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24651U -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24651U
CN213924651U CN202022199876.7U CN202022199876U CN213924651U CN 213924651 U CN213924651 U CN 213924651U CN 202022199876 U CN202022199876 U CN 202022199876U CN 213924651 U CN213924651 U CN 213924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ge
oil
inlet
outlet
oil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987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昱
卫健
汪国春
平伟
汪传生
郝国强
李利
张德伟
田晓龙
陈宏波
郭磊
边慧光
尹凤福
韩雯雯
梁辉
曹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Jinqiu Machinery Co Ltd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Wuxi Jinqiu Machinery Co Ltd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Jinqiu Machinery Co Ltd,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Wuxi Jinqiu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9987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24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24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24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41Feedstock
    • Y02P20/143Feedstock the feedstock being recycled material, e.g. plastics

Landscapes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Separation, Recovery Or Treatment Of Waste Materials Containing Plas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它包括挤压干燥机、一级与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催化混合料筒、半塑化进料机、一级、二级与三级热解炉、排渣一级、二级与三级螺旋、渣料储存罐、燃烧室、燃烧机、第一、第二与第三篮式过滤器、一级、二级与三级沉降塔、空冷一级、二级与三级换热器、水冷一级、二级与三级换热器、一级、二级与三级气液分离罐、第一、第二与第三油罐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混合废旧塑料连续进料、产品连续出料不间断运行,根据含氯塑料的热分解特性采用分级热解降低了非含氯塑料热解油品中的氯含量。

Description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自从问世以来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使用完后造成的白色污染也困扰着全世界,如何处理废旧塑料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道难题;目前对于废旧塑料的处理有填埋、焚烧、回收等方法,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污染地下水且填埋后仍难以降解,焚烧会产生二噁英等致癌污染物,邻避效应明显,回收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回收和化学方法回收,物理方法即塑料造粒,这种方法对塑料来源要求严格,对于大量的低品质废旧塑料无法进行造粒,且塑料造粒过程由于涉及塑料清洗会产生大量的污水,目前在国家政策层面慢慢对塑料造粒控制严格;化学方法即热解指通过提供热能量破坏塑料高分子结构使其转变成小分子结构的燃料油、可燃气,化学方法被公认为真正实现废旧塑料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目前,国内废旧塑料热解大多采用间歇式热解方式,这种方式能耗高、安全性低、人工操作量大,且对于混合废旧塑料采用单一温度热解所得的燃料油成分复杂,由于混合废旧塑料中存在含氯塑料PVC,PVC热解后产生的氯会进去热解油中以及腐蚀设备,当后续油品中含有大量的氯会提高后续炼油企业的炼油成本,导致很多大型炼油企业不愿去接纳塑料热解油,也是废旧塑料热解项目难以工业化应用的原因之一。中国专利CN201610796258.6公开了一种废塑料裂解设备和方法,其废塑料裂解设备包括塑料裂解模块、产物油精馏模块和不凝气综合利用模块;其中塑料裂解模块包括:热裂解反应釜、催化裂解反应釜、高温泵、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产物油精馏模块包括:精馏塔、冷凝器和若干个储罐;不凝气综合利用模块包括:热风炉和高温换热器;中国专利CN200710126111.7公开了废塑料连续裂解工艺及设备,由在裂解器内与原料混合并同向运动的携带热量的固态载热体流对原料进行加热实现连续裂解,其在外壳内设置螺旋推进机构,外壳前部设置有进料口和固态载热体输入口,上部设置裂解气出口,后部设置有固态载热体及固态生成物出口;中国专利CN201210121065.2公开了一种废塑料裂解装置,其包括一呈管状的本体,在本体内的长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加热管,本体的底部设置有一渣斗,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料管,在本体侧面的上部分别设置有热烟进口和油气出口,在本体侧面的下部设置有冷烟出口。以上专利未针对废塑料中的含氯塑料提出处理方法,导致热解油品中氯含量高从而无法满足后续炼油企业的要求,且部分专利仍采用间歇式运行方式,不能实现连续进出料不间断运行,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连续进料并连续出料、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氯对反应器腐蚀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它包括挤压干燥机、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催化混合料筒、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半塑化进料机、一级热解炉、二级热解炉、三级热解炉、排渣一级螺旋、排渣二级螺旋、排渣三级螺旋、渣料储存罐、燃烧室、燃烧机、第一篮式过滤器、第二篮式过滤器、第三篮式过滤器、一级沉降塔、空冷一级换热器、水冷一级换热器、一级气液分离罐、二级沉降塔、空冷二级换热器、水冷二级换热器、二级气液分离罐、三级沉降塔、空冷三级换热器、水冷三级换热器、三级气液分离罐、第一油罐、第二油罐、第三油罐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
所述挤压干燥机的塑料出口与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的塑料进口相接,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的塑料出口与催化混合料筒的塑料进口相接,催化混合料筒的塑料出口与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的塑料进口相接,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的塑料出口与半塑化进料机的塑料进口相接,半塑化进料机的塑料出口与一级热解炉的塑料进口相接,一级热解炉的塑料出口与二级热解炉的塑料进口相接,二级热解炉的塑料出口与三级热解炉的塑料进口相接,三级热解炉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一级螺旋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一级螺旋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二级螺旋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二级螺旋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三级螺旋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三级螺旋的渣料出口与渣料储存罐的渣料进口相接;
所述一级热解炉的油气出口与第三篮式过滤器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三篮式过滤器的油气出口与三级沉降塔的油气进口相接,三级沉降塔的油液出口与第三油罐的油液进口相接,三级沉降塔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三级换热器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三级换热器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三级换热器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三级换热器的油气出口与三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气进口相接,三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液出口与第三油罐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二级热解炉的油气出口与第一篮式过滤器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一篮式过滤器的油气出口与一级沉降塔的油气进口相接,一级沉降塔的油液出口与第一油罐的油液进口相接,一级沉降塔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一级换热器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一级换热器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一级换热器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一级换热器的油气出口与一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气进口相接,一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液出口与第一油罐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三级热解炉的油气出口与第二篮式过滤器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二篮式过滤器的油气出口与二级沉降塔的油气进口相接,二级沉降塔的油液出口与第二油罐的油液进口相接,二级沉降塔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二级换热器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二级换热器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二级换热器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二级换热器的油气出口与二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气进口相接,二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液出口与第二油罐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三级气液分离罐、一级气液分离罐与二级气液分离罐的油气出口并联后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的油气进口相接,不凝可燃气净化器的油气出口与燃烧机的油气进口相接,天然气供气站的天然气出口与燃烧机的天然气进口相接,燃烧机与所述燃烧室固定,燃烧室的高温烟气出口与一级热解炉、二级热解炉以及三级热解炉的烟气进口相接。
作为优选,所述挤压干燥机采用变螺径螺杆式挤压干燥机。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热解炉、二级热解炉与三级热解炉的炉体外侧均采用耐火砖包围并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作为优选,所述排渣一级螺旋、排渣二级螺旋与排渣三级螺旋的外夹套均设置有循环水冷却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热解炉的油气出口与第三篮式过滤器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二级热解炉的油气出口与第一篮式过滤器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以及三级热解炉的油气出口与第二篮式过滤器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
作为优选,所述不凝可燃气净化器的油气出口与燃烧机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设有夹套保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混合废旧塑料连续进料、产品连续出料不间断运行,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根据含氯塑料的热分解特性采用分级热解降低了非含氯塑料热解油品中的氯含量。
本实用新型能减少油品中氯离子含量并降低氯对反应器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可以对燃烧炉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余热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了系统能源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它包括挤压干燥机1、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催化混合料筒3、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半塑化进料机5、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三级热解炉8、排渣一级螺旋9、排渣二级螺旋10、排渣三级螺旋11、渣料储存罐12、燃烧室131、燃烧机132、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第三篮式过滤器143、一级沉降塔15、空冷一级换热器16、水冷一级换热器17、一级气液分离罐18、二级沉降塔19、空冷二级换热器20、水冷二级换热器21、二级气液分离罐22、三级沉降塔23、空冷三级换热器24、水冷三级换热器25、三级气液分离罐26、第一油罐271、第二油罐272、第三油罐273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
所述挤压干燥机1的塑料出口与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的塑料进口相接,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的塑料出口与催化混合料筒3的塑料进口相接,催化混合料筒3的塑料出口与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的塑料进口相接,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的塑料出口与半塑化进料机5的塑料进口相接,半塑化进料机5的塑料出口与一级热解炉6的塑料进口相接,一级热解炉6的塑料出口与二级热解炉7的塑料进口相接,二级热解炉7的塑料出口与三级热解炉8的塑料进口相接,三级热解炉8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一级螺旋9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一级螺旋9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二级螺旋10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二级螺旋10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三级螺旋11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三级螺旋11的渣料出口与渣料储存罐12的渣料进口相接;
所述一级热解炉6的油气出口与第三篮式过滤器143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三篮式过滤器143的油气出口与三级沉降塔23的油气进口相接,三级沉降塔23的油液出口与第三油罐273的油液进口相接,三级沉降塔23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三级换热器24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三级换热器24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三级换热器25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三级换热器25的油气出口与三级气液分离罐26的油气进口相接,三级气液分离罐26的油液出口与第三油罐273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二级热解炉7的油气出口与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的油气出口与一级沉降塔15的油气进口相接,一级沉降塔15的油液出口与第一油罐271的油液进口相接,一级沉降塔15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一级换热器16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一级换热器16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一级换热器17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一级换热器17的油气出口与一级气液分离罐18的油气进口相接,一级气液分离罐18的油液出口与第一油罐271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三级热解炉8的油气出口与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的油气出口与二级沉降塔19的油气进口相接,二级沉降塔19的油液出口与第二油罐272的油液进口相接,二级沉降塔19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二级换热器20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二级换热器20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二级换热器21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二级换热器21的油气出口与二级气液分离罐22的油气进口相接,二级气液分离罐22的油液出口与第二油罐272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三级气液分离罐26、一级气液分离罐18与二级气液分离罐22的油气出口并联后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的油气进口相接,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的油气出口与燃烧机132的油气进口相接,天然气供气站的天然气出口与燃烧机132的天然气进口相接,燃烧机132与所述燃烧室131固定,燃烧室131的高温烟气出口与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以及三级热解炉8的烟气进口相接。
所述挤压干燥机1采用变螺径螺杆式挤压干燥机。
所述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的炉体外侧均采用耐火砖包围并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所述排渣一级螺旋9、排渣二级螺旋10与排渣三级螺旋11的外夹套均设置有循环水冷却结构。
所述一级热解炉6的油气出口与第三篮式过滤器143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二级热解炉7的油气出口与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以及三级热解炉8的油气出口与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
所述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的油气出口与燃烧机132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设有夹套保温结构。
一种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脱水预塑化:含氯混合废旧塑料首先进入挤压干燥机1,废旧塑料在螺杆的挤压作用下脱除其中的水分,脱水后的塑料由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输送至催化混合料筒3内,挤压的塑料进入催化混合料筒3内会瞬间张开蓬松,从而释放挤压过程未脱除的水分,然后经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进入半塑化进料机5,通过升温将废旧塑料转变成半塑化状态进入一级热解炉6;
二分级热解:由燃烧机132燃烧天然气和/或不凝可燃气为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提供高温烟气,半塑化后废旧塑料首先进入一级热解炉6,一级热解炉6内温度设置在280℃~330℃,此温度下混合废旧塑料中的含氯塑料PVC先分解转变成油气,未分解的废旧塑料进入二级热解炉7,二级热解炉7内温度设置在370℃~420℃,未分解的废旧塑料在双螺旋推动下进入三级热解炉8,三级热解炉8内温度设置在480℃~540℃,在该温度下废旧塑料分解产生油气和炭黑;
三排渣:三级热解炉8热解产生的炭黑首先进入排渣一级螺旋9,在排渣一级螺旋9的提升下进入排渣二级螺旋10,之后继续提升至排渣三级螺旋11,将炭黑冷却后经排渣三级螺旋11送至渣料储存罐12储存;
四油气回收:一级热解炉6产生的油气首先经过第三篮式过滤器143去除其中的固体灰分,之后进入三级沉降塔23,进一步去除油气中的固体灰分,其中分子链较大的成分在三级沉降塔23也会被冷凝下来,未被冷凝的油气进入空冷三级换热器24,之后进入水冷三级换热器25,油气中大部分油在空冷三级换热器24、水冷三级换热器25中被冷凝出来,冷凝的油和不凝可燃气进入三级气液分离罐26实现油气分离,热解油收集储存在第三油罐273中;
二级热解炉7产生的油气首先经过第一篮式过滤器141去除其中的固体灰分,之后进入一级沉降塔15,进一步去除油气中的固体灰分,其中分子链较大的成分在一级沉降塔15也会被冷凝下来,未被冷凝的油气进入空冷一级换热器16,之后进入水冷一级换热器17,油气中大部分油在空冷一级换热器16、水冷一级换热器17中被冷凝出来,冷凝的油和不凝可燃气进入一级气液分离罐18实现油气分离,热解油收集储存在第一油罐271中;
三级热解炉8产生的油气首先经过第二篮式过滤器142去除其中的固体灰分,之后进入二级沉降塔19,进一步去除油气中的固体灰分,其中分子链较大的成分在二级沉降塔19也会被冷凝下来,未被冷凝的油气进入空冷二级换热器20,之后进入水冷二级换热器21,油气中大部分油在空冷二级换热器20、水冷二级换热器21中被冷凝出来,冷凝的油和不凝可燃气进入二级气液分离罐22实现油气分离,热解油收集储存在第二油罐272中;
一级气液分离罐18、二级气液分离罐22与三级气液分离罐26分离出的不凝可燃气经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处理后返回至燃烧机132燃烧,通过燃烧室131为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提供高温烟气。
所述含氯混合废旧塑料为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或者聚苯乙烯中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形式以薄膜状和片状为主。
本实用新型刚运行时,通过燃烧机132燃烧天然气使整个系统运行,对废旧塑料进行热解,废旧塑料进行热解后产生不凝可燃气,通过燃烧不凝可燃气可以减少甚至停用天然气,降低了天然气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的系统中,在催化混合料筒3设有计量喂药器和搅拌叶片,通过计量喂药器加入一种碱性化合物与脱水后的废旧塑料混合搅拌均匀后一起进入分级热解装置(即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用于吸收含氯塑料PVC分解后产生的氯,减少油品中氯离子含量以及降低氯对反应器的腐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挤压干燥机1的螺杆采用变螺径结构,废旧塑料在挤压干燥机1内部经历“紧-松-紧”的挤压过程可以将含水率降至3%以下,挤压后塑料进入催化混合料筒3内会瞬间蓬松进一步释放塑料间水分,从而极大地减少随塑料进入分级热解装置的水量,降低了产品热解油含水率及热解装置运行能耗。
本实用新型中,分级热解装置采用三级热解炉结构,每级热解炉内部温度均不相同,根据各类塑料的热力学特性尤其是含氯塑料PVC的热分解温度,设置了三组不同的热解温度(一级热解炉6的热解温度设置在300℃、二级热解炉7的热解温度设置在400℃、三级热解炉8的热解温度设置在500℃),使得含氯塑料PVC在一级热解炉6的热解温度下完全分解,其余塑料在二级热解炉7的400℃热解温度和三级热解炉8的500℃热解温度下完全分解,同时对每级热解炉体内分解产生的油气单独管道收集并进行油气冷凝回收,由于含氯塑料PVC在300℃下基本分解,从而使得400℃和500℃下冷凝收集的油品中几乎不含氯,实现热解油品回收精细化。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采用恒温热风加热,相比较直接燃烧加热可以保证炉体各个部位受热均匀,避免因局部受热大造成设备变形。
本实用新型中,油气冷凝后产生的不凝气经净化处理后至燃烧机131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燃烧室131返回至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进行循环利用,降低了系统能源消耗。废旧塑料热解产生的炭黑经三级螺旋输送机(即排渣一级螺旋9、排渣二级螺旋10与排渣三级螺旋11)提升输送,排渣一级螺旋9、排渣二级螺旋10与排渣三级螺旋11均设置夹套采用循环水对高温炭黑进行冷却,使得高温炭黑进入渣料储存罐12时的温度降至略高于室温,避免因炭黑温度高致使储料时间长影响整套系统的连续运行。

Claims (6)

1.一种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挤压干燥机(1)、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催化混合料筒(3)、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半塑化进料机(5)、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三级热解炉(8)、排渣一级螺旋(9)、排渣二级螺旋(10)、排渣三级螺旋(11)、渣料储存罐(12)、燃烧室(131)、燃烧机(132)、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第三篮式过滤器(143)、一级沉降塔(15)、空冷一级换热器(16)、水冷一级换热器(17)、一级气液分离罐(18)、二级沉降塔(19)、空冷二级换热器(20)、水冷二级换热器(21)、二级气液分离罐(22)、三级沉降塔(23)、空冷三级换热器(24)、水冷三级换热器(25)、三级气液分离罐(26)、第一油罐(271)、第二油罐(272)、第三油罐(273)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
所述挤压干燥机(1)的塑料出口与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的塑料进口相接,一级提升螺旋输送机(2)的塑料出口与催化混合料筒(3)的塑料进口相接,催化混合料筒(3)的塑料出口与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的塑料进口相接,二级提升螺旋输送机(4)的塑料出口与半塑化进料机(5)的塑料进口相接,半塑化进料机(5)的塑料出口与一级热解炉(6)的塑料进口相接,一级热解炉(6)的塑料出口与二级热解炉(7)的塑料进口相接,二级热解炉(7)的塑料出口与三级热解炉(8)的塑料进口相接,三级热解炉(8)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一级螺旋(9)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一级螺旋(9)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二级螺旋(10)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二级螺旋(10)的渣料出口与排渣三级螺旋(11)的渣料进口相接,排渣三级螺旋(11)的渣料出口与渣料储存罐(12)的渣料进口相接;
所述一级热解炉(6)的油气出口与第三篮式过滤器(143)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三篮式过滤器(143)的油气出口与三级沉降塔(23)的油气进口相接,三级沉降塔(23)的油液出口与第三油罐(273)的油液进口相接,三级沉降塔(23)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三级换热器(24)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三级换热器(24)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三级换热器(25)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三级换热器(25)的油气出口与三级气液分离罐(26)的油气进口相接,三级气液分离罐(26)的油液出口与第三油罐(273)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二级热解炉(7)的油气出口与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的油气出口与一级沉降塔(15)的油气进口相接,一级沉降塔(15)的油液出口与第一油罐(271)的油液进口相接,一级沉降塔(15)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一级换热器(16)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一级换热器(16)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一级换热器(17)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一级换热器(17)的油气出口与一级气液分离罐(18)的油气进口相接,一级气液分离罐(18)的油液出口与第一油罐(271)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三级热解炉(8)的油气出口与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的油气进口相接,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的油气出口与二级沉降塔(19)的油气进口相接,二级沉降塔(19)的油液出口与第二油罐(272)的油液进口相接,二级沉降塔(19)的油气出口与空冷二级换热器(20)的油气进口相接,空冷二级换热器(20)的油气出口与水冷二级换热器(21)的油气进口相接,水冷二级换热器(21)的油气出口与二级气液分离罐(22)的油气进口相接,二级气液分离罐(22)的油液出口与第二油罐(272)的油液进口相接;
所述三级气液分离罐(26)、一级气液分离罐(18)与二级气液分离罐(22)的油气出口并联后与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的油气进口相接,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的油气出口与燃烧机(132)的油气进口相接,天然气供气站(29)的天然气出口与燃烧机(132)的天然气进口相接,燃烧机(132)与所述燃烧室(131)固定,燃烧室(131)的高温烟气出口与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以及三级热解炉(8)的烟气进口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挤压干燥机(1)采用变螺径螺杆式挤压干燥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一级热解炉(6)、二级热解炉(7)与三级热解炉(8)的炉体外侧均采用耐火砖包围并覆盖保温材料进行保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渣一级螺旋(9)、排渣二级螺旋(10)与排渣三级螺旋(11)的外夹套均设置有循环水冷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一级热解炉(6)的油气出口与第三篮式过滤器(143)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二级热解炉(7)的油气出口与第一篮式过滤器(141)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以及三级热解炉(8)的油气出口与第二篮式过滤器(142)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均采用316L不锈钢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不凝可燃气净化器(28)的油气出口与燃烧机(132)的油气进口之间的管道设有夹套保温结构。
CN202022199876.7U 2020-09-29 2020-09-29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Active CN213924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9876.7U CN213924651U (zh) 2020-09-29 2020-09-29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99876.7U CN213924651U (zh) 2020-09-29 2020-09-29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24651U true CN213924651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2185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9876.7U Active CN213924651U (zh) 2020-09-29 2020-09-29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246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6453A (zh) * 2020-09-29 2020-12-25 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26453A (zh) * 2020-09-29 2020-12-25 无锡金球机械有限公司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6453A (zh)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及方法
CN102260515B (zh) 废弃塑料热裂解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22067882A1 (zh) 混合废塑料工业连续化按类裂解系统及工艺
CN109179939B (zh)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方法与装置
RU2763026C2 (ru) Печь
CN107185948A (zh) 一种工业废盐系统及方法
CN106635079A (zh) 一种固废rdf处理方法
CN111778046B (zh) 一种将塑料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和系统
CN113862019B (zh) 一种基于热载体双循环供热的废塑料处置系统及方法
CN103666505A (zh) 一种生活垃圾或有机废弃物减量化和能源化的设备
CN105737163A (zh) 基于解耦燃烧的生活垃圾内循环封闭式低温热解系统及方法
CN105737167A (zh) 蓄热式旋转床分段利用含碳有机物热解产物的方法和系统
CN213924651U (zh) 含氯混合废旧塑料分级可控式热解系统
CN111637464A (zh) 一种有机危废与无机危废协同综合利用发电系统及工艺
CN107245435B (zh) 一种难生化有机固废热解-生化耦合产甲烷的装置与方法
CN111944546A (zh) 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固体废料的可移动式集装箱系统
TWI725501B (zh) 廢塑膠連續進料多管式裂解系統
CN103173238B (zh) 一种费托合成反应蜡渣的热裂解方法
CN206279174U (zh) 撬装式油泥热解处理系统
CN211419939U (zh) 含油污泥处理装置
CN215175075U (zh) 一种流固耦合燃烧装置
CN217025717U (zh) 一种微波热解处置油污泥的系统
CN110527535A (zh) 一种生物质干馏式裂解炉
CN215799322U (zh) 一种快速热解处理有机污染固废物系统
CN207222538U (zh) 一种工业废盐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