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5637U - 防电火花插座 - Google Patents
防电火花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05637U CN213905637U CN202022601290.9U CN202022601290U CN213905637U CN 213905637 U CN213905637 U CN 213905637U CN 202022601290 U CN202022601290 U CN 202022601290U CN 213905637 U CN213905637 U CN 21390563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electric spark
- spark
- plug
- metal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绝缘壳体(a),绝缘壳体(a)内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1)内嵌设有金属接头(2)和防电火花套筒(3)、且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同心设置。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插接孔中设置了防电火花套筒,从而当插头插入到插接孔的过程,就可以逐渐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并且随着插接的深入插头与插接孔的接触面积逐渐的增大,从而提高了防电火花套筒电连接部分的阻值,将电火花从防电火花套筒吸收走,有效避免了电火花的产生,保护了金属接头不被瞬间过大的电流破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插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电火花插座。
背景技术
电插座(充电插座)是使用非常多的电连接部件,但是在插接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有电火花的产生,特别是在有电容的线路中,这种产生电火花的现象就显得尤其明显和频繁;一旦电火花多次频繁的产生,必然会对插接头造成损伤,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插接头的变形损毁,影响整个电路的电连接和正常的使用。
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使用,往往需要更换损毁的电插座,但是由于使用的场景不同,电插座有时候需要寄到原厂进行更换,导致更换并不方便,兼容性也不是很好,严重的影响使用效果、耽误使用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有效的避免插接过程电火花的产生、电连接稳定的防电火花插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电火花插座,该结构包括绝缘壳体,绝缘壳体内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内嵌设有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且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同心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在插接孔中设置了防电火花套筒,从而当插头插入到插接孔的过程,就可以逐渐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并且随着插接的深入插头与插接孔的接触面积逐渐的增大,从而提高了防电火花套筒电连接部分的阻值,将电火花从防电火花套筒吸收走,从而有效避免了电火花的产生,保护了金属接头不被瞬间过大的电流破坏。
优选的,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为导电塑料注塑而成或者导电胶固化而成或者导电涂料涂覆于金属接头的内壁形成。
优选的,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位于插接孔的插接端、金属接头位于防电火花套筒尾端;采用该结构,可以在插头插接入插接孔的时候,就直接可以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在插接深入的过程就可以不断的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了电火花的有效吸收,避免对金属接头的损伤。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包括与插头插合的前端部和与金属接头套合的后端部,所述的前端部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所述的后端部的壁厚加上与之套合的金属接头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采用该结构,既可以保障以金属接头的有效结合,不影响插接和使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二者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提高整体的插座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位于插接孔的中部,防电火花套筒的两端均连接有金属接头;采用该结构,由于金属接头材质坚硬,先于防电火花套筒与插头插接,避免多次插接过程直接对防电火花套筒的损伤,保证防电火花套筒与插头接触的紧密性,由于这种嵌套式的结构一旦损坏不容易更换,而将防电火花套筒置于中间位置可以提高整个插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插接孔的金属接头包括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所述的第一套件嵌设于防电火花套筒靠近前端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套件前端嵌设于防电火花套筒靠近后端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有防电火花套筒;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很好的金属接头的固定,同时将金属接头分为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其中第一套件可以有效保护防电火花套筒不被多次插接损坏,第二套件则可以实现有效的电连接,中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能及时的消除电火花。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套件和与之嵌合的防电火花套筒部分的总壁厚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的壁厚相等,第二套件前端和与之嵌和的防电火花套筒部分的总壁厚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的壁厚相等;采用该结构,既可以有效的实现金属接头与防电火花套筒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同时还能够保证插接孔的内径一致性。
优选的,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至少设置于一个插接孔内。采用该结构,本申请的这种设置防电火花套筒的插座可以适应单插、双插、三插或者四插的插头使用,使用范围更加广泛,且只要保证一个插接孔内设置了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就能实现避免插接过程电火花的产生技术效果。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为两个,包括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且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插接端均低于绝缘壳体的端面,采用该结构提高整个插件的安全性,防止漏电。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插接孔或第二插接孔内嵌设的金属接头内壁呈中空的光滑筒状,外壁设置有台阶槽;采用该结构,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即可将金属接头与绝缘壳体注塑成一个整体,同时台阶槽的设置还可以提高金属接头与绝缘壳体之间的结合紧密度,保证多次插拔使用金属接头位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1所示的防电火花双插孔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申请插座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申请第二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的实施例2所示的防电火花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装配图结构示意图。
图6本申请插座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的实施例3所示的防电火花单插孔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3所示的防电火花单插孔插座装配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申请的实施例4所示的防电火花三插孔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申请的实施例3所示的防电火花三插孔插座装配图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a.绝缘壳体,1.插接孔,2.金属接头,2.1.第一套件,2.2.第二套件,3.防电火花套筒,3.1.前端部,3.2.后端部,4.台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认为落入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内。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另一中间组件,通过中间组件过渡固定。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另一中间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附图1、7、9所示,本申请的一种防电火花插座,该结构包括绝缘壳体a,绝缘壳体a内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至少一个插接孔内嵌设有金属接头2和防电火花套筒3、且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同心设置(二者同轴心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在至少一个插接孔中设置了防电火花套筒,从而当插头插入到插接孔的过程,就可以逐渐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并且随着插接的深入插头与插接孔的接触面积逐渐的增大,从而提高了防电火花套筒电连接部分的阻值,将电火花从防电火花套筒吸收,从而有效避免了电火花的产生,保护了金属接头不被瞬间过大的电流破坏。
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为导电塑料注塑而成或者导电胶固化而成或者导电涂料涂覆于金属接头的内壁形成;即采用导电塑料或者导电胶制备而成的防电火花套筒,或者采用导电涂料直接喷涂于金属接头的内壁形成防电火花套筒。
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为导电涂料涂覆于金属接头的内壁形成,具体的涂覆位置可以位于插接孔1的插接端(即前端,具体的附图可以参考图2),或者位于插接孔的中部位置(具体的附图可以参考图6),如果采用导电涂料涂覆于金属接头的内壁形成防电火花套筒的方式,可以将金属接头喷涂导电涂料的内壁打磨的薄一点,用导电涂料来弥补打磨的深度,这样可以保证导电涂料的内壁与金属接头的内壁等径,方便插接;导电涂料是在树脂胶中添加的导电颗粒形成的涂料,通过涂覆的方式与金属接头的内壁结合,形成具有电阻的防电火花套筒结构,从而实现了防止电火花产生的技术效果(导电涂料涂覆仅仅局限于在金属接头的内壁形成一层涂覆层,无需像导电塑料注塑或者导电胶固化那样需要要金属接头形成嵌设或者套合的连接方式)。
本申请的导电塑料是通过在塑料(塑料如PET、PP、PC、PBT等塑料材料)中掺杂导电粒子(如炭黑、碳纳米、碳纤维等具有导电功能的颗粒料)形成的塑料颗粒料,然后通过注塑工艺实现与插孔的金属接头实现注塑成型,为行业的常规工艺,再次不再赘述;这种导电塑料可以随着插接深度和接触面积的变化阻值也发生变化,适应更加广泛的电流范围。
本申请的导电胶固化,是通过购买市售的导电胶产品通过模具实现与插孔的金属接头的粘结。
本申请此处实施例部分,关于防电火花套筒在插座中的位置,具体的可以在插接孔的插接端(前端)或者位于插接孔的中部位置。具体的参照如下的实施例部分:
实施例1
如附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插座为双插孔插座,防电火花套筒在插接孔的插接端(前端)。
具体的,如附图2-3所示,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位于插接孔2的插接端(前端即插头插入端)、金属接头位于防电火花套筒尾端(即金属接头沿着轴向紧密的贴合于防电火花套筒的尾端);采用该结构,可以在插头插接入插接孔的时候,就直接可以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在插接深入的过程就可以不断的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了电火花的有效吸收,避免对金属接头的损伤。
更具体的,从附图3可知,本申请位于插接孔内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包括与插头插合的前端部3.1和与金属接头2套合的后端部3.2,所述的前端部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所述的后端部的壁厚加上与之套合的金属接头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采用该结构,既可以保障以金属接头的有效结合,不影响插接和使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二者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提高整体的插座的使用寿命。从附图3还可以获知,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其前端是一部分与防电火花套筒3套合的部分,该部分的壁厚比较薄,是为了与防电火花套筒相互嵌合并保持一定壁厚,二者的这种结合方式还可以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实施例2
如附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中,插座为双插孔插座,防电火花套筒在插接孔的中部位置。
具体的,如附图4、5在本实施例中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位于第二插接孔的中部,防电火花套筒的两端(轴向方向的上下两端)均连接有金属接头2;采用该结构,由于金属接头材质坚硬,先于防电火花套筒与插头插接,避免多次插接过程直接对防电火花套筒的损伤,保证防电火花套筒与插头接触的紧密性,因此这种嵌套式的结构不易损坏,而将防电火花套筒置于中间位置可以提高整个插座的使用寿命。
更具体的,如附图4-6所示,所述的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2包括第一套件2.1和第二套件2.2,所述的第一套件嵌设于防电火花套筒靠近前端的内壁上(靠近插接端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套件的前端嵌设于防电火花套筒靠近后端的内壁上;上述嵌设完成后,在所述的第一套件2.1和第二套件2.2之间裸露有防电火花套筒3部分(防电火花套筒部分裸露);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很好的金属接头的固定,同时将金属接头分为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其中第一套件可以有效保护防电火花套筒不被多次插接损坏,第二套件则可以实现有效的电连接,中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能及时的消除电火花。
有附图6可知,本申请所述的第一套件2.1和与之嵌合的防电火花套筒部分的总壁厚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的壁厚相等,第二套件前端和与之嵌和的防电火花套筒部分的总壁厚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的壁厚相等;采用该结构,既可以有效的实现金属接头与防电火花套筒之间的连接牢固度,同时还能够保证插接孔的内径一致性。
有附图1和4可知,本申请所述的插接孔(双插孔,平行设置于壳体内)的插接端(前端)均低于绝缘壳体的端面,即绝缘壳体在插接孔的前端面上有一定的厚度保证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或者防电火花套筒的端面不裸露出来,采用该结构提高整个插件的安全性,防止漏电。
如附图2-3或者5-6所示,所述的插接孔内嵌设的金属接头2的内壁呈中空的光滑筒状,外壁设置有台阶槽4(绕着金属接头的外周壁环形设置);采用该结构,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的方式即可将金属接头与绝缘壳体注塑成一个整体,同时台阶槽的设置还可以提高金属接头与绝缘壳体之间的结合紧密度,保证多次插拔使用金属接头位置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如附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中,插座为单插孔插座,防电火花套筒在插接孔的前部位置。
具体的,如附图7-8所示,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位于插接孔2的插接端(前端即插头插入端)、金属接头位于防电火花套筒尾端(即金属接头沿着轴向紧密的贴合于防电火花套筒的尾端);采用该结构,可以在插头插接入插接孔的时候,就直接可以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在插接深入的过程就可以不断的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了电火花的有效吸收,避免对金属接头的损伤。
更具体的,从附图8可知,本申请位于插接孔内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包括与插头插合的前端部3.1和与金属接头2套合的后端部3.2,所述的前端部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所述的后端部的壁厚加上与之套合的金属接头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采用该结构,既可以保障以金属接头的有效结合,不影响插接和使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二者之间的结合牢固度,提高整体的插座的使用寿命。从附图3还可以获知,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二插接孔内的金属接头其前端是一部分与防电火花套筒3套合的部分,该部分的壁厚比较薄,是为了与防电火花套筒相互嵌合并保持一定壁厚,二者的这种结合方式还可以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
当然,本申请的单孔插座中的防电火花套筒并不局限于设置于插接孔的插接端即前端,也可以如实施例2所示位于中间位置两端是金属接头。
实施例4
如附图9-10所示,本实施例中,插座为三插孔插座,防电火花套筒在插接孔的前部位置。
具体的,如附图9-10所示,本申请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位于插接孔2的插接端(前端即插头插入端)、金属接头位于防电火花套筒尾端(即金属接头沿着轴向紧密的贴合于防电火花套筒的尾端);采用该结构,可以在插头插接入插接孔的时候,就直接可以与防电火花套筒接触,在插接深入的过程就可以不断的提高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实现了电火花的有效吸收,避免对金属接头的损伤。
如附图10所示,本申请的防电火花套筒3是套设于金属接头的外侧部,前端即插接端高出金属接头,内壁是自防电火花套筒3的内壁过渡到金属接头2的内壁,为了保证多次插合与插针的紧密接触,在金属接头2内壁向内凸出有凸出部。
当然,本申请的单孔插座中的防电火花套筒并不局限于设置于插接孔的插接端即前端,也可以如实施例2所示位于中间位置两端是金属接头。
本申请的插孔无论是单插孔还是两个及以上的多插孔,至少要保证其中的一个插孔内设置了本申请的防电火花套筒,多孔可以同时设置,或者择一设置均可以满足本申请的使用要求。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给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单孔、双孔和三孔结构的插座,如四孔结构的也可以适应本申请,具体的插孔内部的结构类似于实施例1-2所示。
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仅仅是本申请中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其他结构的合理变形,能够实现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均认为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中的导电塑料可以采用塑料颗粒与导电粒子混合注塑成型获得,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本申请的导电胶也可以采用市售的导电胶,在插座上预留导电胶的位置、通过注射导电胶、固化最终实现本申请的上述结构;导电塑料和导电胶本身并非本申请的发明创新点,而将导电塑料或者导电胶与本申请的金属针(插针)结合在合适的位置,并且采用这种具有防电火花的结构插座才是本申请的发明创新点。
Claims (10)
1.一种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绝缘壳体(a),绝缘壳体(a)内设有至少一个插接孔(1),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1)内嵌设有金属接头(2)和防电火花套筒(3)、且金属接头和防电火花套筒同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为导电塑料注塑而成或者导电胶固化而成或者导电涂料涂覆于金属接头(2)的内壁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位于插接孔(1)的插接端、金属接头位于防电火花套筒尾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包括与插头插合的前端部(3.1)和与金属接头套合的后端部(3.2),所述的前端部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所述的后端部的壁厚加上与之套合的金属接头的壁厚与金属接头的最大壁厚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位于插接孔的中部,防电火花套筒的两端均连接有金属接头(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接孔的金属接头(2)包括第一套件(2.1)和第二套件(2.2),所述的第一套件嵌设于防电火花套筒(3)靠近前端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二套件(2.2)前端嵌设于防电火花套筒(3)靠近后端的内壁上;所述的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有防电火花套筒(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套件(2.1)和与之嵌合的防电火花套筒部分的总壁厚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的壁厚相等,第二套件前端和与之嵌和的防电火花套筒部分的总壁厚与第一套件和第二套件之间裸露的防电火花套筒的壁厚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四个,所述的防电火花套筒(3)至少设置于一个插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至少一个插接孔为两个,包括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且第一插接孔和第二插接孔的插接端均低于绝缘壳体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电火花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插接孔或第二插接孔内嵌设的金属接头内壁呈中空的光滑筒状,外壁设置有台阶槽(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01290.9U CN213905637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防电火花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01290.9U CN213905637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防电火花插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05637U true CN213905637U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7118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01290.9U Active CN213905637U (zh) | 2020-11-11 | 2020-11-11 | 防电火花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05637U (zh) |
-
2020
- 2020-11-11 CN CN202022601290.9U patent/CN21390563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66316U (zh) | 一种防水连接器 | |
CN110676651A (zh) | 一种带二次锁紧结构的高压连接器 | |
CN2845221Y (zh) | 防水连接器 | |
CN109244748A (zh) | 插座和连接器 | |
CN213905637U (zh) | 防电火花插座 | |
CN201112853Y (zh) | 接头连接结构 | |
CN205646372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8586426U (zh) | 光伏连接器及具有其的接线盒 | |
CN217062697U (zh) | 一种2+8芯连接器 | |
CN206922093U (zh) | 一种usb type c防水连接器 | |
CN213816486U (zh) | 防电火花插接头 | |
JPS5953780U (ja) | ケ−ブルコネクタのロツク機構 | |
CN208939223U (zh) | 插座和连接器 | |
CN213242937U (zh)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0040707U (zh) | 连接器壳体及连接器 | |
CN205790650U (zh) | 一种扁平防水连接器 | |
CN213816485U (zh) | 装配式防电火花插接件 | |
CN219998621U (zh) | 插头、电连接器以及led显示装置 | |
CN213782310U (zh) | 一种耐磨损的防电火花插接件 | |
CN213936701U (zh) | 一种航空插 | |
CN218997209U (zh) | 一种单片机防水密封式接口 | |
CN211743522U (zh) | 电连接器防水结构 | |
CN212342906U (zh) | 新型防水对接头 | |
CN210224422U (zh) | 一种防水型大电流精密usb连接器 | |
CN216120968U (zh) | 一种防水母插头的接电端子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