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6325U -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46325U
CN213946325U CN202023113348.1U CN202023113348U CN213946325U CN 213946325 U CN213946325 U CN 213946325U CN 202023113348 U CN202023113348 U CN 202023113348U CN 213946325 U CN213946325 U CN 2139463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command
handle
modu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1334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杨道均
侯海涛
祁学鹏
李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eSun MG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seSun MG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eSun MG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seSun MGL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1334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463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463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463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连接于第一把手,第二夹持部连接于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转动连接,相对转动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能够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或卸下模组。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模组入箱工具,通过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将力传递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以实现对模组的夹紧和卸下,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捷,安全可靠;使模组入箱过程简单快捷且落位准确,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批量应用于动力电池系统模组入箱安装段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所用模组大部分为标准模组,但不同厂家,不同车型,不同电量的电池包模组空间排布结构不尽相同,在整个生产装配过程中,模组入箱工序尤为重要,此工序直接关系到产品安全性和整包装配效率,现有装配过程中,模组入箱方式往往操作不便,定位困难,生产效率低,因此,需要研发一种模组入箱工具,降低模组入箱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整包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组入箱工具,降低模组入箱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高整包装配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组入箱工具,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一把手,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于所述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转动连接,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能够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或卸下模组。
优选地,所述第一把手为n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杆、弯杆和第二侧杆,所述第一侧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杆的末端设有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把手为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连接,所述横板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把手的所述横板的末端设有手持部,握紧和放松所述手持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把手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手转动,以便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和卸下所述模组。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二把手之间。
优选地,所述竖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侧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底端均设有定位装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筒和定位销,所述套筒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或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定位销弹性插设于所述套筒。
优选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定位销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定位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套筒外,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定位销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套筒的所述顶端之间。
优选地,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连接于所述定位销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顶端与所述限位块之间。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模组入箱工具,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将力传递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以实现对模组的夹紧和卸下,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捷,安全可靠;使模组入箱过程简单快捷且落位准确,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批量应用于动力电池系统模组入箱安装段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模组入箱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模组入箱工具中定位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模组入箱工具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把手,2、第二把手,3、第一夹持部,4、第二夹持部,5、连接件,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套筒,9、定位销,1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组入箱工具,包括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第一夹持部连接于第一把手,第二夹持部连接于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转动连接,相对转动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能够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或卸下模组。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组入箱工具,通过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将力传递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以实现对模组的夹紧和卸下,整个操作过程简便快捷,安全可靠;使模组入箱过程简单快捷且落位准确,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批量应用于动力电池系统模组入箱安装段工艺。
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夹紧模组,并通过摩擦力对模组进行夹紧和搬运,使用简单,操作过程流畅可靠。
优选地,第一把手为n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弯杆和第二侧杆,第一侧杆的末端与第一夹持部相连接,第二侧杆的末端设有连接部。
第一侧杆、弯杆与第二侧杆由圆杆折弯的方式一体成型,且由Q235钢材制成。连接部为板型结构,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二侧杆。
优选地,第二把手为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竖板与第二夹持部相连接,横板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连接部。
第二把手由Q235钢材制成,连接件为螺栓,使用时,螺栓未完全紧固使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之间能够转动,横板和连接部均设有通孔,连接件穿过通孔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地,第二把手的横板的末端设有手持部,握紧和放松手持部能够带动第二把手相对于第一把手转动,以便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和卸下模组。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于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之间。
通过人工握持手持部,将手持部拉向第一把手,是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向运动以夹紧模组,通过摩擦力提起搬运模组,当松开手持部时,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和模组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进而脱离模组。
优选地,竖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二侧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以限制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之间的转动范围。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均为焊接的螺母。
优选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的底端均设有定位装置,用于在放落模组入箱时与箱体的孔位匹配准确。
优选地,定位装置包括套筒和定位销,套筒的顶端连接于第一夹持部或和第二夹持部,定位销弹性插设于套筒。套筒通过结构胶或焊接连接于第一夹持部或第二夹持部,套筒的底端开有圆孔,定位销插入圆孔内。
优选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定位销的一端插设于套筒内,定位销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外,第二弹簧连接于定位销的一端和套筒的顶端之间。
优选地,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连接于定位销上,且位于套筒内,第二弹簧连接于套筒的顶端与限位块之间。
第二弹簧能够控制定位销轴向运动,与套筒和定位销相互配合实现放落模组时与箱体孔位之间匹配准确,限位块用于对定位销轴向限位,避免脱离套筒。
通常状态下,定位销由于第二弹簧的弹力处于伸长状态,当搬运模组时,将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插入模组定位孔中,并用力压缩,使定位销完全缩回套筒内,然后握持第二把手的手持部以提起模组,定位销则由于弹力恢复至伸长状态,当落入模组时,将定位销对准箱体模组安装孔,缓慢放下模组,松开第二把手,撤出工具即可。经过实际验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模组入箱工具,操作安全性好,装配效率高,结构简单,设备工装成本底等,显著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组入箱工具,包括第一把手1、第二把手2、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第一夹持部3连接于第一把手1,第二夹持部4连接于第二把手2,第一把手1与第二把手2转动连接,相对转动第一把手1与第二把手2能够使第一夹持部3与第二夹持部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或卸下模组。
第一夹持部3与第二夹持部4夹紧模组,并通过摩擦力对模组进行夹紧和搬运,使用简单,操作过程流畅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把手1为n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杆、弯杆和第二侧杆,第一侧杆的末端与第一夹持部3相连接,第二侧杆的末端设有连接部。
第一侧杆、弯杆与第二侧杆由圆杆折弯的方式一体成型,且由Q235钢材制成。连接部为板型结构,通过焊接连接于第二侧杆。
第二把手2为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竖板与第二夹持部4相连接,横板通过连接件5转动连接于连接部。
第二把手2由Q235钢材制成,连接件5为螺栓,使用时,螺栓未完全紧固使第一把手1与第二把手2之间能够转动,横板和连接部均设有通孔,连接件5穿过通孔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
第二把手2的横板的末端设有手持部,握紧和放松手持部能够带动第二把手2相对于第一把手1转动,以便第一夹持部3与第二夹持部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和卸下模组。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簧6,第一弹簧6连接于第一把手1与第二把手2之间。
通过人工握持手持部,将手持部拉向第一把手1,是第一夹持部3与第二夹持部4相向运动以夹紧模组,通过摩擦力提起搬运模组,当松开手持部时,第一夹持部3与第二夹持部4和模组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进而脱离模组。
竖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二侧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一弹簧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环和第二连接环,以限制第一把手1与第二把手2之间的转动范围。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均为焊接的螺母。
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的底端均设有定位装置,用于在放落模组入箱时与箱体的孔位匹配准确。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包括套筒8和定位销9,套筒8的顶端连接于第一夹持部3或和第二夹持部4,定位销9弹性插设于套筒8。套筒8通过结构胶或焊接连接于第一夹持部3或第二夹持部4,套筒8的底端开有圆孔,定位销9插入圆孔内。
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7,定位销9的一端插设于套筒8内,定位销9的另一端位于套筒8外,第二弹簧7连接于定位销9的一端和套筒8的顶端之间。
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块10,限位块10连接于定位销9上,且位于套筒8内,第二弹簧7连接于套筒8的顶端与限位块10之间。
通常状态下,定位销9由于第二弹簧7的弹力处于伸长状态,当搬运模组时,将第一夹持部3与第二夹持部4插入模组定位孔中,并用力压缩,使定位销9完全缩回套筒8内,然后握持第二把手2的手持部以提起模组,定位销9则由于弹力恢复至伸长状态,当落入模组时,将定位销9对准箱体模组安装孔,缓慢放下模组,松开第二把手2,撤出工具即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包括第一把手(1)、第二把手(2)、第一夹持部(3)和第二夹持部(4),所述第一夹持部(3)连接于所述第一把手(1),所述第二夹持部(4)连接于所述第二把手(2),所述第一把手(1)与所述第二把手(2)转动连接,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把手(1)与所述第二把手(2)能够使所述第一夹持部(3)与所述第二夹持部(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或卸下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1)为n型,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杆、弯杆和第二侧杆,所述第一侧杆的末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3)相连接,所述第二侧杆的末端设有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2)为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与所述第二夹持部(4)相连接,所述横板通过连接件(5)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的末端设有手持部,握紧和放松所述手持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把手(2)相对于所述第一把手(1)转动,以便所述第一夹持部(3)与所述第二夹持部(4)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夹紧和卸下所述模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连接于所述第一把手(1)与所述第二把手(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侧杆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弹簧(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环和所述第二连接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和所述第二夹持部(4)的底端均设有定位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筒(8)和定位销(9),所述套筒(8)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夹持部(3)或所述第二夹持部(4),所述定位销(9)弹性插设于所述套筒(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簧(7),所述定位销(9)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套筒(8)内,所述定位销(9)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套筒(8)外,所述第二弹簧(7)连接于所述定位销(9)的所述一端和所述套筒(8)的所述顶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组入箱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限位块(10),所述限位块(10)连接于所述定位销(9)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弹簧(7)连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顶端与所述限位块(10)之间。
CN202023113348.1U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Active CN2139463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3348.1U CN213946325U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13348.1U CN213946325U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46325U true CN213946325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193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13348.1U Active CN213946325U (zh) 2020-12-22 2020-12-22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463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46325U (zh) 一种模组入箱工具
CN209207374U (zh) 一种敲击铜棒夹持工具
US20130228050A1 (en) Electric fastening head for fastening lock nut of single through shaft
CN111786231A (zh) 一种引线连接金具的夹持器及操作方法
CN202479731U (zh) 新型激光焊接夹持机构
CN204431199U (zh) 气动冲击扳手悬挂装置
CN207696529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机器人抓手
CN214557101U (zh) 一种锻造用夹钳
CN213384036U (zh) 一种小型液压锁紧装置
CN106799555B (zh) 可调换式顶盖骨架总成焊接夹具
CN208068303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三爪夹具组件
CN203509407U (zh) 一种点焊工装
CN216575384U (zh) 多功能铆钉夹具
CN201632954U (zh) 一种轮速传感器线束分装专用工具
CN213856496U (zh) 一种组合折弯装置
CN216422391U (zh) 一种雨刷装卸工装
CN201357308Y (zh) 一种独立悬架三角臂预装装置
CN220994300U (zh) 一种可调式套筒扳手
CN203092444U (zh) 支撑扳手
CN213278949U (zh) 一种悬式绝缘子m销拆装绝缘工具
CN211967309U (zh) 一种固定自动螺丝刀的支架
CN217413896U (zh) 拖车挂钩组装工具
CN215967114U (zh) 智能化系列散装车外爬梯组焊工装
CN212665321U (zh) 一种手动推拉式汽车产品法兰焊接用对中夹紧装置
CN210163010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吊装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