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94283U -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94283U
CN213894283U CN202022481184.1U CN202022481184U CN213894283U CN 213894283 U CN213894283 U CN 213894283U CN 202022481184 U CN202022481184 U CN 202022481184U CN 213894283 U CN213894283 U CN 213894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conveyor belt
conveying
driving mechanism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11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绿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h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h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hr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11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94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94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942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件转移装置,设于用于输送工件的传送带的侧部,所述传送带用于将放置其上的工件从传送带的第一端传送至第二端;工件转移装置包括推料机构,该推料机构靠近所述传送的第二端设置,推料机构包括推料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推料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并能移位至位于传送带第二端上的工件的上游侧,而将该工件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推离该传送带。这种工件转移装置动作过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停留在传动带末端的工件的转移过程,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机械手或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提高了整个产品生产线的效率。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Description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加工的工件输送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化加工生产线中通常包括多个加工单元,每个加工单元均需要进行工件的上下料操作,其中,相邻的加工单元之间一般通过传送带对相应工件进行输送,工件传送到位后,通常需要通过机械手来完成工件的转移过程。如申请号为:CN201510112209.1(授权公告号为:CN10475993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这样《一种汽车制动钳支架的自动化生产线的输送装置》,包括拉削加工装置和上、下料装置,其中,上、下料装置一般是通过传送带对相应工件进行输送的,具体地,待加工工件是从传送带的一端进行上料,然后经传送带输送至第二端,在传送带的第二端处设有机械手,用以将工件从传送带上夹取然后转移至加工部分。
但是,在某些工况下,由于存在空间干涉问题或者从节省生产成本考虑,不宜再额外设置一个机械手,来完成相邻传送带之间的工件转移过程或者实现工件在传送带的末端的下料过程,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动作过程简单、成本低的工件转移装置成为了本技术领域人员亟待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动作过程简单、成本低的工件转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工件转移装置,设于用于输送工件的传送带的侧部,所述传送带用于将放置其上的工件从传送带的第一端传送至第二端;工件转移装置包括推料机构,该推料机构靠近所述传送的第二端设置,推料机构包括推料件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推料件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并能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移位至位于传送带第二端上的工件的上游侧,而将该工件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推离该传送带。
为了实现驱动装置对推料件的驱动动作,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第一驱动机构以及联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设于所述的固定座上,所述联动杆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联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铰接,所述联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料件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的作用下,所述联动杆能带动所述推料件转动至位于传送带第二端上的工件的上游侧或直接作用于位于传送带第二端上的工件并将该工件推离传送带。
为了减少推料机构的占用空间,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联动杆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所述联动杆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设置,且与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推料件为一推料板,该推料板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杆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能上下移动,并通过所述联动杆带动所述推料板转动,从而使所述的推料板具有靠近所述传送带而对应位于传送带上工件的上游侧的挡料状态以及具有远离所述传送带以使工件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通过的放行状态。可以想到的是,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联动杆也可以设于传动带的左侧或右侧位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气缸或电机。第一驱动机构优选为气缸。
为了将停留在传动带的第二端的工件有效推离传送带,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二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固定座连接,从而带动该固定座及设于固定座上的第一驱动结构、联动杆及推料件沿所述传送带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当工件停留在传动带的第二端的位置距离能脱离该传送带的脱离位置相对较近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推料件作用于工件,而将工件推离传送带;而,当工件停留在传动带的第二端的位置距离能脱离该传送带的脱离位置相对较远时,可通过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带动第一驱动结构、联动杆及推料件沿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移动,将工件推离传送带,提高工件转移过程的可靠性。
为了方便设置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带的一侧的支撑架,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设于该支撑架上。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缸或电机。为了提高工件转移效率及从成本考虑,第二驱动机构优选为气缸。
为了使工件能单个依次传送至传送带的第二端,以方便推料机构进行推料动作,保证工件转移过程的可靠性,还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带上以使传动带上的工件单个通过的阻挡放行机构,在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上,该阻挡放行机构位于所述推料机构的上游。
为了实现工件的单个放行动作,所述阻挡放行机构包括沿传送带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且位于传送带上方的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的输出轴能够上下运动并且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所述第一挡件和第二挡件在第三驱动机构和第四驱动机构分别驱动下分时上下运动,并且所述第二挡件能向下挡住工件而阻挡工件沿传送带运动,所述第一挡件能向下运动从工件的侧部挡住工件沿传送带运动。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架以及设于该固定架上循环转动的传送带,上述工件转移装置设于所述传送带的侧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工件转移装置是设于传送带的侧部,包括靠近传送的第二端设置的推料机构,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该推料机构的推料件能移位至位于传送带第二端上的工件的上游侧,而将该工件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推离该传送带。这种工件转移装置动作过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停留在传动带末端的工件的转移过程,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机械手或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提高了整个产品生产线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推料板处于挡料状态);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推料板处于放行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加上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6,一种工件转移装置,可设于用于输送工件40的传送带11的侧部,用于将传动带上的工件40从该传送带11上推离,其中,可以是传动带上的工件40转移至与之相邻的另一传送带上(两个传送带等高度设置,并相接合),或转移至下一加工工序的加工装置上,或者直接作卸料处理。
参见图1,传送带11是固定在一固定架10上,而能够在电机的带动下循环转动,从而将放置其上的工件40从传送带11的第一端传送至第二端,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参见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上述工件转移装置的邻近传动带的第二端进行设置。
参见图3,工件转移装置包括推料机构20以及阻挡放行机构30。阻挡放行机构30及推料机构20沿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即,在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上,该阻挡放行机构30位于推料机构20的上游。其中,阻挡放行机构30能使传送带11上的工件40依次传送至传送带11的第二端,避免工件40在传送的第二端堆积,以方便推料机构20进行推料动作,保证工件40转移过程的可靠性。传送带11上设有支撑架26,该支撑架26架设在传动带的上方,推料机构20以及阻挡放行机构30均设置在该支撑架26上。
参见图3及图5,阻挡放行机构30包括沿传送带11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的、且位于传送带11上方的第三驱动机构31和第四驱动机构32。第三驱动机构31和第四驱动机构32的输出轴能够上下运动并且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其中,上述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在第三驱动机构31和第四驱动机构32分别驱动下分时上下运动,并且第二挡件34能向下挡住工件40而阻挡工件40沿传送带11运动,第一挡件33能向下运动从工件40的侧部挡住工件40沿传送带11运动。本实施例的第一挡件33为两个竖向设置的挡料杆,两个挡料杆沿传动带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工件40的尺寸及形状进行选择。如本实施例中的输送的工件40为斜齿轮,斜齿轮竖向放置在传送带11上,在相邻的两个斜齿轮接触时,由于斜齿轮的外缘为圆形,所以两者接触位置的两侧具有间隙,上述两个挡料杆便可分别伸入到上述间隙中,从而对后方的斜齿轮进行阻挡,其中,上述两个挡料杆之间的间距小于斜齿轮工件40的外径。
工件40通过传送带11送往推料机构20时,第四驱动机构32带动第二挡件34往下移动,挡住位于传送带11末端的工件40,该工件40即为“待命”工件40,然后第三驱动机构31也带动第一挡件33往下移动,使第一挡件33的下端挡住传送带11末端的倒数第二个工件40,即该倒数第二个工件40使其不会向前运动,此时即使有其他工件40随着传送带11运动至该倒数第二个工件40,也会因为该倒数第二个工件40固定不动而不会向前运动;当推料机构20发送需求命令时,第四驱动杆机构带动第二挡件34上移,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第一挡件33不运动,使“待命”工件40跟着传送带11运动,形成放行状态。该“待命”工件40进入推料机构20所在区域之后,第四驱动杆机构带动第二挡件34下移位于传送带11上由放行状态变成阻挡状态,第三驱动机构31带动第一挡件33上移,进而松开该倒数第二个工件40,使下一个工件40,即该倒数第二个工件40从第一挡件33中放行,靠在第二挡件34上,即该第二挡件34挡住“待命”工件40,进入“待命”状态。然后第三驱动机构31下移,向下挡住再下一个工件40,即该第三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挡件33挡住下一个工件40。两个驱动机构重复上述动作,能使传送带11上的工件40按照需求依次进入推料机构20。
上述第三驱动机构31以及第四驱动机构32优选为气缸。
参见图2,推料机构20包括推料件24以及驱动装置,推料件24与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并能移位至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的上游侧,而将该工件40沿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推离该传送带11。
继续参见图2,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机构21、第二驱动机构22、联动杆23以及推料件24。第二驱动机构22同样设置在上述的支撑架26上。该第二驱动机构22的动力输出端运动方向与传送带11的长度方向一致。固定座25设于第二驱动机构22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一驱动机构21、联动杆23以及推料件24均设置在该固定座25上。在第二驱动机构22动作时,能带动该固定座25及设于固定座25上的第一驱动结构、联动杆23及推料件24沿传送带1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本实施例的第二驱动机构22可选择为气缸。
结合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21为气缸,该气缸的尾端通过第一销轴27转动连接在固定座25上。气缸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销轴28与联动杆23的第一端铰接。联动杆23的中部还通过第二销轴28转动连接在固定座25上,联动杆23的第二端与推料件24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21的作用下,联动杆23能绕第三销轴29旋转,从而带动推料件24转动至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的上游侧或直接作用于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并将该工件40推离传送带11。
参见图2,固定座25为竖向设置的平板,并位于传动带的上方,由此,第一驱动机构21以及联动杆23也对应位于传送带11的上方,其中,联动杆23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设置,且与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垂直。推料件24为一推料板,该推料板的上端与联动杆23连接,第一驱动机构21竖向设置在固定座25上,其动力输出端能上下移动,从而通过联动杆23带动推料板在竖向平面内转动。在第一驱动装置21的动力输出端上移时,推料板随联动杆23向下转动,靠近传送带11,而对应位于传送带11上工件40的上游侧,此时,推料板24是处于挡料状态。在第一驱动装置21的动力输出端下移时,推料板随联动杆反向转动,向上远离传送带11,在推料板与传送带之间留出供工件沿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通过的让位空间,此时是处于放行状态。
工件40从传送带11上进行转移的过程,可以是由上述推料机构20的第一驱动机构21完成,也可以是有第一驱动机构21和第二驱动机构22相互配合完成。如,当工件40停留在传动带的第二端的位置距离能脱离该传送带11的脱离位置相对较近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带动推料件24作用于工件40,而将工件40推离传送带11;而,当工件40停留在传动带的第二端的位置距离能脱离该传送带11的脱离位置相对较远时,可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1进行动作,在推料板转动至上述挡料状态时,然后再通过上述第二驱动机构22带动带动第一驱动结构、联动杆23及推料件24沿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移动,将工件40推离传送带11,提高工件40转移过程的可靠性。
结合图1及图6,一种应用上述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架10以及设于该固定架10上循环转动的传送带11,上述工件转移装置设于传送带11的侧部。传动带的支撑架26上还设有围设在工件转移装置(包括推料机构20以及阻挡放行机构30)外周的防护罩12。防护罩12上具有能相对打开的门体13,以便操作人员对工件转移装置进行查看或检修。
本实施例的工件转移装置是设于传送带11的侧部,包括靠近传送的第二端设置的推料机构20,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该推料机构20的推料件24能移位至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的上游侧,而将该工件40沿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推离该传送带11。这种工件转移装置动作过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用于停留在传动带末端的工件40的转移过程,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机械手或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提高了整个产品生产线的效率。

Claims (10)

1.一种工件转移装置,设于用于输送工件(40)的传送带(11)的侧部,所述传送带(11)用于将放置其上的工件(40)从传送带(11)的第一端传送至第二端;
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料机构(20),该推料机构(20)靠近所述传送的第二端设置,推料机构(20)包括推料件(24)以及驱动装置,所述推料件(24)与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并能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移位至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的上游侧,而将该工件(40)沿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推离该传送带(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座(25)、第一驱动机构(21)以及联动杆(23),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设于所述的固定座(25)上,所述联动杆(2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25)上,所述联动杆(2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的动力输出端铰接,所述联动杆(23)的第二端与所述推料件(24)连接,在第一驱动机构(21)的作用下,所述联动杆(23)能带动所述推料件(24)转动至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的上游侧或直接作用于位于传送带(11)第二端上的工件(40)并将该工件(40)推离传送带(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以及联动杆(23)位于所述传送带(11)的上方,所述联动杆(23)的转动轴线为水平设置,且与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垂直,所述推料件(24)为一推料板,该推料板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杆(23)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的动力输出端能上下移动,并通过所述联动杆(23)带动所述推料板转动,从而使所述的推料板具有靠近所述传送带(11)而对应位于传送带(11)上工件(40)的上游侧的挡料状态以及具有远离所述传送带(11)的以使工件沿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通过的放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1)为气缸或电机。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22),该第二驱动机构(22)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的固定座(25)连接,从而带动该固定座(25)及设于固定座(25)上的第一驱动结构、联动杆(23)及推料件(24)沿所述传送带(11)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带(11)的一侧的支撑架(26),所述的第二驱动机构(22)设于该支撑架(26)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22)为气缸或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传送带(11)上以使传动带上的工件(40)单个通过的阻挡放行机构(30),在传送带(11)的传送方向上,该阻挡放行机构(30)位于所述推料机构(20)的上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放行机构(30)包括沿传送带(11)的运动方向依次间隔、且位于传送带(11)上方的第三驱动机构(31)和第四驱动机构(32),所述第三驱动机构(31)和第四驱动机构(32)的输出轴能够上下运动并且分别固定连接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所述第一挡件(33)和第二挡件(34)在第三驱动机构(31)和第四驱动机构(32)分别驱动下分时上下运动,并且所述第二挡件(34)能向下挡住工件(40)而阻挡工件(40)沿传送带(11)运动,所述第一挡件(33)能向下运动从工件(40)的侧部挡住工件(40)沿传送带(11)运动。
10.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10)以及设于该固定架(10)上循环转动的传送带(11),上述工件转移装置设于所述传送带(11)的侧部。
CN202022481184.1U 2020-10-30 2020-10-30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Active CN213894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1184.1U CN213894283U (zh) 2020-10-30 2020-10-30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1184.1U CN213894283U (zh) 2020-10-30 2020-10-30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94283U true CN213894283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115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1184.1U Active CN213894283U (zh) 2020-10-30 2020-10-30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942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1969A (zh) * 2022-05-27 2022-08-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输送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41969A (zh) * 2022-05-27 2022-08-26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自动输送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1765B (zh) 一种多用途的上料装置及上料方法
CN109692992B (zh) 汽车钢板精剪自动化生产装置
CN111300016B (zh) 一种管件自动组装机构
CN210971722U (zh) 一种电池自动装箱机
CN102780048A (zh) 一种全自动包片机
CN213894283U (zh) 工件转移装置以及应用该工件转移装置的工件输送装置
EP0807482A1 (en) Combination tool changer and storage device for table-type blanking machine
CN210392997U (zh) 一种推送式装车机
CN1044691C (zh) 正交三轴机械手的驱动装置
CN105058493B (zh) 一种模切纸制品边料清除设备
CN109248965A (zh) 一种三轴冲压送料机械手
CN215046850U (zh) 一种暂存夹托移载装置
CN212330445U (zh) 一种紧凑型管材上料装置
CN214140528U (zh) 一种旋转伸缩抓料机构及全自动上下料机
CN212212909U (zh) 一种鞋子的避让抓取装置
CN214569004U (zh) 应用于纸托自动化加工的上下料机械手
CN211077623U (zh) 一种夹取移动装置
CN211916241U (zh) 一种简易型管材上料装置
CN214421718U (zh) 应用于纸托自动化加工的分料机构
CN108974505B (zh) 一种用于包装袋折叠机的卷袋传输装置
CN108311605B (zh) 板材冲压联合供料系统
CN216659095U (zh) 一种用于可降解购物袋的高性能制袋机
CN218695050U (zh) 送料单元及送料装置
CN214421719U (zh) 纸托自动化加工系统
CN220010968U (zh) 一种汽车头枕面料上料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