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54314U -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54314U
CN213854314U CN202021748747.2U CN202021748747U CN213854314U CN 213854314 U CN213854314 U CN 213854314U CN 202021748747 U CN202021748747 U CN 202021748747U CN 213854314 U CN213854314 U CN 213854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ealing
state
actuat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87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llo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llo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llo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llo Cloud Business Technology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87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54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54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54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e Specialized In Special Us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包括:容器本体,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密封组件,安装于容器本体上;所述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支承件,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相配合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密封,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脱离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密封,所述腔体分别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满足材料/物质独立密封存放,并与器具配合实现二氧化氯或其他材料特殊性的需求,从而实现缓释。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粉体与液体、液体与液体或者粉体与粉体的混合结构及用于盛装该粉体或液体的容器,主要适用于二氧化氯或其他材料特殊性(随时激活)的需求,实现缓释。
背景技术
二氧化氯作为常用的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氧化空气中的甲醛,是一种除甲醛快速有效的方法。二氧化氯作为气体在使用运输上非常受限。通常采用固态的二氧化氯前驱体复合物溶于水后产生二氧化氯的方法,该过程涉及到固液混合,现有的采用二氧化氯除甲醛的清新剂大多需要人工现场混合,操作不方便、刺激性气味强使消费者体验感差等缺点。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粉体的粉仓,以及用于放置液体的器具;通过两片铝箔将带有两个开口的粉仓封闭,从而将粉体封闭于粉仓内,使用时将两片铝箔刺破,使得粉体落入器具内实现固液混合的同时,器具内部也能够与外部空气连通(利用两片铝箔破损后实现),使得混合后的物质能够释放至外部空气中,其缺点在于,一旦开启,便无法根据使用需要进行关闭,导致使用周期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供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密封组件,安装于容器本体上;所述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支承件,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相配合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密封,形成密封的腔体;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脱离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密封,所述腔体分别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外部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与密封组件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或者,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与密封组件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支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且伸至容器本体外的一端外套有复位弹性件;密封件,安装于支架上,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匹配;所述复位弹性件一端抵于容器本体,另一端抵于支架上的限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包括与第一开口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以及与第二开口相匹配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设置于支架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表面包胶。
作为优选,所述致动件包括:转动部,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部;移动部,一端同轴套设于转动部外,另一端正对所述密封组件;所述移动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部嵌入所述导向槽内,将转动部的转动转换为移动部的直线运动。
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第一物质的器具,安装于器具上以封闭该器具开口端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朝向器具开口端的第二开口;密封组件,安装于容器本体上;所述容器本体上还设置有支承件,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相配合的致动件;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密封,形成用于盛装第二物质的密封腔体腔体,同时将器具密封;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脱离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密封,形成一连通器具内部与外部的通风道
作为优选,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与密封组件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或者,所述致动件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所述致动件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与密封组件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支架,贯穿所述第一开口,且伸至容器本体外的一端外套有复位弹性件;密封件,安装于支架上,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匹配;所述复位弹性件一端抵于容器本体,另一端抵于支架上的限位件。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包括与第一开口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以及与第二开口相匹配的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设置于支架上;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表面包胶。
作为优选,所述致动件包括:转动部,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部;移动部,一端同轴套设于转动部外,另一端正对所述密封组件;所述移动部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配合的导向槽;所述导向部嵌入所述导向槽内,将转动部的转动转换为移动部的直线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本实用新型容器用于混合装置中,利用致动件动作,带动密封件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配合,既能实现将容器中的第二物质释放进入器具(放置第一物质)中,又能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和封闭缓释通道(通过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实现器具内部与壳体外部的连通,形成缓释通道),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2、封闭缓释通道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密封,从而形成双重密封,密封效果更佳。
3、仅需一个动作即可同时实现混合和开启缓释通道,结构设计巧妙。
4、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表面包胶,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容器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1容器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容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容器本体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1混合装置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1混合装置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2容器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2容器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11为实施例2混合装置的第一状态剖视图。
图12为实施例2混合装置的第二状态剖视图。
图中,容器本体1、第一开口1-1、第二开口1-2、密封组件2、支架2-1、密封件2-2、第一密封件2-2-1、第二密封件2-2-2、复位弹性件2-3、限位件2-4、支承件3、致动件4、转动部4-1、导向部4-2、移动部4-3、导向槽4-4、腔体5、器具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6所示,一种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密封组件2,安装于容器本体1上;所述容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承件3,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2相配合的致动件4;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密封,形成密封的腔体5;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所述腔体5分别通过第一开口2和第二开口5与外部连通。
当本实用新型容器用于固液混合的混合装置中时,容器内盛装粉体,本例中粉体放置于所述腔体5内。初始状态下,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将粉体密封于腔体5内;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粉体从腔体5内释放进入器具6内,并与位于器具6内的液体混合,形成缓释物质(溶液或凝胶),由于此时容器本体1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均处于开启状态,混合后的物质(溶液或凝胶)能够与外部空气相接触,(可以通过在致动件4开孔或者在支承件3上开孔,将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缓释的物质释放至外部)实现缓释;若用户认为目前不需要或者不适合进行缓释,可以选择再次对所述致动件4进行致动动作,使得密封组件2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重新密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将器具6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实现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和封闭缓释通道,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容器内盛装液体,器具内盛装粉体。
如图1所示,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如图2所示,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具体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的底部不与密封组件2的顶部接触,在将致动件4致动过程中,致动件4的移动部4-3会向下运动,接触并向下紧压密封组件2,使得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变为第二状态。
或者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接触但是无作用力,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具体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的底部与密封组件2的顶部接触但无作用力,在将致动件4致动过程中,致动件4的移动部4-3会向下运动,紧压密封组件2,使得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变为第二状态。
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支架2-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且伸至容器本体1外的一端外套有复位弹性件2-3;密封件2-2,安装于支架2-1上,与所述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相匹配;所述复位弹性件2-3一端抵于容器本体1,另一端抵于支架2-1上的限位件2-4。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件2-3为弹簧,用于实现密封组件2的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容器本体1的沉头孔内,另一端抵于支架2-1上的限位件2-4,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4为安装于支架2-1上的盖帽。
所述密封件2-2包括与第一开口1-1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2-2-1,以及与第二开口1-2相匹配的第二密封件2-2-2;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均设置于支架2-1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表面包胶。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为水平的开口,故第一密封件2-2-1为一端与之匹配的水平件,同时该水平件上设有橡胶,可以更好的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2-2-2表面包胶,通过包胶实现与第二开口1-2更好的密封。
所述致动件4包括:转动部4-1,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部4-2;移动部4-3,一端同轴套设于转动部4-1外,另一端正对所述密封组件2;所述移动部4-3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4-2配合的导向槽4-4;所述导向部4-2嵌入所述导向槽4-4内,将转动部4-1的转动转换为移动部4-3的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4-1表面设置有两个导向部4-2,导向槽4-4包括一段倾斜的槽孔,以及位于该倾斜槽孔两端的两个水平方向的定位槽,可用于限位导向部4-2,当对致动件4进行致动动作后(本实施例中,致动动作为转动转动部4-1),导向部4-2会在导向槽4-4内移动,并牵引着移动部4-3做上下直线运动,当导向部4-2位于较高位置的定位槽内时,此时为第二状态,当导向部4-2位于较低位置的定位槽内时,此时为第一状态。所述支架2-1上对称设有四个通气孔,向上一直穿过限位件2-4、移动部4-3和转动部4-1,可连通外界。所述支承件3上形成有外套于移动部4-3外的导向柱,减少甚至是避免移动部4-3移动过程中的晃动,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7-8所示,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第一物质的器具6,安装于器具6上以封闭该器具开口端的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朝向器具开口端的第二开口1-2;密封组件2,安装于容器本体1上;所述容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承件3,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2相配合的致动件4;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密封,形成用于盛装第二物质的密封腔体5,同时将器具6密封;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形成一连通器具6内部与外部的通风道。
初始状态下,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将粉体密封于腔体5内;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粉体从腔体5内释放进入器具6内,并与位于器具6内的液体混合,形成缓释物质(溶液或凝胶),由于此时容器本体1上的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均处于开启状态,混合后的物质(溶液或凝胶)能够与外部空气相接触,(可以通过在致动件4开孔或者在支承件3上开孔,将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缓释的物质释放至外部)实现缓释;若用户认为目前不需要或者不适合进行缓释,可以选择再次对所述致动件4进行致动动作,使得密封组件2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重新密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将器具6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实现根据使用需求开启和封闭缓释通道,从而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当然,也可以在容器内盛装液体,器具内盛装粉体。
如图7所示,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如图8所示,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具体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的底部不与密封组件2的顶部接触,在将致动件4致动过程中,致动件4的移动部4-3会向下运动,接触并向下紧压密封组件2,使得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变为第二状态。
或者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接触但是无作用力,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具体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的底部与密封组件2的顶部接触但无作用力,在将致动件4致动过程中,致动件4的移动部4-3会向下运动,紧压密封组件2,使得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变为第二状态。
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支架2-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且伸至容器本体1外的一端外套有复位弹性件2-3;密封件2-2,安装于支架2-1上,与所述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相匹配;所述复位弹性件2-3一端抵于容器本体1,另一端抵于支架2-1上的限位件2-4。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性件2-3为弹簧,用于实现密封组件2的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容器本体1的沉头孔内,另一端抵于支架2-1上的限位件2-4,本实施例中,限位件2-4为安装于支架2-1上的盖帽。
所述密封件2-2包括与第一开口1-1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2-2-1,以及与第二开口1-2相匹配的第二密封件2-2-2;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均设置于支架2-1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表面包胶。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为水平的开口,故第一密封件2-2-1为一端与之匹配的水平件,同时该水平件上设有橡胶,可以更好的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件2-2-2表面包胶,通过包胶实现与第二开口1-2更好的密封。
所述致动件4包括:转动部4-1,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部4-2;移动部4-3,一端同轴套设于转动部4-1外,另一端正对所述密封组件2;所述移动部4-3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4-2配合的导向槽4-4;所述导向部4-2嵌入所述导向槽4-4内,将转动部4-1的转动转换为移动部4-3的直线运动。本实施例中,转动部4-1表面设置有两个导向部4-2,导向槽4-4包括一段倾斜槽孔,以及位于该倾斜槽孔两端的两个水平方向的定位槽,可用于限位导向部4-2,当对致动件4进行致动动作后(本实施例中,致动动作为转动转动部4-1),导向部4-2会在导向槽4-4内移动,并牵引着移动部4-3做上下直线运动,当导向部4-2位于较高位置的定位槽内时,此时为第二状态,当导向部4-2位于较低位置的定位槽内时,此时为第一状态。所述支架2-1上对称设有四个通气孔,向上一直穿过限位件2-4、移动部4-3和转动部4-1,可连通外界。
所述混合装置在出厂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相互之间有一定间隙),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将第二物质密封于腔体5内;在对致动件4实施致动动作后,位于腔体5内的第二物质(粉体或者液体)落入器具6内,与第二物质(液体或者粉体)混合,形成混合后的物质(溶液或凝胶),同时形成一连通器具6内部与外部空气的通风道,将混合后物质缓释至外部空气中,此时为混合装置的第二状态;再对致动件4进行反向致动动作后,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在弹簧作用下复位,实现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将器具6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此时,器具内盛装有混合后的物质(溶液或凝胶),腔体内无粉体(或者液体),该状态为混合装置的另一个状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紧压密封组件2;如图10所示,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与所述密封组件2无接触;具体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的底部紧压密封组件2,使得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在将致动件4致动过程中,移动件4-3上移,同时密封组件2在弹簧作用下发生上移,当移动件4-3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密封组件2复位,并与移动件4-3之间无接触,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变为第二状态。
或者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紧压密封组件2;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与所述密封组件2接触但无作用力;具体的,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的底部紧压密封组件2,使得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在将致动件4致动过程中,移动件4-3上移,同时密封组件2在弹簧作用下发生上移,当移动件4-3向上移动到极限位置时,密封组件2复位,并与移动件4-3之间接触但无作用力,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变为第二状态。如图11所示,为本实施例混合装置第一状态,此时整个腔体5和器具6均处于密封状态;如图12所示,为本实施例混合装置第二状态,此时器具内的混合后的物质(溶液或凝胶),可缓释到外部空气中。若用户认为目前不需要或者不适合进行缓释,对致动件4进行反向致动动作,在复位弹性件2-3的作用下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复位,实现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将器具6内部与外部空气隔绝,此时,器具内盛装有混合后的物质(溶液或凝胶),腔体内无粉体(或者液体),该状态为混合装置的另一个状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1),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
密封组件(2),安装于容器本体(1)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承件(3),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2)相配合的致动件(4);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密封,形成密封的腔体(5);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所述腔体(5)分别通过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
或者,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
支架(2-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且伸至容器本体(1)外的一端外套有复位弹性件(2-3);
密封件(2-2),安装于支架(2-1)上,与所述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相匹配;
所述复位弹性件(2-3)一端抵于容器本体(1),另一端抵于支架(2-1)上的限位件(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2)包括与第一开口(1-1)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2-2-1),以及与第二开口(1-2)相匹配的第二密封件(2-2-2);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均设置于支架(2-1)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或第二密封件(2-2-2)表面包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4)包括:
转动部(4-1),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部(4-2);
移动部(4-3),一端同轴套设于转动部(4-1)外,另一端正对所述密封组件(2);
所述移动部(4-3)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4-2)配合的导向槽(4-4);所述导向部(4-2)嵌入所述导向槽(4-4)内,将转动部(4-1)的转动转换为移动部(4-3)的直线运动。
6.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用于盛装第一物质的器具(6),安装于器具(6)上以封闭该器具开口端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
容器本体(1),其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1-1)和朝向器具(6)开口端的第二开口(1-2);
密封组件(2),安装于容器本体(1)上;
所述容器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承件(3),该支承件上安装有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且与所述密封组件(2)相配合的致动件(4);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密封组件(2)将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密封,形成用于盛装第二物质的密封腔体(5),同时将器具(6)密封;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密封组件(2)脱离与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的密封,形成一连通器具(6)内部与外部的通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
或者,所述致动件(4)于第一状态时,致动件(4)一端紧压所述密封组件(2);所述致动件(4)于第二状态时,致动件(4)与密封组件(2)之间无接触或者接触但是无作用力。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
支架(2-1),贯穿所述第一开口(1-1),且伸至容器本体(1)外的一端外套有复位弹性件(2-3);
密封件(2-2),安装于支架(2-1)上,与所述第一开口(1-1)和第二开口(1-2)相匹配;
所述复位弹性件(2-3)一端抵于容器本体(1),另一端抵于支架(2-1)上的限位件(2-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2-2)包括与第一开口(1-1)相匹配的第一密封件(2-2-1),以及与第二开口(1-2)相匹配的第二密封件(2-2-2);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第二密封件(2-2-2)均设置于支架(2-1)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2-1)和/或第二密封件(2-2-2)表面包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件(4)包括:
转动部(4-1),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部(4-2);
移动部(4-3),一端同轴套设于转动部(4-1)外,另一端正对所述密封组件(2);
所述移动部(4-3)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部(4-2)配合的导向槽(4-4);所述导向部(4-2)嵌入所述导向槽(4-4)内,将转动部(4-1)的转动转换为移动部(4-3)的直线运动。
CN202021748747.2U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Active CN213854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8747.2U CN213854314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8747.2U CN213854314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54314U true CN213854314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46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8747.2U Active CN213854314U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54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B2404362A (en) Squeezing device for a cosmetics container
CN206939411U (zh) 一种容器盖及其存储容器
US10342314B2 (en) Liquid cosmetics case
KR100740345B1 (ko) 압축팩용 체크밸브
CN213854314U (zh)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KR101952888B1 (ko) 넘어지지 않는 텀블러 홀더
CN201849876U (zh) 密闭式垃圾桶
CN209528912U (zh) 一种水箱止水结构以及烹饪器具
CN213643997U (zh)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JP2004244108A (ja) 圧縮袋の脱気構造
US20200359866A1 (en) Vacuum pump lid for cannisters
CN210883393U (zh) 一种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JP5037986B2 (ja) 気密化粧料容器
US8783176B2 (en) Self-sealing stamping device
CN211081526U (zh) 一种可转动开启的平移自动门
CN204091694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电压力锅
CN209701177U (zh) 密封罐
CN211919548U (zh) 容器及包含该容器的混合装置
CN111358254A (zh) 一种旋转按压式杯盖
CN218221904U (zh) 一种混合装置
CN218832191U (zh) 一种集成涂抹工具的新型膏体罐
CN205312165U (zh) 按压式瓶盖
CN205952723U (zh) 烟盒
CN218221905U (zh) 一种混合装置
CN211970376U (zh) 一种真空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