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11211U -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11211U
CN213911211U CN202022342116.7U CN202022342116U CN213911211U CN 213911211 U CN213911211 U CN 213911211U CN 202022342116 U CN202022342116 U CN 202022342116U CN 213911211 U CN213911211 U CN 213911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ir bag
guide rails
prone position
suppor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21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祥
杨晓东
姜欢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filed Critical Huad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Priority to CN2020223421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11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11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11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包括支架、胸部支撑部和腹部支撑部,所示支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和设在两条导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胸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一底座和设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气囊,第一底座与导轨之间设有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所述腹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二底座和设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气囊,第二底座与导轨之间设有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便携和可调节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患的脊柱损伤疾病之一。此类骨折以楔状压缩改变最为常见,常导致腰背顽固性疼痛、身高短缩和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者不能行走、活动受限,再骨折的概率也大大增加。症状长其持续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止痛、支具等,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会进一步导致骨量丢失和骨强度下降,再次发生OVCF的概率将增加5-12倍,甚至形成恶性循环。手术内固定常不牢靠,且固定节段较长,创伤大,风险高,容易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缺陷。目前以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bro plasty,PKP)为代表的骨水泥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迅速有效缓解疼痛,可以部分恢复椎体高度,便于早期下床活动。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治疗OVCF最常用、最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该手术经皮穿刺进行,手术过程恢复椎体高度有限,为了使患者尽量恢复正常脊柱生理曲度,减少后凸畸形,临床治疗上可通过仰卧在硬板床制动,在受伤背部垫软垫,使腰背后伸状态,但传统的腰背部垫枕复位法多靠采用毛巾、棉垫、沙袋等顶住伤椎,患者往往因疼痛难以完全配合完成,造成无法达到椎体有效复位。
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发现,让患者取俯卧位后,于上胸部近腋下、骨盆髂前上棘处垫高,使胸腰段脊柱悬空,借助患者本身体重,对于骨折复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也有根据俯卧姿势而设计的复位装置,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0903746U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置有头部垫、上胸部垫、腰部垫和骨盆垫,所述头部垫中部设置一通孔,上胸部垫和骨盆垫下方分别布置有一个抬升装置,上胸部垫和骨盆垫的上表面均设有软垫层。通过设置可以抬升的上胸部垫和骨盆垫,病患俯卧后,头部对着通孔,医护人员通过抬升装置将上胸部垫和骨盆垫抬升,利于骨折复位,通过设置软垫层,提高患者的舒适性。该种复位床不便于携带,无法应用在手术中和术前等多种场合;而且上胸部垫和骨盆垫之间的间距无法调节,无法根据不同人体型进行调节,因此适应性有所欠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具有便携和可调节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包括支架、胸部支撑部和腹部支撑部,所示支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和设在两条导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胸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一底座和设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气囊,第一底座与导轨之间设有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所述腹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二底座和设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气囊,第二底座与导轨之间设有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将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装置放置在病床上;根据患者体型调节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间距,使第一气囊能够顶在患者的胸部,第二气囊能够顶在患者的腹部;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形成凹陷位,患者的腹部自然下垂至凹陷位内,压缩骨折的胸、腰椎能够复位到自然状态,该种体位下,患者更舒适,而且可以令被压缩的骨折椎体复位。根据患者的体型以及骨折压缩的程度,可以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入不同量的气体,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处于不同高度,通常来说,支撑胸部的第一气囊要比支撑腹部的第二气囊高能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便携式设计,除在术中使用外还可以应用在术前,术前检查时利用本实用新型配合透视仪器可以检查出压缩性骨折的程度和发生的大概时间,区别出新鲜与陈旧的骨折,便于在基层医院开展,能够代替传统利用核磁共振的检查,因此能够节省医疗资源。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气囊呈长条形,第一气囊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气囊呈长条形,第二气囊的底部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第二气囊上设有第二进气口。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孔和设在第一底座底部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两端通过两侧导轨的长形孔穿出后于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孔和设在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两端通过两侧导轨的长形孔穿出后于与第二螺母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若干设在导轨顶部且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和设在第一底座底部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两端能卡在两侧导轨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若干设在导轨顶部且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和设在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的两端能卡在两侧导轨的凹槽内。
作为改进,所述凹槽呈方形,所述凸条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同。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呈长条形。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包括长方形的底板和设在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弧型包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能根据患者体型调节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的间距,使第一气囊能够顶在患者的胸部,第二气囊能够顶在患者的腹部,准确得支撑身体,有助于腰椎的准确复位;
2、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形成凹陷位,患者的肚子自然下垂至凹陷位内,患者的腰椎能够复位到自然状态,该种体位下,患者更舒适,而且可以令腰椎被压缩的骨头复位;
3、根据患者的体型以及骨头压缩的程度,可以对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充入不同量的气体,使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处于不同高度,通常来说,支撑胸部的第一气囊要比支撑腹部的第二气囊高才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
4、本实用新型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之间为中空设计,没有任务金属遮挡物,因此不影响透视检查;
5、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便携式设计,因此可以应用在术前和术中,术前利用本实用新型配合透视仪器可以检查出压缩性骨折的程度和发生的大概时间,能够代替传统利用核磁共振的检查,便于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透视科室等场合开展,因此能够节省医疗资源;
6、利用气囊作为支撑部件,其重量轻,而且能够省去复杂的升降机构,更便于携带;而且气囊给患者更好的舒适度,大幅减轻骨折复位时的疼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5为另一种移动及固定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包括支架3、胸部支撑部1和腹部支撑部2,胸部支撑部1与腹部支撑部2的结构和原理基本一致,支架3、胸部支撑部1和腹部支撑部2三者结合组成便携式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装置。
如图1至3所示,所示支架3为金属支架3,其结构强度高,能够支撑患者的身体重量;另外,支架3本身具有一定的重量,能够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使患者俯卧在装置上不容易发生摇晃、偏移或倾倒。所述支架3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31和设在两条导轨31之间的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两端分别于两端的导轨31焊接连接,连接杆33使两条导轨31连接形成一体。所述胸部支撑部1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31之间的第一底座12和设在第一底座12上的第一气囊11,第一底座12与导轨31之间设有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所述腹部支撑部2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31之间的第二底座22和设在第二底座22上的第二气囊21,第二底座22与导轨31之间设有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所述第一气囊11呈长条形,第一气囊11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底座12上,第一气囊11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气囊21呈长条形,第二气囊21的底部固定在第二底座22上,第二气囊21上设有第二进气口;由于患者身体压在气囊上,身体具有一定宽度,为增加患者舒适性和稳定性,气囊被设计成长条形,通过进气口向气囊内注入不同量的气体就能控制气囊的高度,进而控制支撑患者身体的高度;利用电动或手动充气设备给气囊充气,操作人员可根据气压表判断充气量,确保气囊的安全性。所述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22用于固定气囊,气囊跟随底座在导轨31上移动和固定,导轨31同时支撑底座;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22均包括长方形的底板和设在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弧型包边。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沿导轨3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孔32和设在第一底座12底部的第一螺杆13,第一螺杆13通过连接件于第一底座12连接;第一螺杆13的两端通过两侧导轨31的长形孔32穿出后于与第一螺母14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沿导轨31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孔32和设在第二底座22底部的第二螺杆23,第二螺杆23通过连接件于第二底座22连接,第二螺杆23的两端通过两侧导轨31的长形孔32穿出后于与第二螺母24连接。拧松螺母,螺杆即可自由的在长形孔32内移动,根据患者的体型调节第一底座12和第二底座22的位置,即确定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的位置后,重新拧紧螺母,使螺杆能够固定在两条导轨31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另一种移动及固定机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若干设在导轨31顶部且沿导轨31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34和设在第一底座12底部的第一凸条15,所述第一凸条15的两端能卡在两侧导轨31的凹槽34内;所述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若干设在导轨31顶部且沿导轨31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34和设在第二底座22底部的第二凸条25,所述第二凸条25的两端能卡在两侧导轨31的凹槽34内;所述凹槽34呈方形,所述凸条的形状与凹槽34的形状相同,当凸条放入凹槽34后,底座位置被确定。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图4所示,将骨折复位装置放置在病床上;根据患者体型调节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的间距,使第一气囊11能够顶在患者的胸部,第二气囊21能够顶在患者的腹部;第一气囊11与第二气囊21之间形成凹陷位,患者的肚子自然下垂至凹陷位内,患者的腰椎能够复位到自然状态,该种体位下,患者更舒适,而且可以令被压缩的骨折复位。根据患者的体型以及骨折压缩的程度,可以对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充入不同量的气体,使第一气囊11和第二气囊21处于不同高度,通常来说,支撑胸部的第一气囊11要比支撑腹部的第二气囊21高才能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为便携式设计,因此可以广泛应用在术前和术中,针对无MRI设备或身体条件无法行MRI检查患者,普通X线片检查无明显表现无法快速鉴别,术前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配合透视仪器可以基于过伸位X线、CT检查结合病史查体等临床资料,筛查出隐性椎体骨折、陈旧性合并多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达到早期诊断,降低漏诊率、错诊率;能够代替传统利用核磁共振的检查,便于在基层医院、社区医院广泛开展,大幅节省医疗资源。术中可通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对压缩骨折椎体进行动态复位,根据术中透视情况改变装置调节幅度,达到最大程度恢复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胸部支撑部和腹部支撑部,所述支架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导轨和设在两条导轨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胸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一底座和设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气囊,第一底座与导轨之间设有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所述腹部支撑部包括横跨在两条导轨之间的第二底座和设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气囊,第二底座与导轨之间设有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呈长条形,第一气囊的底部固定在第一底座上,第一气囊上设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二气囊呈长条形,第二气囊的底部固定在第二底座上,第二气囊上设有第二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孔和设在第一底座底部的第一螺杆,第一螺杆的两端通过两侧导轨的长形孔穿出后于与第一螺母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长形孔和设在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二螺杆,第二螺杆的两端通过两侧导轨的长形孔穿出后于与第二螺母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若干设在导轨顶部且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和设在第一底座底部的第一凸条,所述第一凸条的两端能卡在两侧导轨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移动及固定机构包括若干设在导轨顶部且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凹槽和设在第二底座底部的第二凸条,所述第二凸条的两端能卡在两侧导轨的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方形,所述凸条的形状与凹槽的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呈长条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包括长方形的底板和设在底板长度方向两侧的弧型包边。
CN202022342116.7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Active CN213911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2116.7U CN213911211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2116.7U CN213911211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11211U true CN213911211U (zh) 2021-08-10

Family

ID=7716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2116.7U Active CN213911211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11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29182U (zh) 颈腰椎牵引装置
CN111557821B (zh) 一种侧卧位脊柱手术体位固定设备
CN213911211U (zh) 一种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俯卧位充气式复位装置
KR101102892B1 (ko) 척추 및 골격 고정기
CN217245013U (zh) 一种中医骨伤治疗用的腰椎牵引器
CN207236889U (zh) 一种卧位颈椎牵引器
CN212089791U (zh) 一种手术医生辅助支撑椅
CN215651859U (zh) 一种颈部减负器
CN113425482A (zh) 一种骨科用牵引治疗设备
CN110960363B (zh) 一种基于医学人体工程学的医疗外科护理装置
CN111938995A (zh) 一种脊柱治疗用按摩仪
CN101518487A (zh) 脊柱侧凸头环重力牵引轮椅
CN102641167B (zh) 胸腰椎骨折外固定器
CN210903746U (zh)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床
CN2824880Y (zh) 医用颈椎支撑架
CN214858538U (zh) 一种腰部垫枕
CN217311814U (zh) 一种脊柱外科护理中用腰椎康复训练装置
CN215132578U (zh) 一种脊柱手术用托架装置
CN212261636U (zh) 一种摇摆牵引床
CN215021550U (zh) 用于临床骨科脊柱创伤的手术固定装置
CN215994418U (zh) 一种疼痛科临床用腰椎治疗装置
CN218247645U (zh) 一种中医骨科脊柱术后便于卧床装置
CN211023811U (zh) 经皮椎体成形/椎体后凸矫形手术用气囊垫
CN215839761U (zh) 一种脊柱矫形治疗用脊柱矫形装置
CN220385332U (zh) 一种医用护理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