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9184U - 组合式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9184U
CN213959184U CN202120212030.4U CN202120212030U CN213959184U CN 213959184 U CN213959184 U CN 213959184U CN 202120212030 U CN202120212030 U CN 202120212030U CN 213959184 U CN213959184 U CN 2139591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portion
conductive
connect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20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生勇
翁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Zhuot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Zhuot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Zhuot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Zhuot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20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91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91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91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连接端子,其包括第一端子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配合的第二端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形成松配合电连接结构,所述松配合电连接结构被构型为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电连接后,在宽度方向上提供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余量,在高度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弹性变形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部分与PCB板的连接不易损坏,因此连接端子可长时间保持其功能。

Description

组合式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端子,尤其是用于固定于PCB板从而提供充电和/或数据和/或信号接口的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端子的小型化、通用化成为趋势,例如具有圆角长方形截面的type-c接口逐渐流行,Type-C拥有比Type-A及Type-B均小得多的体积,是最新的USB接口外形标准,这种接口没有正反方向区别,可以随意插拔。
Type-C接口端子除用于充电线以连接智能设备外,还被直接以底座接口的形式使用,例如音响的底座接口端子以直接接驳外部智能设备,或作为笔记本电脑的接口直接焊接于笔记本电脑。但由于其小小型化设计以及其结构规范对松紧度的要求,在使用时,智能设备的任何晃动都会对Type-接口连接端子于PCB板的焊接形成破坏,对于目前的常规焊接工艺而言,一般500次的晃动就会造成焊点断裂从而造成端子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直接连接于PCB并对连接的智能设备的晃动具有缓冲作用的连接器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连接端子,其包括用于连接至PCB板的第一端子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配合并用于连接至智能设备的第二端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形成松配合电连接结构,所述松配合电连接结构被构型为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电连接后,在宽度方向上提供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相对运动余量,在高度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弹性变形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包括用于连接至PCB板的基座部分,自所述基座部分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以及悬臂地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一导电引脚。其中,所述多个引脚部分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内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包括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包括用于连接至所述智能设备的接口结构,与所述接口结构相对设置的并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的接力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和所述接力结构之间的多个第二导电引脚。其中,所述接口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引脚的一端可以形成标准的type-c接口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引脚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接力结构。所述接力结构可以包括连接板和分布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的多个导电部,其中,所述导电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导电连通,且所述导电部的位置分布对应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导电引脚的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松配合电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连接部,悬臂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基座部分并分布于所述连接部的可弹性变形的多个第一导电引脚,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连接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引脚分别弹性变形地电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的导电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在配合进入所述连接部后,与所述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有运动余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部分还包括环套,所述环套从外周固定于所述接口部,尤其是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的外周上。所述环套在其轴向向所述接力结构延伸以使得其边缘在轴向超过所述接力结构的连接板的端部从而看山去所述连接板缩于所述环套内。所述环套外侧可以具有便于握持的凹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松配合连接后,所述环套的内周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之间有运动余量。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在使用时,第一端子部分的基座固定在PCB板上,第一导电引脚例如通过焊接与PCB电连接,第二端子部分插接于第一端子部分上,诸如手机等智能设备插接于第二端子部分的接口部,当智能设备晃动时,由于第一端子部分与第二端子部分之间是松配合,其宽度方向上的晃动被运动余量所包容,而其高度方向上的晃动被第一导电引脚与导电部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所吸收。因此第一端子部分与PCB板的连接不易损坏,连接端子可长时间保持其功能。
附图说明
图1 为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端子的爆炸图;
图3为图5的组合式连接端子沿A-A面的截面图;
图4为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处于组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 为依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组合式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组合式连接端子。
在此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式连接端子100,其包括用于连接至PCB板的第一端子部分10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配合并用于连接至智能设备的第二端子部分20;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分10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20形成松配合电连接结构,所述松配合电连接结构被构型为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电连接后,在宽度方向Y上提供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相对运动余量,在高度方向Z上使得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弹性变形地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端子部分10包括用于连接至PCB板的基座部分11,自所述基座部分11沿长度方向X(或称轴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12,以及悬臂地固定于所述基座部分11的多个第一导电引脚13,例如如图2所示的8个金属导电引脚。其中,所述多个金属导电引脚部分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内表面,例如图2所示的上面4个,下面4个。其中,导电引脚13的端部可以具有向内侧延伸的弹性变形部131,该弹性变形部上形成触点用于与互补的结构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
如图1、2、3所示,所述第二端子部分20包括接口部21,所述接口部包括用于连接至所述智能设备的接口结构211,与所述接口结构相对设置的,并例如通过卡接结构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的接力结构212,以及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211和所述接力结构212之间的多个第二导电引脚213,例如8条金属导电引脚。其中,所述接口结构211和所述第二导电引脚213的第一端可以形成标准的type-c接口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引脚213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伸入至所述接力结构212。
如图1、2、3所示,所述接力结构212可以包括连接板2121和分布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的多个导电部2121A,例如8个金属导电部,分布于连接板的上、下表面。其中,所述导电部2121A别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213导电连通,或者导电部2121A为第二导电引脚213的第二端,且所述导电部2121A的位置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端子部分10的第一导电引脚13的分布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与第二端子部分配合后,所述第一导电引脚13分别与所述导电部2121A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所示,松配合电连接结构可以是这样的连接结构:其包括所述第一端子部分10的连接部12,悬臂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基座部分11并分布于所述连接部的可弹性变形的多个第一导电引脚13,导电部2121A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连接板2121;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引脚13分别弹性变形地电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121上的导电部2121A。
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板在配合进入所述连接部后,与所述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有运动余量A。
如图2、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子部分20还包括环套22,所述环套22从外周固定于所述接口部21,尤其是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211的外周上。所述环套22在其轴向X向所述接力结构212延伸以使得其边缘221在轴向超过所述接力结构212的连接板2121的端部从而看上去所述连接板2121缩于所述环套22内。所述环套22外侧可以具有便于握持的凹部2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环套22被构型为,形成所述松配合连接后,所述环套23的内周与所述连接部12的外周之间有运动余量B。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在使用时,第一端子部分10的基座部分11固定在PCB板上,第一导电引脚13例如通过焊接与PCB电连接,第二端子部分20插接于第一端子部分10上,诸如手机等智能设备插接于第二端子部分20的接口部,当智能设备晃动时,由于第一端子部分10与第二端子部分20之间是松配合,其宽度方向Y上的晃动被运动余量所包容,而其高度方向Z上的晃动被第一导电引脚13与导电部2121A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所吸收。因此第一端子部分13与PCB板的连接不易损坏。连接端子100可长时间保持其功能。
应当理解,以上实施例并非限制性的,可以采用10引脚结构以近似的设计结构替代上述8引脚的结构。还可以采用相反的电连接结构实现第一段子部分与第二端子部分的电连接,即,第一端子部分10的第一导电引脚13可以为平面,而第二端子部分20的第二导电引脚的第二端可以为可弹性变形的具有触点的结构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弹性电连接,只要保持两者在高度Z方向的弹性,以及在宽度Y方向的余量即可。
尽管本公开包括各种特定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本公开和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内进行修改来实施这些实施例。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词和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文中“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变体的使用意在涵盖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其他项目。除非另有说明或限制,否则术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及其变体被广泛使用,并且包括直接和间接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此外,“连接”和“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连接或联接。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的引用可以意味着结合特定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处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一个实施例”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所描述的任何一个特定实施例。此外,应理解,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以各种方式组合。当然,通常,这些和其他问题可能会随使用的特定上下文而变化。因此,描述的特定上下文或这些术语的使用可以为关于要针对该上下文得出的推论提供有用的指导。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仅使用常规实验就将认识到或能够确定本文所述具体程序的许多等同形式。这样的等同物被认为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替换,变更和修改。其他方面,优点和修改在本公开的范围内。本公开旨在覆盖本文讨论的特定实施例的任何改编或变型。因此,意图是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制。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表示特征尺寸,数量和物理性质的所有数字应理解为由术语“约”修饰。因此,除非有相反的指示,否则在前述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数值参数是近似值,其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本文公开的教导内容寻求获得的所需特性而变化。
以上记载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这里所公开的具体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任意组合和扩展上述各实施例而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更多的实施方式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不由具体实施例来限定,而由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子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配合的第二端子部分;其中所述第一端子部分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形成松配合电连接结构,所述松配合电连接结构被构型为在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电连接后,在宽度方向上提供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余量,在高度方向上使得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和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弹性变形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包括用于连接至PCB板的基座部分,自所述基座部分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的连接部,以及悬臂地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一导电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包括接口部,所述接口部包括用于连接至智能设备的接口结构,与所述接口结构相对设置的并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的接力结构,以及固定于所述接口结构和所述接力结构之间的多个第二导电引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引脚的一端形成标准的type-c接口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引脚的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接力结构;所述接力结构包括连接板和分布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的多个导电部,其中,所述导电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导电连通,且所述导电部的位置分布对应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导电引脚的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引脚的一端形成标准的type-c接口结构,所述第二导电引脚的另一端形成所述接力结构的连接板的两侧的多个导电部,其中,所述导电部分别与所述第二导电引脚导电连通,且所述导电部的位置分布对应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导电引脚的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松配合电连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所述连接部,悬臂地固定于所述第一端子部分的所述基座部分并分布于所述连接部的可弹性变形的多个第一导电引脚,所述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端子部分的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导电引脚分别弹性变形地电连接于所述连接板上的所述导电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在配合进入所述连接部后,与所述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有运动余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还包括环套,所述环套从外周固定于所述接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且形成所述松配合电连接结构后,所述环套的内周与所述连接部的外周之间有运动余量。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子部分还包括环套,所述环套从外周固定于所述接口部;所述环套在其轴向向所述接力结构延伸以使得其边缘在轴向超过所述接力结构的连接板的端部。
CN202120212030.4U 2021-01-26 2021-01-26 组合式连接端子 Active CN2139591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2030.4U CN213959184U (zh) 2021-01-26 2021-01-26 组合式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2030.4U CN213959184U (zh) 2021-01-26 2021-01-26 组合式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9184U true CN213959184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8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2030.4U Active CN213959184U (zh) 2021-01-26 2021-01-26 组合式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91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69546U (zh) 具有滑动连接器的便携式设备保护壳
US9966710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KR101113591B1 (ko) 마이크로 usb 소켓
CN213959184U (zh) 组合式连接端子
JP7385771B2 (ja) ソケット補強部材、基板対基板ソケット及び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組立体
CN108258552A (zh) 数据线连接结构、连接头、连接座、数据线及usb插接头
CN20796716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KR100960959B1 (ko) 스프링 커넥터 핀
CN210539306U (zh) 一种智能手环
CN201294293Y (zh) Usb连接器
WO2023123623A1 (zh) 接触端子、电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0270827U (zh) 一种内框装置及电容笔
CN210379481U (zh) 圆形触点连接器端子
KR200484113Y1 (ko) 유에스비 커넥터
CN202550254U (zh) 具有一体式端子的通信产品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结构
EP3474384B1 (en) Power interface, mobile terminal and power adapter
JP2021501965A (ja) 拡張型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20420936U (zh)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2010007552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209389377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1530357U (zh) 数据充电线
CN204795190U (zh) 移动终端的耳机座组件
CN109346861B (zh) 电连接器、电路板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2968246U (zh) 一种重力开关端子
CN108598784A (zh) 一种电子产品接口用防护结构及电子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