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42068U -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42068U CN213942068U CN202022639406.8U CN202022639406U CN213942068U CN 213942068 U CN213942068 U CN 213942068U CN 202022639406 U CN202022639406 U CN 202022639406U CN 213942068 U CN213942068 U CN 2139420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cing
- launching
- conveying
- hand
- mo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协调训练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机体、发射装置和传送装置,机体包括发射部和放置部,放置部用于放置球体,发射部与放置部呈连通布置,传送装置用于将球体从放置部传送至发射部,发射装置用于置于将发射部的球体朝外发射。使用时,放置部里面的球体在传送装置的作用下,从放置部传送至发射部,再在发射部的作用下,将球体发射至外部,这样,儿童在使用时,需要利用眼睛去捕捉发射出的球体的轨迹,同时,协调身体和手部去接住球体,还可以结合其他锻炼,如将球体抛回到放置部,增强眼睛和身体协调能力,儿童通过手眼协调机器人辅助训练,培养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进而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协调训练机器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背景技术
儿童、青少年,已经被电子产品“困住”身体,花费在电子产品上的时间远高于锻炼的时间。
目前,缺乏锻炼的儿童,与同龄孩子比起来,手部动作相对比较迟钝,显着一点都不灵活,存在身体协调性差情况;身体协调性差主要表现为方向感差,动作协调不良,走路容易摔倒等,因此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长期就会表现出自卑感。
现有技术中,针对3-9岁儿童的空间知觉不足、手眼协调能力差等问题,缺乏相应的手眼协调辅助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儿童缺乏手眼协调辅助训练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机体、发射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机体包括发射部和放置部,所述放置部用于放置球体,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放置部呈连通布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球体从所述放置部传送至所述发射部,所述发射装置用于置于将所述发射部的球体朝外发射。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部包括放置壳体和传输壳体,所述放置壳体与所述传输壳体呈连通布置,所述传送装置安设所述传输壳体;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电机和传送件,所述传送电机驱动所述传送件旋转,所述传送件具有多个传送腔,各个所述传送腔沿圆周呈环绕布置,所述球体从所述放置壳体进入所述传送腔再进入所述发射部。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件包括两个传送板,两个所述传送板呈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传送电机同步驱动两个所述传送板旋转;所述传送板朝内凹陷形成凹陷槽,两个所述传送板的凹陷槽形成所述传送腔。
进一步的,所述传送板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形成所述传送板的端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凹陷槽呈对应布置;所述限制部沿背离所述凹陷槽方向呈凸起布置,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球体脱离所述凹陷槽。
进一步的,所述放置壳体呈上大下小梯台状布置;所述放置壳体包括放置底板,所述放置底板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形成在所述放置底板的一端,沿所述放置底板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所述放置底板朝上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装置包括摩擦轮和发射电机,所述发射电机驱动所述摩擦轮呈高速旋转;所述发射部包括发射壳体,所述摩擦轮延伸至所述发射壳体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摩擦轮和所述发射电机,所述发射电机与所述摩擦轮呈一一对应布置;两个所述摩擦轮呈对应布置,且两个所述摩擦轮沿所述发射壳体的两端布置,且两个所述摩擦轮分别延伸至所述发射壳体的内部;两个所述发射电机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摩擦轮呈相反方向旋转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壳体的内端与所述传输壳体呈连接且导通布置,所述发射壳体的外端形成出球口,所述球体经过所述出球口发射至外部;沿所述发射壳体的内端至外端方向,所述发射壳体逐渐朝上呈倾斜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移动装置以及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预设有控制程序,所述移动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板呈电性连接布置,所述发射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分别安设所述机体,所述机体安设所述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体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多个移动轮和移动电机,各个所述移动轮和所述移动电机分别安设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轮旋转;所述移动板设有调节装置,所述机体连接所述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体相对所述移动板呈摆动布置,调节所述发射部的发射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使用时,放置部里面的球体在传送装置的作用下,从放置部传送至发射部,再在发射部的作用下,将球体发射至外部,这样,儿童在使用时,需要利用眼睛去捕捉发射出的球体的轨迹,同时,协调身体和手部去接住球体,还可以结合其他锻炼,如将球体抛回到放置部,增强眼睛和身体协调能力,儿童通过手眼协调机器人辅助训练,培养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进而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后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A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传送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发射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放置壳体的左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移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机体1、发射装置2和传送装置3,机体1包括发射部11和放置部12,放置部12用于放置球体4,发射部11与放置部12呈连通布置,传送装置3用于将球体4从放置部12传送至发射部11,发射装置2用于置于将发射部11的球体4朝外发射。
上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使用时,放置部12里面的球体4在传送装置3的作用下,从放置部12传送至发射部11,再在发射部11的作用下,将球体4发射至外部,这样,儿童在使用时,需要利用眼睛去捕捉发射出的球体4的轨迹,同时,协调身体和手部去接住球体4,还可以结合其他锻炼,如将球体4抛回到放置部12,增强眼睛和身体协调能力,儿童通过手眼协调机器人辅助训练,培养精细动作的灵活性、准确性,进而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放置部12包括放置壳体121和传输壳体122,放置壳体121与传输壳体122呈连通布置,传送装置3安设传输壳体122;这样,放置壳体121的球体4,进入传输壳体122,在传送装置3的作用下,传送至发射部11,最终发射至外部。
传送装置3包括传送电机32和传送件,传送电机32驱动传送件旋转,传送件具有多个传送腔,各个传送腔沿圆周呈环绕布置,球体4从放置壳体121进入传送腔再进入发射部11;这样,球体4自动进入传送腔,便于传送件传送球体4。
传送件包括两个传送板31,两个传送板31呈平行间隔布置,传送电机32同步驱动两个传送板31旋转;传送板31朝内凹陷形成凹陷槽,两个传送板31的凹陷槽形成传送腔;在两个传送板31的作用下,便于球体4落入传送腔,便于转移到发射部11,同时,在两个传送板31的作用下,对球体4起到定位作用,提高传送板31的传送稳定性。
传输壳体122具有传输头,传输头与放置壳体121呈连通布置,沿自上而下方向,传输头呈倾斜布置,实现球体4自动进入传输壳体122。
传送板31具有限制部,限制部形成传送板31的端部,限制部与凹陷槽呈对应布置;限制部沿背离凹陷槽方向呈凸起布置,限制部限制球体4脱离凹陷槽;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传送板31在旋转过程中,在限制部的作用下,便于传送板31将球体4传送至发射部11。
传送板31包括三个传送部,两个传送部之间形成传送腔,传送部具有限制部;这样,转送板转一圈可以运送三个球体4,一个球体4落入一个传送腔。
球体4的传送需要精确,于是选用了带编码器的减速电机;可以精准是计算到发射几个球。
放置壳体121呈上大下小梯台状布置;便于放置更多的球体4,且便于球体4进入传输壳体122。
传输壳体122具有顶部开口,这样,儿童进行训练时,接到球体4后,可以将球体4通过顶部开口抛回到放置部12,增强眼睛和身体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放置壳体121包括放置底板123,放置底板123具有连通口,连通口形成在放置底板123的一端,沿放置底板123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放置底板123朝上呈倾斜布置;在放置底板123的作用下,
发射装置2包括摩擦轮21和发射电机22,发射电机22驱动摩擦轮21呈高速旋转;发射部11包括发射壳体,摩擦轮21延伸至发射壳体的内部;这样,在摩擦轮21的作用下,便于将球体4发射至外部。
发射装置2包括两个摩擦轮21和发射电机22,发射电机22与摩擦轮21呈一一对应布置;两个摩擦轮21呈对应布置,且两个摩擦轮21沿发射壳体的两端布置,且两个摩擦轮21分别延伸至发射壳体的内部;保障足够的发射力度,便于球体4的反射。
两个发射电机22分别驱动两个摩擦轮21呈相反方向旋转布置,保障足够的发射力度,便于球体4的反射。
球体4采用海洋球,海洋球是选用环保PE材质,对儿童的健康无危害。
由于球体4采用海洋球,重量较轻,采用两个摩擦轮21的转向相反,使得海洋球是发射向前,且保障海洋球的发射。
发射电机22为无刷电机,利用高速的无刷电机带动摩擦轮21,摩擦轮21的高速旋转可以使得海洋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很高的初速度。
发射壳体的内端与传输壳体122呈连接且导通布置,发射壳体的外端形成出球口,球体4经过出球口发射至外部;沿发射壳体的内端至外端方向,发射壳体逐渐朝上呈倾斜布置;这样,发射出去的球体4在发射壳体的导向作用下,呈抛物线式朝外发射。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移动装置5以及控制板,控制板预设有控制程序,移动装置5、发射装置2和传送装置3分别与控制板呈电性连接布置,这样,控制板基于控制程序,控制移动装置5、发射装置2和传送装置3的启动和关闭。
发射装置2和传送装置3分别安设机体1,机体1安设移动装置5;移动装置5用于驱动机体1移动;这样,根据需求,调整机器人的位置,改变球体4的发射位置;增强眼睛和身体协调能力,进而提高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移动装置5包括移动板51、多个移动轮52和移动电机53,各个移动轮52和移动电机53分别安设移动板51,移动电机53用于驱动移动轮52旋转;实现机体1的移动。
移动板51安装四个移动轮52和四个移动电机53,四个移动电机53与四个移动轮52呈一一对应布置;实现单个移动轮52的驱动。
移动轮52为麦克纳姆轮,移动更加平稳,移动非常灵活,可以实现除了前后外还可以直线左移和右移,甚至是45°角移动;可以使机器人在很小的空间里实现灵活运动。
移动板51设有调节装置6,机体1连接调节装置6,调节装置6用于驱动机体1相对移动板51呈摆动布置,调节发射部11的发射角度;这样,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可以选择训练过程中通过调节装置6调节发射角度,提高训练的难度,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进行训练。
调节装置6包括大舵机,移动板51具有镂空口,机体1的下部嵌入镂空口,大舵机与机体1呈连接布置,这样,通过大舵机的驱动,实现机体1的相对摆动,实现发射部11的发射角度进行调节。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轴承件,轴承件安设在移动板51上,轴承件与机体1的连接布置,在轴承件的作用下,增强机体1的设置稳固性。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遥控器,遥控器与控制板呈信号连通布置,这样,通过遥控器可以对移动装置5、发射装置2和传送装置3进行控制。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与控制板呈电性连接,控制板预设有人脸识别程序和人体追踪程序,使得机器可以更加智能的跟随儿童的动作变化做相应的调整;并且,可以识别儿童识别站立到位。
实施例一:自主模式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通过摄像头,检测前方是否有接球人和接球人是否准备好,也就是说,儿童是否到位。
若儿童准备完成,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会随机式国债固定式发射球体4,根据不同的训练需求,控制不同角度、方向和高度发射海洋球,锻炼儿童手眼随机应变能力。
实施例二:手动遥控模式
此模式可以让第三方协助锻炼,第三方可以是家长、老师等。
第三方通过遥控器,控制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发射球的角度和高度等实现协助锻炼。
第三方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操控发射球体4的角度、方向和高度,提高训练难度;同时,增强第三方与儿童之间的互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发射装置和传送装置,所述机体包括发射部和放置部,所述放置部用于放置球体,所述发射部与所述放置部呈连通布置,所述传送装置用于将球体从所述放置部传送至所述发射部,所述发射装置用于置于将所述发射部的球体朝外发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部包括放置壳体和传输壳体,所述放置壳体与所述传输壳体呈连通布置,所述传送装置安设所述传输壳体;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电机和传送件,所述传送电机驱动所述传送件旋转,所述传送件具有多个传送腔,各个所述传送腔沿圆周呈环绕布置,所述球体从所述放置壳体进入所述传送腔再进入所述发射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件包括两个传送板,两个所述传送板呈平行间隔布置,所述传送电机同步驱动两个所述传送板旋转;所述传送板朝内凹陷形成凹陷槽,两个所述传送板的凹陷槽形成所述传送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板具有限制部,所述限制部形成所述传送板的端部,所述限制部与所述凹陷槽呈对应布置;所述限制部沿背离所述凹陷槽方向呈凸起布置,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球体脱离所述凹陷槽。
5.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壳体呈上大下小梯台状布置;所述放置壳体包括放置底板,所述放置底板具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形成在所述放置底板的一端,沿所述放置底板的一端至另一端方向,所述放置底板朝上呈倾斜布置。
6.如权利要求2-4任意一项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摩擦轮和发射电机,所述发射电机驱动所述摩擦轮呈高速旋转;所述发射部包括发射壳体,所述摩擦轮延伸至所述发射壳体的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摩擦轮和所述发射电机,所述发射电机与所述摩擦轮呈一一对应布置;两个所述摩擦轮呈对应布置,且两个所述摩擦轮沿所述发射壳体的两端布置,且两个所述摩擦轮分别延伸至所述发射壳体的内部;两个所述发射电机分别驱动两个所述摩擦轮呈相反方向旋转布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壳体的内端与所述传输壳体呈连接且导通布置,所述发射壳体的外端形成出球口,所述球体经过所述出球口发射至外部;沿所述发射壳体的内端至外端方向,所述发射壳体逐渐朝上呈倾斜布置。
9.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包括移动装置以及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预设有控制程序,所述移动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板呈电性连接布置,所述发射装置和所述传送装置分别安设所述机体,所述机体安设所述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体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多个移动轮和移动电机,各个所述移动轮和所述移动电机分别安设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移动轮旋转;所述移动板设有调节装置,所述机体连接所述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机体相对所述移动板呈摆动布置,调节所述发射部的发射角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9406.8U CN213942068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39406.8U CN213942068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42068U true CN213942068U (zh) | 2021-08-13 |
Family
ID=7720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39406.8U Active CN213942068U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42068U (zh)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22639406.8U patent/CN21394206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31557B2 (en) | Virtual reality haptic system and apparatus | |
CN1114882C (zh) | 使使用者投入虚拟现实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17120626A1 (en) | Modular sensing device utilized with autonomous self-propelled device | |
US20190091592A1 (en) | Physical device simulating the appearance and movement of a two-legged creature | |
CN102514643B (zh) | 基于双质量模型结构的跳跃机器人 | |
CN205131425U (zh) | 一种两足机器人 | |
JP7557013B2 (ja) | ロボットバッティングティーシステム | |
US20210302133A1 (en) | Intelligent moving shooting target | |
CN213942068U (zh) | 手眼协调训练机器人 | |
CN110478874B (zh) | 一种具有干扰训练功能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 | |
CN114390939B (zh) | 用于球发射器的转动装置 | |
KR101911010B1 (ko) | 스마트 블록 조립체 | |
JP2021079769A (ja) | 簡易飛行物体 | |
CN206121151U (zh) | 一种机器人对战玩具 | |
CN105963949B (zh) | 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器 | |
CN104787140B (zh) | 仿跷跷板平衡原理的走钢丝装置 | |
CN204699383U (zh) | 一种感应控制分离的组合式玩具陀螺 | |
CN210186426U (zh) | 一种万向运动娱乐设备 | |
KR102642447B1 (ko) | 드론과 드론모선을 포함하는 드론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9473026A (zh) | 一种模块化格斗机器人 | |
CN219501968U (zh) | 一种电动玩具车 | |
EP3189878B1 (en) | Training device for simulation of skiing | |
KR101894083B1 (ko) | 하지 운동 보조 장치 | |
CN217778813U (zh) | 一种小型机械电子狗 | |
CN209774656U (zh) | 一种人机互动冰球比赛的机器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510630 No. c217-220, self compiled, 2nd floor, block C, Wu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za, No. 373,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huaruibo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6, Jinying building, No.1, Jinshan Jinyi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huaruibote Technology Co.,Ltd.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