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50023U -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50023U
CN213850023U CN202022578014.5U CN202022578014U CN213850023U CN 213850023 U CN213850023 U CN 213850023U CN 202022578014 U CN202022578014 U CN 202022578014U CN 213850023 U CN213850023 U CN 213850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oking
detection
locking
cooking appli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780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红涛
张涛
樊光民
王强
陈虎
廖武华
吴焯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780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50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50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50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包括主机和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和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的检盖结构、用于容器盖锁定的锁定结构、用于检测锁定结构打开/锁定的合盖检测结构和用于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的防溢出结构。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的食谱类型所产生的烹饪场景不同,对应每个食谱对容器盖、锁扣结构的准确控制和处理方法,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设备主要是方便,简单的操作,无油烟,炒菜机不仅能自动放料、调味、翻炒、控温、清洗、出锅,而且还具有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在炒菜机工作过程中,因烹饪模式不同,使得有些食谱需要严格保证关闭锁盖,有些食谱不需要关闭锁盖,而还有些食谱则无需使用盖子,然而现有的炒菜机并没有实现针对不同的食谱、不同烹饪场景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使得烹饪过程繁琐、间断和实用性较差。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和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的的烹饪器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和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的的烹饪器具。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包括主机和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和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的检盖结构、用于容器盖锁定的锁定结构、用于检测锁定结构打开/锁定的合盖检测结构和用于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的防溢出结构。
优选的,所述主机包括:
主机壳体,其内装配有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搅拌速度的电机控制单元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其两侧分别固接有手柄壳和控制壳,所述手柄壳、控制壳与容器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供容器盖插入的合盖间隙,所述控制壳内装配有用于控制烹饪器具工作的主控单元;
安装壳体,其装配于主机壳体上,其内形成有用于匹配安装加热容器的容器装配空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壳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控制壳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显示屏组件打开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并控制显示屏组件打开/收回的感应升降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包括装配于主机壳体内的开关磁阻电机,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装配于主机壳体上部的线圈盘结构和设置于线圈盘结构内的线圈组,所述加热容器与线圈盘结构之间形成有弧形中空加热空间,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加热控制单元分别与主控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线圈盘结构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2-6个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呈伸缩式贯穿装配于线圈盘结构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盖的外壁经至少一次向外向下的弯折形成有至少一层环形台阶面结构的容器盖卡接壁。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盖结构包括检盖开关,所述检盖开关包括安全连杆、固定支架和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感应结构,所述容器盖扣合到位时,所述安全连杆触发感应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检盖结构还包括霍尔器件,所述霍尔器件设置于手柄壳和/或控制壳内,所述容器盖内安装有磁性材料。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齿轮箱结构、设于齿轮箱结构的上表面的PC B固定板及与所述齿轮箱结构滑动适配并可相对于齿轮箱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锁扣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内设有驱动锁扣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形成于锁扣结构的下端并沿锁扣结构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及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锁扣电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齿轮箱结构设置于手柄壳和/或控制壳内,所述手柄壳和/ 或控制壳面向合盖间隙的一侧开设有供锁扣结构伸出/缩回的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盖检测结构包括电流检测结构,所述电流检测结构的数量与锁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电流检测结构包括电机驱动芯片,所述电机驱动芯片分别与锁扣电机、主控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盖检测结构还包括光电检测结构,所述光电检测结构的数量与锁定结构的数量相同并设置于PCB固定板上,所述光电检测结构包括光电门控制板、遮挡件和至少一个光电检测件,所述光电门控制板分别与光电检测件、主控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电检测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条形通槽两侧的发射端、受光端,所述遮挡件固定于锁扣结构的上表面,当遮挡件随锁扣结构进入到光电检测件的发射端与受光端之间的触发区域时,所述光电检测件发出信号。
进一步优选的,每个所述锁定结构上的光电检测件数量为两个,其包括第一光电检测件(光电检测1)和第二光电检测件(光电检测2),两个所述光电检测件分别位于条形通槽的前部和后部位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盖检测结构还包括触点检测结构,所述触点检测结构包括:
检测触点,其设置在锁扣结构上,其数量与锁扣结构的数量相同,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每个所述锁扣结构与容器盖卡接壁相接触的侧面上;
传导结构,其呈闭合的环形结构,其沿容器盖卡接壁的轮廓镶嵌于所述容器盖卡接壁与锁扣结构相接触的侧面上;
当锁定结构锁定在容器盖上时,所述锁定结构上的检测触点与传导结构相接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溢出结构包括用于检测容器组件内气体的压强的防溢检测元件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防溢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容器组件外侧顶部的触摸检测元件和触摸芯片,所述容器组件的内壁嵌入有绝缘层,所述容器组件内液体食材到达/ 超过触摸检测元件的检测液位时,所述触摸检测元件与液体食材之间产生电容效应并将信号传送至触摸芯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触摸检测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从下至上依次分布于所述容器组件的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烹饪器具内设有用于检测油烟量并控制油烟的油烟检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烹饪器具内设有用于检测机身晃动量并控制机身晃动的晃动检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还提供了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加热容器插装在安装壳体的容器装配空间上,将安装壳体安装在主机上,烹饪器具接通电源,准备烹饪;
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通过显示屏组件选择烹饪模式并发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判定食谱类型;
步骤3:根据食谱类型,判断是否需要检测容器盖扣合到位、和/或判断是否需要将锁定结构锁定/打开;
步骤4:若需要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则通过检盖结构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
若需要将锁定结构锁定/打开,则通过合盖检测结构检测锁定结构状态,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控制锁定结构锁定/打开;
步骤5:检测完毕后,通过电机控制单元启动容器组件内搅拌组件的搅拌功能并控制搅拌转速、和/或通过加热控制单元启动线圈盘结构内线圈组的加热功能并控制加热功率,开始烹饪。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食谱类型的判定标准是根据不同烹饪模式中是否启动搅拌功能、搅拌转速和是否启动加热功能,所述食谱类型包括:
A类食谱,启动搅拌功能且搅拌转速大于2挡;
B类食谱,启动搅拌功能且搅拌转速小于等于2档,并启动加热功能;
C类食谱,只启动加热功能而未启动搅拌功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3还包括:
步骤3.1:依据食谱类型分类,确定当前食谱类型是否为A类食谱,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2;若否,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2:首先通过检盖结构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 3;若否,提示未放容器盖,并重复执行步骤3.2;
步骤3.3:然后通过合盖检测结构判断锁定结构是否锁定,若是,则检测完毕开始烹饪;若否,控制锁定结构锁定,并重复执行步骤3.3;
步骤3.4:依据食谱类型分类,确定当前食谱类型是否为B类食谱,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5;若否,则执行步骤3.7;
步骤3.5:首先通过检盖结构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 6;若否,提示未放容器盖,并重复执行步骤3.5;
步骤3.6:然后通过合盖检测结构判断锁定结构是否打开,若是,则检测完毕开始烹饪;若否,控制锁定结构打开,并重复执行步骤3.6;
步骤3.7:依据食谱类型分类,确定当前食谱类型是否为C类食谱,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8;
步骤3.8:通过合盖检测结构判断锁定结构是否打开,若是,则检测完毕开始烹饪;若否,控制锁定结构打开,并重复执行步骤3.8。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联合应用检盖结构、锁定结构和合盖检测结构保护合盖安全,保证整机在烹饪的过程中容器盖是有效合住,避免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几率。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类型的检盖结构共同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判断准确,在防止产品发生误启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类型的合盖检测结构共同检测锁定结构打开/锁定并判断锁定结构是否锁定到位,判断准确,在防止产品发生误启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4.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类型的防溢出结构共同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判断准确,在防止产品发生误启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5.本实用新型在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的前提下,还能保证食物的均匀加热、改善机身晃动、有效防控油烟、显示屏的自动感应,提高烹饪效果的同时提高用户体验度。
6.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的食谱类型所产生的烹饪场景不同,对应每个食谱对容器盖、锁扣结构的准确控制和处理方法,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烹饪器具扣合容器盖状态下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烹饪器具未扣合容器盖状态下的侧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感应结构与主控单元之间的电路原理图;
图7是霍尔器件部位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霍尔器件的电路原理图;
图9是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四路NTC温度采样电路原理图;
图11是锁定结构与光电检测结构、电流检测结构装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检盖开关、光电检测结构、电流检测结构与主控单元之间的电路原理图;
图13是主控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14是锁扣结构锁定的工作流程图;
图15是锁扣结构打开的工作流程图;
图16是压力传感器应变片电桥电路电路原理图;
图17是AD采样电路电路原理图;
图18是检测触点的电路原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中烹饪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壳与显示屏组件装配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角度调节组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电路原理图;
图24是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25是安装壳体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6是触摸检测元件和触摸芯片的电路原理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中烹饪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中:1.加热容器、2.容器盖、3.主机壳体、4.开关磁阻电机、5.手柄壳、6. 控制壳、7.合盖间隙、8.显示屏组件、9.安装壳体、10.容器盖卡接壁、11.密封圈、 12.齿轮箱结构、13.锁扣结构、1301.支撑本体、1302.锁扣本体、1303.滑动本体、 14.齿条、15.齿轮、16.锁扣电机、17.PCB固定板、18.条形通槽、19.搅拌结构、 20.上离合器、21.下离合器、22.线圈盘结构、23.检盖开关、2301.固定支架、2302. 安全连杆、2303.感应槽、2304.光电开关电路板、2305.保护套、24.电机驱动芯片、 25.光电门控制板、26.遮挡件、2701.第一光电检测件、2702.第二光电检测件、28. 霍尔器件、29.磁条、30.检测触点、31.传导结构、32.防溢检测元件、33.感温元件、 34.触摸检测元件、35.油烟检测元件、36.晃动检测元件、37.角度调节组件、3701. 角度调节齿轮箱、3702.驱动齿条、3703.驱动齿轮、3704.驱动电机、38.发射和接收通道孔。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以炒菜机为例,其包括主机和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1和扣合在加热容器1上的容器盖2,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容器盖2是否扣合到位的检盖结构、用于容器盖2锁定的锁定结构、用于检测锁定结构打开/锁定的合盖检测结构和用于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的防溢出结构。
工作原理:本技术方案中,检盖结构用于检测容器盖2是否扣合到位,锁定结构用于容器盖2的锁定/解锁,合盖检测结构用于检测锁定结构处于打开/锁定状态,且锁定结构处于锁定状态时锁定结构是否锁定到位,防溢出结构用于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本炒菜机针对不同的食谱类型,所产生的烹饪场景不同,对应每个食谱对容器盖、锁扣结构进行准确的控制和安全的处理方法,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主机包括:
主机壳体3,其内装配有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搅拌速度的电机控制单元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其两侧分别固接有手柄壳5和控制壳6,所述手柄壳5、控制壳6与容器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供容器盖2插入的合盖间隙7,所述控制壳6内装配有用于控制烹饪器具工作的主控单元,所述主控单元包括PCB 板、微控制单元MCU,微控制单元MCU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STM32G070CB的芯片;
安装壳体9,其装配于主机壳体3上,其内形成有用于匹配安装加热容器1的容器装配空间,安装壳体9与加热容器1、容器盖2共同构成容器组件。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控制壳6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显示屏组件8,所述显示屏组件8的电子板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通过显示屏组件来选择烹饪参数、预设显示屏升起的角度并显示。所述显示屏组件8与控制壳6 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显示屏组件8打开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37。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角度调节组件37包括:
角度调节齿轮箱3701,其装配在所述控制壳6面向显示屏组件8的平面内;
驱动齿条3702,其为圆心落在转轴的中轴线上的弧状结构,其一端与显示屏组件相连,所述驱动齿条3702可沿其弧度在角度调节齿轮箱3701内运动,使得显示屏组件以转轴为轴旋转打开或旋转回到控制壳6处;
驱动齿轮3703,其转动装配在角度调节齿轮箱3701内,其与驱动齿条3702相啮合。当角度调节齿轮箱内驱动齿轮正转或者反转时,驱动齿条可沿其弧度在角度调节齿轮箱内来回运动,又因驱动齿条的圆心落在转轴的中轴线上,继而通过驱动齿轮、驱动齿条间接带动显示屏组件以转轴为轴在控制壳上转动,便于使用者根据自身身高和视觉角度调节显示屏组件的倾斜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显示屏组件的具体结构、电路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并控制显示屏组件8打开/收回的感应升降结构,通过感应升降结构感应检测是否有人靠近炒菜机检测到有人靠近后通过驱动电机3704、角度调节组件37将显示屏组件升起到预设的角度,其中:升起的角度可以用户自定义,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调整显示屏组件升起的角度,而当炒菜机没有工作以及检测到一定时间没有人在炒菜机前面时内显示屏组件自动收回,节省存放空间。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在有人靠近时显示屏组件自动升起唤醒,更加智能以及节能,设备不操作时可以自动收回节省空间,另外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调整显示屏组件升起角度提供更好的视角体验,提高用户体验度。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感应升降结构包括装配在显示屏组件上的红外接近感应元件、装配在角度调节齿轮箱3701上并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的驱动电机3704及用于控制驱动电机3704工作的驱动电机驱动芯片,所述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输出端与主控单元电连,所述主控单元的输出端与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电连。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红外接近感应元件包括红外接近感应传感器和传感器电路板,所述红外接近感应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所述显示屏组件8背向控制壳6的平面上分别开设有与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对应的发射和接收通道孔38。红外发射管可不断向外发射红外线,当红外发射管发出来的红外光被手或人体挡住会反射到红外接收管。
如图23所示为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电路原理图,其中:U2为红外对管(红外接近感应传感器),U1为运放电路,红外发射管可不断向外发射红外线,当手或人体靠近显示屏前方足够近时,红外发射管发出来的红外光被手或人体挡住反射回到红外接收管,此时检测到有人靠近后红外接近感应电路的OUT(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信号输出口)输出高电平,所述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信号输出口接所述主控单元的13引脚(PA2),向主控单元输出检测有人信号;而当手或人体离开显示屏前方时,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OUT(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信号输出口)输出低电平,向主控单元输出检测无人信号;
如图24所示为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电路原理图,其中:U2为达林顿电流放大芯片,优选型号为ULN2003,CN1为步进电机接口,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4、5、 6、7引脚(STEPA、STEPB、STEPC、STEPD驱动输入口)为电机驱动输入口,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4、5、6、7引脚(STEPA、STEPB、STEPC、STEPD驱动输入口) 分别接主控单元的31、30、29、28引脚(PC7、PC6、PA9、PA8口),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13、12、11、10引脚(STEPA、STEPB、STEPC、STEPD驱动输出口) 为电机驱动输出口,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13、12、11、10引脚(STEPA、STEPB、STEPC、STEPD驱动输出口)分别与驱动电机3704电机接口相连。即,当手或人体靠近显示屏前方足够近时,红外发射管发出来的红外光被手或人体挡住反射回到红外接收管,红外接近感应电路的OUT输出高电平到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芯片控制驱动电机正转使得显示屏升起到预设的角度;而当手或人体离开显示屏前方时,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线信号,红外接近感应元件的OUT输出低电平到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芯片控制驱动电机翻转使得显示屏收回。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驱动电机3704为4相8拍的步进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芯片的STEPA、STEPB、STEPC、STEPD驱动输出口分别与驱动电机的A、B、C、D相相连,所述驱动电机正转的通电顺序为:AC->C->BC->B->BD-> D->AD-A,所述驱动电机反转通电顺序与正转相反,当所述驱动电机停止转动需要抱死时,以停止时刻的通电相序继续给电,使驱动电机处于抱死状态,即,先通过角度计算出驱动电机要达到预设角度所需要的脉冲数,当驱动电机达到预设的脉冲数之后给当前的驱动相位持续供电使显示屏锁死在当前位置,防止显示屏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按压导致显示屏被推回;而当断电后,驱动电机不再抱死,显示屏可手动收回或者手动调节打开角度,提高使用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主控单元带有CPU可存储和记录个人设定位置,当开机和关机设定到个人位置时,下次主控单元通过驱动电机就能运动到上次的预设位置。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包括装配于主机壳体 3内的开关磁阻电机4,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装配于主机壳体上部的线圈盘结构2 2和设置于线圈盘结构22内的线圈组,所述线圈盘结构22为相对两端面开放的圆弧盘体结构,当放入加热容器1后线圈组通电可产生电磁加热方式,线圈组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所述加热容器1与线圈盘结构22之间形成有弧形中空加热空间,弧形中空加热空间中的热量空气传导至加热容器1,使得加热容器1内壁温度更加均匀,加热面积广,受热均匀性好,所述开关磁阻电机4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线圈盘结构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2-6个感温元件33,所述感温元件33呈伸缩式贯穿装配于线圈盘结构上。如图9-10所示,优选的感温元件33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于线圈盘结构22中心位置的四周,位于所述线圈盘结构22下方的感温元件33上还套设有控制感温元件33 在工作高度上下移动的弹性结构,弹性结构可以但不限于是复位弹簧,感温元件33 可随加热容器的底部所在高度而变换自身所在的工作高度,不但可实现检测温度更加准确,而且灵活度高,便于在安装壳体上更换其他加热容器时也能更好的检测温度。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每个所述感温元件33的感温部上均设有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感温元件33的感温部伸入到弧形中空加热空间,每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单元电连接。四个温度传感器可采样加热容器底壁四周的温度,如图10所示,电路为四路NTC温度采样电路,N1、N2、N3、N4接四路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型号优选的为:MJRA-104-3688-T220,R25℃=100KΩB25℃/50℃=3688 (精度:1%),NTC1、NTC2、NTC3、NTC4接单片机AD口,R1、R4、R7、R10为温度采样电路分压电阻,R2、R5、R8、R11为温度采样电路限流电阻,通过主控单元的单片机AD采样口采集四路温度,并控制加热,MCU的PA0、PA1、PA4、PB2分别与温度采样电路的NTC1、NTC2、NTC3、NTC4相连,Y1、Y2为芯片时钟晶振电路,R65和 C60组成复位电路,C36、C26、C44为滤波电容,即主控单元采样分布在加热容器的四个温度传感器的值,并计算出四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差,并根据四个温度传感器的差值控制电机搅拌速度从而使烹饪的食材能够受热均匀。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容器盖2的外壁经至少一次向外向下的弯折形成有至少一层环形台阶面结构的容器盖卡接壁10,所述容器盖2内套设有密封圈11,所述密封圈11的下端形成有至少一层朝向外侧延伸的密封唇边,当容器盖2扣合在加热容器1上时,密封唇边的自由端贴紧加热容器1上部的内壁,使得容器盖2与加热容器1间形成密封,防止加热容器1内的食物溢出。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加热容器1内设置有搅拌结构19,搅拌结构19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食物搅拌/翻动,不但有助于提高食物的搅拌性能,而且还可防止加热容器1的底部发生糊粘现象,所述搅拌结构19通过离合器结构与开关磁阻电机4传动连接,所述离合器结构包括:
上离合器20,其装配于搅拌结构19的搅拌轴上并位于加热容器1的下方;
下离合器21,其装配于开关磁阻电机4的电机轴上,所述下离合器21上形成有供上离合器20匹配插装的装配槽,开关磁阻电机4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1-5所示,所述检盖结构包括检盖开关23,以本实施例为例,检盖开关23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侧检盖开关和右侧检盖开关,所述检盖开关23包括安全连杆2302、固定支架2301和安装在固定支架2301上的感应结构2303,所述容器盖2扣合到位时,所述安全连杆2302触发感应结构2303,其中:所述感应结构面向安全连杆2302的一端贯穿形成有开放的感应槽,所述感应槽内相对设置有发射端和接收端。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安全连杆2302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支架2301,销轴上设置有辅助安全连杆复位的扭簧,所述安全连杆2302的一端为活动端,另一端为触发端,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手柄壳5和/或控制壳6内,所述安全连杆2302的活动端伸入到合盖间隙7内,所述安全连杆2302的活动端外侧包覆有保护套2305。所述容器盖2未扣合到位时,所述安全连杆2302的触发端位于感应槽的下方;所述容器盖2扣合到位时,所述安全连杆2302的触发端位于感应槽内,安全连杆2302运用杠杆原理实现容器盖与感应结构之间的联系,即,通过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来改变安全连杆的位置,安全连杆的位置改变光电开关的状态, MCU通过检测光电开关的状态来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结构简单、便于装卸、可操作性强、检测准确性高。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感应结构为光电开关,所述感应结构包括光电开关电路板2304,所述光电开关电路板2304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其包括所述发射端为光电开关的光栅孔,所述接收端为光电开关的受光孔。如图6 所示,检盖开关23的数量为两个,即,光电开关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U1、U2,当加热容器没有扣合容器盖时,安全连杆倾斜伸出,安全连杆2302的触发端位于感应槽2303的下方,即不从光电开关的光栅中穿过,光信号从光栅孔中穿过到达受光孔,光电开关导通,SW1,SW2输出高电平到MCU,MCU检测到SW1和SW2都为高电平电平,判断为容器盖没扣合或者容器盖扣合不到位;当容器盖扣合到加热容器上时,容器盖对安全连杆2302的活动端产生作用力,安全连杆被容器盖压倒,平行于桌面,安全连杆2302的角度发生改变从光电开关的感应槽中穿过,光信号无法从光栅孔中穿过到达受光孔,光电开关关断,SW1,SW2输出低电平到MCU,MCU检测到SW1和SW2都为低电平,判断为容器盖扣合到位;当MCU检测到SW1、SW2 中一个为高电平,一个为低电平,则判断杯盖已盖上,但是未扣合到位。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7-8所示,所述检盖结构还包括霍尔器件28,所述霍尔器件设置于手柄壳5和/或控制壳6内,所述容器盖2内安装有磁性材料,所述磁性材料优选的为磁条29,其沿容器盖2的侧壁的轮廓嵌于容器盖2的侧壁内,当将容器盖2扣合在加热容器1上后,容器盖2上的磁条29会靠近主机的霍尔器件28,通过主控单元检测霍尔器件28的信号可以判断是否有盖。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霍尔器件28优选的为线性霍尔开关,线性霍尔开关相比于霍尔开关的高低电平信号,其输出电信号为AD值,检测AD 有利于霍尔器件失效后,主控单元的检测识别。所述霍尔器件设置于手柄壳5和/或控制壳6内并靠近加热容器1位置,优选的,所述霍尔器件28所在高度略低于加热容器1容器沿所在高度,当将容器盖2扣合在加热容器1上后,容器盖2上的磁条 29会靠近主机的霍尔器件28,所述霍尔器件28通过霍尔器件电路板与微控制单元 MCU电连接。如图8所示,霍尔开关电路KG端为MCU检测端,当磁条远离霍尔开关时,霍尔开光处于开路状态,KG电平与GND相同;当磁条靠近霍尔后,霍尔开关处于导通状态,KG电平处于VCC与GND之间,具体数值由R6和R45决定,一般调整大于0.7倍VCC。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类型的检盖结构共同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判断准确,在防止产品发生误启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11所示,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齿轮箱结构12、设于齿轮箱结构的上表面的PCB固定板17及与齿轮箱结构12滑动适配并可相对于齿轮箱结构12向前/ 后运动的锁扣结构13,所述齿轮箱结构12内设有驱动锁扣结构13向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锁扣结构13包括支撑本体1301、分别垂直形成于支撑本体1301的上、下端并分别沿反向延伸的锁扣本体1302、滑动本体1303,所述齿轮箱结构12装配于手柄壳5和/或控制壳6内,所述手柄壳5 /控制壳6面向合盖间隙7的一侧开设有供锁扣本体1302伸出/缩回的开口。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锁定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实施例为例,锁定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锁定结构和右锁定结构。
锁定结构的工作原理:所述齿轮箱结构12为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12包括上下扣合而成的PCB固定板、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部形成有用于供锁扣结构13向前/后运动的锁扣定位空间。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滑动本体1303的下端并沿滑动本体1303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14、与齿条14相啮合的齿轮15、与齿轮15传动连接的锁扣电机16,所述锁扣电机优选的为直流电机,所述锁扣电机16 装配在齿轮箱的下端,锁扣电机16的电机轴伸入到锁扣定位空间内与齿轮15相连,所述锁扣电机16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当锁定结构用于对容器盖2进行锁定时,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16转动,锁扣电机16带动齿轮15转动,齿轮15与齿条14相啮合,继而带动锁扣结构13沿锁扣定位空间向前移动,实现通过锁扣电机16驱动锁扣结构13朝向合盖间隙7移动,容器盖2处于锁定状态。当锁定结构用于对容器盖2进行解锁时,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16反向转动,原理同上,实现通过锁扣电机16驱动锁扣结构13朝远离合盖间隙7方向移动,容器盖2处于解锁状态,容器盖2和加热容器1可自由移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滑动本体1303通过齿轮箱结构的开口端插入至锁扣定位空间内,且滑动本体1303与锁扣定位空间滑动适配,可沿锁扣定位空间向前/后运动,此时锁扣结构13可沿手柄壳5/控制壳6上的开口伸出/缩回,以实现通过锁扣结构13的锁扣本体1302卡覆于容器盖卡接壁10上方/远离容器盖卡接壁10上方,继而实现容器盖2位置的锁定/解锁。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合盖检测结构包括电流检测结构,所述电流检测结构的数量与锁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电流检测结构包括电机驱动芯片24,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4 分别与锁扣电机16、主控单元电连接。
如图11-15所示,所示,所述电机驱动芯片24的1引脚接电源VCC,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2、3引脚为电机驱动输入口,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2、3引脚分别接微控制单元MCU的13、12引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6、7引脚接微控制单元MCU的 11引脚,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5、8引脚为电机驱动的输出口,所述电机驱动芯片的5、8引脚接锁扣电机16。
电流检测结构的工作原理:锁扣结构13通过锁扣电机16驱动运动,盖合容器盖2后,锁扣电机16驱动锁扣结构13向前滑动时,当锁扣结构13没有锁定到位时,锁扣电机16正常运动,其电机运动为额定电流I,当锁扣结构13锁定到位之后(锁扣本体1302卡覆于容器盖卡接壁10上方),锁扣结构13无法再移动,锁扣电机1 6堵转,锁扣电机16的额定电流增大,锁扣电机的电流I流经电阻R产生一个电压 AD信号,此AD信号输入给微控制单元MCU的5引脚处理,微控制单元MCU的5引脚检测到电压,正常工作时电压U=I*R,当容器盖合到位后,锁扣电机16无法移动,进入堵转状态,电流突然增大,其电压U同步增大,微控制单元MCU检测到此突变电压,即判断为已经合到位,进而停止输出电机驱动信号,电机驱动芯片继而驱动锁扣电机16停止工作,防止锁扣电机16长期堵转。
实施例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11-15所示,所述合盖检测结构还包括光电检测结构,所述光电检测结构的数量与锁定结构的数量相同并设置于PCB固定板17上,以本实施例为例,分为左侧光电检测结构和右侧光电检测结构,所述光电检测结构包括光电门控制板 25、遮挡件26和至少一个光电检测件27,所述光电门控制板25分别与光电检测件 27、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所述光电检测件优选的为光电开关,所述光电检测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条形通槽两侧的发射端、受光端,所述遮挡件固定于锁扣结构的上表面,当遮挡件随锁扣结构进入到光电检测件的发射端与受光端之间的触发区域时,所述光电检测件发出信号。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PCB固定板17上贯通开设有供遮挡件26滑动的条形通槽18,所述锁扣结构相对于齿轮箱结构向前/后运动过程中,所述遮挡件26可沿条形通槽18向前/后滑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每个所述锁定结构上的光电检测件数量为两个,其包括第一光电检测件(光电检测1)2701和第二光电检测件(光电检测 2)2702,两个所述光电检测件分别位于条形通槽的前部和后部位置。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光电检测件27包括相对设置于条形通槽18两侧的发射端、受光端,所述发射端、受光端固定于PCB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遮挡件26固定于锁扣结构13的上表面,当遮挡件26随锁扣结构进入到第一光电检测件2701的发射端与受光端之间的触发区域时,所述第一光电检测件2701发出信号,锁定结构关闭的过程:锁扣电机正向驱动,带动锁扣结构发生位移,位移量是遮挡件26从第二光电检测件2702位移到第一光电检测件2701,当遮挡件26 达到第一光电检测件2701的位置锁扣结构扣住容器盖,所述第一光电检测件2701 发出信号,完成锁盖关闭;当遮挡件26随锁扣结构进入到第二光电检测件2702的发射端与受光端之间的触发区域时,第二光电检测件2702发出信号。锁定结构打开的过程:锁扣电机反向驱动,带动锁扣结构发生位移,位移量是遮挡件26从第一光电检测件2701位移到第二光电检测件2702,当遮挡件26达到第二光电检测件270 2的位置锁扣结构从容器盖上移开,第二光电检测件2702发出信号,完成锁盖打开。
实施例7:
当联合应用检盖开关、锁定结构、电流检测结构和光电检测结构时,锁扣结构锁定/打开系统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烹饪是否开始。
步骤2:烹饪如果开始判断左侧检盖开关和右侧检盖开关是否闭合,如果闭合执行锁定结构锁盖关闭处理(如图14所示)。否则提示用户未放盖子。
步骤3:烹饪如果未开始/结束执行锁盖打开处理(如图15所示)。
其中: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步骤2.1:判断容器盖扣合到位后,锁扣电机正向驱动。
步骤2.2:判断左侧光电检测1和右侧光电检测1是否感应成功。
步骤2.3:如果左侧光电检测1和右侧光电检测1感应成功,判断锁扣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否大于等于电机堵转电流。如果大于等于,锁盖完成关闭,并且允许开始烹饪。否则返回步骤2.1
步骤2.4:如果左侧光电检测1和右侧光电检测1感应不成功,判断锁扣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否大于等于电机堵转电流。如果大于等于,锁盖发生故障。否则返回步骤2.1
其中: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
步骤3.1:锁扣电机反向驱动。
步骤3.2:判断左侧光电检测2和右侧光电检测2是否感应成功。
步骤3.2:如果左侧光电检测2和右侧光电检测2感应成功,判断锁扣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否大于等于电机堵转电流。如果大于等于,锁盖打开完成,结束烹饪。否则返回步骤3.1继续执行。
步骤3.3:如果左侧光电检测2和右侧光电检测2感应不成功,判断锁扣电机的工作电流是否大于等于电机堵转电流。如果大于等于,锁盖发生故障,结束烹饪。否则返回步骤3.1继续执行。
实施例8: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合盖检测结构还包括触点检测结构,所述触点检测结构包括:
检测触点30,其设置在锁扣结构13上,其数量与锁扣结构13的数量相同,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每个所述锁扣结构13与容器盖卡接壁10相接触的侧面上;
传导结构31,其呈闭合的环形结构,其沿容器盖卡接壁10的轮廓镶嵌于所述容器盖卡接壁10与锁扣结构13相接触的侧面上;
当锁定结构锁定在容器盖2上时,所述锁定结构上的检测触点30与传导结构3 1相接触。
作为优选的,所述检测触点30为金属触点,所述传导结构31为金属环片。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其中一个所述检测触点30与主控单元电连接,当每个锁定结构均锁定在容器盖2上时,所有的检测触点30通过传导结构3 1相互导通。如图18所示,P1、P2分别接左、右两个锁扣结构上的两个金属触点, P_GAI接微控制单元MCU的检测口,R1为检盖电路上拉电阻,R2为限流电阻,C1为滤波电容,主控单元的芯片PB9口与检盖电路相连,当容器盖合到位后PB9检测到低电平,容器盖未合到位PB9检测到高电平,C36、C26、C44为滤波电容。微控制单元MCU通过检盖电路输出的开关信号量判定是否合盖锁定到位。
工作原理:放上容器盖开始烹饪,锁扣结构伸出压紧容器盖,如果容器盖放置到位,左右两边的锁扣结构都会顶到镶嵌在容器盖上的金属环片上,从而使左右锁扣结构上的金属触点导通,即只有当两个锁扣结构全部锁定成功后,两个检测触点 30通过传导结构31相互导通,MCU通过检测左右锁扣锁扣的检测触点30是否导通就可以判别出是否放置容器盖以及容器盖是否放置到位、锁定到位。而当两个检测触点30不能通过传导结构31相互导通时则判定为容器盖放置不到位,比如一边或两边翘起。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类型的合盖检测结构共同检测锁定结构打开/锁定并判断锁定结构是否锁定到位,判断准确,在防止产品发生误启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实施例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11所示,所述防溢出结构包括用于检测容器组件内气体的压强的防溢检测元件32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通过防溢检测元件 32检测容器组件内气体的压强,通过压力可以预先判断是否快要溢出从而提前降低加热控制单元的加热功率达到防止溢出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防溢检测元件32设置于所述锁扣结构13与容器盖2相接触的侧面上的,所述防溢检测元件32与主控单元电连接,如图11所示,防溢检测元件32优选的设置在锁扣结构13与容器盖2相接触的底面上。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锁扣结构13与容器盖2相接触的侧面与容器盖卡接壁10的形状相适配。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防溢检测元件32为压力传感器,优选的为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型号优选为BX120-3AA,电阻值120欧,压力传感器通过AD采样电路与主控单元相连,如图16、17所示,U3为AD转换芯片,AD转换芯片型号优选为CS5555,E+、E-、S+、S-接压力传感器应变片电桥,C 2、C3、C4、C5、C8为滤波电容,R3和R4为限流电阻,主控单元电路通过采样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并通过计算控制加热控制单元,防止溢出,其中:主控单元型号优选为MQ6823,芯片P75、P70、P76口与CS5555AD采样芯片相连,读取AD采样芯片转换后的AD值,采样压力传感器压力值,并通过计算控制加热,防止溢出。
当锁定结构13锁定在容器盖2上时,压力传感器的检测面与容器盖卡接壁10 相接触,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容器盖受容器组件内气体膨胀后产生的压力,此防溢出的检测方法为:首先开始烹饪,锁定结构锁到位后记录当前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值位P1,烹饪过程中通过主控单元实时检测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变化,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P大于1.05倍的P1时,可控制加热控制单元,使得线圈盘的加热功率减小到原来加热功率的1/2,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P大于1.1倍的P1时,则停止加热,通过控制容器盖的最大压力防止锅中气体聚集太多溢出。
本实施例通过放置在锁扣结构13上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容器盖2受到锅内气体膨胀产生的压力,当检测到压力变大后可降低功率,确保不会溢出,即,通过压力可以预先判断是否快要溢出从而提前降低功率达到防止溢出的目的。
实施例1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如图25所示,所述防溢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容器组件外侧顶部的触摸检测元件34和触摸芯片,优选的,触摸检测元件为触摸弹簧,所述触摸弹簧的材质不锈钢,所述容器组件的内壁嵌入有绝缘层,所述容器组件内液体食材到达/超过触摸检测元件34的检测液位时,所述触摸检测元件34与液体食材之间产生电容效应并将信号传送至触摸芯片。
以本实施例为例,将所述容器组件设计为双层结构,其包括安装壳体9、安装在安装壳体9内的加热容器1,所述安装壳体9和加热容器1紧密贴合,所述触摸检测元件和触摸芯片设置于安装壳体9的外侧顶部,所述绝缘层嵌于加热容器1的内壁。当加热容器1内液体食材到达/超过/淹没触摸弹簧所在高度时,此时安装壳体9和加热容器1作为导电材料,绝缘层作为绝缘材料,即触摸弹簧和液体食材之间隔有绝缘材料,使得触摸弹簧和液体食材产生电容效应,触摸弹簧产生触摸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触摸芯片。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触摸弹簧、触摸芯片集成于触摸PC B板上,所述触摸PCB板焊接于容器组件的外部(图中未示出),触摸芯片优选的采用型号是19C030THS的触摸芯片。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绝缘层优选的使用耐高温的PBT材质,将容器组件内壁绝缘层部分割开时,绝缘层镶嵌在容器组件内壁,触摸弹簧通过容器组件接触绝缘材料,绝缘材料接触液体食材。
本实施例中防溢出结构工作原理:如图25、26所示,当容器组件内液体食材到达/超过/淹没触摸弹簧所在水平线时(触摸弹簧不与液体直接接触),触摸弹簧和液体食材产生电容效应,触摸弹簧通过电容效应产生触摸信号并将信号通过限流电阻R6后连接到触摸芯片10脚I/O口,触摸芯片检测到触摸信号后,触摸芯片18脚,20脚I/O使用IIC通讯协议与主控单元通讯,主控单元收到通讯,判定容器组件液体溢出后,主程序启动溢出程控制,以便于烹饪器具调整加热功率或搅拌功率等进行应对,继而防止液体溢出,以达到保护整机和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技术方案使用触摸方式来检测液位溢出,使用电容效应来判别出液体溢出,触摸弹簧不需要接触容器组件内的液体食材,这样的检测溢出方案寿命长,安全系数高。
其中:电容效应触摸原理为:任何两个导电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感应电容,一个按键即一个焊盘与大地也可构成一个感应电容,在周围环境不变的情况下,该感应电容值是固定不变的微小值。当有人体手指靠近触摸按键时,人体手指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并联焊盘与大地构成的感应电容,会使总感应电容值增加。电容式触摸按键IC在检测到某个按键的感应电容值发生改变后,将输出某个按键被按下的确定信号。相对而言容器里的液体也是到导电物体,也与大地构成感应电容。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多类型的防溢出结构共同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判断准确,在防止产品发生误启动工作的前提下提高整体安全性能。
实施例1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触摸检测元件3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从下至上依次分布于所述容器组件的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当容器组件内液体食材到达/超过/淹没不同高度的触摸检测元件34时,此处的触摸弹簧和液体食材产生电容效应,产生电容效应的触摸弹簧会产生各自的触摸信号并将信号传送至触摸芯片,触摸芯片与烹饪器具的主控单元通讯连接,触摸芯片接收信号判定容器组件内水位高度,触摸弹簧不需要接触容器组件内的液体食材也能检测液位高度,这样的检测液面高度的方案寿命长,安全系数高,而且不会影响搅拌效果和煮食效果。
实施例1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烹饪器具内设有用于检测油烟量并控制油烟的油烟检测结构,所述油烟检测结构包括用于检测油烟量的油烟检测元件35、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搅拌速度的电机控制单元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所述油烟检测元件35为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与主控单元电连接。通过油烟检测元件35 可检测油烟值(油烟浓度),当检测到油烟浓度大于一定值后此时通过控制电机控制单元增加电机搅拌转速,如果是由于食物受热不均匀导致的糊底,这时候由于电机搅拌速度加快油烟会降低以达到控制油烟的目的,如果检测到烟雾浓度未下降,则可通过控制加热控制单元降低加热功率使油烟浓度下降,达到防止食物糊底以及控制油烟的目的。
实施例1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烹饪器具内设有用于检测机身晃动量并控制机身晃动的晃动检测结构。所述晃动检测结构包括用于检测机身晃动量的晃动检测元件36、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搅拌速度的电机控制单元。通过晃动检测元件36可实时检测机身的晃动量,当检测到机身的晃动量过大(超过设定的阈值)时通过电机控制单元控制电机正反转以及电机转速,使机身晃动量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解决大部分炒菜机揉面时晃动过大的问题。优选的,所述晃动检测元件设置于控制壳内,所述晃动检测元件为晃动检测器传感器,所述晃动检测器传感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与主控单元的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实施例14: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的烹饪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加热容器1插装在安装壳体9的容器装配空间上,将安装壳体9安装在主机上,烹饪器具接通电源,准备烹饪;
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1,通过显示屏组件8选择烹饪模式,显示屏组件8将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判定食谱类型;
步骤3:根据食谱类型,判断是否需要检测容器盖扣合到位、和/或判断是否需要将锁定结构锁定/打开;
步骤4:若需要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则通过检盖结构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如实施例2、3所示,通过检盖开关23、和/或霍尔器件28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
若需要将锁定结构锁定/打开,则通过合盖检测结构检测锁定结构状态,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控制锁定结构锁定/打开,如实施例4-7所示,通过电流检测结构、和/或光电检测结构、和/或触点检测结构检测锁扣结构13处于锁定还是打开状态,并根据食谱类型的需求,通过主控单元控制锁扣结构13锁定/打开;
步骤5:检测完毕后,通过电机控制单元启动容器组件内搅拌组件的搅拌功能并控制搅拌转速、和/或通过加热控制单元启动线圈盘结构内线圈组的加热功能并控制加热功率,开始烹饪。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步骤2中食谱类型的判定标准是根据不同烹饪模式中是否启动搅拌功能、搅拌转速和是否启动加热功能,针对所有可能食谱预先按照安全属性分成A类、B类和C类食谱,即,所述食谱类型包括:
A类食谱,启动搅拌功能且搅拌转速大于N档,本实施例中以2档为例;
B类食谱,启动搅拌功能且搅拌转速小于等于N档,并启动加热功能,本实施例中以2档为例;
C类食谱,只启动加热功能而未启动搅拌功能。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如图27所示,所述步骤3还包括:
步骤3.1:依据食谱类型分类,确定当前食谱类型是否为A类食谱,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2;若否,则执行步骤3.4;
步骤3.2:首先通过检盖结构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 3;若否,提示未放容器盖,并重复执行步骤3.2;
步骤3.3:然后通过合盖检测结构判断锁定结构是否锁定,若是,则检测完毕开始烹饪;若否,控制锁定结构锁定,并重复执行步骤3.3;
步骤3.4:依据食谱类型分类,确定当前食谱类型是否为B类食谱,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5;若否,则执行步骤3.7;
步骤3.5:首先通过检盖结构判断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 6;若否,提示未放容器盖,并重复执行步骤3.5;
步骤3.6:然后通过合盖检测结构判断锁定结构是否打开,若是,则检测完毕开始烹饪;若否,控制锁定结构打开,并重复执行步骤3.6;
步骤3.7:依据食谱类型分类,确定当前食谱类型是否为C类食谱,若是,继续执行步骤3.8;
步骤3.8:通过合盖检测结构判断锁定结构是否打开,若是,则检测完毕开始烹饪;若否,控制锁定结构打开,并重复执行步骤3.8。
本技术方案中,炒菜机在针对不同食谱类型烹饪时,容器盖、锁扣结构都有对应的控制状态,炒菜机功能比较丰富,
第一:针对一些需要涉及到开关磁阻电机高速运行的食谱类型,如碎冰等,为了保证用户不会受到误伤,炒菜机需要检测到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锁扣结构是否锁定且检测锁扣结构是否有效锁定到位。
第二:针对一些炒菜类的食谱类型,这个时候开关磁阻电机只是小档位的搅拌功能和加热同时存在,用户可能在烹饪过程中经常会打开容器盖观察、放调料,这时电机工作对相对是安全的,并且为保证烹饪的流畅性,只需要检测到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不需要关闭(锁定)锁扣结构。
第三:针对一些纯粹加热的功能的食谱类型,如蒸煮等,这个时候可能不需要容器盖只需要蒸笼,则可以没有容器盖,不需要关闭锁扣结构也能开始烹饪。
本烹饪方法可针对不同的食谱类型,所产生的烹饪场景不同,对应每个食谱对容器盖、锁扣结构的准确控制和处理方法,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保证烹饪的简单性、流畅性和实用性,又能保证用户操作的安全性的的烹饪器具。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包括主机和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和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容器盖是否扣合到位的检盖结构、用于容器盖锁定的锁定结构、用于检测锁定结构打开/锁定的合盖检测结构和用于防止容器组件内食材溢出的防溢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
主机壳体,其内装配有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搅拌速度的电机控制单元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其两侧分别固接有手柄壳和控制壳,所述手柄壳、控制壳与容器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供容器盖插入的合盖间隙,所述控制壳内装配有用于控制烹饪器具工作的主控单元;
安装壳体,其装配于主机壳体上,其内形成有用于匹配安装加热容器的容器装配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壳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显示屏组件,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控制壳之间连接有用于调节显示屏组件打开角度的角度调节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并控制显示屏组件打开/收回的感应升降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包括装配于主机壳体内的开关磁阻电机,所述加热控制单元包括装配于主机壳体上部的线圈盘结构和设置于线圈盘结构内的线圈组,所述电机控制单元、加热控制单元分别与主控单元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盘结构上沿其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2-6个感温元件,所述感温元件呈伸缩式贯穿装配于线圈盘结构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的外壁经至少一次向外向下的弯折形成有至少一层环形台阶面结构的容器盖卡接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盖结构包括检盖开关,所述检盖开关包括安全连杆、固定支架和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感应结构,所述容器盖扣合到位时,所述安全连杆触发感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盖结构还包括霍尔器件,所述霍尔器件设置于手柄壳和/或控制壳内,所述容器盖内安装有磁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齿轮箱结构、设于齿轮箱结构的上表面的PCB固定板及与所述齿轮箱结构滑动适配并可相对于齿轮箱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锁扣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内设有驱动锁扣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形成于锁扣结构的下端并沿锁扣结构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及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锁扣电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结构设置于手柄壳和/或控制壳内,所述手柄壳和/或控制壳面向合盖间隙的一侧开设有供锁扣结构伸出/缩回的开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检测结构包括电流检测结构,所述电流检测结构的数量与锁定结构的数量相同,所述电流检测结构包括电机驱动芯片,所述电机驱动芯片分别与锁扣电机、主控单元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检测结构还包括光电检测结构,所述光电检测结构的数量与锁定结构的数量相同并设置于PCB固定板上,所述光电检测结构包括光电门控制板、遮挡件和至少一个光电检测件,所述光电门控制板分别与光电检测件、主控单元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检测件包括相对设置于条形通槽两侧的发射端、受光端,所述遮挡件固定于锁扣结构的上表面,当遮挡件随锁扣结构进入到光电检测件的发射端与受光端之间的触发区域时,所述光电检测件发出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锁定结构上的光电检测件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光电检测件分别位于条形通槽的前部、后部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检测结构还包括触点检测结构,所述触点检测结构包括:
检测触点,其设置在锁扣结构上,其数量与锁扣结构的数量相同,其一一对应的设置于每个所述锁扣结构与容器盖卡接壁相接触的侧面上;
传导结构,其呈闭合的环形结构,其沿容器盖卡接壁的轮廓镶嵌于所述容器盖卡接壁与锁扣结构相接触的侧面上;
当锁定结构锁定在容器盖上时,所述锁定结构上的检测触点与传导结构相接触。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出结构包括用于检测容器组件内气体的压强的防溢检测元件和用于调节容器组件内加热温度的加热控制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溢出结构还包括设置于容器组件外侧顶部的触摸检测元件和触摸芯片,所述容器组件的内壁嵌入有绝缘层,所述容器组件内液体食材到达/超过触摸检测元件的检测液位时,所述触摸检测元件与液体食材之间产生电容效应并将信号传送至触摸芯片。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检测元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从下至上依次分布于所述容器组件的外侧的不同高度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内设有用于检测油烟量并控制油烟的油烟检测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内设有用于检测机身晃动量并控制机身晃动的晃动检测结构。
CN202022578014.5U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Active CN213850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8014.5U CN213850023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78014.5U CN213850023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50023U true CN213850023U (zh) 2021-08-03

Family

ID=7705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78014.5U Active CN213850023U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50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26273B (zh) 防干烧灶具的控制方法
CN206137865U (zh) 电烹饪器具
CN108926256A (zh) 控制胶囊开启的方法及烹饪器具
CN111374527A (zh) 烹饪器具
EP0690659A2 (de) Infrarotgesteuerte Garungseinheit
CN213850023U (zh)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
CN112263138A (zh) 一种安全烹饪的烹饪器具及其烹饪方法
CN108954405B (zh) 防干烧灶具
KR960011446B1 (ko) 조리장치 및 방법
CN111023171A (zh) 智能烟灶设备、智能烟灶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589010A (zh) 烹饪模式控制装置及自动设定工作模式的煎烤器
CN213786914U (zh) 一种合盖检测结构及应用其的烹饪器具
CN209863480U (zh) 烹饪状态控制装置及自动控制烹饪状态的煎烤器
US20230341129A1 (en) Utensil profile determination system
CN213963101U (zh) 一种液位检测结构及应用其的烹饪器具
DE4422354A1 (de) Infrarotgesteuerte Garungseinheit
CN2138500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08463606U (zh) 一种智能电饭煲
CN213750694U (zh) 一种具有双重合盖检测的烹饪器具
CN108488840B (zh) 防干烧灶具
CN213850306U (zh) 一种带检盖的烹饪器具
CN1188212A (zh) 用于具有加热器的微波炉的安全系统
CN213962942U (zh) 一种防溢出检测结构及应用其的烹饪器具
CN209789568U (zh) 高原环境下精准加热的养生壶
JPH0579635A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