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03777U - 一种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903777U CN213903777U CN202022374340.4U CN202022374340U CN213903777U CN 213903777 U CN213903777 U CN 213903777U CN 202022374340 U CN202022374340 U CN 202022374340U CN 213903777 U CN213903777 U CN 2139037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justing
- splint
- plate
- hole
- fix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板测试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装置,安装于底座,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一待测设备;摆动杆,其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摆动杆可相对于底座转动,并且摆动杆的一端靠近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安装于摆动杆,第二固定装置可沿摆动杆滑动,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二待测设备,其中,当第二固定装置沿摆动杆滑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一固定装置的距离,在摆动杆摆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角度。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同时实现对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距离以及角度的调节,这对于在两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之间的同频干扰测试中非常便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路板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毫米波雷达通过天线向外发射毫米波,接收目标反射信号,经后方处理后快速准确地获取汽车车身周围的物理环境信息(如汽车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相对速度、角度、运动方向等),然后根据所探知的物体信息进行目标追踪和识别分类,进而结合车身动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最终通过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智能处理。经合理决策后,以声、光及触觉等多种方式告知或警告驾驶员,或及时对汽车做出主动干预,从而保证驾驶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事故发生几率。单个车载毫米波雷达的视场角无法满足超过180°的范围探测,为追求更大的探测角度,减少事故发生几率,采用双雷达拼接方案,在双雷达拼接方案开发过程中,需对两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之间的同频干扰进行测试。
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固定装置只能对单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进行固定,且无法进行射频电路板之间角度的调节,这对于两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之间的同频干扰测试非常不方便。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克服了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固定装置只能对单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固定,且无法进行射频电路板之间角度的调节,从而影响了两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之间的同频干扰的测试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调节装置,包括:底座;
第一固定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一待测设备;摆动杆,其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并且所述摆动杆的所述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安装于所述摆动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可沿所述摆动杆滑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二待测设备,其中,当所述第二固定装置沿所述摆动杆滑动时,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距离,在所述摆动杆摆动时,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角度。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连接板、顶板、第二夹板和第一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顶板,并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待测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顶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穿过后与所述第二夹板固定,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均与所述第一螺杆螺接,并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顶板的两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夹板面向所述第二夹板的一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板面向所述第一夹板的一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用于收容待测设备的两端。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摆动杆设置有摆动孔;所述底座凸起有转动螺柱,所述转动螺柱穿过所述摆动孔,所述摆动杆可以所述转动螺柱为圆心转动;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螺接于所述转动螺柱,所述锁紧螺母可用于将所述摆动杆锁死于所述底座。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底板设置有角度标尺,所述角度标尺以所述摆动孔为圆心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滑板设置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滑板设置有第二滑孔,所述摆动杆穿过所述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均可沿所述摆动杆滑动;所述第三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板固定,所述第四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板固定,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待测设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四夹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三调节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夹板固定,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三调节螺母螺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滑板设置有锁紧螺孔,所述锁紧螺孔与所述第二滑孔连通;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用于螺接于所述锁紧螺孔,并且抵接所述摆动杆,以使所述摆动杆与所述第二滑板固定。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摆动杆上设置有距离标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固定装置安装于底座,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一待测设备,摆动杆其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摆动杆可相对于底座转动,并且摆动杆的一端靠近第一固定装置,此外,将第二固定装置安装于摆动杆,并且第二固定装置可沿摆动杆滑动,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二待测设备,其中,当第二固定装置沿摆动杆滑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距离,在摆动杆摆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与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角度,这样设置,可同时实现对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距离以及角度的调节,这对于在两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之间的同频干扰的测试中非常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10、底座;20、第一固定装置;201、第一夹板;2011、第一限位槽;202、连接板;203、顶板;204、第二夹板;2041、第二限位槽;205、第一调节组件;2051、第一螺杆;2052、第一调节螺母;2053、第二调节螺母;30、第二固定装置;301、第一滑板;302、第二滑板;303、第三夹板;304、第四夹板;305、第二调节组件;3051、第二螺杆;3052、第三调节螺母;40、摆动杆;50、锁紧螺母;60、锁紧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调节装置01包括:底座10、第一固定装置20、第二固定装置30、摆动杆40、锁紧螺母50以及锁紧螺钉60。第一固定装置20安装于底座10,摆动杆40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并且摆动杆40的一端靠近第一固定装置20,锁紧螺母50用于将摆动杆40锁死于底座10,第二固定装置30安装于摆动杆40,并可沿摆动杆40滑动,锁紧螺钉60用于将第二固定装置30固定于摆动杆40,使得第二固定装置30不随意滑动。其中,第一固定装置20用于固定第一待测设备,第二固定装置30用于固定第二待测设备,例如: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均为雷达,当需要调整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的角度时,调节锁紧螺母50,使得摆动杆40可相对于底座10转动,再控制摆动杆40转动,直至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角度达到预定角度,再调节锁紧螺母50,锁死摆动杆40,当需要调整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一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时,调节锁紧螺钉60,使得第二固定装置30与摆动杆40之间松开,控制第二固定装置30沿摆动杆滑动,直至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达到预定距离,再调节锁紧螺钉60,将第二固定装置30与摆动杆40锁紧。
具体的,对于上述底座10和第一固定装置20,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0呈板状,第一固定装置20安装于底座10,第一固定装置20用于安装第一待测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可凸起有安装台(未标示),第一固定装置20安装于安装台上。底座10上凸起有转动螺柱(图未示),用于安装摆动杆40。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装置20包括第一夹板201、连接板202、顶板203、第二夹板204和第一调节组件205。第一夹板201固定于安装台上,连接板202的一端与第一夹板201连接,连接板202的另一端与顶板203连接,第一调节组件205安装于顶板203,并且第一调节组件205与第二夹板204连接。其中,第一调节组件205用于调节第一夹板201与所述第二夹板204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夹板201和第二夹板204可用于夹持第一待测设备,并且可针对夹持不同大小的第一待测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203设置有第一通孔(图未示),用于连接第一调节组件205。第一调节组件205包括第一螺杆2051、第一调节螺母2052和第二调节螺母2053。第一螺杆2051的一端从第一通孔穿过后与第二夹板204固定,第一调节螺母2052和第二调节螺母2053均与第一螺杆2051螺接,并且第一调节螺母2052和第二调节螺母2053分别位于顶板203的两侧。其中,第一调节螺母2052和第二调节螺母2053用于固定第一螺杆2051。当第一螺杆2051向底座10方向移动,带动第二夹板204靠近第一待测设备,当第二夹板204接触第一待测设备,第一夹板201与第二夹板204实现夹持第一待测设备,这时,拧紧第一调节螺母2052和第二调节螺母2053,可实现对第一待测设备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夹板201面向第二夹板204的一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槽2011,第二夹板204面向第一夹板201的一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槽2041,第一限位槽2011和第二限位槽2041用于收容第一待测设备的两端。其中,第一限位槽2011和第二限位槽2041可更好固定第一待测设备,提高第一待测设备的稳定性。
在一些场景中,如图3所示,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同时利用第一固定装置20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设置有角度标尺(未标示),角度标尺绕摆动杆40的转动圆心设置。摆动杆40的转动角度,可通过角度标尺读出,这对于在调节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的角度时非常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装置20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第一固定装置20满足夹持第一待测设备以及设置有调节夹持距离的装置即可,例如:第一调节组件205包括气缸(图未示),气缸固定于顶板,并且气缸与第二夹板204固定,通过控制气缸的伸缩来调节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之间的距离,以夹持第一待测设备。
对于上述摆动杆40和锁紧螺母50,如图1和图4所示,摆动杆40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摆动杆40可相对于底座10转动,并且摆动杆40的一端靠近第一固定装置20。锁紧螺母50用于将摆动杆40锁死于底座10。
进一步的,摆动杆40设置有摆动孔(图未示),转动螺柱穿过摆动孔,并且摆动杆40可以转动螺柱为圆心转动,锁紧螺母50螺接于转动螺柱,可实现将摆动杆40锁死于底座10。当需要转动摆动杆40时,拧松锁紧螺母50,摆动杆40可以转动螺柱为圆心转动,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20与第二固定装置30之间的角度,即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的角度。当需要固定摆动杆40时,拧紧锁紧螺母50,摆动杆40处于固定状态,不可随意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摆动杆40上设置有距离标尺(图未示)。第二固定装置30在摆动杆40上滑动时,可通过距离标尺读出滑动距离。此外,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第二固定装置30滑动相应的距离时,可通过距离标尺直接滑至相应的距离即可。
对于上述第二固定装置30和锁紧螺钉60,如图1和图5所示,第二固定装置30安装于摆动杆40,第二固定装置30可沿摆动杆40滑动,第二固定装置30用于安装第二待测设备,其中,当第二固定装置30沿摆动杆40滑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20与第二固定装置30的距离,锁紧螺钉60用于将第二固定装置30固定于摆动杆40,使得第二固定装置30不随意滑动。
进一步的,第二固定装置30包括第一滑板301、第二滑板302、第三夹板303、第四夹板304和第二调节组件305。第一滑板301设置有第一滑孔(未标示),第二滑板302设置有第二滑孔(未标示),摆动杆40穿过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第一滑板301和第二滑板302均可沿摆动杆40滑动。第三夹板303的一端与第一滑板301固定,第四夹板304的一端与第二滑板302固定,第二调节组件305分别连接第三夹板303和第四夹板304。第四夹板304设置有第二通孔(图未示),用于连接第二调节组件305。其中,第二调节组件305用于调节第三夹板303和第四夹板304之间的距离,可针对夹持不同大小的第二待测设备,第三夹板303和第四夹板304用于夹持第二待测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调节组件305包括第二螺杆3051和第三调节螺母3052,第二螺杆3051的一端与第三夹板303固定,第二螺杆3051穿过第二通孔后与第三调节螺母3052螺接。根据实际情况,拧转第三调节螺母3052,当需要调节第三夹板303与第四夹板304的距离时,拧松第三调节螺母3052,可对第三夹板303与第四夹板30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价,当第三夹板303与第四夹板304的距离调节完成,达到可夹持第二待测设备的距离,拧紧第三调节螺母3052,实现对第二待测设备的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板302设置有锁紧螺孔(图未示),锁紧螺孔与第二滑孔连通,锁紧螺钉60用于螺接于锁紧螺孔,并且抵接摆动杆40,以使摆动杆40与第二滑板302固定,实现第二固定装置30固定在摆动杆40上,不随意滑动。根据实际情况,当需要调节第一固定装置20和第二固定装置3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的距离时,可通过拧松锁紧螺钉60,锁紧螺钉60不抵接摆动杆40,这时,第一固定装置20可在摆动杆40上滑动,实现第一固定装置20与第二固定装置30之间距离的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固定装置20安装于底座10,第一固定装置20用于安装第一待测设备,摆动杆40其一端与底座10转动连接,摆动杆40可相对于底座10转动,并且摆动杆40的一端靠近第一固定装置20,此外,将第二固定装置30安装于摆动杆40,并且第二固定装置30可沿摆动杆40滑动,第二固定装置30用于安装第二待测设备,其中,当第二固定装置30沿摆动杆40滑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20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的距离,在摆动杆40摆动时,可调节第一固定装置20与第二固定装置30之间的角度,这样设置,可同时实现对第一待测设备和第二待测设备之间距离以及角度的调节,这对于在两个雷达的射频电路板之间的同频干扰测试中非常便利。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一种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将所述第一雷达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
步骤S120:将所述第二雷达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0;
步骤S130:调节所述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之间的角度以及距离;
其中,调节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之间的角度,具体为:拧松锁紧螺母,摆动杆40转动并带动第二固定装置30转动,此时,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装置20上的第一雷达和第二固定装置30上的第二雷达两者之间的角度随着摆动杆40的转动而发生变化。
此外,调节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之间的距离,具体为:拧松锁紧螺钉60,第二固定装置30可沿摆动杆40滑动,此时,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装置20上的第一雷达和第二固定装置30上的第二雷达两者之间的距离随着第二固定装置30的滑动而发生变化。
步骤S140:获取在各所述角度和距离时,所述第一雷达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雷达的第二信号;
步骤S150,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在各所述角度和距离对应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节第二固定装置30在摆动杆40上滑动,调节第二雷达与第一雷达之间的距离,也可通过转动摆动杆40,从而带动第二固定装置30转动,实现调节第二雷达与第一雷达之间的角度,之后获取在各角度和距离的第一雷达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雷达的第二信号,并最终确定第一雷达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雷达的第二信号在各角度和距离对应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
请参阅图7,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第二实施例与其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S160:获取所述信号同频干扰程度最小对应的角度和距离;
步骤S170:将获取到的角度和距离分别作为所述信号传输设备的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的第一角度和第一距离。
其中,第一角度为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之间的最优角度,具体为:转动摆动杆40带动第二固定装置30转动,安装于第二固定装置30上的第二雷达随之转动,并与第一雷达之间的角度发生改变,获取第二雷达与第一雷达不同角度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当第二雷达移动至第一角度时,此时获取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最小,第一角度即为最优角度。
其中,第一距离为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之间的最优距离,具体为:调节第二固定装置30在摆动杆40上滑动,安装于第二固定装置30上的第二雷达随之移动,并与第一雷达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获取第二雷达与第一雷达不同距离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当第二雷达移动至第一距离时,此时获取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最小,第一距离即为最优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雷达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雷达的第二信号在各角度和距离对应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之后,获取第一雷达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雷达的第二信号相互干扰程度最小的对应位置的角度以及距离,并将对应的角度和距离分别作为信号传输设备的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的第一角度和第一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雷达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0,将所述第二雷达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0,并调节所述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之间的角度以及距离,之后,获取在各所述角度和距离时,所述第一雷达的第一信号和第二雷达的第二信号,最后,根据所述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确定所述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在各所述角度和距离对应的信号同频干扰程度。通过这样设置,可完成对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相互之间的同频干扰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固定装置,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一待测设备;
摆动杆,其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并且所述摆动杆的所述一端靠近所述第一固定装置;
第二固定装置,安装于所述摆动杆,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可沿所述摆动杆滑动,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用于安装第二待测设备;
其中,当所述第二固定装置沿所述摆动杆滑动时,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的距离,在所述摆动杆摆动时,可调节所述第一固定装置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之间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板、连接板、顶板、第二夹板和第一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夹板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板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安装于所述顶板,并且所述第一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板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用于夹持所述第一待测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设置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螺杆、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从所述第一通孔穿过后与所述第二夹板固定,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均与所述第一螺杆螺接,并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分别位于所述顶板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面向所述第二夹板的一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板面向所述第一夹板的一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用于收容待测设备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杆设置有摆动孔;
所述底座凸起有转动螺柱,所述转动螺柱穿过所述摆动孔,所述摆动杆可以所述转动螺柱为圆心转动;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螺接于所述转动螺柱,所述锁紧螺母可用于将所述摆动杆锁死于所述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置有角度标尺,所述角度标尺以所述摆动孔为圆心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三夹板、第四夹板和第二调节组件;
所述第一滑板设置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二滑板设置有第二滑孔,所述摆动杆穿过所述第一滑孔和第二滑孔,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均可沿所述摆动杆滑动;
所述第三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板固定,所述第四夹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板固定,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夹板和第四夹板用于夹持所述第二待测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夹板设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螺杆和第三调节螺母,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夹板固定,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与所述第三调节螺母螺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板设置有锁紧螺孔,所述锁紧螺孔与所述第二滑孔连通;
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用于螺接于所述锁紧螺孔,并且抵接所述摆动杆,以使所述摆动杆与所述第二滑板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上设置有距离标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74340.4U CN213903777U (zh) | 2020-10-22 | 2020-10-22 | 一种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74340.4U CN213903777U (zh) | 2020-10-22 | 2020-10-22 | 一种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903777U true CN213903777U (zh) | 2021-08-06 |
Family
ID=77114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74340.4U Active CN213903777U (zh) | 2020-10-22 | 2020-10-22 | 一种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9037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9340A (zh) * | 2020-10-22 | 2021-02-19 |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装置及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 |
-
2020
- 2020-10-22 CN CN202022374340.4U patent/CN21390377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9340A (zh) * | 2020-10-22 | 2021-02-19 |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调节装置及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92986B (zh) | 万向调校支架、数显毫米波雷达调校系统及其调节方法 | |
CN213903777U (zh) | 一种调节装置 | |
KR20150108680A (ko) | 차량용 레이더의 조정 방법 및 제어 장치 | |
JP2014052187A (ja) | レーダ装置および物標高算出方法 | |
US20050280593A1 (en) | Satellite tracking antenna and method using rotation of a subreflector | |
JP2003506722A (ja) | 車両に配置されるレーダーセンサを位置調整する方法 | |
CN112946588B (zh) | 一种测试平台以及通道误差的确定方法 | |
CN109507671B (zh) | 车辆的雷达设备和使用该雷达设备估计角度的方法 | |
JP4210319B2 (ja) | 衛星追跡アンテナシステム及び衛星追跡方法 | |
CN211236220U (zh) | 雷达测试装置及雷达产线测试系统 | |
JP6984448B2 (ja) | 照準器、電波センサおよび調整方法 | |
CN1943075B (zh) | 卫星跟踪天线系统及所用的方法 | |
CN112379340A (zh) | 一种调节装置及检测信号传输设备的同频干扰的方法 | |
KR100527848B1 (ko) | 근역 측정을 위한 안테나 정합 장치 | |
CN111267743A (zh) | 一种可调节车载激光雷达固定支架 | |
KR20010072444A (ko) | 안테나 장치 | |
CN110658501A (zh) | 一种雷达范围测量系统及方法 | |
CN112677887B (zh) | 一种车身姿态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 |
EP1111714B1 (en) |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lignment of a directional radar antenna | |
CN113093127A (zh) | 一种车辆雷达角误差测试系统 | |
CN208672452U (zh) | 一种用于测试汽车元件刚度的测试装置 | |
CN109597094B (zh) | 基于无人机的通用交通工具的全极化近场扫描方法和系统 | |
CN111044002A (zh) | 车辆方向盘转角测试装置 | |
CN214227127U (zh) | 相控阵平面天线近场测试设备 | |
CN212569108U (zh) | 一种多自由度毫米波雷达安装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