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5105U -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05105U
CN213905105U CN202022516262.7U CN202022516262U CN213905105U CN 213905105 U CN213905105 U CN 213905105U CN 202022516262 U CN202022516262 U CN 202022516262U CN 213905105 U CN213905105 U CN 2139051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ayer
fpc
winding plane
wireless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162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毛
吕洪辉
王红军
周礼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she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AAC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she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she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sheng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162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05105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32575 priority patent/WO202209517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051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051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所述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包括:绝缘介质,绝缘介质的两相对表面为第一绕线平面和第二绕线平面;第一线圈,第一线圈包括在第一绕线平面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上线圈和在第二绕线平面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下线圈,第一下线圈设于第一上线圈的正投影区域内;第二线圈,第二线圈包括在第一绕线平面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上线圈和在第二绕线平面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下线圈,第二下线圈设于第二上线圈的正投影区域内,引线,第一上线圈、第一下线圈、第二上线圈及第二下线圈均为两股;该FPC线圈绕线方便,工艺流程简单,厚度薄,有效降低FPC线圈内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FPC线圈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年无线充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充电功能越来越多地被集成到终端设备上,包括手机,手表,TWS蓝牙耳机,电动牙刷等。通过在终端设备中会集成无线充电线圈,实现设备的无线充电功能。为了实现电能的高效率传输,降低无线充电线圈的内阻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现有的无线充电线圈大多采用双面多股绕线方式,两层充电线圈相互并联,但由于线圈间存在涡流效应,大多数走线方式的电流分布不均匀,导致线圈交流电阻较高,从而降低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设备阻抗高、充电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所述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包括:
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的两相对表面为第一绕线平面和第二绕线平面;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在所述第一绕线平面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上线圈和在所述第二绕线平面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一下线圈设于所述第一上线圈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一下线圈通过设置在所述绝缘介质上的第一过孔进行电连接;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包括在所述第一绕线平面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上线圈和在所述第二绕线平面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下线圈,所述第二下线圈设于所述第二上线圈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上线圈和所述第二下线圈通过设置在所述绝缘介质上的第二过孔进行电连接;
引线,所述引线包括与第一上线圈连接的第一上引线、与所述第一下线圈连接的第一下引线、与所述第二上线圈连接的第二上引线、以及与所述第二下线圈连接的第二下引线;
所述第一上线圈、所述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二上线圈及所述第二下线圈均为两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FPC线从外圈以交叉绕线形式一层一层饶进内圈,然后再以交叉绕线形式一层一层绕出到达外圈以形成FPC线圈,工艺流程简单,厚度薄,可以有效降低FPC线圈内阻,降低了成本,提高了FPC线圈的充电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A局部发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C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2的线圈的正视图。
图9为图2的线圈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100,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100包括:绝缘介质230,绝缘介质230的两相对表面为第一绕线平面210和第二绕线平面220;第一线圈110,第一线圈110包括在第一绕线平面210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上线圈111和在第二绕线平面220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下线圈112,第一下线圈112设于第一上线圈111的正投影区域内,第一上线圈111和第一下线圈112通过设置在绝缘介质230上的第一过孔140进行电连接;第二线圈120,第二线圈120包括在第一绕线平面210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上线圈121和在第二绕线平面220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下线圈122,第二下线圈122设于第二上线圈121的正投影区域内,第二上线圈121和第二下线圈122通过设置在绝缘介质230上的第二过孔150进行电连接;引线,引线130包括与第一上线圈111连接的第一上引线131、与第一下线圈112连接的第一下引线132、与第二上线圈121连接的第二上引线133、以及与第二下线圈122连接的第二下引线134;第一上线圈111、第一下线圈112、第二上线圈121及第二下线圈122均为两股。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10与第二线圈120一共有11匝,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限于11匝,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选择。由于本无线充电线圈结构100通过制成,因而整个线圈的厚度薄,绕线工艺流程简单,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充电的效率。因此该无线充电线圈结构100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无线充电终端设备中。本无线充电线圈结构100工作在100KHz,但不仅限于该频点,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由于引线的第一上引线131与第一上线圈111连接,第二上引线133与第二上线圈121连接,而第一上线圈111与第二上线圈121设置在第一绕线平面210,所以第一上引线131和第二上引线133也设置在第一绕线平面210上。第一下引线132与第一下线圈112连接,第二下引线134与第二下线圈122连接,而第一下线圈112与第二下线圈122设置在第二绕线平面220,所以第一下引线132和第二下引线134也设置在第二绕线平面220上。绝缘介质230延伸设置在第一上引线131、第二上引线133和第一下引线132、第二下引线134对应的表面上,起到第一上引线131与第一下引线132和第二上引线133与第二下引线134之间的绝缘,无需对第一上引线131、第二上引线133、第一下引线132及第二下引线134额外单独设置绝缘层,节约工艺成本。
第一线圈110、第二线圈120的内外径可分别为20mm和48mm,在其他的可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110、第二线圈120的内外径可作一定的变化,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数据。
由于第一上线圈111、第一下线圈112、第二上线圈121及第二下线圈122均为两股,便于降低线圈的内阻,从而提高线圈的充电效率。
第一上线圈111和第一下线圈112通过绝缘介质230间隔设置,使第一上线圈111和第一下线圈112绕线方便,通过电流分布均匀,有效的降低第一线圈110的内阻,提高充电的效率。第二上线圈121和第二下线圈122通过绝缘介质230间隔设置,使第二上线圈121和第二下线圈122绕线方便,通过电流分布均匀,有效的降低第二线圈120的内阻,提高充电的效率。
参见附图8-9所示,第一线圈110、第二线圈120由内圈向外圈的线宽逐步增大。由于第一线圈110、第二线圈120由内圈向外圈的线宽逐步增大,第一线圈110、第二线圈120的内阻可以进一步的降低,从而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无线充电效率。
参见附图8-9所示,作为一种具体的可实施方式,第一线圈110与第二线圈120的线间距为50微米,从而使得线圈内阻可以进一步降低。在其他的可实施方式中,线之间的间距可做一定的变化,并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数据,具有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引线130与第一线圈110和第二线圈120通过FPC工艺生产成型,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的特点。
参见附图1-7所示,第一上线圈111和第二上线圈121上覆盖有第一覆盖膜170,第一下线圈112和第二下线圈122上覆盖有第二覆盖膜180。通过第一覆盖膜170和第二覆盖膜180能够有效覆盖在第一上线圈111、第二上线圈121、第一下线圈112和第二下线圈122上,避免第一上线圈111、第二上线圈121、第一下线圈112和第二下线圈122的表面暴露,安全性高。
参见附图2及图8-9所示,第一覆盖膜170延伸覆盖在第一上引线131和第二上引线133上。能对第一上引线131和第二上引线133的表面上起到完全覆盖,保护效果良好。
参见附图2及图8-9所示,第二覆盖膜180延伸覆盖在第一下引线132和第二下引线134上。能对第一下引线132和第二下引线134的表面上起到完全覆盖,保护效果良好。
参见附图2-7所示,第一覆盖膜170与第一上线圈111和第二上线圈121之间通过第一双面胶190粘结固定,第二覆盖膜180与第一下线圈112和第二下线圈122之间通过第二双面胶200粘结固定。第一双面胶190便于安装固定第一覆盖膜170在第一上线圈111和第二上线圈121上,第二双面胶200便于安装固定第二覆盖膜180在第一下线圈112和第二下线圈122上,从而使得第一覆盖膜170和第二覆盖膜180安装方便。
参见附图2-7所示,该无线充电线圈结构100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覆盖膜170、第一双面胶190、第一绕线平面210、绝缘介质230、第二绕线平面220、第二双面胶200及第二覆盖膜180,其中,第一线圈110和第二线圈120交叉设置在第一绕线平面210和第二绕线平面220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包括:
绝缘介质,所述绝缘介质的两相对表面为第一绕线平面和第二绕线平面;
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包括在所述第一绕线平面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上线圈和在所述第二绕线平面由外圈逐层绕进内圈的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一下线圈设于所述第一上线圈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一下线圈通过设置在所述绝缘介质上的第一过孔进行电连接;
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包括在所述第一绕线平面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上线圈和在所述第二绕线平面由内圈逐层绕出外圈的第二下线圈,所述第二下线圈设于所述第二上线圈的正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二上线圈和所述第二下线圈通过设置在所述绝缘介质上的第二过孔进行电连接;
引线,所述引线包括与第一上线圈连接的第一上引线、与所述第一下线圈连接的第一下引线、与所述第二上线圈连接的第二上引线、以及与所述第二下线圈连接的第二下引线;
所述第一上线圈、所述第一下线圈、所述第二上线圈及所述第二下线圈均为两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由内圈向外圈的线宽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由内圈向外圈的线宽逐步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线间距为5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二上线圈上覆盖有第一覆盖膜,所述第一下线圈和所述第二下线圈上覆盖有第二覆盖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膜延伸覆盖在所述第一上引线和所述第二上引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膜延伸覆盖在所述第一下引线和所述第二下引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膜与所述第一上线圈和所述第二上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双面胶粘结固定,所述第二覆盖膜与所述第一下线圈和所述第二下线圈之间通过第二双面胶粘结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内外径分别为20mm和48mm。
CN202022516262.7U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Active CN2139051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262.7U CN213905105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PCT/CN2020/132575 WO2022095172A1 (zh) 2020-11-03 2020-11-30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16262.7U CN213905105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05105U true CN213905105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6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16262.7U Active CN213905105U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05105U (zh)
WO (1) WO20220951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93191A1 (en) * 2011-01-26 2013-11-07 Panasonic Corporation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and non-contact charging instrument
CN108270078B (zh) * 2018-01-29 2020-08-14 上海万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率无线充电接收天线
CN209766214U (zh) * 2019-05-14 2019-12-10 苏州蓝沛无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绕线方式的无线充电线圈
CN110289156B (zh) * 2019-05-24 2020-1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线圈绕组、线圈模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系统和终端
CN210245279U (zh) * 2019-08-30 2020-04-03 深圳市晶达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pcb板的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95172A1 (zh) 2022-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43306B (zh) 磁性元件及磁性元件的制作方法
JP2007317914A (ja) 空芯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回路ユニット
CN205304413U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
KR101378118B1 (ko) 충전용 코일이 양면에 형성된 회로기판
CN108270078B (zh) 一种高效率无线充电接收天线
CN113113672A (zh) 一种卷绕式电池及tws蓝牙耳机
CN213905105U (zh) 一种无线充电fpc线圈结构
CN108987040A (zh) 电感器
CN102945742B (zh) 一种充电线圈组件
CN203674381U (zh) 一种新型的近场通讯天线
CN208580650U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端绕线线圈结构
CN111180173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9993393U (zh) 一种带有轻型屏蔽结构的计算机电缆
CN213546097U (zh) 一种低交流电阻的无线充电线圈
KR20100094708A (ko) 충전기용 멀티 커넥터
CN111431239A (zh)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64144A (zh) 线圈、无线充电发射、接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492976B (zh) 线圈结构及复合线圈结构的制备方法
CN207742963U (zh) 一种灯饰用硅橡胶同轴屏蔽电线
CN209103930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15342100U (zh) 一种新型膜包线
CN101136263A (zh) 一种同轴电缆
CN212570692U (zh) 一种新型非等宽充电线圈
CN109686545B (zh) 充电线圈的制备方法、终端设备的充电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1350183U (zh) 大电感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