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30901U - 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30901U CN213930901U CN202023016179.XU CN202023016179U CN213930901U CN 213930901 U CN213930901 U CN 213930901U CN 202023016179 U CN202023016179 U CN 202023016179U CN 213930901 U CN213930901 U CN 2139309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relay
- storage tank
- steam generator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r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涉及补水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蒸汽发生器自身储水箱中冷水耗尽时,需要人工加水,导致使用效果和工作的效率差,同时使得工作难度增加,以及实用性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储水箱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输入端与储水箱内部相通,还包括补给箱,所述补给箱与储水箱之间通过水管连通,水管上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入端与补给箱相通,以及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箱相通;所述储水箱还设置有能够启动和停止水泵运行的触发机构;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用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补水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蒸汽发生器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蒸汽发生器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很多领域都需要使用到蒸汽,蒸汽能够降低空气中的粉尘,达到净化环境的效果,也能够使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其应用范围大。
目前,蒸汽发生器自身设置有储水箱,而在自身储水箱的冷水用尽时,则需要加以补给,以便蒸汽发生器持续的生产蒸汽,但现有的蒸汽发生器使用的时候冷水的补给不及时,在储水箱中冷水不足时,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人工补给水资源,这样会影响蒸汽发生器的实际的使用效果和工作的效率,导致工作难度增加,实用性低。由此,如何设计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以便在蒸汽发生器自身储水箱耗尽时,自动补水,以提高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储水箱和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输入端与储水箱内部相通,还包括补给箱,所述补给箱与储水箱之间通过水管连通,水管上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输入端与补给箱相通,以及水泵的输出端与储水箱相通;所述储水箱还设置有能够启动和停止水泵运行的触发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装置在使用时,蒸汽发生器的输入端位于储水箱的底部,以使能够充分利用储水箱中的冷水,在储水箱中的冷水不足时,即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启动水泵运行,从而使补给箱中的水通往储水箱,在水位上升后,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即让水泵停止运行,以停止水的补给,由此往复的进行,从而无需人工补水,以使使用效果和工作的效率提高,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控制电路和主电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浮体、升降片、触发电极、上电极和下电极,所述浮体位于储水箱内部并和与储水箱底端垂直的升降杆滑动配合,且浮体的一面侧壁紧贴储水箱的一面内壁,浮体内部设置有磁体;所述触发电极与升降片固接并通过升降片与储水箱的外壁滑动连接,升降片通过磁体相吸并紧贴储水箱的外壁;所述触发电极位于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并在浮体的作用下可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上下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使得浮体在储水箱中水位变化的过程中上下移动,从而使升降片能够上下移动,以使触发电极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运动,即当储水箱中水位低时,触发电极与下电极抵触,从而触发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以使水泵得以启动,从而开始向储水箱中补给冷水,而在储水箱中冷水补给完成时,即是储水箱中的水位高时,触发电机与上电极抵触,继而再次触发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以使水泵停止运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所述继电器KA1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连接继电器KA1的线圈和继电器KA2的一组常闭触点,继电器KA2的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继电器KA2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和继电器KA2线圈的输入端的一组常闭触点,继电器KA1的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触发电极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上电极和下电极分别与继电器KA2线圈的输入端和继电器KA1线圈的输入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电路包括水泵和继电器KA1,所述继电器KA1的另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水泵电源输入端的正极,水泵电源输入端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水箱的外壁设置有与升降片滑动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使升降片磁体的带动下,在滑槽中上下移动,避免升降片掉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此装置在使用时,蒸汽发生器的输入端位于储水箱的底部,以使能够充分利用储水箱中的冷水,在储水箱中的冷水不足时,即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启动水泵运行,从而使补给箱中的水通往储水箱,在水位上升后,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即让水泵停止运行,以停止水的补给,由此往复的进行,从而无需人工补水,以使使用效果和工作的效率提高,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实用性;使得浮体在储水箱中水位变化的过程中上下移动,从而使升降片能够上下移动,以使触发电极在上电极和下电极之间运动,即当储水箱中水位低时,触发电极与下电极抵触,从而触发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以使水泵得以启动,从而开始向储水箱中补给冷水,而在储水箱中冷水补给完成时,即是储水箱中的水位高时,触发电机与上电极抵触,继而再次触发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以使水泵停止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槽与升降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触发电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主电路图。
图中:11、储水箱;12、蒸汽发生器;13、补给箱;14、水管;15、水泵;16、浮体;17、升降片;18、触发电极;19、上电极;21、下电极;22、升降杆;2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如图1与图3所示,包括储水箱11和蒸汽发生器12,蒸汽发生器12的输入端与储水箱11内部相通,还包括补给箱13,补给箱13与储水箱11之间通过水管14连通,水管14上设置有水泵15,且水泵15的输入端与补给箱13相通,以及水泵15的输出端与储水箱11相通;储水箱11还设置有能够启动和停止水泵15运行的触发机构。此装置在使用时,蒸汽发生器12的输入端位于储水箱11的底部,以使能够充分利用储水箱11中的冷水,在储水箱11中的冷水不足时,即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启动水泵15运行,从而使补给箱13中的水通往储水箱11,在水位上升后,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即让水泵15停止运行,以停止水的补给,由此往复的进行,从而无需人工补水,以使使用效果和工作的效率提高,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实用性。
如图1、图3、图4与图5所示,触发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控制电路和主电路;升降机构包括浮体16、升降片17、触发电极18、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浮体16位于储水箱11内部并和与储水箱11底端垂直的升降杆22滑动配合,且浮体16的一面侧壁紧贴储水箱11的一面内壁,浮体16内部设置有磁体;触发电极18与升降片17固接并通过升降片17与储水箱11的外壁滑动连接,升降片17通过磁体相吸并紧贴储水箱11的外壁;触发电极18位于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之间并在浮体16的作用下可在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之间上下移动。当然,升降片17、触发电极18、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均通过绝缘处理,以避免不必要的漏电。即使得浮体16在储水箱11中水位变化的过程中上下移动,从而使升降片17能够上下移动,以使触发电极18在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之间运动,即当储水箱11中水位低时,触发电极18与下电极21抵触,从而触发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以使水泵15得以启动,从而开始向储水箱11中补给冷水,而在储水箱11中冷水补给完成时,即是储水箱11中的水位高时,触发电机与上电极19抵触,继而再次触发控制电路和主电路,以使水泵15停止运行。
如图4所示,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继电器KA1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连接继电器KA1的线圈和继电器KA2的一组常闭触点,继电器KA2的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继电器KA2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和继电器KA2线圈的输入端的一组常闭触点,继电器KA1的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触发电极18与电源正极连接,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分别与继电器KA2线圈的输入端和继电器KA1线圈的输入端连接。
如图5所示,主电路包括水泵15和继电器KA1,继电器KA1的另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水泵15电源输入端的正极,水泵15电源输入端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
如图2所示,储水箱11的外壁设置有与升降片17滑动配合的滑槽23。以使升降片17磁体的带动下,在滑槽23中上下移动,避免升降片17掉落。
工作原理:此装置在使用时,蒸汽发生器12的输入端位于储水箱11的底部,以使能够充分利用储水箱11中的冷水,在储水箱11中的冷水不足时,即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启动水泵15运行,从而使补给箱13中的水通往储水箱11,在水位上升后,在触发机构的作用下,即让水泵15停止运行,以停止水的补给,由此往复的进行,从而无需人工补水,以使使用效果和工作的效率提高,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实用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5)
1.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包括储水箱(11)和蒸汽发生器(12),蒸汽发生器(12)的输入端与储水箱(11)内部相通,其特征是:还包括补给箱(13),所述补给箱(13)与储水箱(11)之间通过水管(14)连通,水管(14)上设置有水泵(15),且水泵(15)的输入端与补给箱(13)相通,以及水泵(15)的输出端与储水箱(11)相通;所述储水箱(11)还设置有能够启动和停止水泵(15)运行的触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升降机构、控制电路和主电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浮体(16)、升降片(17)、触发电极(18)、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所述浮体(16)位于储水箱(11)内部并和与储水箱(11)底端垂直的升降杆(22)滑动配合,且浮体(16)的一面侧壁紧贴储水箱(11)的一面内壁,浮体(16)内部设置有磁体;所述触发电极(18)与升降片(17)固接并通过升降片(17)与储水箱(11)的外壁滑动连接,升降片(17)通过磁体相吸并紧贴储水箱(11)的外壁;所述触发电极(18)位于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之间并在浮体(16)的作用下可在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之间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所述继电器KA1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连接继电器KA1的线圈和继电器KA2的一组常闭触点,继电器KA2的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继电器KA2的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依次连接继电器KA2的线圈和继电器KA2线圈的输入端的一组常闭触点,继电器KA1的该组常闭触点的另一端连接电源负极;所述触发电极(18)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上电极(19)和下电极(21)分别与继电器KA2线圈的输入端和继电器KA1线圈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主电路包括水泵(15)和继电器KA1,所述继电器KA1的另一组常开触点的一端连接电源正极,另一端连接水泵(15)电源输入端的正极,水泵(15)电源输入端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储水箱(11)的外壁设置有与升降片(17)滑动配合的滑槽(2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6179.XU CN213930901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16179.XU CN213930901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30901U true CN213930901U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52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16179.XU Active CN213930901U (zh) | 2020-12-14 | 2020-12-14 | 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30901U (zh) |
-
2020
- 2020-12-14 CN CN202023016179.XU patent/CN2139309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186342A1 (en) | Chemical reaction device | |
CN107768685A (zh) | 一种锌镍/空气混合型液流电池系统 | |
CN203466259U (zh) |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系统 | |
CN210596280U (zh) | 一种光伏电解制氢设备 | |
CN114507870B (zh) | 一种压差控制器、制氢系统、制氢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213930901U (zh) | 一种蒸汽发生器自动补水装置 | |
CN215680734U (zh) | 一种金属燃料电池低温加热结构 | |
CN201220974Y (zh) | 双槽低倍组织电解酸蚀装置 | |
CN201065549Y (zh) | 一种自动抽水控制装置 | |
CN213752972U (zh) | 一种蓄电池用新型加酸装置 | |
CN2459328Y (zh) | 太阳能制氢器 | |
CN211373257U (zh) | 一种煅烧炉凉水塔加热除氧器补水装置 | |
CN209626054U (zh) | 一种用于电容器导针的化成机构 | |
CN2762199Y (zh) | 牧场水塔用水位自动控制器 | |
CN212806191U (zh) | 一种水冷却循环系统 | |
CN109962265B (zh) | 氢燃料电池的电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256649B (zh) | 太阳能光热光电联合采暖系统 | |
KR101577888B1 (ko) | 유기산을 포함하는 전해액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레독스 플로우 전지 | |
CN201934249U (zh) | 海上集能塔的浮箱自动升降装置 | |
CN101671944B (zh) | 一种电熨斗水箱缺水报警装置 | |
CN215404563U (zh) | 一种带有低液位自动补水的氢气发生器 | |
CN221858871U (zh) | 一种具有液位检测系统的储存结构 | |
CN213102901U (zh) | 一种太阳能喷泉 | |
CN204156755U (zh) | 低热值温差发电装置 | |
CN203036882U (zh) |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循环水泵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