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89695U -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89695U
CN216089695U CN202121615826.0U CN202121615826U CN216089695U CN 216089695 U CN216089695 U CN 216089695U CN 202121615826 U CN202121615826 U CN 202121615826U CN 216089695 U CN216089695 U CN 216089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upport
clamping
tongu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58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良正
张叙俊
毛立
孙杰
沈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158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89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89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89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Characterized B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包括背支撑件、背支架以及支撑调节机构,背支撑件包括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下背组件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连接在背支架上;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背支架上,下背组件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支撑调节组件配置为下背组件可沿支撑调节组件长度方向移动并由支撑调节组件支撑停留在相应位置;相比现有技术而言,该椅背能够通过下背组件与支撑调节组件的配合实现座深的调节,且只需推拉下背组件,无需开关,操作简单;下背组件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上,这使得下背组件能够贴合不同姿势下人体的腰部,进一步合理的基于腰部支撑,并提升的使用舒适性。

Description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办公家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健康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科技虽然解放了体力劳动,但是让人陷入了伏案久坐的脑力劳动中,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久坐群体数量的不断增加,久坐中的人会不断调整臀部位置,以保证坐感的舒适,并且使用者工作时,大部分时间是坐在座垫的前三分之二的位置,这时靠背就不能很好地支撑住使用者的腰部。随之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了久坐行为引发的各种与年龄不符的腰部疾病。
市场上的调节腰部支撑的椅子,一般存在有腰部支撑件调节的行程较短的问题,有些椅子具有单个背框架,背框架包覆网布,人体腰背部由该背框架支撑,在背框架下部又设有一可调节的腰靠,以调节座深,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443193.7,它以气囊作为可调节的腰靠进行座深调节和实现顶腰效果,但行程较小,操作不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关键在于通过使用者推拉下背组件以调节座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包括:
背支架,配置为对背支撑件的主体支撑;
背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背支撑件包括上下分离的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上背组件设置在背支架上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下背组件位于上背组件下方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部;下背组件通过一支撑调节组件连接在背支架上;
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背支架上,下背组件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支撑调节组件配置为下背组件可沿支撑调节组件长度方向移动并由支撑调节组件支撑停留在相应位置。
为了使椅背组件具有调节座深的功能,故将背支撑件拆分为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并让下背组件实现该功能,上背组件与背支架固定连接,只需让下背组件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连接到背支架上,以此实现下背组件的移动,从而调节座深,同时降低了背支撑件与背支架连接的成本;下背组件能沿着支撑调节组件长度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动,并通过支撑调节组件支撑,从而真正实现了座深的调节;而座深调节的范围取决于支撑调节组件的行程,相较单背框网布后的调节机构来说,本方案的机构调节范围更大,无需开关,操作简单;下背组件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上,这使得下背组件能够贴合不同姿势下人体的腰部,进一步合理的进行腰部支撑,并提升了使用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的背支架为大致呈L型的板状体,包括竖板以及横板,横板用于连接椅座;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竖板上且朝向前下方设置。这意味着下背组件前移时是斜向下的,可以保证人躺下去的时候下背组件依然保持在腰部位置,能适应使用者不同坐姿,缓解久坐疲惫,也更适合放松和午休时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上背组件设置在竖板上端;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竖板中间偏上位置处,且支撑调节组件为一可伸缩件,下背组件朝向前下方移动时,支撑调节组件伸长并支撑下背组件停留在相应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背组件与支撑调节组件之间设有一弹力扭簧,该弹力扭簧位于下背组件与支撑调节组件的转动连接点处。这使得下背组件的转动具有弹性,当使用者姿势改变时,下背组件随之转动并由于弹力扭簧的存在能贴合不同姿势下的腰部,提升舒适性。
作为优选,所述下背组件为大致呈口字型的框架式结构,下背组件包括两根左右对称的竖杆以及连接两根竖杆的上横杆与下横杆,下横杆上设有转动连接座,转动连接座向上凸出于下横杆并与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弹力扭簧的容置槽,转动连接座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转动连接槽,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设置在转动连接槽中,弹力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与容置槽槽壁、转动连接槽槽壁相抵。
作为优选,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可为电动推杆、气杆或液压杆中的任意一个。使用电动推杆、气杆或液压缸这些较为常见通用的配件作为支撑调节组件,节省开发成本,又能实现支撑调节组件的功能。
作为优选,支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在下背组件移动时产生相对移动;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卡接机构,卡接机构配置为下背组件向前移动时,保持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对移动后的位置,卡接机构包括齿条、卡舌以及弹簧,齿条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卡槽,卡舌绕一枢轴旋转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卡槽卡接的趋势。实现了将下背组件支撑并保持在相应位置。
作为优选,卡接机构还包括有舌座及限位件,卡舌连接于舌座上,舌座与枢轴连接;齿条包括卡齿段,卡齿段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卡齿,卡槽形成于每两个卡齿之间;沿长度方向,齿条在卡齿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卡舌顶起保持段和回转凸台;沿齿条厚度方向,卡舌顶起保持段与回转凸台的高度均大于卡齿段高度;舌座上还设有与限位件配合的锁止舌,当卡舌位于卡齿段时,卡舌与相应位置的卡槽卡接配合,限位件未对锁止舌形成限制;当卡舌与卡舌顶起保持段相抵后使卡舌朝离开卡槽方向旋转,限位件将锁止舌锁止并使卡舌保持与卡槽脱开的解锁状态,并在第一、第二支撑座相对移动时跨过卡齿段并碰触回转凸台,促使卡舌反向转动至与卡槽卡接,锁止舌与限位件脱开。卡舌与相应位置的卡槽配合,此时下背组件可继续向前转动但无法向后转动,实现了支撑调节机构对背支撑件的支撑;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对移动后,卡舌可与不同卡槽卡接,实现了支撑调节机构将下背组件支撑并保持在相应位置;卡舌顶起保持段使卡舌过量转动,限位件可将锁止舌锁止,从而实现下背组件可向后转动,但无法进行支撑;回转凸台又能使被锁止的卡舌解锁,从而重新与卡槽卡接,恢复支撑调节机构对背支撑件的支撑;结构巧妙。
作为优选,沿齿条厚度方向卡舌顶起保持段的高度低于回转凸台的高度。这样设置以防止卡舌被顶起锁止后直接跨过回转凸台,使回转凸台失效。
作为优选,锁止舌与限位件始终交错,锁止舌旋转时,通过弹性形变越过限位件并与限位件抵接锁止或与限位件脱开解锁。该锁止方式简单有效,无需单独的机构对卡舌、舌座与锁止舌锁止,节约成本及装配时间。
作为优选,限位件与锁止舌两者至少有一个是弹性件。
作为优选,第一支撑座为中空套管,齿条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座内部;卡舌、舌座、弹簧以及限位件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套接配合;第二支撑座与背支架连接,第一支撑座与下背组件转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弹簧为扭簧,舌座通过枢轴与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扭簧套设在枢轴上,扭簧的第一扭臂与第二支撑座保持相对固定,扭簧的第二扭臂作用于舌座。扭簧用于将卡舌回位,使得第一、第二支撑座相对运动后卡舌始终能与相应的卡槽卡接。
作为优选,限位件为一个板状体,它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体上,限位件的一端悬空形成与锁止舌相配合的限位部。当限位件锁止卡舌时,限位部抵住锁止舌以对抗扭簧的弹力。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相比现有技术而言:
1、上背组件与背支架固定连接,只需让下背组件通过支撑调节组件连接到背支架上,以此实现下背组件的移动,从而调节座深,同时降低了背支撑件与背支架连接的成本;下背组件能沿着支撑调节组件长度方向向前或向后移动,并通过支撑调节组件支撑,从而真正实现了座深的调节。
2、座深调节的范围取决于支撑调节组件的行程,相较单背框网布后的调节机构来说,本方案的机构调节范围更大,无需开关,操作简单。
3、下背组件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上,这使得下背组件能够贴合不同姿势下人体的腰部,进一步合理的基于腰部支撑,并提升的使用舒适性。
4、下背组件前移时是斜向下的,可以保证人躺下去的时候下背组件依然保持在腰部位置,能适应使用者不同坐姿,缓解久坐疲惫,也更适合放松和午休时使用。
5、下背组件的转动具有弹性,当使用者姿势改变时,下背组件随之转动并由于弹力扭簧的存在能贴合不同姿势下的腰部,提升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该椅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对下背组件与支撑调节组件进行调节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下背组件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下背组件上转动连接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弹力扭簧安装在容置槽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支撑调节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舌与卡槽卡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舌位于初级卡槽时支撑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部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舌与卡槽卡接时支撑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C部的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锁止舌被限位部锁止后支撑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D部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卡舌被回转面顶回时支撑调节组件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E部的放大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支撑调节组件的爆炸图一;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支撑调节组件的爆炸图二;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齿条与第二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中齿条与第二支撑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各附图标记为:背支架1;竖板11;横板12;背支撑件2;上背组件21;下背组件22;竖杆221;上横杆222;下横杆223;转动连接座224;转动连接槽225;支撑调节组件101;第一支撑座102;第二支撑座103;齿条104;卡舌105;卡槽106;枢轴107;扭簧108;卡齿段109;卡齿110;自锁面111;滑动面112;舌座113;锁止舌114;弹性片115;限位部116;卡舌顶起保持段117;回转凸台118;顶起面119;末级卡槽120;回转面121;初级卡槽122;第一扭臂123;第二扭臂124;弹力扭簧125;容置槽1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市场上的调节腰部支撑的椅子,多数都是依靠在椅背上增设单独的腰部支撑件进行腰部支撑及调节,但这就使得座椅存在外观显得突兀、只支撑到腰背的一部分而舒适性差、腰部支撑件调节的行程较短等问题;所以,需要让椅背既能座深调节实现腰部支撑,也要美观、舒适、具有较大的调节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包括背支架1、背支撑件2以及支撑调节组件101。
背支架1配置为对背支撑件2的主体支撑,背支撑件2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背支撑件2包括上下分离的上背组件21与下背组件22,上背组件21设置在背支架1上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下背组件22位于上背组件21下方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部,并且可以在上背组件21与下背组件22的前侧包覆背垫或者铺设网布;下背组件22通过上述支撑调节组件101连接在背支架1上;上背组件21下部连接与背支架1上部,且上背组件21可与背支架1一体成型;支撑调节组件101设置在背支架1上,下背组件22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101前端部;支撑调节组件101配置为下背组件22可沿支撑调节组件101长度方向移动并由支撑调节组件101支撑停留在相应位置。
背支撑件2拆分为上背组件21与下背组件22并让下背组件22单独移动实现座深调节,使得下背组件22可以活动的距离更长,座深可调范围更大,同时降低了部件之间的连接成本;此外,由于下背组件22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上,使得下背组件22能够贴合不同姿势下人体的腰部,进一步合理的进行腰部支撑,并提升了使用舒适性。
如图3-5所示,所述背支架1为大致呈L型的板状体,包括用于连接椅背组件的竖板11以及用于连接椅座的横板12,所述上背组件21设置在竖板11上端,支撑调节组件101设置在竖板11中间偏上位置处且朝向前下方设置;这使得下背组件22能进行斜向下的前移和斜向上的后移,可以保证人躺下去的上环下背组件22依然保持在腰部位置,能适应使用者不同坐姿,缓解久坐疲惫,也更适合放松和午休时使用;进一步地,支撑调节组件101为一可伸缩件,下背组件22向前下方移动时,支撑调节组件101伸长并支撑下背组件22停留在相应位置。
所述的下背组件22与支撑调节组件101之间设有一弹力扭簧125,该弹力扭簧125位于下背组件22与支撑调节组件101的转动连接点处;具体地说,下背组件22大致呈口字型的框架式结构,下背组件22包括两根左右对称的竖杆221以及连接两根竖杆221的上横杆222与下横杆223,下横杆223上设有转动连接座224,转动连接座224向上凸出于下横杆223并与支撑调节组件101前端部转动连接;支撑调节组件101前端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弹力扭簧125的容置槽126,转动连接座224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转动连接槽225,支撑调节组件101前端部设置在转动连接槽225中,弹力扭簧125的两个扭臂分别与容置槽126槽壁、转动连接槽225槽壁相抵;这使得下背组件22的转动具有弹性,当使用者姿势改变时,下背组件22随之转动并由于弹力扭簧125的存在能贴合不同姿势下的腰部,提升舒适性。
因为电动推杆、气杆以及液压缸都比较常见,故在本实施例中不详细举例说明支撑调节组件101为电动推杆、气杆或液压杆的情况;为了使支撑调节组件101无需开关控制并拥有较强支撑力,故对支撑调节组件101做了如下设计:
如图2以及6-19所示,支撑调节组件101包括转动连接于下背组件22的第一支撑座102以及连接于背支架1的第二支撑座103,第一支撑座102与第二支撑座103在下背组件22移动时产生相对移动,第一支撑座102与第二支撑座103朝向前下方设置;所述的第一支撑座102为中空套管,第一支撑座102套设在第二支撑座103上,下背组件22移动时,支撑调节组件101伸缩运动;第一支撑座102与第二支撑座103之间设有卡接机构,卡接机构配置为背支撑件2向前张开时,保持第一支撑座102与第二支撑座103相对移动后的位置,卡接机构包括齿条104、卡舌105以及弹簧,齿条104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卡槽106,卡舌105绕一枢轴107旋转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卡槽106卡接的趋势;所述的弹簧为扭簧108;卡接机构主要起到的一个功能是,支撑调节组件101在腰背部向后靠在下背组件22上时,卡接机构使支撑调节组件101拥有支撑下背组件22的自锁能力,但卡接机构在下背组件22向前偏转时并无使支撑调节组件101自锁的能力。
所述的齿条104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02内,它包括卡齿段109,卡齿段109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卡齿110,卡槽106形成于每两个卡齿110之间,卡齿110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体,卡齿110包括滑动面112以及与第一、第二支撑座相对移动方向垂直的自锁面111,同一卡齿110上的滑动面112相对于自锁面111倾斜且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滑动面112相对于自锁面111更靠近下背组件22;所述的卡舌105形状为三角柱体,它包括尖端129,卡舌105的尖端129卡入卡槽106中并与卡槽106卡接配合,当腰背部向后靠在下背组件22上时,支撑调节组件101具有收缩的趋势,即第一支撑座102具有相对于第二支撑座103向后移动趋势,此时自锁面111抵靠到卡舌105的尖端129,卡舌105阻止第一支撑座103向后移动,即完成了支撑调节组件101在收缩时的自锁;当拉动下背组件22张开一级时,支撑调节组件101伸长一级,即第一支撑座102相对于第二支撑座103向前移动一级,此过程中,滑动面112与卡舌105相对滑动,直至卡舌105卡入下一个卡槽106中;下背组件22张开的每一级均对应一个卡槽106。
卡接机构还包括有舌座113及限位件,卡舌105连接于舌座113上,舌座113套设在枢轴107上,舌座113、卡舌105以及扭簧108设置在第二支撑座103上,扭簧108套设在枢轴107上,扭簧108的第一扭臂123与第二支撑座103保持相对固定,扭簧108的第二扭臂124作用于舌座113,使舌座113绕枢轴107转动后能恢复到初始位置;舌座113上还设有与限位件配合的锁止舌114,锁止舌114、舌座113以及卡舌105一体成型,锁止舌114与卡舌105存在130°的夹角;限位件为一个板状的弹性片115,它固定在第二支撑体上,弹性片115与锁止舌114始终交错,且弹性片115的一端悬空形成与锁止舌114相配合的限位部116。
沿长度方向,齿条104在卡齿段109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卡舌顶起保持段117和回转凸台118;沿齿条104厚度方向,卡舌顶起保持段117与回转凸台118的高度均大于卡齿段109高度,且回转凸台118高度大于卡舌顶起保持段117高度;卡舌顶起保持段117包括与滑动面112平行的顶起面119,顶起面119与卡齿段109的最后一个卡齿之间形成末级卡槽120;回转凸台118包括平行于自锁面111的回转面121,回转面121与卡齿段109的第一个卡齿之间形成初级卡槽122;当卡舌105位于卡齿段109时,卡舌105与相应位置的卡槽106卡接配合,弹性片115的限位部116未对锁止舌114形成限制;当卡舌105的尖端129从末级卡槽120中相对向后移动时,尖端129与卡舌顶起保持段117的顶起面119相抵后使卡舌105朝离开卡槽106方向旋转,锁止舌114随之旋转并越过弹性片115的限位部116并与限位部116抵接锁止,使卡舌105保持与卡槽106脱开的解锁状态;此时卡舌105的尖端129在支撑调节组件101收缩时跨过卡齿段109,卡舌105的尖端129碰触回转凸台118的回转面121,促使卡舌105反向转动至与初级卡槽122卡接,锁止舌114也随之反向旋转越过弹性片115与弹性片115的限位部116脱开解锁。
该支撑调节机构靠近人体,调节方便,因为该支撑调节机构具有收缩方向的自锁能力,而在伸长方向上没有自锁,故只需拉动下背组件22即可进行腰背部支撑调节。
如图3、4所示,下背组件22下端与背支架1之间始终留有间隔,背支撑件2的宽度大于背支架1的宽度,支撑调节组件101设置在沿背支撑件2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外形美观不突兀,并使得使用者倚靠时更加舒适。

Claims (14)

1.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支架,配置为对背支撑件的主体支撑;
背支撑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背部;背支撑件包括上下分离的上背组件与下背组件,上背组件设置在背支架上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下背组件位于上背组件下方并配置为支撑人体腰部;下背组件通过一支撑调节组件连接在背支架上;
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背支架上,下背组件转动连接在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支撑调节组件配置为下背组件可沿支撑调节组件长度方向移动并由支撑调节组件支撑停留在相应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背支架为大致呈L型的板状体,包括竖板以及横板,横板用于连接椅座;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竖板上且朝向前下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背组件设置在竖板上端;支撑调节组件设置在竖板中间偏上位置处,且支撑调节组件为一可伸缩件,下背组件朝向前下方移动时,支撑调节组件伸长并支撑下背组件停留在相应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背组件与支撑调节组件之间设有一弹力扭簧,该弹力扭簧位于下背组件与支撑调节组件的转动连接点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背组件为大致呈口字型的框架式结构,下背组件包括两根左右对称的竖杆以及连接两根竖杆的上横杆与下横杆,下横杆上设有转动连接座,转动连接座向上凸出于下横杆并与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用于安装弹力扭簧的容置槽,转动连接座后表面向前凹陷形成转动连接槽,支撑调节组件前端部设置在转动连接槽中,弹力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与容置槽槽壁、转动连接槽槽壁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调节组件可为电动推杆、气杆或液压杆中的任意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支撑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在下背组件移动时产生相对移动;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之间设有卡接机构,卡接机构配置为下背组件向前移动时,保持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相对移动后的位置,卡接机构包括齿条、卡舌以及弹簧,齿条上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卡槽,卡舌绕一枢轴旋转并在弹簧的作用下保持与卡槽卡接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卡接机构还包括有舌座及限位件,卡舌连接于舌座上,舌座与枢轴连接;齿条包括卡齿段,卡齿段沿长度方向分布有多个卡齿,卡槽形成于每两个卡齿之间;沿长度方向,齿条在卡齿段的两端分别形成有卡舌顶起保持段和回转凸台;沿齿条厚度方向,卡舌顶起保持段与回转凸台的高度均大于卡齿段高度;舌座上还设有与限位件配合的锁止舌,当卡舌位于卡齿段时,卡舌与相应位置的卡槽卡接配合,限位件未对锁止舌形成限制;当卡舌与卡舌顶起保持段相抵后使卡舌朝离开卡槽方向旋转,限位件将锁止舌锁止并使卡舌保持与卡槽脱开的解锁状态,并在第一、第二支撑座相对移动时跨过卡齿段并碰触回转凸台,促使卡舌反向转动至与卡槽卡接,锁止舌与限位件脱开;限位件与锁止舌两者至少有一个是弹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沿齿条厚度方向卡舌顶起保持段的高度低于回转凸台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锁止舌与限位件始终交错,锁止舌旋转时,通过弹性形变越过限位件并与限位件抵接锁止或与限位件脱开解锁。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座为中空套管,齿条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座内部;卡舌、舌座、弹簧以及限位件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套接配合;第二支撑座与背支架连接,第一支撑座与下背组件转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为扭簧,舌座通过枢轴与第二支撑座转动连接,扭簧套设在枢轴上,扭簧的第一扭臂与第二支撑座保持相对固定,扭簧的第二扭臂作用于舌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其特征在于:限位件为一个板状体,它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撑体上,限位件的一端悬空形成与锁止舌相配合的限位部。
CN202121615826.0U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Active CN216089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5826.0U CN216089695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5826.0U CN216089695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89695U true CN216089695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22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5826.0U Active CN216089695U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89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09058B1 (en) Ergonomic chair
CN109549386B (zh)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US9247822B2 (en) Item of seating furniture and fitting therefore
CN111436786A (zh) 一种座深调节机构及座椅
CN212489206U (zh) 一种办公椅
CN203802043U (zh) 滑块式休闲老人椅
CN107397369B (zh) 一种座具
CN216089695U (zh) 一种大范围调节座深的椅背
CN113197457B (zh) 一种椅子
CN111513505A (zh) 一种线性伸缩支撑机构及家具
CN211911079U (zh) 一种可联动调节靠背的沙发结构
CN215776747U (zh) 一种可调座深的椅背组件
CN212521278U (zh) 长行程腰部支撑机构及座椅
KR20090008040A (ko) 책상
CN213962558U (zh) 支撑机构及家具
CN111493574A (zh) 一种长行程腰部支撑机构及座椅
CN212521280U (zh) 座深调节机构及座椅
CN210810058U (zh) 一种摇椅及其联动式摇椅骨架
CN216089696U (zh) 一种午休椅
CN201295013Y (zh) 多功能椅
CN212521279U (zh) 线性伸缩支撑机构及家具
CN216364391U (zh) 一种高适用性的腰背支撑组件
CN217447127U (zh) 一种自适应追背跪椅
CN220001301U (zh) 一种可滑动调节的椅背装置及座椅
CN217658688U (zh) 一种可供午休的课桌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