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75950U -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75950U
CN213975950U CN202021516910.2U CN202021516910U CN213975950U CN 213975950 U CN213975950 U CN 213975950U CN 202021516910 U CN202021516910 U CN 202021516910U CN 213975950 U CN213975950 U CN 213975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rollers
rotating
sort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169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熙
李凯
唐旭
张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p Logistics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169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75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75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75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其中分拣单元包括偏转座,偏转座上水平设置有转辊,转辊的工作面高度高于偏转座;转辊的数量为1时,其为电动辊;转辊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转辊中的一个为电动辊,并可驱动其他转辊;或转辊中的每个均为电动辊;或全部转辊由与其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辊直接或间接摩擦驱动;或转辊中的部分为电动辊,其他由与驱动辊直接或间接摩擦驱动。本方案通过将驱动转辊自转的动力集成在偏转座上,有效地避免了偏转座的自转与常规的O带滚轮驱动结构相干涉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不同转辊的数量,灵活调整驱动的方式,其驱动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应用灵活,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领域,尤其是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偏转轮式分拣,如申请号为201721094362.7的中国专利所示结构,其使滚轮可自转地设置在偏转座,且使偏转座可自转,通过偏转座的自转带动滚轮的自转,从而实现经过滚轮的物体的转向。
这种结构中,滚轮的驱动是通过O型圈连接第二传动轴71,但是由于滚轮是固定在偏转座且随偏转座转动地,因此在滚轮偏转后O型圈需要扭转变形,而O型圈扭转后将无法继续进行传扭,这就造成滚轮在随偏转座转动后无法继续由O型圈驱动自转,也就无法实现物品的输送,这种设计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外,这种结构,每个分拣单元仅有一个滚轮,这就造成在一套设备上需要大量偏转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包括偏转座,所述偏转座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一转辊,所述转辊的工作面高度高于所述偏转座;
所述转辊的数量为1时,其为电动辊;
所述转辊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所述转辊中的一个为电动辊,并可驱动其他转辊;或所述转辊中的每个均为电动辊;或全部所述转辊由与其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且位于所述偏转座上的驱动辊直接或间接摩擦驱动;或所述转辊中的部分为电动辊,其他由与它们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辊直接或间接摩擦驱动。
优选的,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中,所述偏转座的自转轴及平板上形成有走线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中,所述转辊的数量为2-4根。
优选的,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中,多根所述转辊的部分的长度不同,位于中间区域的转辊的长度大于两侧的转辊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中,所述转辊为两根时,它们由与它们摩擦连接的驱动辊直接驱动;
所述转辊为三根或四根时,所述驱动辊通过两个与其摩擦连接的传动辊驱动多个所述转辊。
优选的,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中,所述驱动辊直接驱动所述转辊,且所述驱动辊通过自调节装置与转辊摩擦连接;
或所述驱动辊通过传动辊驱动转辊,所述驱动辊通过自调节装置与和所述传动辊摩擦连接和/或所述传动辊通过自调节装置与所述转辊摩擦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中,驱动所述驱动辊的动力源集成在驱动辊内或设置在其外部
偏转式分拣装置,包括一组上述任一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本方案通过将驱动转辊自转的动力集成在偏转座上,有效地避免了偏转座的自转与常规的O带滚轮驱动结构相干涉的问题,并且,可以根据不同转辊的数量,灵活调整驱动的方式,其驱动方式简单,易于实现,应用灵活,稳定性好。
本方案的一个偏转座上设置多个转辊,可以有效地减少偏转座的数量,简化整体结构,降低设备自重。
本方案的驱动辊和传动辊采用自调节结构可以有效地保证不同辊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辊之间传动的可靠性,改善了有效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拣装置的主视图(图中隐去了部分的机架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分拣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偏转座上仅有一个转辊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偏转座上仅有一个转辊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拣装置的分拣单元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设置于自调节装置上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及传动轮均设置于自调节装置上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偏转驱动装置的俯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偏转驱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偏转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偏转驱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在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并且,在方案的描述中,以操作人员为参照,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偏转式分拣装置进行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其包括机架1000,所述机架1000包括支脚1100、围挡1200及顶板1300。所述支脚1100为四个且呈四边形分布,当然,所述支脚1100的数量也可以是更多个。
如附图1所示,每个所述支脚1100可以包括立柱1110及脚座1120,所述立柱1110高度可调地设置在所述脚座1120上,即所述脚座1120上形成有沿纵向分布的腰型孔1121,所述立柱1110上形成有与腰型孔1121对应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通过螺栓1130穿过所述腰型孔1121及连接孔后连接螺母即可实现脚座1120与立柱1110的连接可实现它们的固定。通过调整连接孔对应所述腰型孔中的位置即可实现所述立柱1110的高度调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110上的连接孔也可以采用螺孔,所述螺栓螺接至所述螺孔内实现立柱和脚座1120的连接。
如附图1所示,所述围挡1200整体呈现为方形套体,其架设在四个所述支脚1100上,所述顶板1300为方形,其固定在所述围挡1200的顶部并覆盖所述围挡1200的上端开口,如附图3所示,所述顶板1300上形成有一组避让孔1310用以安装分拣单元2000,所述避让孔1310的分布根据所述分拣单元2000的分布进行设计。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每个所述分拣单元2000具有可对其上的物品进行输送的结构且可绕其偏转座100的纵轴X自转,每个分拣单元2000连接驱动其绕所述纵轴X自转的偏转驱动装置3000。工作时,物品经过所述分拣单元2000时可以被沿一定方向输送,当分拣单元2000摆正时,物品可以沿其初始移动方向继续移动;当分拣单元2000偏转时,物品经过分拣单元2000时转变移动方向为所述分拣单元2000偏转到的方向。
为了有效地实现物品转向,如附图3所示,所述分拣单元2000呈多排或多列分布,具体的,它们呈五排分布,每个偶数排分拣单元2200的数量相同且比每个奇数排的分拣单元2100的数量少一,即每个奇数排具有五个分拣单元2100,每个偶数排具有四个分拣单元2200。
另外,如附图3所示,为了尽可能减少分拣单元2000之间的间隙,以保证分拣的稳定性,避免卡件,使相邻两排的每个分拣单元2100、2200错位且紧邻设置,奇数排的分拣单元2100一一对应,偶数排的分拣单元2200一一对应。即除每个奇数排位于两端的分拣单元2100外,其他的每个分拣单元位于其相邻排的两个分拣单元之间,三个分拣单元的自转轴呈等边三角形分布。
此时,如附图3所示,偶数排分拣单元2200的两端会形成有一定的空隙,这增加了卡件的风险,因此,较优的实施例中,在每个偶数排分拣单元220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组支撑万向轮或万向球4000,优选为一组牛眼万向球,它们的顶部与所述分拣单元2200的输送面平齐。
通常,全部所述分拣单元2000可自转地设置于一与所述围挡1200围合的面积相近的板件上,但是由于分拣单元2000的重量较大,在有物品经过其上时,板件承受的负载过大,长期使用易出现板件变形,尤其是板件向中部凹陷的问题,影响分拣单元2000的位置精度。优选的实施例中,如附图4所示,使每排分拣单元2000分别可自转地设置于机架1000上的一载板1400上,五排分拣单元200分布在五块载板1400上,每个所述载板1400的两端固定在所述围挡1200相对的面板上。
如附图5、附图6所示,每个分拣单元2000包括偏转座100,所述偏转座100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载板1400上,其主要用于为其上的结构提供安装空间及支撑,其包括自转轴110,所述自转轴110的轴线即为偏转座100的纵轴X,与所述载板1400垂直,其固定在所述载板1400上的轴承1500的内孔中,所述轴承1500的轴线与所述载板1400垂直,从而偏转座100可相对所述载板1400自转。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偏转座100及其上的结构具有一定的重量,而这些重量都会施加到使偏转座100可转动地轴承(内外圈相对转动的轴承)上,易造成轴承的损坏。于是,如附图6所示,使所述轴承1500固定在一轴承座1600的套管1610内,所述套管1610垂直贯穿所述载板1400上且其外周设置有连接板1620,所述连接板1620连接所述载板1400,所述套管1610的顶部还设置有承载轴承1700,所述偏转座100设置在所述承载轴承1700的上转动体1710上。采用这种结构,使得偏转座100及其上的结构的重力主要由轴承座1600传递给载板1400,而使轴承1500无需再承受重力或承受重力大大缩小,从而对轴承1500进行保护。
不过,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轴承1500也不是必须的,如附图7所示,即所述偏转座可以直接共轴固定在所述支撑轴承1700上,并且其自转轴110穿过所述支撑轴承1700的,所述支撑轴承1700固定在位于所述载板上的轴承座1800上,并且,所述轴承座1800上形成有与所述支撑轴承1700共轴的用于安装所述支撑轴承1700的安装槽。
如附图5所示,所述自转轴110上共轴设置平板120,所述平板120为圆形或正方形,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可行的形状,优选以正方形为例,其四个顶角位置设置有支柱130,所述支柱130上设置安装盘140,所述安装盘140的外轮廓近似为圆形,所述安装盘140上平躺设置有一组轴线平行且等高的转辊200,一组所述转辊200的工作面形成的输送面300的高度略高于偏转座100的顶面(即下述的遮盖圆盘150的上表面)及顶板1300,所述转辊200可以是整体可自转地设置在所述安装盘140上,也可以是转辊200的两端的轴固定在安装盘140上,辊体相对轴转动。同时所述安装盘140上设置有一遮盖圆板150,所述遮盖圆板150的顶面高度与所述顶板1300的顶面高度相当,同时所述遮盖圆板150上形成有供每个所述转辊200安装的矩形孔131。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平板120上也可以不设置安装盘140,转辊也不设置在安装盘140上,所述转辊200架设在所述平板120上的槽钢上,此时,所述转辊200的辊体可相对其固定在槽钢180上的轴转动,而所述支柱130上直接设置遮盖圆板150。
工作时,通过一组转辊200的同向转动可以实现其上物品的输送,当一组所述转辊200水平转动时,可以实现经过其上的物品的转向,实现分拣。
每个所述偏转座100上的所述转辊200的数量及尺寸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在一个偏转座100上设置多个所述转辊时,所述转辊200可以是两根相对较短且对称的辊;也可以是一根长辊及两个位于其两侧中间位置的短辊;或是两根对称的长辊210及两个位于它们两侧中间位置的短辊220;当然也可以是更多个短辊和长辊。又或者,所述安装盘140上安装了两根长辊时,此时,长辊两侧的区域会存在一定的空间,可以在该空间处设置万向球来填补空隙。
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如附图8所示,每个所述偏转座100上还可以仅安装一个转辊200,此时,整个偏转座100的尺寸可以尽量做小,且结构可以更简化,即可以采用上述不带安装盘140的结构,而直接采用槽钢来进行转辊的安装。另外,若每个偏转座上安装两个短的转辊200时,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简化的偏转座100。但是随着偏转座100的结构简化,尺寸减小,偏转分拣装置中的所述分拣单元2000的数量可以更多,例如附图8所示,所述分拣单元2000为7排7列,此时,也可以使两排所述分拣单元2000位于一个载板1400上。
较优的方式中,如附图9所示,采用每个所述安装盘140上设置有两根等长且对称的长辊210及两根等长且对称地分布于长辊210两侧的短辊220,两个短辊220位于所述长棍210的中部区域,并且四个所述转辊等间距设置。
所述转辊200可以采用各种可行的方式进行驱动,例如当所述转辊为1个时,优选所述转辊为电动辊,此时,所述偏转座的结构即可采用简化的结构,即平板上只需要设置位于所述转辊两端的用于架设转辊的两个槽钢及固定在槽钢和支柱上的遮盖圆板。
当所述转辊200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辊200中的一个为电动辊,其他转辊200可设置在安装盘上,所述电动辊通过传动机构连接并驱动其他转辊同步转动,即所述电动辊可以通过已有的同步带和同步轮或链轮与链条的传动结构来实现其他辊的转动,此时,多个所述转辊200的长度相同且两端平齐。此处,电动辊的具体结构为已知技术,并不是本方案的保护点,此处不做赘述。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辊200中的每个均为电动辊。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转辊200中的部分为电动辊,其他部分由与它们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辊400直接或间接驱动。例如,当所述转辊200为三根时,此时,两个转辊200可以为一组且可自转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盘上,它们由一个驱动辊400直接驱动或间接驱动;另一个转辊200可以转辊200可以采用电动辊。
再一可行的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全部所述转辊200均设置在所述安装盘上且由与其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辊400直接或间接驱动。当直接驱动时,所述驱动辊400的辊面与转辊200的辊面接触,驱动辊400转动时,所述转辊20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跟随所述驱动辊400同步转动。当采用间接驱动时,所述驱动辊400通过与其摩擦连接的传动辊500驱动所述转辊200转动。
例如,当所述转辊200为2根时,驱动辊400位于两个转辊200之间且与两个转辊200均摩擦接触。
如附图5所示,当所述转辊200为三根或四根时,此时,相邻的两个转辊200可以为一组,剩下的一个或两个为一组,一组转辊200与一传动辊500摩擦接触,两个传动辊500均与驱动辊200摩擦接触。当所述转辊200位四根时,所述转辊200、传动辊500及驱动辊400整体呈倒三角形分布,从而可以通过一个动力源实现多个转辊200的驱动。
如附图5所示,所述驱动辊400和传动辊500均架设在所述平板120上的支撑座160或槽钢上。
由于转辊200与传动辊500及传动辊500与驱动辊400需要持续的摩擦,在使用一定时间后,由于摩擦损耗,它们之间接触的稳定性会相对降低,影响驱动的可靠性。
因此,在更佳的实施例中,需要使它们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摩擦连接,如附图10所示,当所述驱动辊400直接驱动所述转辊200时,所述驱动辊400通过自调节装置600与转辊200自调节摩擦连接。具体的,所述驱动辊40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平板120上的升降座610上,所述升降座610可滑动地设置在两条位于其两侧且与平板垂直的导轨620上,并且,所述升降座610的底部还设置有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630,此时,所述弹簧630的反作用力可以向所述升降座610提供顶升力,使其上的驱动辊400可以持续与转辊200贴合。
当所述驱动辊400通过传动辊500驱动转辊200时,所述驱动辊400和所述传动辊500自调节摩擦连接和/或所述传动辊500与所述转辊自调节摩擦连接。即,如附图11所示,所述驱动辊400可以通过与上述自调节装置600相同结构的调节装置来实现其与传动辊500的持续有效贴合。同时,所述传动辊500同样采用与所述自调节装置600相同结构的调节装置来实现其与转辊200的自调节摩擦连接。
并且,驱动所述驱动辊400的动力源可以集成在驱动辊400内或设置在其外部。例如,当所述驱动辊400可以是电动辊,此时,动力源集成在所述驱动辊400内。当所述驱动辊400由外部的动力源驱动时,其两端可转动地设置在支撑座上,并且其一端连接位于所述偏转座100上的电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电机可以是带减速结构的减速电机,所述电机也可以是普通电机,通过齿轮传动或其他已知的传动结构连接所述驱动辊400。
无论是转辊为电动辊,还是驱动辊为电动辊,它们都需要通过线路700进行供电及与上位机进行通信,由于转辊200及驱动辊400都需要跟随偏转座100转动,因此,线路700的设置难免会受到偏转动作的干扰,因此,为了降低干扰,如附图7所示,在所述自转轴110及平板120上形成有与它们共轴的走线通道170,线路可以从所述自转轴的底部穿入所述走线通道170并由所述平板120穿出从而连接到偏转座100上的转辊200或驱动辊400,这样偏转座的转动对线路700将不再产生干扰,保证了接线的稳定性。
每个所述分拣单元2000可以由一个独立的偏转驱动装置3000驱动,例如每个分拣单元2000的偏转座100的自转轴110连接一个电机,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利于降低部件成本和能耗的,因此更优地方式中,使多个所述分拣单元由一个所述偏转驱动装置3000驱动。例如,申请人已申请的申请号为CN201910265828.2所揭示的偏转结构。
更具体的,五排分拣单元2000由两个偏转驱动装置3000来驱动,一个偏转驱动装置3000驱动两排分拣单元,另一个偏转驱动装置3000驱动三排分拣单元。
如附图12、附图13所示,驱动两排分拣单元的偏转驱动装置3000包括位置固定的电机3100,所述电机3100的电机轴与所述输送面300垂直,所述电机3100的电机轴固定连接驱动臂3200的一端,所述驱动臂3200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一传动板3300的中部,所述传动板3300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与其垂直且平行的条板3400,两根所述条板3400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它们之间还通过与它们垂直的连接杆3500连接,从而所述传动板3300、条板3400及连接杆3500形成以形态固定的传动架。两根所述条板3400分别枢轴连接一排分拣单元2000的偏转座的平板120,连接所述条板3400和平板120的轴3600靠近所述平板120的一侧边缘,所述条板3400上形成与每个所述轴3600对应的孔3410。工作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臂320绕电机轴转动,从而驱动所述传动板、条板3400、连接杆3500构成的传动架整体转动而不变形,进而条板3400带动与其连接的分拣单元2000绕所述自转轴的轴线自转实现偏转。
驱动三排分拣单元2000的偏转驱动装置3000的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与驱动两排分拣单元200的偏转驱动装置3000的整体结构相近,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条板3400为三根且平行,相邻两根条板3400均通过连接杆连接成一整体框架,每个条板3400枢轴连接一排所述分拣单元2000。
或者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如附图14、附图15所示,所述偏转驱动装置3000可以通过一个动力源驱动全部所述分拣装置2000偏转。
具体的,所述偏转驱动装置3000包括位置固定的驱动电机3001,所述驱动电机3001的电机轴与所述输送面300垂直,所述驱动电机3001的电机轴共轴连接一齿轮3002,所述齿轮3002与一齿条3003啮合,所述齿条3003连接至少一与其垂直的连接板3004,优选为两个连接板3004,两个所述连接板3004连接有一组与所述齿条3003平行的且等间隙设置的从动齿条3005,并且,所述从动齿条3005与所述齿条3003具有高度差,每个所述从动齿条3005通过一组滑块3008可滑动地设置在一与它们平行的导轨3006上,所述导轨3006固定在所述载板1400的底部,每个所述从动齿条3005与一排从动齿轮3007啮合,每个所述从动齿轮3007共轴固定在所述偏转座100的自转轴110上。
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齿条3003不是必须的,所述齿轮3002可以直接与多根从动齿条3005中的一个啮合。
更进一步,当所述从动齿条3005为奇数时,所述齿条3003与中间位置的从动齿条3005位置对应;当所述从动齿条3005为偶数时,所述从动齿条3005对称设置在所述齿条3003两侧,即所述齿条3003始终位于多个从动齿条的中部区域。并且,所述齿条3003在所述偏转座100摆正状态下,其两端到从动齿条3005的两端的直线距离相等,同时,所述齿轮3002位于所述齿条3003的中部。
工作时,所述驱动电机3001驱动所述齿轮3002转动,所述齿轮3002带动所述齿条3003及从动齿条3005沿它们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从而驱动与它们啮合的从动齿轮3006转动,继而带动与每个从动齿轮3006连接的偏转座100转动。
本方案进一步揭示了一种物流分拣系统(图中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偏转式分拣装置,所述偏转式分拣装置为多个且间隙设置,还包括衔接在两个所述偏转式分拣装置之间的输送线,例如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等,每个所述偏转式分拣装置的至少一侧设置有转接装置,所述转接装置可以是分拣格口、也可以是其他的输送线等,具体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进行设计。
以所述转接装置为分拣格口为例进行说明,每个偏转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分拣格口,为了降低偏转分拣时物料进入到分拣格口中的冲击力,在所述机架1000的两侧设置有由驱动源驱动的缓冲滚筒(图中未示出),所述缓冲滚筒即位于机架1000上与分拣格口衔接的侧部,并且所述缓冲滚筒的顶部高度与转辊200的顶部高度相当,所述缓冲滚筒优选为电动辊并且其辊面具有包胶层,工作时,其转动速度可以低于分拣单元的转辊200的转动速度,从而可以有效实现物品平移冲击力的减弱,提高物品分拣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包括偏转座(100),所述偏转座(100)上水平设置有转辊(200),所述转辊(200)的工作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偏转座(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辊的数量大于等于2时,全部所述转辊(200)由与其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且位于所述偏转座(100)上的驱动辊(400)直接或间接摩擦驱动;或所述转辊(200)中的部分为电动辊,其他由与它们轴线平行的、由动力源驱动的驱动辊(400)直接或间接摩擦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座的自转轴及平板上形成有走线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辊(200)的数量为2-4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转辊(200)的部分的长度不同,位于中间区域的转辊的长度大于两侧的转辊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辊为两根时,它们由与它们摩擦连接的驱动辊直接驱动;
所述转辊为三根或四根时,所述驱动辊(400)通过两个与其摩擦连接的传动辊(500)驱动多个所述转辊(2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辊直接驱动所述转辊,且所述驱动辊(400)通过自调节装置与转辊摩擦连接;
或所述驱动辊通过传动辊驱动转辊,所述驱动辊通过自调节装置与和所述传动辊摩擦连接和/或所述传动辊(500)通过自调节装置与所述转辊摩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驱动辊(400)的动力源集成在驱动辊(400)内或设置在其外部。
8.偏转式分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
CN202021516910.2U 2020-07-28 2020-07-28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Active CN213975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6910.2U CN213975950U (zh) 2020-07-28 2020-07-28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16910.2U CN213975950U (zh) 2020-07-28 2020-07-28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75950U true CN213975950U (zh) 2021-08-17

Family

ID=77238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16910.2U Active CN213975950U (zh) 2020-07-28 2020-07-28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759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7596A (zh) * 2021-10-25 2022-01-25 如东中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用的摆轮分拣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7596A (zh) * 2021-10-25 2022-01-25 如东中灿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物流用的摆轮分拣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3967U (zh) 一种倾角可调整的爬坡输送机
CN213975950U (zh) 偏转分拣机的分拣单元及偏转式分拣装置
CN102381530B (zh) 一种垂直积堆式自动化立体库柜
CN110076741A (zh) 一种工装夹具存放架
CN109775234A (zh) 一种可调节的辊筒式输送机
CN212830952U (zh) 偏转驱动装置、偏转式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212831106U (zh) 转辊偏转式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219627658U (zh) 一种地面行走式光伏板清扫装置
CN111977270A (zh) 偏转驱动装置、偏转式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111908057A (zh) 转辊偏转式分拣装置及物流分拣系统
CN202244992U (zh) 垂直积堆式自动化立体库柜
CN103726698A (zh) 一种升降装置
CN210024420U (zh) 一种麻将机装配输送生产线
CN112173539A (zh) 变向输送机及分拣设备
CN1269433C (zh) 密集架防倾倒装置
CN217101796U (zh) 一种移载机
CN211687058U (zh) 一种横移走料机构
CN209793781U (zh) 机械手升降回转连接结构
CN213576412U (zh) 一种运载小车
CN108263850B (zh) 递送装置及自助设备
CN220055489U (zh) 一种纵横交错输送的玻璃输送装置
CN116537814B (zh) 隧道检修作业升降平台
CN219602288U (zh) 一种可以调整高度的移载机
CN216965418U (zh) 偏转轮分拣机及偏转轮分拣系统
CN110980184A (zh) 一种横移走料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