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7604U -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7604U
CN213867604U CN202022303954.3U CN202022303954U CN213867604U CN 213867604 U CN213867604 U CN 213867604U CN 202022303954 U CN202022303954 U CN 202022303954U CN 213867604 U CN213867604 U CN 213867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cological
revetment
river
slope
fi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039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阳
樊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EHO WATERFRO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REATMENT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23039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7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7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7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所述生态驳岸的坡脚固定设有生态框格,生态框格包括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纵横分布的格室,生态框格由多排竖向排列的宽木桩和多排横向排列的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宽木桩的底端插入坡脚或河底的基础土层中,休眠枝条扦插在岸坡上,所述生态河道的一侧驳岸的全段或部分段采用所述生态驳岸,生态驳岸的上游河底沿水流方向倾斜铺设有潜坝,潜坝的始端与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之间留有间距,末端与对向驳岸连接或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既可稳固驳岸,又可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稳定性强的栖息空间和避难所,有利于鱼类和底栖动物栖息及躲避雨洪期水流的不利情况,改善河流生物栖息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属于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部分山区性河道坡降大,水流流速快,且存在岸带坡度较陡的现象,特别是在雨洪时期,水位升高和过快的水流流速不仅会造成河道岸带水土侵蚀和流失,而且还会冲蚀河道基底,无法给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良好的避难所。而硬质化的驳岸虽然能稳固岸带,但破坏了水陆的自然交换,也无法提供生物栖息空间。
现有技术下通常采用自然生态工法技术稳固驳岸,利用植生材料,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的损害并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栖息空间。自然生态工法技术通常采用的两种实施方式为:建造生态框格网型生态驳岸(参见图1)和扦插柳枝条与坡脚换填碎石型生态驳岸(参见图2)。方式一利用木桩2和活体柳枝条7扦插的方式,将陡坡土体进行换填和固定,同时在坡脚铺设块石和卵石6,通过活体柳枝条根系的固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边坡水土流失,保证坡体的稳定性,同时木桩形式的框格网,可为鱼类提供一定的栖息空间。方式二利用木桩和柳枝条7根系对岸坡进行固定,利用坡脚换填碎石6,为底栖动物提供栖息空间。
方式一和方式二虽然采用的都是自然植生材料,保障了岸带的自然生态性特征,但在保证生物栖息空间和陡坡岸带稳定性以及经济性上,仍有需要优化的空间。方式一利用活体柳枝条和木桩对陡坡坡脚进行整体换填和固定,需要大量的石材和木材,且需要对坡脚的土方进行大量开挖,施工难度和造价相对较高,经济性较差。方式二将柳枝条直接扦插在陡岸,并用木桩固定,虽然节省了土方的开挖,但填充的碎石容易被水流冲走,不利于鱼类的栖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既可稳固岸带,又可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和避难所。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包括水域带,所述水域带的坡脚固定设有生态框格,所述生态框格包括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纵横分布的格室。
优选的,所述生态框格由多排自岸坡向河道内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的宽木桩和多排自坡底向上沿水流方向横向排列的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所述宽木桩的底端插入所述坡脚或河底的基础土层中,所述休眠枝条扦插在所述水域带的岸坡上。
优选的,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宽木桩之间留有间距,每排所述宽木桩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宽木桩之间留有间距,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休眠枝条之间留有间距,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宽木桩与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一排所述格室。
优选的,所述宽木桩与所述水域带的岸坡平行或近乎平行,所述休眠枝条与所述宽木桩垂直。
优选的,所述生态框格的自岸坡向河道内方向上的外侧河底设有原木,所述原木沿水流方向设置并抵在所述生态框格的最外侧一排所述宽木桩上。
优选的,所述原木的外侧设有一排竖向的细木桩,所述细木桩抵在所述原木上,其底端竖直插入河底的基础土层中。
优选的,所述坡脚铺设有卵石和/或砾石。
优选的,所述生态驳岸还包括水陆交错带,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上扦插有活体枝条,所述活体枝条规则或不规则分布,所述活体枝条的根部沿河内向岸坡方向自上向下倾斜插入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所述活体枝条与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之间的夹角为45-60°。
优选的,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上自岸坡向河内设有多排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的活体枝条捆,所述活体枝条捆自上向下竖直插入所述水路交错带的岸坡,所述活体枝条捆的底端插入到所述活体枝条的根系所在区域。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河道,所述河道的一侧驳岸的全段或部分段采用所述生态驳岸,所述生态驳岸的上游河底铺设有潜坝,所述潜坝沿水流方向自所述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向对向驳岸倾斜铺设,所述潜坝的始端与所述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之间留有过流间距,所述潜坝的末端与对向驳岸连接或留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生态框格的设置,既可稳固所述水域带的驳岸,又可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稳定性强的栖息空间和避难所,有利于鱼类和底栖动物栖息及躲避雨洪期水流的不利情况,改善河流生物栖息环境。所述生态框格采用多排宽木桩和多排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结构稳固,不易变形。所述生态框格仅设置在所述坡脚,即鱼类和底栖动物可能活动和最佳栖息的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可有效减少木材的消耗量,节省施工成本。同时,还可以在生态框格内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框格的保护避免水流对这些水生植物根系及周围种植基或泥土的冲蚀,维持水生植物的良好生长状态,与鱼类、底栖动物及微生物等形成良好的生态。
2、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原木和所述细木桩的设置,可对所述生态框格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保证所述生态框格的结构稳固,强化所述坡脚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生态框格由于水流的长期冲刷向河道内变形或垮塌。
3、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坡脚铺设卵石和/或砾石,有利于减弱水流对基底的冲刷,并在基底形成底栖动物喜好的块石底质,为底栖动物提供适于栖息的微生境。
4、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水陆交错带采用所述活体枝条和所述活体枝条捆稳固驳岸,利用活体树枝生长的根系固定岸坡土壤,保障岸坡的稳定性,直接将所述活体枝条和所述活体枝条捆扦插或插入岸坡即可,无需对原状土进行换填,相比于现有技术可减小施工难度和土方开挖对岸坡造成的破坏,并可降低施工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潜坝的设置,有利于减缓所述生态驳岸上游附近的水流流速,降低水流对鱼类和底栖动物活动的影响,增加鱼类和底栖动物进入栖息空间和避难所的缓冲空间,引导鱼类和底栖动物进入所述生态框格和所述坡脚的微生境栖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下的生态框格网型生态驳岸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下的扦插柳枝条与坡脚换填碎石型生态驳岸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生态驳岸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生态河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包括水域带(常水位以下的驳岸)、水陆交错带(常水位以上的坡度较大的驳岸)和岸带(水陆交错带上方的坡度较小的驳岸),所述水域带的坡脚固定设有生态框格1,所述生态框格包括多个在所述坡脚的立体空间内规则或不规则纵横分布的格室,所述格室形成鱼类和底栖动物的栖息空间和避难所。
所述生态框格优选由多排自岸坡向河道内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的宽木桩2和多排自坡底向上沿水流方向横向排列的休眠枝条3纵横交错构成,所述宽木桩的底端向下插入所述坡脚或河底的基础土层中,所述休眠枝条扦插在所述水域带的岸坡上。所述生态框格采用此种结构,结构稳固,不易变形。
所述宽木桩优选为水杉宽木桩,宽度优选为0.2m,长度优选为0.5m。所述休眠枝条优选为杉木休眠枝条,胸径优选为0.05m左右,长度优选为0.5m。
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宽木桩之间留有间距(优选为0.1-0.3m),每排所述宽木桩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宽木桩之间留有间距(优选为0.1-0.3m),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休眠枝条之间留有间距(优选为0.1-0.3m),这些间距的设置,用以保障鱼类自由进出所述生态框格。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宽木桩与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一排所述格室。
所述宽木桩优选与所述水域带的岸坡平行或近乎平行,所述休眠枝条优选与所述宽木桩垂直。多排所述宽木桩优选相互平行,多排所述休眠枝条优选相互平行。
所述生态框格的设置,既可稳固所述水域带的驳岸,又可为鱼类和底栖动物提供稳定性强的栖息空间和避难所,有利于鱼类和底栖动物栖息及躲避雨洪期水流的不利情况,改善河流生物栖息环境。所述生态框格仅设置在所述坡脚,即鱼类和底栖动物可能活动和最佳栖息的区域,相比于现有技术可有效减少木材的消耗量,节省施工成本。
所述生态框格的自岸坡向河道内方向上的外侧河底优选设有原木4,所述原木(指轴线)沿水流方向设置并抵在所述生态框格的最外侧一排所述宽木桩上,所述原木的长度与所述生态框格沿水流方向的长度(通常指最外侧一排所述宽木桩沿水流方向的宽度)相同或基本相同。所述原木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所述原木的数量由其长度和所述生态框格沿水流方向的长度而定,当所述原木的数量为多根时,多根所述原木沿水流方向依次首尾连接,连接后的总长度与所述生态框格沿水流方向的长度相同或基本相同。所述原木优选为水杉原木,直径优选为0.4-0.5m,单根所述原木的长度优选为2-3m。
所述原木的外侧优选设有一排竖向的细木桩5,所述细木桩抵在所述原木上,其底端竖直插入河底的基础土层中。所述细木桩优选为水杉细木桩,宽度优选为0.1m,长度优选为0.8m左右。
所述原木和所述细木桩的设置,可对所述生态框格起到辅助固定作用,保证所述生态框格的结构稳固,强化所述坡脚的稳定性,避免所述生态框格由于水流的长期冲刷向河道内变形或垮塌。
所述坡脚优选铺设有卵石和/或砾石6,有利于减弱水流对基底的冲刷,并在基底形成底栖动物喜好的块石底质,为底栖动物提供适于栖息的微生境。所述卵石和/或砾石的铺设厚度优选为0.1-0.2m,所述卵石和/或砾石的粒径优选为0.01-0.2m。铺设所述卵石和/或砾石的区域可以留有一定的现状河底空间,用于种植水生植物,以增加生物栖息的隐蔽性并对所述卵石和/或砾石起到固定作用。
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上优选扦插有活体枝条7,所述活体枝条规则或不规则分布,所述活体枝条的根部沿河内向岸坡方向自上向下倾斜插入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所述活体枝条与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之间的夹角优选为45-60°。所述活体枝条优选为活体柳枝条,胸径优选为2-5cm,长度优选为0.5-0.6m。
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上优选自岸坡向河内设有多排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的活体枝条捆8,所述活体枝条捆自上向下竖直插入所述水路交错带的岸坡,所述活体枝条捆的底端插入到所述活体枝条的根系所在区域,以稳固所述活体枝条的根系。所述活体枝条捆优选为柳树活体枝条捆,总体胸径优选为10cm左右,其中单株柳树活体枝条的胸径优选为1-2cm,长度优选为0.3-0.5cm。
所述水陆交错带采用所述活体枝条和所述活体枝条捆稳固驳岸,利用活体树枝生长的根系固定岸坡土壤,保障岸坡的稳定性,直接将所述活体枝条和所述活体枝条捆扦插或插入岸坡即可,无需对原状土进行换填,相比于现有技术可减小施工难度和土方开挖对岸坡造成的破坏,并可降低施工成本。
所述岸带的下部优选为湿生草本植物种植带,所述湿生草本植物种植带的基础土层中种植有耐水湿和根系相对发达的湿生草本植物9,所述岸带的上部优选为灌木种植带,所述灌木种植带的基础土层中种植有灌木10,所述湿生草本植物种植带和所述灌木种植带优选尽可能的对驳岸上的现状植被进行保留。通常对所述岸带的原状土体进行压实,以保障所述岸带的稳定性。所述湿生草本植物种植带的下部(所述岸带的与所述水陆交错带的交界处)也可以设有多排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并自上向下插入岸坡的活体枝条捆,用于进一步稳固所述活体枝条的根系。
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河道,所述河道的一侧驳岸的全段或部分段采用所述生态驳岸,所述生态驳岸的上游河底铺设有潜坝11,所述潜坝沿水流方向自所述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向对向驳岸倾斜铺设,所述潜坝与对向驳岸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0-20°,优选为15°。所述潜坝的始端与所述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之间留有过流间距,所述潜坝的末端与对向驳岸连接或留有间隙(0.1-0.2m),所述潜坝的末端可以与所述生态驳岸的靠近所述潜坝的一侧处于同一断面内,也可以接近所述生态驳岸的靠近所述潜坝的一侧所处的断面。所述潜坝的长度优选为3-5m,宽度优选为1m左右,高度优选为1m左右。所述潜坝优选采用自然块石堆砌而成,块石的粒径优选为0.5-0.8m,块石之间可以采用粘结材料粘结,以提高所述潜坝的稳固性。所述潜坝上优选设有多个允许水流通过的孔隙,即部分块石之间留有间隙(优选为0.1-0.2m),以增加所述潜坝的水流过水能力,防止水流流速过快时对所述潜坝造成破坏。所述潜坝的设置,有利于减缓所述生态驳岸上游附近的水流流速,降低水流对鱼类和底栖动物活动的影响,增加鱼类和底栖动物进入栖息空间和避难所的缓冲空间,引导鱼类和底栖动物进入所述生态框格和所述坡脚的微生境栖息。
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坡度较陡(通常小于1:5)、水流流速较快的山溪性自然河道。

Claims (10)

1.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包括水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域带的坡脚固定设有生态框格,所述生态框格包括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纵横分布的格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格由多排自岸坡向河道内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的宽木桩和多排自坡底向上沿水流方向横向排列的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所述宽木桩的底端插入所述坡脚或河底的基础土层中,所述休眠枝条扦插在所述水域带的岸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宽木桩之间留有间距,每排所述宽木桩中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宽木桩之间留有间距,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休眠枝条之间留有间距,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宽木桩与任意相邻的两排所述休眠枝条纵横交错构成一排所述格室。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宽木桩与所述水域带的岸坡平行或近乎平行,所述休眠枝条与所述宽木桩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框格的自岸坡向河道内方向上的外侧河底设有原木,所述原木沿水流方向设置并抵在所述生态框格的最外侧一排所述宽木桩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木的外侧设有一排竖向的细木桩,所述细木桩抵在所述原木上,其底端竖直插入河底的基础土层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坡脚铺设有卵石和/或砾石。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陆交错带,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上扦插有活体枝条,所述活体枝条规则或不规则分布,所述活体枝条的根部沿河内向岸坡方向自上向下倾斜插入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所述活体枝条与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之间的夹角为45-6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陆交错带的岸坡上自岸坡向河内设有多排沿水流方向竖向排列的活体枝条捆,所述活体枝条捆自上向下竖直插入所述水路交错带的岸坡,所述活体枝条捆的底端插入到所述活体枝条的根系所在区域。
10.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河道的一侧驳岸的全段或部分段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生态驳岸,所述生态驳岸的上游河底铺设有潜坝,所述潜坝沿水流方向自所述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向对向驳岸倾斜铺设,所述潜坝的始端与所述生态驳岸所处的一侧驳岸之间留有过流间距,所述潜坝的末端与对向驳岸连接或留有间隙。
CN202022303954.3U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Active CN213867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3954.3U CN213867604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03954.3U CN213867604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7604U true CN213867604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7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03954.3U Active CN213867604U (zh) 2020-10-16 2020-10-16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76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545A (zh) * 2022-06-17 2022-09-02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滨海生态景观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2545A (zh) * 2022-06-17 2022-09-02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滨海生态景观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52734B2 (en) Ecological revetment for regulating wandering rivers
CN102220745A (zh) 中小顺直河流纵向蜿蜒形态构建方法
CN108130888B (zh) 一种软质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CN108978579B (zh) 一种河道环境修复结构及河道生态环境恢复方法
CN102704441A (zh) 一种生态石笼格室护岸型式的布置方法
CN208792252U (zh) 具有植物生态修复功能的生态驳岸
CN113737723A (zh) 一种生态护岸装置及生态护岸方法
CN112554126A (zh) 一种平原区沙质河流廊道的水域生境恢复方法
CN213867604U (zh) 一种适用于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生态驳岸及生态河道
CN111305235A (zh) 一种活树桩-活体植物加筋土边坡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2084488B1 (ko) 에너지 저감형 생태방틀
CN113860506A (zh) 农村中小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CN203583499U (zh) 一种水土流失区崩岗生态治理系统
CN103061310A (zh) 新型生态栖息地护岸
CN100402756C (zh) 活网栅截泥坝
CN111527916A (zh) 一种抗水流冲击的水生植物种植装置
CN207987862U (zh) 一种绿色生态护坡水岸结构
RU2336388C2 (ru) Полузапруда комбинирован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CN108848734A (zh) 一种植物网结构生态护滩方法
CN116201070A (zh) 一种水库消落带
CN210887107U (zh) 一种柔性锚固框架及其生态护岸结构
KR101101985B1 (ko) 바자 얽기 침상
CN209339085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生态护岸结构
CN207484390U (zh) 一种用于治理崩岗侵蚀的生态拦沙系统
CN113322888A (zh) 一种基于养分暂储的柳叶堤栖息地生境恢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