,8、角度调节控制盒,9、雷达,10、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包括:底座1、主支架2、副支架3、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角度调节控制盒8和主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
主支架2通过水平转轴6与底座1连接,副支架3通过垂直转轴7与主支架2连接。
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和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固定在主支架2上,分别与设置在底座1上的第一齿形部11和设置在副支架3上的第二齿形部31相啮合。如图6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电机41和第一齿轮42,第一电机41驱动第一齿轮42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齿轮42与第一齿形部11的啮合,使得主支架2和副支架3一起绕着水平转轴6相对于底座1转动。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包括:第二电机51和第二齿轮52,第二电机51驱动第二齿轮52转动,而通过第二齿轮52与第二齿形部31的啮合,使得副支架3绕着垂直转轴7转动,由此实现雷达9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转动。
如图2至图4所示,主支架2包括:匚字形的侧围板21,设置在与侧围板21的开口端相对的端面上的第一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3和至少一个垂直转轴支撑板24;第一固定板22与第二固定板23和垂直转轴支撑板24垂直;第一固定板22上开设有第一电机41的固定孔以及第一孔220,使得第一电机41的轴穿过第一孔220与第一齿轮42连接;第二固定板23上开设第二电机51的固定孔,以及第二孔230,使得第二电机51的轴穿过第二孔230与第二齿轮52连接;垂直转轴支撑板24开设有通孔,使得垂直转轴7穿过通孔。
如图2所示,水平转轴6包括:上紧固件61,轴体62和下紧固件63;轴体62穿过第一固定板22和底座1,通过上紧固件61和下紧固件63将第一固定板22和底座1相连接。
如图5所示,第二齿形部31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垂直转轴7穿过。副支架3在第二齿形部31两侧设置有加强支座32,加强支座32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垂直转轴7穿过。
如图1所示,垂直转轴7为分段式结构,各段通过紧固件连接,使得垂直转轴7同时穿过主支架2上设置在垂直转轴支撑板24上的通孔以及副支架3上设置在第二齿形部31和加强支座32上的通孔,从而将副支架3与主支架2相连接。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垂直转轴7的分段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角度调节控制盒8固定在主支架2上,分别与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以及主控制模块电连接;雷达9固定在副支架3上,通过线束10与主控制模块连接。雷达9用于采集其周边障碍物的位置及相对速度等数据,并通过线束10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通过角度调节控制盒8控制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和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从而实现对雷达9角度的调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电缸来替代电机,将电缸的直线运动通过连杆结构连接主支架2和副支架3实现对雷达9的角度调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角度调节控制盒8整合到雷达9中,由雷达9直接发出控制电机的信号。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时,可以将底座1固定在汽车车身的设定位置上,其固定形式可根据不同车型的安装空间进行调整。初次安装时,通过主控制模块向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和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发出信号。通过第一电机41和第二电机51分别控制第一齿轮42和第二齿轮52调整主支架2和副支架3相对于底座1的角度,从而调整雷达9的角度,使得雷达9朝向车辆行驶的方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雷达9采集车辆周边物体和位置和相对于车辆的速度,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线束10发送至主控制模块,主控制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雷达的偏向角度,并根据车辆行驶中对雷达9的朝向的方向的需要,向角度调节控制盒8发送控制指令,角度调节控制盒8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第一电机41和第二电机51调整主支架2和副支架3相对于底座1的角度,从而实现对雷达9角度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通过主控制模块对雷达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角度调节控制盒8对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和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发出指令,实现对雷达角度的自动调节。调节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减低了成本;并且,调节精度高,效率高,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雷达的角度进行调整,可以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侧”、“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各部件或元件结构关系而确定的关系词,并非特指本实用新型中任一部件或元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主支架(2)、副支架(3)、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角度调节控制盒(8)和主控制模块;
所述主支架(2)通过水平转轴(6)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副支架(3)通过垂直转轴(7)与所述主支架(2)连接;
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和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固定在所述主支架(2)上,分别与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第一齿形部(11)和设置在所述副支架(3)上的第二齿形部(31)相啮合;
所述角度调节控制盒(8)固定在所述主支架(2)上,分别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以及所述主控制模块电连接;
雷达(9)固定在所述副支架(3)上,通过线束(10)与所述主控制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调节组件(4)包括:第一电机(41)和第一齿轮(42),所述第一电机(41)驱动所述第一齿轮(42)转动;
所述第二角度调节组件(5)包括:第二电机(51)和第二齿轮(52),所述第二电机(51)驱动所述第二齿轮(52)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2)包括:匚字形的侧围板(21),设置在与所述侧围板(21)的开口端相对的端面上的第一固定板(22)、第二固定板(23)和至少一个垂直转轴支撑板(24);
所述第一固定板(22)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3)和所述垂直转轴支撑板(24)垂直;
所述第一固定板(22)上开设有所述第一电机(41)的固定孔以及第一孔(220),使得所述第一电机(41)的轴穿过所述第一孔(220)与所述第一齿轮(42)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板(23)上开设所述第二电机(51)的固定孔,以及第二孔(230),使得所述第二电机(51)的轴穿过所述第二孔(230)与所述第二齿轮(52)连接;
所述垂直转轴支撑板(24)开设有通孔,使得所述垂直转轴(7)穿过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轴(6)包括:上紧固件(61),轴体(62)和下紧固件(63);所述轴体(6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板(22)和所述底座(1),通过所述上紧固件(61)和所述下紧固件(63)将所述第一固定板(22)和所述底座(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形部(31)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所述垂直转轴(7)穿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支架(3)在所述第二齿形部(31)两侧设置有加强支座(32),所述加强支座(32)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使所述垂直转轴(7)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转轴(7)为分段式结构,各段通过紧固件连接。
CN202121544877.9U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Active CN213986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4877.9U CN213986807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44877.9U CN213986807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86807U true CN213986807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52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44877.9U Active CN213986807U (zh) 2021-07-08 2021-07-08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86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66955A (en) Laser-radar type 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JP4519957B2 (ja) 車両の運転支援装置
CN104960469A (zh) 行车安全指示系统
CN105857205A (zh)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KR20220090233A (ko) 자율주행차량의 조향장치
CN213986807U (zh) 一种自动调节雷达角度的装置
GB2558653A (en)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US11815595B2 (en) Vehicle sensor mounting structure and vehicle sensor bracket set
CN214001791U (zh) 步进电机控制农机自动驾驶方向盘
CN113147608A (zh) 一种车载雷达调节装置以及车载雷达装置
CN215097329U (zh) 一种车载雷达调节装置以及车载雷达装置
US676711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emitted from a motor vehicle headlight
CN205589130U (zh) 一种汽车毫米波雷达的安装结构
CN212969811U (zh) 车载监控设备及车辆
CN214409282U (zh) 一种应用于agv的激光雷达调整系统
CN109823170B (zh) 油门踏板组件和车辆
KR20220090673A (ko) 자율주행차량의 제동장치
CN113665494A (zh) 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用可多角度调节的监控设备
JP2018065485A (ja) 車両の電源システム
CN218640764U (zh) 车载多传感器安装装置
JP3049957B2 (ja) 自動車のドアガラス組付方法
CN215554204U (zh) 一种无人航空器侦查测量避撞装置
CN217598444U (zh) 一种冗余式并线辅助提示系统
CN214703972U (zh) 一种激光雷达支架
CN219487330U (zh) 一种具有辅助驾驶功能的汽车车载智能摄像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