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8549U -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48549U CN213948549U CN202021935895.5U CN202021935895U CN213948549U CN 213948549 U CN213948549 U CN 213948549U CN 202021935895 U CN202021935895 U CN 202021935895U CN 213948549 U CN213948549 U CN 2139485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pivoted
- rod
- linkage
- front foo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了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包括支架、连接于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支架的前脚、连接于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第一、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滑座;第五连杆一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另一侧与第三、第四连杆、前脚或联动装置枢接;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如此设置,在支架折叠过程中,座椅支撑件能随着一起折叠并与支架各组件相对靠近,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操作整体很简便,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幼儿推车。
背景技术
婴幼儿推车一般被设置为可折叠,从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可折叠起来而减少占用空间。婴幼儿推车上有供孩童坐、卧的座椅,座椅可以是单独设置,然后组装于婴幼儿推车上,有些是在婴幼儿推车上设置座椅支撑件,座椅安装于座椅支撑件上,或者直接在座椅支撑件上架设相关坐板、座布供孩童坐、卧而形成为座椅,即座椅支撑件本身为座椅的一部分。当设置座椅支撑件时,在折叠婴幼儿推车时,座椅支撑件也需折叠。有些婴幼儿推车由于设计原因,座椅支撑件不能随婴幼儿推车其他组件一起折叠,需额外操作,从而使得整个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繁琐,而且折叠后的婴幼儿推车整体体积比较大,从而不便于存放、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折叠操作简便,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所述支架的前脚、连接于所述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所述支架折叠时联动前脚往朝向支架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滑座;所述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下侧与所述第三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或/和联动装置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前脚同轴枢接;所述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座椅支撑件三者中,其中两者相互枢接,第三者枢接于所述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与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的不同位置;较佳的,所述第五连杆上侧绕转轴一旋转地与座椅支撑件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绕转轴二旋转地与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一位于所述转轴二前侧。
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交叉枢接,第三连杆一侧与第一连杆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或,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连接,第六连杆一侧与所述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所述联动杆后侧与第六连杆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四连杆之间。
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下侧、第二联动杆后侧、第三联动杆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侧绕转轴七旋转地与前脚枢接,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下侧;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
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时,其枢接位置位于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因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座椅支撑件能随着支架的折叠而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整体很简便;而且折叠后,座椅支撑件与支架其他组件相对靠近,从而折叠后婴幼儿推车的整体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
2、前脚能因为联动装置的设置而随着支架的折叠而一起折叠,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整体更简便,而且折叠后的前脚与第四连杆靠近,从而折叠的婴幼儿推车整体体积还很小;
3、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座椅支撑件相对支架处于一较高的位置,从而不但更方便照看坐/卧在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而且也使得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视野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放大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一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二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二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三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四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五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六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七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七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七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七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八实施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八实施例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第八实施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A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B、后侧枢接于所述支架的前脚8、连接于所述前脚8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所述支架折叠时联动所述前脚8往朝向支架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第五连杆6与第六连杆7,所述第二连杆2与第三连杆3上侧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1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4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杆2与第四连杆4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3与第四连杆4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3上连接有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滑座5;所述第五连杆6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件B,下侧与所述第三连杆3或/和第四连杆4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2、第四连杆4同轴枢接,或与所述前脚8、第四连杆4同轴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2、第四连杆4、前脚8同轴枢接;所述第六连杆7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 4,所述滑座5、第六连杆7上侧与座椅支撑件B三者中,其中两者相互枢接,第三者枢接于所述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可在座椅支撑件B上安装额外单独设置的座椅;或,直接在座椅支撑件B上架设相关坐板、座布供孩童坐、卧,即座椅支撑件B本身为座椅的一部分。
因为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支撑件B与支架各组件如此相对设置,还可使得所述座椅支撑件相对支架处于一较高的位置,即使得座椅相对支架处于一较高的位置,从而不但更方便照看坐/卧在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而且也使得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视野更好。
所述滑座5或/和第六连杆7上侧与第五连杆6上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的不同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上侧绕转轴一61旋转地与座椅支撑件B前侧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B绕转轴二51旋转地与所述滑座5或/和第六连杆7上侧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一61位于所述转轴二51前侧。如此设置,使得座椅支撑件B被间隔的两点支撑,从而使得座椅支撑件B稳固地连接于支架,在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座椅支撑件B能很稳定地承载坐在车内的孩童,保证坐在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的安全。
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六连杆7下侧与第四连杆4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3与第四连杆4的枢接位置的后侧。具体的说,所述第六连杆7下侧绕转轴三70旋转地与所述第四连杆4枢接,所述第三连杆3与第四连杆4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转轴三70前侧。如此设置,不但可使得在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第六连杆7能更好地支撑所述座椅支撑件B,承担座椅内孩童的重量;而且在第三连杆3往后下方旋转时,所述第六连杆7能推动滑座5以及座椅支撑件B相对第三连杆3往第三连杆3与第一连杆1的连接侧移动,从而促进座椅支撑件B能随支架的折叠而折叠。
当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绕转轴四30旋转地与第四连杆4枢接或与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枢接或与所述前脚8、第四连杆4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30位于所述转轴三70前侧,即位于第六连杆7与第四连杆4枢接位置的前侧。如此设置,不但可使得在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五连杆6、第六连杆7能更好地支撑所述座椅支撑件B,承担座椅内孩童的重量,从而进一步保证坐在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内的孩童的安全;而且也能避免在支架折叠过程中第五连杆6与第六连杆7产生干涉而影响支架的折叠;此外,在座椅支撑件B往后移动旋转移动到一定位置时,第五连杆6与座椅支撑件6连接的一侧还能拉着座椅支撑件B前侧往下旋转,避免座椅支撑件6前侧往上高高翘起而影响支架整体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与第三连杆3同轴枢接于第四连杆 4,即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第三连杆3以及第四连杆4通过所述转轴四30一起枢接,从而使得组装更方便。
当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绕转轴四30旋转地与第三连杆3枢接或与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30位于滑座5下侧。
所述第三连杆3上侧绕转轴五11旋转地与第一连杆1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滑座5位于第三连杆3与第四连杆4的枢接位置与转轴五1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9,所述联动杆9前侧枢接于前脚8,所述第三连杆3与第四连杆4交叉枢接,第三连杆3上侧与第一连杆1枢接,下侧与所述联动杆9后侧枢接,且所述联动杆9后侧与第三连杆3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 8与第四连杆4之间。
所述前脚8后侧与第二连杆2或/和第四连杆4枢接,所述联动杆9前侧与前脚8 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8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具体的说,所述前脚8后侧绕转轴六80旋转地与第二连杆2或/和第四连杆4枢接,所述联动杆9前侧绕转轴七90旋转地与前脚8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90 位于转轴六80前侧。
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如此设置,当要进行折叠时,使得所述第一连杆1往前旋转且第一连杆下端往后下方旋转移动,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上侧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由于所述滑座5、第六连杆7上侧与座椅支撑件B三者的连接关系,在第三连杆3往后下方旋转移动时,第六连杆7上侧以及座椅支撑件B后侧也被带动往后下方旋转,从而滑座5被推动而沿着第三连杆3往第三连杆3与第一连杆1连接的一侧移动,滑座5如此移动,会反过来带动所述第六连杆7上侧与座椅支撑件B一起相对第三连杆3移动,而往后往下旋转移动的座椅支撑件B会拉动第五连杆6上侧也往后旋转移动(如图3、4所示),直至支架折叠,一起构成为一四连杆结构的所述第一连杆 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相对靠近,第六连杆7也旋转至与所述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相对靠近的状态,第五连杆6也被拉动旋转至与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相对靠近的状态,座椅支撑件B也旋转移动至与所述第一连杆1、第二连杆2、第三连杆3、第四连杆4相对靠近的状态;如此,座椅支撑件B能随着支架的折叠而一起联动折叠,从而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非常简便;而且折叠后的整体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而在支架上述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三连杆3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对应的,其前侧会往上旋转,从而联动杆9后侧会被带动也往上旋转,故,与联动杆9前侧枢接的前脚8会被拉动往后旋转而与第四连杆4靠近,直至所述支架折叠,所述前脚8也与第四连杆4靠近。即是说,因为联动装置的设置,使得前脚8 也能随支架的折叠而旋转折叠,从而使得整个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更简便,而且折叠后前脚8能与第四连杆4靠近,从而折叠后的支架整体体积还是比较小。
若在座椅支撑件B上安装额外单独设置的座椅,如此,在座椅支撑件B随着支架折叠时,与座椅支撑件B连接的座椅也会一起与支架各组件靠近。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三连杆3包括第一段31以及自所述第一段31下端往朝向前脚8延伸的第二段32,且所述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之间形成有大于零度并小于180度的夹角,所述第一段31上侧与第一连杆1枢接,所述联动杆9后侧与第二段32前侧枢接。如此设置,在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二段32的前侧能带动联动杆9的后侧往上往后旋转移动更大的幅度,从而前脚8能在联动件的拉动下往后旋转更大的角度而与第四连杆4靠的更近,进而减少支架折叠后的整体体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31与第二段3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合适角度,只要所述第二段32能通过联动件而带动前脚8往后旋转靠近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8前下部连接有前轮C,所述第四连杆4后下部连接有后轮D。
第二实施例
如图7-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第五连杆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与所述前脚8′或/和联动装置枢接,且其枢接位置位于前脚8′与第二连杆2′或/和第四连杆4′枢接位置的前侧。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与前脚8′或/和联动杆9′枢接。即是说,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可只与前脚8′枢接,也可只与联动杆9′枢接,或者第五连杆6′下侧、联动杆9′前侧以及前脚8′同轴枢接。
所述第五连杆6′下侧与前脚8′或/和联动杆9′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8′与第二连杆2′或/和第四连杆4′枢接位置的前侧。
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操作方法同第一实施例,座椅支撑件B′还是会被拉动往后往下旋转移动,且往后往下旋转移动的座椅支撑件B′还是会拉动第五连杆6′上侧往后旋转移动,前脚8′在联动杆9′的带动下与支架其他组件靠近,第五连杆6′下侧也随着前脚8′或/和联动杆往后旋转移动,从而不会影响座椅支撑件B′的折叠,也不影响其与支架各组件的相对靠近。即是说,座椅支撑件B′还是能随着支架各组件一起旋转移动,而且折叠后与支架各组件靠近,从而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的整体折叠操作简便,而且折叠后的体积小,便于携带、存放。
第三实施例
如图10至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联动装置与前脚8-2、支架的连接。其他如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2-2、第三连杆3-2、第四连杆4-2、滑座5-2、第五连杆6-2与第六连杆7-2、前脚8-2以及座椅支撑件B-2的连接原理同第一实施例,折叠原理也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装置也包括联动杆9-2,所述联动杆9-2前侧枢接于前脚8-2,所述第六连杆7-2与所述第四连杆4-2交叉连接,第六连杆7-2的的上侧与滑套5-2或/和座椅支撑件B-2枢接,下侧与所述联动杆9-2后侧枢接,且所述联动杆 9-2后侧与第六连杆7-2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8-2与第四连杆4-2之间。
所述前脚8-2后侧绕转轴六80-2旋转地与所述第二连杆2-2或/和第四连杆4-2 枢接,所述联动杆9-2前侧绕转轴七90-2旋转地与前脚8-2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90-2位于转轴六80-2前侧。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操作方式同第一实施例,支架各组件以及座椅支撑件B-2的联动方式也同第一实施例,且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第六连杆7-2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对应的,所述第六连杆7-2前侧往上旋转,从而联动杆9-2后侧会被带动也往上旋转,故,与联动杆9-2 前侧枢接的前脚8-2会被拉动往后旋转而与第四连杆4靠近,直至所述支架折叠时,所述前脚8-2与第四连杆4靠近。如此,前脚8-2也能随支架的折叠而旋转折叠,从而使得整个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更简便,而且前脚8-2能与第四连杆3-2靠近,从而折叠后的支架整体体积还是比较小。
较佳的,所述第六连杆7-2包括主体段71以及自所述主体段71下端往朝向前脚 8-2延伸的延伸段72,且所述主体段71与延伸段72之间形成有大于0度并小于180 度的夹角,所述主体段71上侧与所述滑座5-2或/和座椅支撑件B-2枢接,所述联动杆9-2后侧与延伸段72前侧枢接。如此设置,在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延伸段72的前侧能带动联动杆9-2的后侧往上往后旋转移动更大的幅度,从而前脚-28能在联动件的拉动下往后旋转更大的角度而与第四连杆4-2靠的更近,进而减少支架-2折叠后的整体体积。同理,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段71与延伸段72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他合适角度,只要所述延伸段72能通过联动件而带动前脚8-2往后旋转靠近即可。
第四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第五连杆6-2′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2′下侧与所述前脚8-2′或/和联动装置枢接,且其枢接位置所述前脚8-2′与所述第二连杆2-2′或/ 和第四连杆4-2′枢接位置的前侧。
具体的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2′下侧与前脚8-2′或/和联动杆 9-2′枢接,且所述第五连杆6-2′下侧与前脚8-2′或/和联动杆9-2′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8-2′与所述第二连杆2-2′或/和第四连杆4-2′枢接位置的前侧,从而在折叠时,所述第五连杆6-2′下侧可随前脚或/和联动杆往后旋转移动。
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操作方法同第三实施例,且前脚8-2′、联动杆9-2′、座椅支撑件B-2′以及支架其他各组件的联动原理也同第三实施例,第五连杆 6-2′上侧被座椅支撑件B-2′拉动往后往下旋转移动,下侧能随着前脚8-2′往后旋转移动,从而不会影响座椅支撑件B-2′的折叠,也不影响其与支架各组件的相对靠近(图未示,可参考第二实施例)。
第五实施例
如图14-1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联动装置与前脚、支架的连接。其他如第一连杆1-3、第二连杆2-3、第三连杆3-3、第四连杆4-3、滑座5-3、第五连杆6-3与第六连杆7-3、前脚8-3以及座椅支撑件B-3的连接原理同第一实施例,折叠原理也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91、第二联动杆92、第三联动杆 93,所述第一联动杆91上侧与第二连杆2-3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92前侧与前脚8-3 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93后侧与第四连杆4-3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91下侧、第二联动杆92后侧、第三联动杆93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所述第三联动杆93后侧绕转轴八93-3旋转地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4-3,当所述前脚8-3后侧绕所述转轴六80-3旋转地与第四连杆4-3枢接或与第二连杆2-3、第四连杆4-3同轴枢接时,所述转轴八93-3位于所述转轴六80-3后侧。较佳的,所述转轴八93-3位于所述转轴六80-3与转轴三70-3之间。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第三联动杆 93无需设置太长,而且在第一联动杆91往下移动时,可以使得所述第二联动杆92与第三联动杆93之间的夹角快速变小,进而使得前脚8-3与第四连杆4-3快速靠拢,从而减少婴幼儿推车的折叠操作时间。
所述第二联动杆92前侧绕转轴九92-3旋转地与前脚8-3枢接,所述转轴九92-3 位于所述转轴六80-3前侧。
在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所述第二连杆2-3往后下方旋转时,所述第一联动杆91被带动往下移动,而往下移动的第一联动杆91会趋使所述第二联动杆92后侧、第三联动杆93前侧往下旋转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联动杆92与第三联动杆93之间的夹角变小;如此,与第二联动杆92前侧枢接的前脚8-3以及与第三联动杆93后侧枢接的第四连杆4-3会相对靠近旋转靠近,直至所述支架折叠时,所述前脚8-3与第四连杆4-3 靠近,所述第一联动杆91、第二联动杆92、第三联动杆93也彼此相对靠近,并与第二连杆2-3、第四连杆4-3、前脚8-3也相对靠近,从而折叠后的婴幼儿推车整体体积小,方便携带、存放;而且前脚8-3能因为所述联动装置而随着支架一起折叠,故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整体折叠操作也很简便。
第六实施例
如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第五连杆6-3′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3′下侧与所述前脚8-3′或/和联动装置枢接,且其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3′下侧与前脚8-3′或/和第二联动杆 92-3′枢接,且所述第五连杆6-3′下侧与前脚8-3′或/和第二联动杆92-3′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8-2′与所述第二连杆2-3′或/和第四连杆4-3′枢接位置的前侧,从而在折叠时,所述第五连杆6-3′下侧可随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往后旋转移动。
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操作方法同第五实施例,且前脚8-3′、联动装置、座椅支撑件B-3′以及支架其他各组件的联动原理也同第五实施例,第五连杆 6-3′上侧会被座椅支撑件B-2′拉动往后往下旋转移动,下侧能随着前脚8-3′往后旋转移动,从而不会影响座椅支撑件B-3′的折叠,也不影响其与支架各组件的相对靠近(图未示)。
第七实施例
如图19至2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联动装置与前脚、支架的连接。其他如第一连杆1-4、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3-4、第四连杆4-4、滑座5-4、第五连杆6-4与第六连杆7-4、前脚8-4以及座椅支撑件B-4的连接原理同第一实施例,折叠原理也同第一实施例,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杆3-4与第四连杆4-4交叉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9-4,所述联动杆9-4上侧枢接于前脚8-4,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3-4下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脚8-4后侧绕转轴六80-4旋转地与所述第二连杆2-4或/ 和第四连杆4-4枢接,所述联动杆9-4上侧绕转轴七90-4旋转地与前脚8-4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90-4位于所述转轴六80-4后侧。
在所述支架折叠过程中,第三连杆3-4上侧往后下方旋转时,其下侧会往上旋转移动,从而联动杆9-4被带动也往上移动,如此,联动杆9-4上侧会推动所述前脚8-4 后侧往前往上旋转,从而前脚8-4前侧会往后旋转,直至支架折叠,前脚8-4与第四连杆4-4靠近。如此,使得折叠后的支架整体体积小,方便携带、存放;而且前脚8-4 能因为所述联动装置而随着支架一起折叠,故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整体折叠操作也很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前脚8-4包括支撑段81以及自所述支撑段81后端往后延伸的连接段82,且所述支撑段81与连接段82之间形成有大于0度并小于180 度的夹角,所述联动杆9上侧枢接于所述连接段82,所述连接段82与所述第二连杆 2-4或/和第四连杆4枢接。前脚8-4如此设置,可使得所述前脚8-4可旋转更大的角度,从而使得前脚8-4前脚能与第四连杆4-4靠得更近,从而进一步减少折叠后婴幼儿推车的整体体积。
第八实施例
如图23至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推车的第八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第五连杆6-4′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4′下侧与所述前脚8-4′或/和联动装置枢接,且其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较佳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连杆6-4′下侧与前脚8-4′枢接,且所述第五连杆6-4′下侧与前脚8-4′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前脚8-2′与所述第二连杆2-4′或/ 和第四连杆4-4′枢接位置的前侧,从而在折叠时,所述第五连杆6-4′下侧可随前脚往后旋转移动。
在折叠本实用新型儿童推车时,操作方法同第七实施例,且前脚8-4′、联动装置、座椅支撑件B-4′以及支架其他各组件的联动原理也同第七实施例,第五连杆 6-4′上侧会被座椅支撑件B-4′拉动往后往下旋转移动,下侧能随着前脚8-4′往后旋转移动,从而不会影响座椅支撑件B-4′的折叠,也不影响其与支架各组件的相对靠近。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36)
1.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的支架、连接于所述支架上的座椅支撑件、后侧枢接于所述支架的前脚、连接于所述前脚与支架之间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被设置为可在所述支架折叠时联动前脚往朝向支架的方向旋转;所述支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与第六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上侧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下侧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不同位置,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结构,且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所述第三连杆上连接有可相对上下移动的滑座;所述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所述座椅支撑件,下侧与所述第三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或/和联动装置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或与所述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前脚同轴枢接;所述第六连杆下侧枢接于第四连杆,上侧与滑座、座椅支撑件三者中,其中两者相互枢接,第三者枢接于所述两者中的任意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与第五连杆上侧枢接于座椅支撑件的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上侧绕转轴一旋转地与座椅支撑件枢接,所述座椅支撑件绕转轴二旋转地与所述滑座或/和第六连杆上侧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一位于所述转轴二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侧绕转轴五旋转地与第一连杆枢接,所述滑座位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与转轴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上侧绕转轴五旋转地与第一连杆枢接,所述滑座位于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与转轴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交叉枢接,第三连杆一侧与第一连杆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或,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连接,第六连杆一侧与所述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所述联动杆后侧与第六连杆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四连杆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一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前侧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与第四连杆交叉枢接,第三连杆一侧与第一连杆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或,所述第六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连接,第六连杆一侧与所述滑座或/和座椅支撑件枢接,另一侧与所述联动杆后侧枢接,所述联动杆后侧与第六连杆前侧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四连杆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联动杆枢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下侧、第二联动杆后侧、第三联动杆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联动杆、第二联动杆、第三联动杆,所述第一联动杆上侧与第二连杆枢接,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枢接,所述第三联动杆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且所述第一联动杆下侧、第二联动杆后侧、第三联动杆前侧三者中,其中两者枢接,第三者枢接于上述两者任一者,或,所述三者同轴枢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联动杆前侧与前脚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杆下侧与前脚或/和第二联动杆枢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侧绕转轴七旋转地与前脚枢接,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下侧;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转轴七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25.根据权利要求3至7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交叉枢接,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侧绕转轴七旋转地与前脚枢接,下侧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下侧;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转轴七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后侧。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9或12或13或17或20或21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27.根据权利要求3至7、11、14、15、19、22、2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2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2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2.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在所述支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3.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三连杆、第四连杆枢接或与所述前脚、第四连杆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第六连杆下侧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或,当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旋转地枢接于第三连杆上时,所述绕转轴四位于滑座下侧;或,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枢接,所述第五连杆下侧绕转轴四与前脚枢接时,所述转轴四位于前脚与第二连杆或/和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时,其枢接位置位于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时,其枢接位置位于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婴幼儿推车,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前脚后侧与第四连杆枢接或与第二连杆、第四连杆同轴枢接时,其枢接位置位于第三联动杆与第四连杆的枢接位置的前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35895.5U CN213948549U (zh) | 2020-09-07 | 2020-09-07 |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935895.5U CN213948549U (zh) | 2020-09-07 | 2020-09-07 |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48549U true CN213948549U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201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935895.5U Active CN213948549U (zh) | 2020-09-07 | 2020-09-07 |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48549U (zh) |
-
2020
- 2020-09-07 CN CN202021935895.5U patent/CN2139485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27720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637616U (zh) | 儿童推车 | |
CN110758527A (zh) | 折叠推车 | |
CN210502831U (zh) | 一种用于童车的可折叠支架及设有该支架的童车 | |
CN213948549U (zh) | 一种新型婴幼儿推车 | |
CN108791456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09606452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13799847U (zh) | 一种婴幼儿推车 | |
CN106741094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3948548U (zh) | 一种新型婴儿车 | |
CN213168252U (zh) | 一种可折叠的婴儿车 | |
CN213799848U (zh) | 一种新型儿童推车 | |
CN209904854U (zh) | 一种童车 | |
CN213534820U (zh) | 儿童推车 | |
CN110588755B (zh) | 儿童推车 | |
CN212637604U (zh) | 双人儿童推车 | |
CN111874077A (zh) | 儿童推车 | |
CN210882285U (zh) | 儿童推车 | |
CN218558941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09760731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08839705B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208682891U (zh) | 一种儿童推车 | |
CN112109794A (zh) | 儿童推车 | |
CN219056349U (zh) | 儿童推车 | |
CN107985381B (zh) | 一种双人儿童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