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79694U -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79694U
CN213879694U CN202022765384.XU CN202022765384U CN213879694U CN 213879694 U CN213879694 U CN 213879694U CN 202022765384 U CN202022765384 U CN 202022765384U CN 213879694 U CN213879694 U CN 213879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driving
tray
bogie
driv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53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纱
凌味未
钟月
廖顺
苏海
阳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27653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79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79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79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涉及太阳能充电宝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主要设置了移动车体、托盘系统和控制系统,太阳能充电宝能够放置在托盘系统的托盘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当中。在使用时,控制系统能够依据移动车体不同位置所设置的光敏传感器的电压大小,而对应调整托盘的倾斜角度/移动整个移动车体,从而使得太阳能充电宝能处于理想入射角度/太阳光充足的区域,尤其适用于户外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充电宝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户外运动和自驾旅游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太阳能充电宝的出现为在固定电源匮乏的环境中手机、平板电脑等重要电子设备的续航提供了有力保障,并逐渐发展成移动电源家族的一条重要分支。
目前,市面上的太阳能充电宝在补充电量时需要人为放置在光照区域,但由于自然界中的太阳能存在能量密度低、光照时间不稳定、辐射强度不连续等缺点,会导致此类充电宝在自然光下的实际充电速度会明显受到光照区域和角度变化的影响,难以长时间保持较高的效率,具体表现在:
1、太阳能充电宝被使用者放置在某一光照充足区域后,会长时间不再移动,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该区域的自然光照减少,则充电速度会明显下降。
2、太阳能充电宝被放置在某一区域后,它的太阳能面板受光面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光照入射角度随着时间推移改变,也会对充电速度造成影响。
当上述两种情况发生时,除非人为对太阳能充电宝的放置区域及受光面角度进行实时调整,否则充电效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很难维持在较高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可以调整太阳能光充电宝的位置和充电角度,以提升太阳能充电宝的充电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包括:
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包括底盘、与安装在底盘上并用于带动底盘移动、转向的移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移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底盘具有沿其前行方向依次设置尾端和前端,所述底盘在其前端、尾端的四角上分别设有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底盘还在其前端两侧的第一光敏传感器之间、后端两侧的第一光敏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二光敏传感器;
托盘系统,所述托盘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底盘上的托架、转动连接在托架上的托盘和用于驱动托盘相对托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托盘处于底盘上方,所述托盘的顶面沿所述底盘的前行方向依次凸出的形成有两道限位缘,两道限位缘配合处于两者之间的托盘顶面围合出用于收容太阳能充电宝的收容空间,所述托盘相对托架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沿底盘前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一对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驱动模块而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数量与前车轮、后车轮的数量相对应,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前车轮、后车轮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托架包括有两道分别设于所述底盘前行方向左右两侧的立壁,所述托盘上形成有一设于两侧立壁之间并与立壁转动配合的水平转轴。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水平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驱动模块而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的转向架,以及用于驱动转向架相对底盘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转向架相对底盘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其中,所述一对前车轮或一对后车轮连接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第三驱动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向架呈框体形状,所述转向架套接在所述底盘之上,所述底盘沿其前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侧部上分别凹陷地形成有相背设置的缺口,所述转向架的侧部穿入在所述缺口当中,所述缺口与转动架的侧部之间留有间隙,以使转向架能够相对底盘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垂向向下设置并与所述转向架处于所述底盘下方的部位固定连接,以带动转向架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转向架处于所述底盘上方的部位之上。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有两个单片机,分别为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第一单片机与各第一光敏传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三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各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第二驱动件电连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主要设置了移动车体、托盘系统和控制系统,太阳能充电宝能够放置在托盘系统的托盘所形成的收容空间当中。在使用时,控制系统能够依据移动车体不同位置所设置的光敏传感器的电压大小,而对应调整托盘的倾斜角度/移动整个移动车体,从而使得太阳能充电宝能处于理想入射角度/太阳光充足的区域,尤其适用于户外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托盘翻转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托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转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转向架的底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实施例1中电路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符号说明】:
1-底盘,21-第一光敏传感器,22-第二光敏传感器,3-托架,31-立壁,32-水平转轴,4-托盘,5-限位缘,6-单片机,7-第一驱动电机,8-第一PCB板,10-第二PCB板,11-转向架,12-第三驱动电机,13-第三PCB板,14-缺口,15-金属柱,16-车载电源,17-稳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包括:
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包括底盘1、与安装在底盘1上并用于带动底盘1移动、转向的移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移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底盘1具有沿其前行方向依次设置的尾端和前端,所述底盘1在其前端、尾端的四角上分别设有第一光敏传感器21,所述底盘1还在其前端两侧的第一光敏传感器21之间、后端两侧的第一光敏传感器21之间设有第二光敏传感器22;
托盘系统,请参见图2,所述托盘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底盘1上的托架3、转动连接在托架3上的托盘4和用于驱动托盘4相对托架3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托4盘处于底盘1上方,所述托盘4的顶面沿所述底盘1的前行方向依次凸出的形成有两道限位缘5,两道限位缘5配合处于两者之间的托盘4顶面围合出用于收容太阳能充电宝的收容空间,所述托盘4相对托架3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光敏传感器21、第二光敏传感器2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电连接。
在使用过程当中,上述太阳能充电宝宜放置于户外环境当中。
请再次参见图1,分置于底盘1前端、尾端四角处的第一光敏传感器21用于监测底盘1前端、尾端四角处的光照强度,并输出光照强度信号。
而处于前端、尾端第一光敏传感器21之间的第二光敏传感器22向控制器传递底盘1前后两侧的光照强度信号。
控制器收到四角处的第一光敏传感器21所传递的光照强度信号,控制器对光照强度信号进行比对,确定出底盘1四角处上光照强度最大的一侧,然后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移动组件转向并移动底盘1,使移动车体向该侧移动。
请参见图2,控制器收到底盘1前后两端的第二光敏传感器22所传递的光照强度信号,控制器对光照强度信号进行比对,确定出底盘1前后端光照强度最大的一端,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件,使得托盘4相对托架3朝向该端转动并锁定,进而使得托盘4上收容空间中太阳能充电宝的能够大致面向太阳光直射方向。当控制器收到底盘1前后两端的第二光敏传感器22所传递的光照强度信号一致时,托盘4处于水平状态。
本实施例主要设置了移动车体、托盘4系统和控制系统,使得支架能够依据光照强度而自动调整其位置/托盘4的角度,保障太阳能充电宝处于理想的充电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器依据第一光敏传感器21、第二光敏传感器22所传递的光照强度信号大小来控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启动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并没有对控制器内的程序作出改进。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控制器为单片机6,上述第一光敏传感器21和第二光敏传感器22的结构形式一致,主要由惠更斯电桥和放大器所组成。惠更斯电桥是由三个等值的普通电阻和一个光敏电阻,按照菱形排布构成,通过在两端施加电压来采集中心电压;采集电压经过放大器放大后更方便采集;光敏电阻阻值随光照的改变而变化,光照越强阻值越小,光照强弱可通过光敏电阻阻值变化转换成采集电压的变化,然后作为单片机6控制依据。
另外,关于限位缘5,请参见图3,由于现有的太阳能充电宝为块状,如果将其直接放置在托盘4的顶面之上,则可能出现太阳能充电宝从托盘4上脱落的情况。而本实施例则主要在托盘4的顶面设置限位缘5,以形成收容空间,确保太阳能充电宝在托盘4上的稳定性。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沿底盘1前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一对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驱动电机7,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通过第一驱动模块而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的数量与前车轮、后车轮的数量相对应,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分别与前车轮、后车轮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上述的一对前车轮、一对后车轮均由各自对应的驱动电机所驱动,所以上述底盘1可以通过协调移动组件当中,前车轮、后车轮正反转向/转速来进行转向/行进。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组件主要由前车轮、后车轮所构成,实施人员还可以设置其他形式的移动组件来进行替代,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驱动电机7的数量具体为4组,且独立驱动对应的车轮。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模块集成于第一PCB板8之上,并同时与各个第一驱动电机7电连接。
关于托盘系统,请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架3包括有两道分别设于托盘4左右两侧并与底盘1相连的立壁31,所述托盘4上形成有一设于两侧立壁31之间并与立壁31转动配合的水平转轴32。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水平转轴32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驱动模块而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减速器而与水平转轴32之间传动连接,当控制器通过第二驱动模块而向其发出转动信号时,第二驱动电机即带动水平转轴32发生转动。更为具体的,第二驱动电机收容在一道立壁31之内,上述第二驱动模块集成于第二PCB板10之上,而第二PCB板10则设于第二驱动电机所在立壁31的顶部,这么设置能够方便走线。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可利用前车轮和后车轮正反转向/转速不同来转向外,所述移动组件还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底盘1上的转向架11,以及用于驱动转向架11相对底盘1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12,所述转向架11相对底盘1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其中,所述一对前车轮或一对后车轮连接在所述转向架11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2通过第三驱动模块电连接。
这种结构使得控制器能够通过第三驱动电机12而直接调整转向架11转向,实施起来更为方便。
另外,更为具体的是,上述第三驱动模块集成于第三PCB板13之上。
关于支架中的控制器,请参见图6,其可以设置为单个控制器,该控制器同时接收各个第一光敏传感器21、第二光敏传感器22的信号,并通过对应的驱动模块而同时与第一驱动电机7、第二驱动电机、第三驱动电机12电连接。
而考虑到实施成本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上述控制器包括有两个单片机6,分别为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其中,所述第一单片机与各第一光敏传感器21电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与第一驱动电机7和第三驱动电机12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各第二光敏传感器22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第二驱动电机电连接,两个单片机6之间相互独立。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架11呈框体形状,所述转向架11套接在所述底盘1之上,所述底盘1沿其前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侧部上分别凹陷地形成有相背设置的缺口14,所述转向架11的侧部穿入在所述缺口14当中,所述缺口14与转动架的侧部之间留有间隙,以使转向架11能够相对底盘1转动。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转向架11具体呈凸字型。
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2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1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沿垂向向下设置并与所述转向架11处于所述底盘1下方的部位固定连接,以使底盘1与转向架11转动连接,转向架11可以转动。同时,第三驱动模块,即第三PCB板13安装在所述转向架11处于所述底盘1上方的部位之上,具体由四根金属柱15支撑而起。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盘1上还设置有车载电源16,以为整车供电,同时底盘1上还固定地设置有稳压模块1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车体,所述移动车体包括底盘、与安装在底盘上并用于带动底盘移动、转向的移动组件以及用于驱动移动组件的第一驱动件,所述底盘具有沿其前行方向依次设置尾端和前端,所述底盘在其前端、尾端的四角上分别设有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底盘还在其前端两侧的第一光敏传感器之间、后端两侧的第一光敏传感器之间设有第二光敏传感器;
托盘系统,所述托盘系统包括有安装在底盘上的托架、转动连接在托架上的托盘和用于驱动托盘相对托架转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托盘处于底盘上方,所述托盘的顶面沿所述底盘的前行方向依次凸出的形成有两道限位缘,两道限位缘配合处于两者之间的托盘顶面围合出用于收容太阳能充电宝的收容空间,所述托盘相对托架的转动平面垂直于水平面;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光敏传感器、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分别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沿底盘前端至尾端方向依次设置的一对前车轮和一对后车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驱动模块而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数量与前车轮、后车轮的数量相对应,各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前车轮、后车轮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有两道分别设于托盘左右两侧并与底盘相连的立壁,所述托盘上形成有一设于两侧立壁之间并与立壁转动配合的水平转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水平转轴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通过第二驱动模块而与控制器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所述底盘上的转向架,以及用于驱动转向架相对底盘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转向架相对底盘的转动平面平行于水平面,其中,所述一对前车轮或一对后车轮连接在所述转向架上,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通过第三驱动模块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架呈框体形状,所述转向架套接在所述底盘之上,所述底盘沿其前行方向的左右两侧侧部上分别凹陷地形成有相背设置的缺口,所述转向架的侧部穿入在所述缺口当中,所述缺口与转动架的侧部之间留有间隙,以使转向架能够相对底盘转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底盘上,所述第三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沿垂向向下设置并与所述转向架处于所述底盘下方的部位固定连接,以带动转向架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模块安装在所述转向架处于所述底盘上方的部位之上。
9.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有两个单片机,分别为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机与各第一光敏传感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单片机与第一驱动件和第三驱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各第二光敏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单片机与第二驱动件电连接。
CN202022765384.XU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Active CN213879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5384.XU CN213879694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5384.XU CN213879694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79694U true CN213879694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5384.XU Active CN213879694U (zh) 2020-11-25 2020-11-25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796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00008U (zh) 广告牌用led显示屏
CN213879694U (zh) 一种太阳能充电宝支架
CN206743167U (zh) 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CN203902775U (zh) 单轮自平衡电动车
CN205661591U (zh) 一种双轮电动平衡滑板车
CN108423166B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水平降落系统
CN112910032B (zh) 太阳能充电宝移动支架
CN111894122B (zh) 一种集装箱式快速拼装房屋模块
CN213069864U (zh) 一种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测温装置
CN2418053Y (zh) 汽车内主动防侧倾座椅
CN210031581U (zh) 公路施工警示装置
CN210291672U (zh) 一种新型太阳能路灯
CN21187710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车载环境监测系统
CN112468073A (zh) 太阳光源跟踪伺服装置
CN206107134U (zh) 一种中控式行车记录仪
CN214336289U (zh) 广角度智能迎宾器
CN206155664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
CN111023026A (zh) 一种集成式节能led太阳能智能路灯
CN209116190U (zh) 一种具有自旋转太阳能板的太阳能路灯
CN217629574U (zh) 一种城市智慧快速路桥梁施工用临时限高装置
CN220342256U (zh) 一种光伏充电支架
CN220286993U (zh) 一种屏幕支架
CN220438785U (zh) 一种无线汽车平行驾驶系统
CN215298554U (zh) 一种思政课程教学用可调式展板
CN20860753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自动追踪阳光的旋转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