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62713U -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62713U
CN213862713U CN202023098822.8U CN202023098822U CN213862713U CN 213862713 U CN213862713 U CN 213862713U CN 202023098822 U CN202023098822 U CN 202023098822U CN 213862713 U CN213862713 U CN 2138627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take
reference base
hydraulic telescopic
telescopic ro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88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政
冯晓东
韩建锋
马俊祥
王磊
王恩民
任鑫
童彤
王�华
赵鹏程
杨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Anyang Ener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Anyang Ener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Anyang Energy Co ltd,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uaneng Anya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88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627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627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627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包括起飞平台、基准底座、惯性导航传感器和若干个液压伸缩杆;基准底座固定在水面漂浮物上,基准底座上设置有惯性导航传感器;若干个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均设置在基准底座的上表面,若干个液压伸缩杆的伸出端均设置在起飞平台的下表面;相邻的两个液压伸缩杆相对倾斜设置,若干个液压伸缩杆合围对起飞平台进行支撑;若干个液压伸缩杆与起飞平台和基准底座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通过在起飞平台和基准底座之间设置多个相对倾斜设置的液压伸缩杆,惯性导航传感器测量水面的起伏变化,转化为相应的倾角数据,控制不同的液压伸缩杆进行收缩,起飞平台的倾斜,实现无人机的平稳起飞。

Description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装备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机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一些作业人员不能到达,难以到达的高危工作环境中,或交通不方便导致不能迅速到达的工作场所,利用无人飞行器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如在风电领域,目前以广泛应用于风电机组叶片,场站集电线路的巡检工作。
在近远海风电技术领域,当利用无人机执行风电机组巡检任务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受到海浪影响出现摆动,导致无人机无法平稳顺利起飞和降落,容易发生事故,对执行风电机组巡检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零部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制造,能够实现无人机的平稳起飞,可靠性较高,能够应对海面、河面、水面等起伏不定的场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包括起飞平台、基准底座、惯性导航传感器和若干个液压伸缩杆;
所述基准底座固定在水面漂浮物上,基准底座上设置有惯性导航传感器;
所述若干个液压伸缩杆的固定端均设置在基准底座的上表面,若干个液压伸缩杆的伸出端均设置在起飞平台的下表面;
所述相邻的两个液压伸缩杆相对倾斜设置,若干个液压伸缩杆合围对起飞平台进行支撑;所述若干个液压伸缩杆与起飞平台和基准底座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
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杆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液压伸缩杆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杆与起飞平台和基准底座通过万向轴进行铰接。
优选的,所述惯性导航传感器固定基准底座的上表面中心。
优选的,所述起飞平台呈为圆形结构,起飞平台采用塑料或不锈钢金属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基准底座的中心构成的圆形面积不小于起飞平台面积的130%。
优选的,所述基准底座呈多边形结构,基准底座采用不锈钢制成。
优选的,所述水面漂浮物为船只甲板或浮标。
优选的,所述惯性导航传感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准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通过在起飞平台和基准底座之间设置多个相对倾斜设置的液压伸缩杆,惯性导航传感器测量水面的起伏变化,转化为相应的倾角数据,控制不同的液压伸缩杆进行收缩,实现起飞平台的倾斜,实现无人机的平稳起飞,可靠性较高,能够应对海面、河面、水面等起伏不定的场景。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六个液压伸缩杆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三角形稳定性强,能够应对来自各个角度不同的起伏变化,以使起飞平台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进一步的,通过在液压伸缩杆与起飞平台和基准底座的连接部位采用万向轴进行铰接,便于进行倾斜。
进一步的,通过限定基准底座和起飞平台的面积,提高基准底座对起飞平台的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侧视图。
附图中:11为起飞平台;12为基准底座;13为液压伸缩杆;14为惯性导航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实施例
如附图1、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包括起飞平台11、基准底座12、6个液压伸缩杆13和1个惯性导航传感器14。
起飞平台11用于承载无人机,为圆形平面结构,可采用塑料及不锈钢金属材质制造,其尺寸大小应满足无人机起降要求。
基准底座12用于将本装置固定在位于水上的船只甲板、浮标或其他水面漂浮物上,为多边形结构,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制造。其尺寸大小应能满足6个液压伸缩杆13、1个惯性导航传感器14的布置需要,一般以其中心为圆心,构成的圆形面积不小于起飞平台11面积的130%。
6个液压伸缩杆13用来调整起飞平台11和基准底座12之间的位置关系。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制造。6个液压伸缩杆13的两端分别通过万向轴或铰接方式进行铰接,在起飞平台11和基准底座12之间,附图1中示出的连接方式是铰接。每相邻两个液压伸缩杆13在起飞平台11和基准底座12之间相对倾斜设置形成三角形连接,并且在起飞平台11和基准底座12上的连接位置也形成三角形分布,这种结构的设置,能够应对来自各个角度不同的起伏变化,以使起飞平台11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惯性导航传感器14固定在基准平面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放在其他的位置,能够准确收集和反馈基准平面随海平面的起伏变化。惯性传感器14上设置有安装孔,通过安装孔可采用螺栓螺柱或铆接的形式将惯性传感器14固定在基准底座12上。
在实际使用中,伴随水面产生的起伏,固定在位于水上的船只甲板或漂浮物上基准底座12将产生倾角变化,惯性导航传感器14收集基准底座12随海平面的起伏产生的倾角α变化,并传递给自稳平台的控制器,通过控制器控制6个液压伸缩杆13的伸缩,从而始终保持起飞平面11为水平状态。
如图2所示,当水面起伏时,固定在基准底座12上的惯性导航传感器14,将收集基准底座12随海平面的起伏的倾角变化,将其转化为液压伸缩杆13的伸缩控制数据。具体的,当水面起伏时,如基准底座12向上倾斜,则可根据三角函数计算公式,计算出基准平面12此时的起伏高度h,并将基准底座12向上倾斜角度α,使得起飞平台11在起伏的水面上保持平行。

Claims (9)

1.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起飞平台(11)、基准底座(12)、惯性导航传感器(14)和若干个液压伸缩杆(13);
所述基准底座(12)固定在水面漂浮物上,基准底座(12)上设置有惯性导航传感器(14);
所述若干个液压伸缩杆(13)的固定端均设置在基准底座(12)的上表面,若干个液压伸缩杆(13)的伸出端均设置在起飞平台(11)的下表面;
所述相邻的两个液压伸缩杆(13)相对倾斜设置,若干个液压伸缩杆(13)合围对起飞平台(11)进行支撑;所述若干个液压伸缩杆(13)与起飞平台(11)和基准底座(12)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伸缩杆(13)的数量为六个,六个液压伸缩杆(13)合围形成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伸缩杆(13)与起飞平台(11)和基准底座(12)通过万向轴进行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导航传感器(14)固定基准底座(12)的上表面中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飞平台(11)呈为圆形结构,起飞平台(11)采用塑料或不锈钢金属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底座(12)的中心构成的圆形面积不小于起飞平台(11)面积的1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底座(12)呈多边形结构,基准底座(12)采用不锈钢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漂浮物为船只甲板或浮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导航传感器(14)通过螺栓固定在基准底座(12)上。
CN202023098822.8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Active CN2138627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8822.8U CN213862713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8822.8U CN213862713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62713U true CN213862713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69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8822.8U Active CN213862713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627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50491B2 (en) Fluid-dynamic renewable energy harvesting system
EP2877739B1 (en) Tilting wind turbine
CN109552567A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海洋监测浮标
US4036916A (en) Wind driven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
US794810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lectricity
US20170225750A1 (en) Buoy With Integrated Motion Compensation
US20050263057A1 (en) Cyclosail wind turbine
US11408401B2 (en) Robotic access system including robotic fan crawler for wind blade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
KR20190006986A (ko) 복수의 전력 변환 장치를 가지는 부유식 풍력 발전 장치
CN207523898U (zh) 用于海上风电运维的作业船
US20100278630A1 (en) Power generation assemblies, and apparatus for use therewith
US842126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electricity within a building structure
CN213862713U (zh) 一种水上无人机起降自稳平台
CN116767428B (zh) 一种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的系泊系统和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216331266U (zh) 一种桥梁墩塔健康检测及维护机器人
CN201439383U (zh) 一种直升机吊舱支架
KR102336867B1 (ko) 풍력 발전 시스템
CN107076121B (zh) 垂直轴风力机转子的塔架结构
CN107600327A (zh) 一种水利河道工程检测浮标
US9546643B2 (en) Revolving overhead windmill
CN220913353U (zh) 一种车载式激光雷达测风装置
CN116583669A (zh) 海洋波浪能采集系统
CN113074698A (zh)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杆塔倾斜检测系统
CN113513452A (zh) 一种漂浮式风机及其阻尼池平台结构
CN201818438U (zh) 一种空中风筝发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