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9171U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59171U CN213959171U CN202022893367.4U CN202022893367U CN213959171U CN 213959171 U CN213959171 U CN 213959171U CN 202022893367 U CN202022893367 U CN 202022893367U CN 213959171 U CN213959171 U CN 2139591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substrate
- contact sections
- section
- contact
- row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支撑本体及与支撑本体结合的若干个端子,所述支撑本体由若干个绝缘基片堆叠形成,各所述绝缘基片内结合有至少一个端子,各所述端子包括结合固定于绝缘基片内的固定段、由固定段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外的对应与对接模组接触的接触段及由固定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外的对接段,所述接触段沿绝缘基片堆叠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排,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于沿绝缘基片堆叠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段之间。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讯传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组件允许电子设备或外部装置的用户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设备和装置或与其他设备和装置通信。通常,电连接器组件包括接收在插座组件内的可插拔模块,插座组件包括可移除地连接到可插拔模块的插座连接器。插座组件包括金属笼,该金属笼具有内部隔室,该内部隔室在其中接收可插拔模块。插座连接器保持在笼的内部隔室中,用于在可插拔模块插入其中时与可插拔模块连接,如SFP、QSFP等等。
现有技术中的该等插座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座、结合于绝缘座内的若干个端子、套设于绝缘座外围的绝缘外壳及罩设于绝缘外壳外的金属笼。该绝缘外壳前端形成插入腔,各端子形成凸伸入插入腔内对应与对接模组对接的悬壁状接触段。所述接触段沿左右方向排列成上下两排,且上排接触段与下排接触段一般沿左右方向错位设置(也就是沿上下方向不对应,换句话说,上排接触段与下排接触段沿上下方向不成镜像对称)。因此在成型接触段时,往往会通过金属片折弯或扭转实现,使得一根完成的端子延伸路径不在一个平面内。如此结构的端子形态在通过插入组装至绝缘外壳时,需要对折弯的接触段进行让位,如此使得接触段沿排列方向(左右方向)具有很大的变位可能,如此不利于插座连接器整体稳定性及与对接模组的对接稳定性。且悬壁状较长的接触段亦容易发生形变,导致与对接模组的对接错位,而产生不良。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连接器,已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高速电连接器,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支撑本体及与支撑本体结合的若干个端子,所述支撑本体由若干个绝缘基片堆叠形成,各所述绝缘基片内结合有至少一个端子,各所述端子包括结合固定于绝缘基片内的固定段、由固定段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外的对应与对接模组接触的接触段及由固定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外的对接段,所述接触段沿绝缘基片堆叠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排,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于沿绝缘基片堆叠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段之间。
进一步,所述间隔件包括与间隔部相连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之间。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的相邻面上各凹陷形成有凹陷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槽围设界定形成固定腔,所述定位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腔内。
进一步,所述固定腔形成开口,所述定位部位于开口位置处的截面积小于定位部位于固定腔内的截面积,所述固定腔形成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形态。
进一步,所述定位部固定于对应固定腔内后无法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相对绝缘基片移动。
进一步,所述接触段成两排排列,两排所述接触段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所述间隔部将各排所述接触段中的相邻两个接触段间隔开。
进一步,各所述接触段沿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呈非直线形,各所述接触段包括与固定段一体连接的基部段、与基部段远离固定段一端连接的折弯段及与折弯段远离基部段一端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与对接模组电性接触,所述基部段和连接段均沿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延伸,所述定位部至少间隔相邻两个所述接触段的基部段和折弯段。
进一步,各所述绝缘基片上至少延伸出四个接触段,所述接触段排列形成两排前接触段和两排后接触段,两排所述前接触段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两排所述后接触段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沿所述对接模组的拔出方向,所述两排前接触段位于两排后接触段的前方,所述间隔部与后接触段对应设置。
进一步,各所述绝缘基片包括本体部及由本体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对延伸部,所述前接触段由延伸部向前凸出呈悬臂状,所述后接触段由本体部向前凸出呈悬臂状,沿上下方向上,同一个所述绝缘基片上的两个所述后接触段和间隔部均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端子包括若干个信号端子及若干个接地端子,各所述绝缘基片内结合有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沿所述绝缘基片的堆叠方向,结合有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之间夹持有两个结合有信号端子的绝缘基片,所述高速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外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块由后向前插设组装至绝缘外壳内,所述金属罩罩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具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揭示的高速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金属笼内仅示意性展示了一个端子模块与其配合;
图2是图1中高速电连接器自另一角度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连接器模块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中虚线方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结合有端子的相邻的两个绝缘基片与对应间隔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7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虚线方框内结构的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高速电连接器的端子模块的端子与对应间隔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申请,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为了描述方便,本申请中所有涉及方向的请一律以图3为准,其中将X轴所在方向定位为左右方向,其中X轴正向为左;将Y轴所在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也就是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其中Y轴正向为后;将Z轴所在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其中Z轴正向为上。其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为相对位置,仅用于准备指代,不构成限制实现限定。
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模块10及罩设于所述连接器模块10外围的金属罩20。所述连接器模块10包括端子模块1及结合于端子模块1外围的绝缘外壳4。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支撑本体11及与支撑本体11结合的若干个端子12。
请参考图4至图9所示,所述支撑本体11由若干个绝缘基片111堆叠形成,各所述绝缘基片111内结合有至少一个端子12,各所述端子12包括结合固定于绝缘基片111内的固定段121、由固定段121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111外的对应与对接模组(未图示)接触的接触段122及由固定段121另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111外的对接段123。所述对接段123对应与对接电路板(未图示)接触。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所述接触段122沿绝缘基片111堆叠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排,所述高速电连接器还包括间隔件3,所述间隔件3设有间隔部31,所述间隔部31设于沿绝缘基片111堆叠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段122之间。所述间隔件3包括与间隔部31相连的定位部32,所述定位部32被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111之间。
请参考图4至图9所示,本申请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111的相邻面上各凹陷形成有凹陷槽1110,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槽1110围设界定形成固定腔(未标号),所述定位部32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腔内。具体的,所述固定腔形成开口1112,所述定位部32位于开口1112位置处的截面积小于定位部32位于固定腔内的截面积。具体可以体现为,所述定位部32分成与间隔部31一体连接的方形柱状第一定位部321及与第一定位部321远离间隔部31一端一体连接的第二定位部322,所述第二定位部322亦成方形柱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定位部322的横截面比第一定位部321大。此外,所述固定腔形成与所述定位部32匹配的形态。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所述定位部32固定于对应固定腔内后,无法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相对绝缘基片111移动。当然,所述定位部32的形状能够做其他变化,比如将第一定位部321设计成方形柱状,而将第二定位部322设计呈球状,如此同样能够实现效果,本处变形设计的要点是:当所述定位部32固定于对应固定腔内后,所述定位部32无法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相对绝缘基片111移动。
请参考图4至图9所示,各所述接触段122沿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呈非直线形,各所述接触段122包括与固定段121一体连接的基部段1221、与基部段1221远离固定段121一端连接的折弯段1222及与折弯段1222远离基部段1221一端连接的连接段1223,所述连接段1223用于与对接模组电性接触,所述定位部32至少间隔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段122的基部段1221和折弯段1222。进一步的,所述接触段122成两排排列,两排所述接触段122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所述间隔部31将各排所述接触段122中的相邻两个接触段122间隔开。
请主要参考图4及图6所示,各所述绝缘基片111上至少延伸出四个接触段122,所述接触段122排列形成两排前接触段12201和两排后接触段12202,两排所述前接触段12201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两排所述后接触段12202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沿所述对接模组的拔出方向,所述两排前接触段12201位于两排后接触段12202的前方,所述间隔部31与后接触段12202对应设置。
请主要参考图4及图6所示,各所述绝缘基片111包括本体部1111及由本体部1111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对延伸部1112,所述前接触段12201由延伸部1112向前凸出呈悬臂状,所述后接触段12202由本体部1111向前凸出呈悬臂状,沿上下方向上,同一个所述绝缘基片111上的两个所述后接触段12202和间隔部31均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1112之间。
请参考图1至图9所示,若干个所述端子12包括若干个信号端子1201及若干个接地端子1202,各所述绝缘基片111内结合有四个信号端子1201或接地端子1202。沿所述绝缘基片111的堆叠方向,结合有接地端子1202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111之间夹持有两个结合有信号端子1201的绝缘基片111。所述绝缘外壳4的前端凹陷形成有两个对接腔41,所述绝缘外壳4的后端凹陷形成有安装腔42,两个对接腔4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对接腔41与安装腔42沿着前后方向连通设置。所述端子模块1由后向前插入组装至绝缘外壳4的安装腔42内,所述接触段122及延伸部1112均向前凸伸至对应对接腔41内。所述对接模组对应对接插入两排前接触段12201之间及两排后接触段12202之间。所述金属罩20罩设于所述绝缘外壳4外周。
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间隔件3,能够对较长的后接触段12202之间实现限位,防止高速电连接器在与对接模组对接时,端子12的接触段122过度偏摆位移(主要沿排列方向)而发生不良。本申请间隔件3的组装便利,限位效果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说明书而对本申请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高速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块,所述端子模块包括支撑本体及与支撑本体结合的若干个端子,所述支撑本体由若干个绝缘基片堆叠形成,各所述绝缘基片内结合有至少一个端子,各所述端子包括结合固定于绝缘基片内的固定段、由固定段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外的对应与对接模组接触的接触段及由固定段另一端延伸出绝缘基片外的对接段,所述接触段沿绝缘基片堆叠方向排列成至少一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间隔件,所述间隔件设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设于沿绝缘基片堆叠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段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件包括与间隔部相连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被夹持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的相邻面上各凹陷形成有凹陷槽,相邻的两个所述凹陷槽围设界定形成固定腔,所述定位部被固定于所述固定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形成开口,所述定位部位于开口位置处的截面积小于定位部位于固定腔内的截面积,所述固定腔形成与所述定位部匹配的形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固定于对应固定腔内后无法沿上下、左右及前后方向相对绝缘基片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段成两排排列,两排所述接触段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所述间隔部将各排所述接触段中的相邻两个接触段间隔开。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接触段沿上下方向上的投影呈非直线形,各所述接触段包括与固定段一体连接的基部段、与基部段远离固定段一端连接的折弯段及与折弯段远离基部段一端连接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与对接模组电性接触,所述基部段和连接段均沿对接模组的插拔方向延伸,所述定位部至少间隔相邻两个所述接触段的基部段和折弯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绝缘基片上至少延伸出四个接触段,所述接触段排列形成两排前接触段和两排后接触段,两排所述前接触段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两排所述后接触段沿上下方向对应设置,沿所述对接模组的拔出方向,所述两排前接触段位于两排后接触段的前方,所述间隔部与后接触段对应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绝缘基片包括本体部及由本体部的前侧缘向前延伸形成的至少一对延伸部,所述前接触段由延伸部向前凸出呈悬臂状,所述后接触段由本体部向前凸出呈悬臂状,沿上下方向上,同一个所述绝缘基片上的两个所述后接触段和间隔部均位于两个所述延伸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高速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端子包括若干个信号端子及若干个接地端子,各所述绝缘基片内结合有信号端子或接地端子,沿所述绝缘基片的堆叠方向,结合有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绝缘基片之间夹持有两个结合有信号端子的绝缘基片,所述高速电连接器还包括绝缘外壳及金属罩,所述端子模块由后向前插设组装至绝缘外壳内,所述金属罩罩设于所述绝缘外壳外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93367.4U CN213959171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893367.4U CN213959171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59171U true CN213959171U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215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893367.4U Active CN213959171U (zh) | 2020-12-01 | 2020-12-01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59171U (zh) |
-
2020
- 2020-12-01 CN CN202022893367.4U patent/CN2139591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3151158U (zh) | 背板连接器 | |
TWI416809B (zh) | 連接器 | |
TWI742207B (zh) |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 |
CN108832338B (zh) | 高速连接器 | |
US992950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having same | |
US20050048846A1 (en) | Plug connector, receptacle connector, and joint-type connector | |
JP5230711B2 (ja) | コネクタ | |
US8641456B2 (en) |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and power contacts | |
US8708754B2 (en) | RJ connector transmitting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 |
US8753023B2 (en) | Adapter transmitting wi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 |
CN102195223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10299630A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2072403B (zh) | 电连接器 | |
US9990320B2 (en) | Plug connector with two-section special terminals | |
US8523611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with differential pairs on both sides of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
CN20621112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564722B (zh) | 高速连接器 | |
CN213959171U (zh)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
CN112510400A (zh)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
CN213959169U (zh)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
CN112510398A (zh) | 一种高速电连接器 | |
CN21756286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528002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共电位结构 | |
CN213959257U (zh) |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 |
CN213959258U (zh) | 一种低串扰高速插座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