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82528U -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82528U
CN213882528U CN202021473145.0U CN202021473145U CN213882528U CN 213882528 U CN213882528 U CN 213882528U CN 202021473145 U CN202021473145 U CN 202021473145U CN 213882528 U CN213882528 U CN 213882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ward
handle
wall
slide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314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丽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Mesch Furni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Mesch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Mesch Furni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Mesch Furni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314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82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82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82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包括底盘主体、操作把手、后仰拉绳和气压棒拉绳,所述底盘主体的外侧皆安装有坐垫前后移动机构,且坐垫前后移动机构的下端底盘主体的左侧外壁贯穿安装有操作把手。本实用新型该结构改进的多功能底盘设置有操作把手、后仰拉绳、气压棒拉绳、后仰弹力调整机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和坐垫高度调节机构,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操作把手朝不同方向扳动,调节靠背的角度、座垫的升降和座垫的前后移动,简化了座椅的结构,且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让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合理,易可直接坐在座椅上对座椅进行调整,增强了座椅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背景技术
座椅是方便人类生活的装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办公室和餐馆的重要设备,随着现代生活的日渐改善,选购舒服的座椅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可调式座椅,比如折叠椅、可升降的转椅、可调整靠背倾斜角度的靠背椅。在现有的座椅设计中,人们在座椅的两侧分别设有单独控制座椅升降、椅背和头枕前后摆动与座垫前后滑动的把手,由于把手较多,人们操作起来感觉比较繁琐,且操作比较麻烦,为人们使用带来不便。另外,控制以上三种功能往往需要三条拉绳控制,这种结构的底盘还是存在机构复杂、操作不方便、体积大、不美观的缺点,因此亟需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由于把手过多引起的操作起来繁琐,内部构造复杂,使用起来不方便,体积大且影响美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包括底盘主体、操作把手、弹力调整旋钮、后仰拉绳和气压棒拉绳,所述底盘主体的外侧皆安装有坐垫前后移动机构,且坐垫前后移动机构的下端底盘主体的左侧外壁贯穿安装有操作把手,所述底盘主体的后端通过椅背连接杆安装有椅背,所述底盘主体的内壁前端安装有后仰弹力调整机构,且后仰弹力调整机构右侧底盘主体内壁安装有椅背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底盘主体内部固连有坐垫高度调节机构,所述操作把手的左端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右端通过插销安装有把手连接块,所述把手连接块的顶端中部固连有滑座锁定控制杆,且把手连接块的右端固连有把手基座,所述把手基座的一端设有后仰绳凹槽,且把手的底端设有气压棒拉绳凹槽,所述后仰拉绳的一端
通过凹槽固连在椅背角度调节机构中,且后仰拉绳的另一端远离椅背角度调节机构固连在操作把手右端,所述气压棒拉绳的一端通过气压棒拉绳凹槽固连在坐垫高度调节机构中,且气压棒拉绳的另一端远离坐垫高度调节机构固连在操作把手的底端,所把手右端通过滑座锁定控制杆连接坐垫高度调节机构。
优选的,所述后仰拉绳的左端连接在把手连接块上,且后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后仰定位块,所述气压棒拉绳的一端固连在把手底部的凹槽中,且气压棒拉绳的另一端通过拉绳固定块固连在气压棒扳动杆的凹槽中。
优选的,所述气压棒拉绳通过拉绳固定块穿插在后仰锁定控制弹簧的内部,且后仰锁定控制弹簧的一端焊接在拉绳固定块的后端外壁上,所述后仰锁定控制弹簧的另一端远离拉绳固定块焊接在后仰定位块的前端外壁上,所述后仰定位块的后端外壁焊接有后仰锁定弹簧,且后仰锁定弹簧远离后仰定位块的一端焊接在后仰锁定齿的前端外壁,所述后仰锁定齿的后端上下等距离贯穿有后仰旋转螺杆与后仰定位螺杆,且后仰旋转螺杆的底端固连有气压棒扳动杆。
优选的,所述弹力调整旋钮的右侧安装有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且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的右端卡合在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外壁上,所述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后端贯穿连接有后仰弹簧前基座,所述后仰弹簧前基座的左侧外壁焊接有后仰弹簧,且后仰弹簧的一端远离后仰弹簧前基座焊接在后仰弹簧后基座的右侧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坐垫前后移动机构的内部开设有滑座固定架,且滑座固定架的前后两端皆固连有滑座轴承,滑座支架外壁通过滑座支架固定螺丝固定在滑座轴承中安插在滑座固定架的内壁,坐垫前后移动机构的内部中间固连有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且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内部安插有滑座定位齿,所述滑座定位齿右侧焊接有滑座弹簧,且滑座弹簧的另一端刚接在坐垫前后移动机构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左侧连接有弹力调整旋钮,且弹力调整旋钮的外壁设有防滑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构改进的多功能底盘设置有操作把手、后仰拉绳、气压棒拉绳、后仰弹力调整机构、椅背角度调节机构、坐垫高度调节机构和坐垫前后移动机构,坐垫前后移动机构、坐垫高度调节机构和椅背角度调节机构三种机构通过两根拉绳牵引控制,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操作把手朝不同方向扳动,调节靠背的角度、座垫的升降和座垫的前后移动,简化了座椅的结构,且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让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合理,易可直接坐在座椅上对座椅进行调整,增强了座椅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仰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压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弹力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01、滑座固定架;102、滑座支架;103、滑座轴承;104、滑座支架固定螺丝;105、滑座定位齿;106、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107、滑座弹簧;2、操作把手;201、把手;202、插销;203、把手连接块;204、滑座锁定控制杆;205、把手基座;206、拉绳固定块;207、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8、后仰锁定弹簧;209、后仰定位块;210、后仰锁定齿;211、后仰旋转螺杆;212、后仰定位螺杆;213、气压棒扳动杆;3、底盘主体;4、弹力调整旋钮;401、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2、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403、后仰弹簧前基座;404、后仰弹簧;405、后仰弹簧后基座;5、椅背连接杆;6、椅背;7、后仰拉绳;8、气压棒拉绳;9、后仰弹力调整机构;10、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1、坐垫高度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包括底盘主体3、操作把手2、弹力调整旋钮4、后仰拉绳7和气压棒拉绳8,底盘主体3的外侧皆安装有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且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下端底盘主体3的左侧外壁贯穿安装有操作把手2,底盘主体3的后端通过椅背连接杆5安装有椅背6,底盘主体3的内壁前端安装有后仰弹力调整机构9,且后仰弹力调整机构9右侧底盘主体3内壁安装有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底盘主体3内部固连有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操作把手2的左端安装有把手201,且把手201的右端通过插销202安装有把手连接块203,把手连接块203的顶端中部固连有滑座锁定控制杆204,且把手连接块203的右端固连有把手基座205,把手基座205的一端设有后仰绳凹槽,且把手201的底端设有气压棒拉绳凹槽,后仰拉绳7的一端通过凹槽固连在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中,且后仰拉绳7的另一端远离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固连在操作把手2右端,气压棒拉绳8的一端通过气压棒拉绳凹槽固连在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中,且气压棒拉绳8的另一端远离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固连在操作把手2的下端,所述把手201右端通过滑座锁定控制杆204连接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其作用在于使用两根拉绳牵引装置主体,相对于市面的三根绳,增加了装置的便捷性;后仰拉绳7的左端连接在把手连接块203上,且后仰拉绳7的另一端穿过后仰定位块209,气压棒拉绳8的一端固连在把手201底部的凹槽中,且气压棒拉绳8的另一端通过拉绳固定块206固连在气压棒扳动杆213的凹槽中,其作用在于固定拉绳,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气压棒拉绳8通过拉绳固定块206穿插在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内部,且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一端焊接在拉绳固定块206的后端外壁上,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另一端远离拉绳固定块206焊接在后仰定位块209的前端外壁上,后仰定位块209的后端外壁焊接有后仰锁定弹簧208,且后仰锁定弹簧208远离后仰定位块209的一端焊接在后仰锁定齿210的前端外壁,后仰锁定齿210的后端上下等距离贯穿有后仰旋转螺杆211与后仰定位螺杆212,且后仰旋转螺杆211的底端固连有气压棒扳动杆213,其作用在于调节装置的后仰机构,增强了装置的完整性;弹力调整旋钮4的右侧安装有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且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的右端卡合在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402外壁上,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402后端贯穿连接有后仰弹簧前基座403,后仰弹簧前基座403的左侧外壁焊接有后仰弹簧404,且后仰弹簧404的一端远离后仰弹簧前基座403焊接在后仰弹簧后基座405的右侧外壁上,其作用在于对装置的弹力作用,增强了装置的实用性;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内部开设有滑座固定架101,且滑座固定架101的前后两端皆固连有滑座轴承103,滑座支架102外壁通过滑座支架固定螺丝104固定在滑座轴承103中安插在滑座固定架101的内壁,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内部中间固连有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106,且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106内部安插有滑座定位齿105,滑座定位齿105右侧焊接有滑座弹簧107,且滑座弹簧107的另一端刚接在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内壁,其作用在于滑动座椅前后,增强了装置的完整性;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左侧连接有弹力调整旋钮4,且弹力调整旋钮4的外壁设有防滑纹,其作用在于方便旋转弹力调整旋钮4,增强了手掌与弹力调整旋钮4之间的摩擦力,使装置更加实用。
工作原理:椅背后仰调节机构实施介绍:后仰拉绳7的一端固定在把手连接块203上,另一端穿过后仰定位块209连接在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内部,操作把手2左端的把手201的右端与把手基座205内皆设有相应的凸点与凹槽,向后扳动把手201至凹槽时,松开把手201,此时把手连接块203将通过定位点固定在固定位置,后仰拉绳7在把手连接块203的作用下拉动后仰锁定弹簧208,此时后仰定位块209在后仰锁定弹簧208的压迫下向前移动,此时后仰定位块209脱离后仰锁定齿210,此时椅背6的角度即可在椅背连接杆5的作用下带动后仰定位螺杆212以后仰旋转螺杆211为中心轴前后自由移动,向前扳动把手201至中间凹槽时,松开把手201,此时把手连接块203将固定在中间定位点,后仰拉绳7将摆脱把手201拉伸的力,后仰定位块209在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压迫下重新与后仰锁定齿210卡合,从而固定椅背6倾斜角度;
座垫升降调节机构实施介绍:气压棒拉绳8的一端固定在把手201底端的凹槽上,另一端通过拉绳固定块206固定在气压棒扳动杆213的凹槽上,向上扳动把手201,此时把手201通过气压棒拉绳8带动气压棒扳动杆213,此时气压棒扳动杆213中部的压块压迫气杆头部,达到座椅上升下降的目的,此时松开把手201,气压棒扳动杆213中部的压块与气杆的右部分离,使其杆固定在某一指定高度,从而达成座椅升降的目的;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功能实施介绍:坐垫通过滑座支架102固定在滑座固定架101的内部,滑座支架102与滑座固定架101之间通过滑座支架固定螺丝104安装在滑座轴承103上进行固定,当向前扳动把手201至前凹槽时,松开把手201,把手连接块203通过定位点固定在限定位置,此时滑座锁定控制杆204带动滑座定位齿105使其脱离滑座支架102的齿位,从而达到前后移动能力,向后扳动把手201至中间凹槽时,松开把手201,把手连接块203固定在定位点上,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106摆脱滑座锁定控制杆204的作用力,在滑座弹簧107的弹力作用力下,滑座定位齿105重新与滑座支架102上的齿位卡合,从而达到锁定作用;椅背后仰弹力调节功能实施介绍:椅背6的力度通过后仰弹簧404的弹性控制,由后仰弹簧后基座405与后仰定位螺杆212为其提供作用力,当弹力调整旋钮4顺时针扭动时,弹力调整旋钮4带动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旋转,此时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通过与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402卡合带动他后仰弹簧前基座403向后移动,从而使弹簧收缩,增大后仰效果,反之减少。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包括底盘主体(3)、操作把手(2)、弹力调整旋钮(4)、后仰拉绳(7)和气压棒拉绳(8),所述底盘主体(3)的外侧皆安装有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且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下端底盘主体(3)的左侧外壁贯穿安装有操作把手(2),所述底盘主体(3)的后端通过椅背连接杆(5)安装有椅背(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主体(3)的内壁前端安装有后仰弹力调整机构(9),且后仰弹力调整机构(9)右侧底盘主体(3)内壁安装有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所述底盘主体(3)内部固连有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所述操作把手(2)的左端安装有把手(201),且把手(201)的右端通过插销(202)安装有把手连接块(203),所述把手连接块(203)的顶端中部固连有滑座锁定控制杆(204),且把手连接块(203)的右端固连有把手基座(205),所述把手基座(205)的一端设有后仰绳凹槽,且把手(201)的底端设有气压棒拉绳凹槽,所述后仰拉绳(7)的一端通过凹槽固连在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中,且后仰拉绳(7)的另一端远离椅背角度调节机构(10)固定在操作把手(2)右端,所述气压棒拉绳(8)的一端通过气压棒拉绳凹槽固连在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中,且气压棒拉绳(8)的另一端远离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固连在操作把手(2)的下端,所把手(201)右端通过滑座锁定控制杆(204)连接坐垫高度调节机构(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仰拉绳(7)的左端连接在把手连接块(203)上,且后仰拉绳(7)的另一端穿过后仰定位块(209),所述气压棒拉绳(8)的一端固连在把手(201)底部的凹槽中,且气压棒拉绳(8)的另一端通过拉绳固定块(206)固连在气压棒扳动杆(213)的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压棒拉绳(8)通过拉绳固定块(206)穿插在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内部,且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一端焊接在拉绳固定块(206)的后端外壁上,所述后仰锁定控制弹簧(207)的另一端远离拉绳固定块(206)焊接在后仰定位块(209)的前端外壁上,所述后仰定位块(209)的后端外壁焊接有后仰锁定弹簧(208),且后仰锁定弹簧(208)远离后仰定位块(209)的一端焊接在后仰锁定齿(210)的前端外壁,所述后仰锁定齿(210)的后端上下等距离贯穿有后仰旋转螺杆(211)与后仰定位螺杆(212),且后仰旋转螺杆(211)的底端固连有气压棒扳动杆(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调整旋钮(4)的右侧安装有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且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的右端卡合在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402)外壁上,所述后仰弹力调整母齿轮(402)后端贯穿连接有后仰弹簧前基座(403),所述后仰弹簧前基座(403)的左侧外壁焊接有后仰弹簧(404),且后仰弹簧(404)的一端远离后仰弹簧前基座(403)焊接在后仰弹簧后基座(405)的右侧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仰弹力调整公齿轮(401)左侧连接弹力调整旋钮(4),且弹力调整旋钮(4)的外壁设有防滑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内部开设有滑座固定架(101),且滑座固定架(101)的前后两端皆固连有滑座轴承(103),滑座支架(102)外壁通过滑座支架固定螺丝(104)固定在滑座轴承(103)中安插在滑座固定架(101)的内壁,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内部中间固连有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106),且滑座定位齿固定小盖(106)内部安插有滑座定位齿(105),所述滑座定位齿(105)后侧焊接有滑座弹簧(107),且滑座弹簧(107)的另一端刚接在坐垫前后移动机构(1)的内壁。
CN202021473145.0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Active CN213882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3145.0U CN213882528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3145.0U CN213882528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82528U true CN213882528U (zh) 2021-08-06

Family

ID=7709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3145.0U Active CN213882528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82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572504B1 (en) Ergonomically improved chair or armchair
CN215271602U (zh) 一种可前后倾仰的椅子
EP0477762A2 (en) Reclining chair
CN111972897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CN213882528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底盘
CN212325923U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底盘
CN111759117A (zh) 一种结构改进的多功能底盘
CN210810058U (zh) 一种摇椅及其联动式摇椅骨架
CN212036837U (zh) 一种可任意调节靠背的高档沙发
CN219270519U (zh) 一种座垫与腰靠联动的办公椅
CN212394379U (zh) 一种办公椅
CN219835402U (zh) 一种办公椅腰靠调节结构
CN220966858U (zh) 一种便于睡觉的椅子
CN217592366U (zh) 一种可多功能调节的座椅
CN213940213U (zh) 一种可调节办公椅
CN209983820U (zh) 一种能够前后移动并升降的头枕机构
CN217448267U (zh) 一种重心自平衡高稳定性轮椅
CN220384696U (zh) 一种可调节宽度的椅子扶手及椅子
CN216089695U (zh)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CN215502064U (zh) 一种可调式靠背办公转椅
CN218008958U (zh) 一种后背结构可调的办公椅
CN219720237U (zh) 一种座椅靠背前后调节机构及座椅
CN217959351U (zh) 一种办公用便于调节高度的办公椅
CN221083165U (zh) 一种座椅底部金属骨架
CN218044400U (zh) 一种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