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19941U -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19941U CN213919941U CN202020966430.XU CN202020966430U CN213919941U CN 213919941 U CN213919941 U CN 213919941U CN 202020966430 U CN202020966430 U CN 202020966430U CN 213919941 U CN213919941 U CN 2139199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ter
- antiviral
- oil
- antibact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包括吸水防油基层,所述吸水防油基层两侧均设置有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以及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表面均设置有海岛纤维层。其中,吸水防油基层包括亲水基团和氟碳表面活性剂,且由直径不等的纤维或纱线组成;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包括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基布;海岛纤维层包括多条海岛纤维条,相邻海岛纤维条之间设有间隙。如此设置,表面的海岛纤维使抹布触感柔软,且间隙能够产生毛细管的芯吸作用,提高抹布的吸水去污能力;吸附层有助于吸附污渍和病毒等,进而传递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进行灭毒杀菌;吸水防油基层具有具有良好的吸水和防油性能,能够防止油污进入内层而不易清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背景技术
抹布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一种清洁用品,广泛用于家庭、餐馆、办公、食品加工厂等场所的清洁。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沾染大量的细菌,甚至会吸附空气中漂浮的病毒。据报道,一条全新的抹布在家庭中使用一周后,滋生的细菌数量可达22亿个。如果抹布不具有抗菌和抗病毒效果,由于抹布长期处于湿润状态,细菌和病毒很容易在抹布表面或内部存活,当抹布再次用于厨具等的清洁时,内部滋生的细菌或病毒很容易传递至餐具或食品表面,进而可能传递至人体内部,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抹布而造成的食品被细菌或病毒污染的事件屡有发生。
如中国专利CN208164422U公开了一种纤维抹布,包括无纺布基层、抗菌层、吸附层和海岛纤维层。该方法通过海岛纤维的设计,提高抹布对污渍的吸附和存储效果。不足之处在于,吸水性不够好、易沾污和不易清洁,且抗病毒功能薄弱。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抹布材质及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出具有抗菌和抗病毒功能的抹布。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具有十分优异的抗菌抗病毒以及吸水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包括吸水防油基层,所述吸水防油基层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以及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表面均设置有海岛纤维层;所述吸水防油基层包括亲水-疏油材料;所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包括马来酸共聚物基抗菌抗病毒材料和基布;所述海岛纤维层包括多条海岛纤维条,相邻所述海岛纤维条之间设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的海岛纤维属于超细纤维,设于最外层,使抹布触感更柔软,且海岛纤维条的间隙能够产生毛细管的芯吸作用,有助于吸附油脂、灰尘和水分等,且间隙能够储存污渍,从而提高抹布的吸水去污能力。吸附层的设计有助于吸附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而传递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进行灭毒杀菌,防止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入吸水防油基层,造成不易清洁及滋生病菌的问题,从而提高抹布的擦拭效果及抗菌抗病毒功能。吸水防油基层具有具有良好的吸水和防油性能,能够防止油污进入内层而造成不易清洁的问题,且吸水性能良好,易于吸附水渍。
优选地,所述吸水防油基层中的亲水基团通过化学键合与所述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的极性基团相连。所述亲水基团为吸水防油基层表面自带的,如选用纤维素类纤维、蛋白质类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其表面具有羟基、羧基和氨基等亲水基团。所述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的极性基团包括羟基、氨基、羧基等,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的非极性基团氟碳链,具有良好的疏油性能,能够在有效吸附水渍的情况下,防止油污进入内层而造成不易清洁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吸水防油基层为织造布或无纺布,所述织造布或无纺布是由直径不相同的纤维或纱线组成。采用直径不相同的纤维或纱线,能够在吸水防油基层表面形成微纳结构的凹槽,进一步提高吸水防油基层的吸水性。
优选地,所述吸水防油基层为织造布,所述织造布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经纱和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纬纱的直径不相同。选用任意相邻两条直径不相同的经纱和纬纱织造成织造布,能够得到表面凹槽结构可控的吸水防油基层,且凹槽结构更均匀,吸水效果更好。
优选地,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经纱和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纬纱的直径的差值为 10~500μm。差值越大,凹槽深度越深,吸水效果越好。但差值增大,表明较粗的纱线的直径也较大,会导致吸水防油基层的比表面积减小,因此差值大小应适中。
优选地,所述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通过共混纺丝或者浸渍吸附处理负载于所述基布上。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能够通过抑制病毒表面突起的活性或直接破坏病毒粒子,实现对各式各样的细菌病毒的灭活效果。
优选地,所述金属离子为铜离子、银离子、锌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此类金属离子附着与细菌或病毒表面,能够起到灭活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吸附层为活性炭纤维吸附层。活性炭纤维吸附层的比表面积大,吸附的容量较大,速度较快,有助于吸附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而传递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进行灭毒杀菌。
优选地,所述海岛纤维条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较窄的底边与所述吸附层相连接。如此设置,使间隙的横截面从靠近吸附层的一侧至远离吸附层的一侧依次减小。在利用抹布进行擦拭的过程中,污渍进入间隙之后,间隙远离吸附层的一侧的横截面较小,有助于污渍在间隙中的存储,进一步增强抹布的吸油、吸灰效果。
优选地,所述海岛纤维条等距分布,且所述间隙的距离小于100μm。等距的设置,使各个间隙的大小相同,有助于使抹布各处的吸油、吸灰效果更均匀。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抹布,包括吸水防油基层,所述吸水防油基层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以及吸附层,所述吸附层的表面均设置有海岛纤维层。如此设置,表面的海岛纤维使抹布触感柔软,且间隙能够产生毛细管的芯吸作用,提高抹布的吸水去污能力;吸附层有助于吸附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而传递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进行灭毒杀菌;内层吸水防油基层具有具有良好的吸水和防油性能,从而防止油污进入内层,造成不易清洁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抹布,内部选用具有良好的亲水和疏油性能的吸水防油基层,能够在有效吸附水渍的情况下,防止油污进入内层而造成不易清洁的问题。且采用直径不相同的纤维或纱线织造而成,能够在吸水防油基层表面形成微纳结构的凹槽,通过简单的结构调控,就能提高吸水防油基层的吸水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抹布,表面海岛纤维层包括多条海岛纤维条,相邻所述海岛纤维条之间设有间隙。所述海岛纤维条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较窄的底边与所述吸附层相连接。如此设置,使间隙的横截面从靠近吸附层的一侧至远离吸附层的一侧依次减小。在利用抹布进行擦拭的过程中,污渍进入间隙之后,间隙远离吸附层的一侧的横截面较小,有助于污渍在间隙中的存储,进一步增强抹布的吸油、吸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抹布的竖直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抹布的吸水防油基层经纱方向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吸水防油基层,2为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3为吸附层,4为海岛纤维层,41为海岛纤维条,42为间隙,11为粗纱线,12为细纱线,13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吸水防油基层1,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以及吸附层3,所述吸附层3 的表面均设置有海岛纤维层4;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包括亲水-疏油材料,即包括亲水基团和氟碳表面活性剂(如专利CN105999768A中所记载的材料);所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包括马来酸共聚物基抗菌抗病毒材料和基布;所述海岛纤维层4包括多条海岛纤维条41,相邻所述海岛纤维条41之间设有间隙42。其中,所述来酸共聚物基抗菌抗病毒材料是指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如专利CN101932237A中所述)。
在本实施例中,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通过共混纺丝或者浸渍吸附处理负载于所述基布上,金属离子为铜离子、银离子、锌离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此类金属离子附着与细菌或病毒表面,能够起到灭活的作用。如此设置,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能够通过抑制病毒表面突起的活性或直接破坏病毒粒子,实现对各式各样的细菌病毒的灭活效果。将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担载于基布表面,基布优选为纤维素类纤维、蛋白质类纤维、聚酰胺纤维等,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促进负载金属离子的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高效率的接触病毒,从而提高抗菌和抗病毒效果。而且此类纤维不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所以不会发生因灰尘堵住反应部位,能更进一步发挥抗菌和抗病毒效果。
吸水防油基层1的亲水基团通过化学键合与所述氟碳表面活性剂表面的极性基团相连,具有良好的疏油性能,能够在有效吸附水渍的情况下,防止油污进入内层而造成不易清洁的问题。
吸水防油基层1为织造布或无纺布,是由直径不相同的纤维或纱线组成。采用直径不相同的纤维或纱线,能够在吸水防油基层表面形成微纳结构的凹槽 13,进一步提高吸水防油基层1的吸水性。
吸水防油基层1优选为织造布,所述织造布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经纱或纬纱的直径不相同。请参阅图2所示,选用任意相邻两条直径不相同的经纱和纬纱织造成织造布,粗纱线11与细纱线12之间能够得到表面凹槽13结构可控的吸水防油基层1,且凹槽13结构更均匀,吸水效果更好。
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经纱或纬纱的直径的差值优选为10~500μm。差值越大,凹槽13深度越深,吸水效果越好。但差值增大,表明较粗的纱线的直径也较大,会导致吸水防油基层1的比表面积减小,因此差值大小应适中。
吸附层3为活性炭纤维吸附层。活性炭纤维吸附层的比表面积大,吸附的容量较大,速度较快,有助于吸附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而传递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进行灭毒杀菌。
海岛纤维条41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较窄的底边与所述吸附层3相连接。如此设置,使间隙42的横截面从靠近吸附层3的一侧至远离吸附层3的一侧依次减小。在利用抹布进行擦拭的过程中,污渍进入间隙42之后,间隙42远离吸附层的一侧的横截面较小,有助于污渍在间隙42中的存储,进一步增强抹布的吸油、吸灰效果。
海岛纤维条41等距分布,且所述间隙42的距离小于100μm。等距的设置,使各个间隙42的大小相同,有助于使抹布各处的吸油、吸灰效果更均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菌抗病毒抹布,包括吸水防油基层1,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以及吸附层3,所述吸附层3的表面均设置有海岛纤维层4。如此设置,表面的海岛纤维属于超细纤维,设于最外层,使抹布触感更柔软,且海岛纤维条41的间隙42能够产生毛细管的芯吸作用,有助于吸附油脂、灰尘和水分等,且间隙42能够储存污渍,从而提高抹布的吸水去污能力。吸附层3的设计有助于吸附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而传递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进行灭毒杀菌,防止污渍、细菌和病毒等进入吸水防油基层1,造成不易清洁及滋生病菌的问题,从而提高抹布的擦拭效果及抗菌抗病毒功能。吸水防油基层1具有具有良好的吸水和防油性能,能够防止油污进入内层而造成不易清洁的问题,且吸水性能良好,易于吸附水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水防油基层(1),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两侧均依次设置有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以及吸附层(3),所述吸附层(3)的表面均设置有海岛纤维层(4);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包括亲水-疏油材料;所述抗菌抗病毒双功能层(2)包括马来酸共聚物基抗菌抗病毒材料和基布;所述海岛纤维层(4)包括多条海岛纤维条(41),相邻所述海岛纤维条(41)之间设有间隙(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为织造布或无纺布,所述织造布或无纺布是由直径不相同的纤维或纱线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防油基层(1)为织造布,所述织造布由经纱和纬纱织造而成,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经纱和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纬纱的直径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经纱和任意相邻两条所述纬纱的直径的差值为10~500 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层(3)为活性炭纤维吸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岛纤维条(41)的竖直截面为等腰梯形,且等腰梯形的较窄的底边与所述吸附层(3)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海岛纤维条(41)等距分布,且所述间隙(42)的距离小于100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66430.XU CN213919941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966430.XU CN213919941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19941U true CN213919941U (zh) | 2021-08-10 |
Family
ID=77141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966430.XU Active CN213919941U (zh) | 2020-06-01 | 2020-06-01 |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19941U (zh) |
-
2020
- 2020-06-01 CN CN202020966430.XU patent/CN2139199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770478B2 (en) | Antimicrobial ultra-microfiber cloth | |
CA2539385C (en) | Treated textiles and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textiles | |
KR20080088601A (ko) | 세정 작용을 갖는 부직포 시트 | |
GB2025318A (en) | Cleansing and wipin cloth | |
KR20190053239A (ko) | 웨트 와이퍼 | |
CN213919941U (zh) | 一种抗菌抗病毒抹布 | |
CN203994899U (zh) | 多层无尘布 | |
KR200399304Y1 (ko) | 메탈릭사가 혼합된 극세사 클리너 | |
CN220363083U (zh) | 一种防静电清洁擦拭无尘布 | |
CN215152529U (zh) | 一种防油易去油污的弹力梭织胚布 | |
JP2004123091A (ja) | 洗車用ブラシ | |
CN212729699U (zh) | 一种清洁机器人用干湿两面抹布 | |
CN220555268U (zh) | 有机复合导电纤维防静电清洁布 | |
CN220146875U (zh) | 一种抗菌布料 | |
CN213821264U (zh) | 一种吸水抗菌擦洗巾 | |
CN205380947U (zh) | 一种防油污抗静电型窗帘面料 | |
CN219076750U (zh) | 一种易清洗的涤纶纱面料 | |
CN205636309U (zh) | 一种多功能面料以及采用该面多功能面料制成的沙发布 | |
CN219856309U (zh) | 一种多层无尘布 | |
CN212729698U (zh) | 一种清洁机器人用环保清洁抹布 | |
CN218228207U (zh) | 用于放射性污染的去污湿巾 | |
CN215551681U (zh) | 一种防水耐污的制作桌布用布料 | |
CN217447535U (zh) | 一种多功能柔纸巾的结构 | |
RU206082U1 (ru) | Салфетка | |
CN219153924U (zh) | 一种耐污型复合无纺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