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8758U -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 Google Patents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38758U
CN213938758U CN202022908644.4U CN202022908644U CN213938758U CN 213938758 U CN213938758 U CN 213938758U CN 202022908644 U CN202022908644 U CN 202022908644U CN 213938758 U CN213938758 U CN 2139387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pcb
feeding platform
axis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086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道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Nanbu Jiayo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Nanbu Jiay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Nanbu Jiayo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Nanbu Jiayo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0864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387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387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387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包括有机架、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插件机头及控制系统;所述上料平台包括有对应安装于机架前方的前侧上料平台和安装于机架后方的后侧上料平台,所述PCB板输送装置安装于前侧上料平台和后侧上料平台之间;述前侧上料平台和后侧上料平台均包括有间距布置的多个用于安装上料飞达的安装槽,每一安装槽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料飞达的连接器。插件机的合理布局,在机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上料平台以供装设多个上料飞达,巧妙利用机架装设空间,可以丰富同一插件机的插件种类和数量;便于PCB板能够在一台插件机上同时完成多个元器件的装配,提高PCB板的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插件机的通用性。

Description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件机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产的效率,更加注重设备的自动化发展。与此同时,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陷入了困境,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PCB板是由电子元器件和基板上的电路连接组合而成,随着电子产品不断的普及和更新换代,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人口红利逐渐下降的今天,电子产品的自动化装配技术尤其是PCB装配技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插件机是将一些电子元件自动标准地插装在PCB 电路板的自动化装配设备;但是,现有的插件机其由于结构的布置不够合理,导致其插件的种类少,限制了PCB板的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能有效地解决现有之插件机存在插件种类少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包括有机架、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插件机头及控制系统;所述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和XY轴移动机构均安装于机架,所述XY轴移动机构位于PCB板输送装置和上料平台上方;所述插件机头安装于XY轴移动机构,所述XY轴移动机构驱动插件机头可移动于PCB板输送装置和上料平台上方;其中
所述上料平台包括有对应安装于机架前方的前侧上料平台和安装于机架后方的后侧上料平台,所述PCB板输送装置安装于前侧上料平台和后侧上料平台之间;所述前侧上料平台和后侧上料平台均包括有间距布置的多个用于安装上料飞达的安装槽,每一安装槽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料飞达的连接器;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及插件机头以控制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及插件机头工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安装槽的两侧均设置有供上料飞达锁固的螺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每一安装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块,每一垫块均设置有显露螺孔的通孔;每一垫块均设置有导向弧面。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均连接于控制系统。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XY轴移动机构包括有Y轴移动导轨、Y轴电机、Y轴丝杆、Y轴移动座、X轴导轨、X轴电机及X轴丝杆;
所述Y轴移动导轨安装于机架的左右两侧,所述Y轴电机安装于连接于Y轴丝杆,所述Y轴移动座可移动安装于Y轴移动导轨并连接Y轴丝杆;
所述X轴导轨的两端安装于Y轴移动座,所述X轴电机连接X轴丝杆;
所述插件机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移动设置于X轴导轨并连接X轴丝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件机头包括若干插件机械手、驱动机构及激光补光装置,所述激光补光装置设置于若干插件机械手下方,驱动机构驱动若干插件机械手沿Z轴可移动进入或退出激光补光装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升降电机、升降丝杆、滑动座、旋转电机、花键轴套及花键轴;
所述升降电机连接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连接于滑动座以传动滑动座上下移动,所述插件机械手可转动连接于滑动座;
所述花键轴伸入花键轴套内以相对花键轴套可上下位移式设置,所述花键轴套及花键轴两者中,其一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另一连接插件机械手以联动以带动插件机械手旋转动作。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输送装置包括有固定轨道、活动轨道和光电感应器,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沿Y轴方向间距设置;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沿X轴方向依次构成PCB板输入段、PCB板插件段和PCB板输出段,所述光电感应器设置于PCB板输入段、PCB板插件段之间及PCB板插件段、PCB板输出段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输入段设置有第一链条及传动第一链条的第一电机,所述PCB板插件段设置有第二链条及传动第二链条的第二电机,所述PCB板输出段设置有第三链条及传动第三链条的第三电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之间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设置连接有调节电机;
所述调节电机传动调节丝杆时,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两者之间可选择性位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一、通过对插件机的合理布局,在机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上料平台以供装设多个上料飞达,巧妙利用机架装设空间,可以丰富同一插件机的插件种类和数量;以便于PCB板能够在一台插件机上同时完成多个元器件的装配,大大地提高PCB板的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插件机的通用性;
二、在上料平台上预设安装槽,上料飞达插入该安装槽后将其锁固,最后将上料飞达的数据线连接对应的连接器即可完成上料飞达的装设;其装设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三、在机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可以便于操作者读取各种数据,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插件机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插件机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插件机的局部结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插件机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插件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插件机头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PCB板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PCB板输送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PCB板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PCB板输送装置的左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架 11、控制面板
12、显示屏 20、PCB板输送装置
201、PCB板输入段 2011、第一链条
2012、第一电机 202、PCB板插件段
2021、第二链条 2022、第二电机
203、PCB板输出段 2031、第三链条
2032、第三电机 21、固定轨道
22、活动轨道 23、光电感应器
24、调节丝杆 241、调节电机
25、PCB板限位装置 251、限位固定板
252、限位活动板 253、限位丝杆
254、限位电机 30、上料平台
301、前侧上料平台 302、后侧上料平台
31、安装槽 311、通孔
312、导向弧面 32、连接器
40、插件机头 41、插件机械手
42、驱动机构 421、升降电机
422、升降丝杆 423、滑动座
424、旋转电机 425、花键轴套
426、花键轴 43、补光装置
431、激光头 432、固定框架
4321、安装凹位 44、XY轴移动机构
441、Y轴导轨 442、Y轴电机
443、Y轴丝杆 444、Y轴移动座
445、X轴导轨 446、X轴丝杆
447、X轴电机 50、CCD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是一种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包括有机架10、PCB板输送装置20、上料平台30、XY轴移动机构44、插件机头40及控制系统。
参见图1-图4所示,该PCB板输送装置20、上料平台30和XY轴移动机构44均安装于机架10,该XY轴移动机构44位于PCB板输送装置20和上料平台30上方;该插件机头40安装于XY轴移动机构44,该XY轴移动机构44驱动插件机头40可移动于PCB板输送装置20和上料平台30上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上料平台30包括有对应安装于机架10前方的前侧上料平台301和安装于机架10后方的后侧上料平台302,该PCB板输送装置20安装于前侧上料平台301和后侧上料平台302之间;该前侧上料平台301和后侧上料平台302均包括有间距布置的多个用于安装上料飞达的安装槽31,每一安装槽31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料飞达的连接器32;该控制系统分别连接PCB板输送装置20、上料平台30、XY轴移动机构44及插件机头40以控制PCB板输送装置20、上料平台30、XY轴移动机构44及插件机头40工作。具体地说,通过对插件机的合理布局,在机架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上料平台30以供装设多个上料飞达,巧妙利用机架10装设空间,可以丰富同一插件机的插件种类和数量;以便于PCB板能够在一台插件机上同时完成多个元器件的装配,大大地提高PCB板的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插件机的通用性。
优选地,每一安装槽31的两侧均设置有供上料飞达锁固的螺孔;且,每一安装槽31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块,每一垫块均设置有显露螺孔的通孔311;每一垫块均设置有导向弧面312,该导向弧面312能够便于上料飞达插装,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上料平台30上预设安装槽31,上料飞达插入该安装槽31后将其锁固,最后将上料飞达的数据线连接对应的连接器32即可完成上料飞达的装设;其装设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该机架10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控制面板11和显示屏12,该控制面板11和显示屏12均连接于控制系统。在机架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控制面板11和显示屏12,可以便于操作者读取各种数据,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参见3-图4所示,该XY轴移动机构44包括有Y轴导轨441、Y轴电机442、Y轴丝杆443、Y轴移动座444、X轴导轨445、X轴电机447及X轴丝杆446;该Y轴导轨441安装于机架10的左右两侧,该Y轴电机442安装于连接于Y轴丝杆443,该Y轴移动座444可移动安装于Y轴导轨441并连接Y轴丝杆443;该X轴导轨445的两端安装于Y轴移动座444,该X轴电机447连接X轴丝杆446;该插件机头40设置有固定座,该固定座可移动设置于X轴导轨445并连接X轴丝杆446。
参见图5-图6所示,该插件机头40包括若干插件机械手41、驱动机构42及激光补光装置43,该激光补光装置43设置于若干插件机械手41下方,驱动机构42驱动若干插件机械手41沿Z轴可移动进入或退出激光补光装置43。具体地说,该驱动机构42包括有升降电机421、升降丝杆422、滑动座423、旋转电机424、花键轴426套425及花键轴426;该升降电机421连接升降丝杆422,该升降丝杆422连接于滑动座423以传动滑动座423上下移动,该插件机械手41可转动连接于滑动座423;花键轴426伸入花键轴426套425内以相对花键轴426套425可上下位移式设置,花键轴426套425及花键轴426两者中,其一由旋转电机424驱动旋转,另一连接插件机械手41以联动以带动插件机械手41旋转动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插件机械手41共有四个;因此,该升降电机421、升降丝杆422、滑动座423、花键轴426套425及花键轴426对应四个插件机械手4141配套有四组,即是每一升降电机421、升降丝杆422、滑动座423、花键轴426套425及花键轴426构成一组对应驱动一个插件机械手41;而旋转电机424则可以通过皮带或者链条的方式连接多个花键轴426套425或花键轴426来传动插件机械手41转动。此外,该插件机械手41的数量也可以按照实际的生产需要设置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而旋转电机424也可以依据相应的插件机械手41来配置,单独驱动一个插件机械手41转动,不以本实施例的具体方式为限定。以及,该插件机械手41设置于机头移动座的前端,该机头移动座首端设置有用于捕获插件位置的捕获相机,以提高插件机械手41抓取元器件的可靠性。
参见图6所示,该激光补光装置43包括有多个激光头431及用于安装激光头431的固定框架432;该固定框架432呈环形体设置,该固定框架432432的内侧面凹设有安装凹位4321,该激光头431装设于安装凹位4321中。利用设置的固定框架432来安装多个激光头431,可以避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人为的操作失误,而撞烂激光头431;其次是,将激光头431安装于安装凹位4321中,可以使得激光头431射出的光源尽可能的聚集,减少光源损失。优选地,该激光头431安装于安装凹位4321的前后两侧,该激光头431的光源发射端朝向固定框架432中部。激光补光装置43可以对插件机械手41所拾取的元器件进行打光;插件机械手41拾取的元器件后直接从CCD装置50上方经过就能过让CCD装置50捕获元器件的图像;较于传统自动插件机需要在CCD装置50上方停顿数秒才能够完成元器件图像的方式而言,可以大大地提高插件机的插件效率。
参见图7-图10所示,该PCB板输送装置20包括有固定轨道21、活动轨道22和光电感应器2323,该固定轨道21和活动轨道22沿Y轴方向间距设置。具体地说,该固定轨道21和活动轨道22沿X轴方向依次构成PCB板输入段201、PCB板插件段202和PCB板输出段203,该光电感应器2323设置于PCB板输入段201、PCB板插件段202之间及PCB板插件段202、PCB板输出段203之间;该PCB板输入段201设置有第一链条2011及传动第一链条2011的第一电机2012,该PCB板插件段202设置有第二链条2021及传动第二链条2021的第二电机2022,该PCB板输出段203设置有第三链条2031及传动第三链条2031的第三电机2032。采用分段式设置的PCB板输入段201、PCB板插件段202和PCB板输出段203,PCB板的上料、插件和下料作业互不干扰,可行性佳;且采用链条进行输送PCB板,较于传统采用传送带的方式而言,PCB板输送更加平稳,也能传送更重的PCB板。该第一电机2012、第二电机2022和第三电机2032均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两端部均安装有齿轮;于PCB板输入段201、PCB板插件段202和PCB板输出段203两侧也分别设置齿轮,也就是说,在固定轨道21和活动轨道22对应的PCB板输入段201、PCB板插件段202和PCB板输出段203设置齿轮,将链条分别套在对应PCB板输入段201、PCB板插件段202和PCB板输出段203所设置的齿轮上,就能够实现相应的电机传动相应的传动杆转动,从而传动链条。
该固定轨道21和活动轨道22之间连接有调节丝杆24,该调节丝杆24的一端设置连接有调节电机241;该调节电机241传动调节丝杆24时,该固定轨道21和活动轨道22两者之间可选择性位移。当需要移送不同规格的PCB板时,只需要通过调节气缸驱动调节丝杆24转动,就能够使得活动轨道2222和固定轨道2121之间的位移,而直至固定轨道21和活动轨道22之间的宽度符合对应的PCB板的宽度即可,其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大大地提高移送PCB板的种类,使用范围广。
接上所述,PCB板输送装置20还设置有PCB板限位装置25,该限位装置安装于PCB板插件段20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PCB板限位装置25包括有限位固定板251、限位活动板252、限位丝杆253和限位电机254,该限位活动板252可上下移动式装设于限位固定板251;该限位丝杆253的一端连接限位活动板252,另一端连接限位电机254。限位电机254能够传动限位丝杆253转动,从而实现限位活动板252相对限位固定板251上下移动,输送至PCB板插件段202的PCB板,可以让限位活动板252上移,将PCB板承托住,在进行插件作业;以免插件过程中,PCB板因元器件的作用产生上下位移,影响其插件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一、通过对插件机的合理布局,在机架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上料平台30以供装设多个上料飞达,巧妙利用机架10装设空间,可以丰富同一插件机的插件种类和数量;以便于PCB板能够在一台插件机上同时完成多个元器件的装配,大大地提高PCB板的装配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插件机的通用性;
二、在上料平台30上预设安装槽31,上料飞达插入该安装槽31后将其锁固,最后将上料飞达的数据线连接对应的连接器32即可完成上料飞达的装设;其装设过程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三、在机架10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控制面板11和显示屏12,可以便于操作者读取各种数据,使用更加方便,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架、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插件机头及控制系统;所述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和XY轴移动机构均安装于机架,所述XY轴移动机构位于PCB板输送装置和上料平台上方;所述插件机头安装于XY轴移动机构,所述XY轴移动机构驱动插件机头可移动于PCB板输送装置和上料平台上方;其中
所述上料平台包括有对应安装于机架前方的前侧上料平台和安装于机架后方的后侧上料平台,所述PCB板输送装置安装于前侧上料平台和后侧上料平台之间;所述前侧上料平台和后侧上料平台均包括有间距布置的多个用于安装上料飞达的安装槽,每一安装槽对应设置有用于连接上料飞达的连接器;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及插件机头以控制PCB板输送装置、上料平台、XY轴移动机构及插件机头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每一安装槽的两侧均设置有供上料飞达锁固的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每一安装槽的两侧均设置有垫块,每一垫块均设置有显露螺孔的通孔;每一垫块均设置有导向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前方和后方均设置有控制面板和显示屏,所述控制面板和显示屏均连接于控制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Y轴移动机构包括有Y轴移动导轨、Y轴电机、Y轴丝杆、Y轴移动座、X轴导轨、X轴电机及X轴丝杆;
所述Y轴移动导轨安装于机架的左右两侧,所述Y轴电机安装于连接于Y轴丝杆,所述Y轴移动座可移动安装于Y轴移动导轨并连接Y轴丝杆;
所述X轴导轨的两端安装于Y轴移动座,所述X轴电机连接X轴丝杆;
所述插件机头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可移动设置于X轴导轨并连接X轴丝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机头包括若干插件机械手、驱动机构及激光补光装置,所述激光补光装置设置于若干插件机械手下方,驱动机构驱动若干插件机械手沿Z轴可移动进入或退出激光补光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升降电机、升降丝杆、滑动座、旋转电机、花键轴套及花键轴;
所述升降电机连接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连接于滑动座以传动滑动座上下移动,所述插件机械手可转动连接于滑动座;
所述花键轴伸入花键轴套内以相对花键轴套可上下位移式设置,所述花键轴套及花键轴两者中,其一由旋转电机驱动旋转,另一连接插件机械手以联动以带动插件机械手旋转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输送装置包括有固定轨道、活动轨道和光电感应器,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沿Y轴方向间距设置;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沿X轴方向依次构成PCB板输入段、PCB板插件段和PCB板输出段,所述光电感应器设置于PCB板输入段、PCB板插件段之间及PCB板插件段、PCB板输出段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输入段设置有第一链条及传动第一链条的第一电机,所述PCB板插件段设置有第二链条及传动第二链条的第二电机,所述PCB板输出段设置有第三链条及传动第三链条的第三电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之间连接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设置连接有调节电机;
所述调节电机传动调节丝杆时,所述固定轨道和活动轨道两者之间可选择性位移。
CN202022908644.4U 2020-12-07 2020-12-07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Active CN2139387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644.4U CN213938758U (zh) 2020-12-07 2020-12-07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08644.4U CN213938758U (zh) 2020-12-07 2020-12-07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38758U true CN213938758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5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08644.4U Active CN213938758U (zh) 2020-12-07 2020-12-07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387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85156B1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holding sheetlike member and its method
CN204308364U (zh) 一种线路板焊点缺陷自动检测维修装置
KR20010018646A (ko) 표면실장기의 인쇄회로기판 이송장치
CN110447317B (zh) 元件安装系统
CN113769977A (zh) 双轨在线自动点胶机及其控制方法
US6971158B2 (en) Electric-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including movable substrate-holding device
EP0496995B1 (en) Parts assembling device
KR20110118609A (ko) 전자 부품 장착 장치
US6079096A (en)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CN113163704A (zh) 一种自动异形器件插件设备及操作方法
CN108680851A (zh) 一种大尺寸电路板自动测试机
US6272743B1 (en)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CN213938758U (zh) 双侧多工位上料的插件机
JP2005285840A (ja) 部品搬送装置、表面実装機および部品試験装置
CN213938756U (zh) 精准效率高的智能插件机
CN114527299A (zh) 一种面板自动化检测设备
CN112654228A (zh) 精准效率高的智能插件机
CN213938757U (zh) 一种双头插件机的改良结构
CN112705940B (zh) 一种自动插件机控制系统
CN113573566A (zh) 一种四臂贴片机
KR100347370B1 (ko) 표면실장기의 부품 이송 유니트
CN111818788A (zh) 一种新型多工位自动插件机
KR100322964B1 (ko) 표면실장기의 부품공급장치
CN217238244U (zh) 一种面板自动化检测设备
JP2729845B2 (ja)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