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3906U -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3906U
CN213843906U CN202022690923.8U CN202022690923U CN213843906U CN 213843906 U CN213843906 U CN 213843906U CN 202022690923 U CN202022690923 U CN 202022690923U CN 213843906 U CN213843906 U CN 2138439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airtight
air
cultur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909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世民
纪玉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Mccoll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Mccoll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Mccoll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Mccoll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909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39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39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39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该气密培养装置包括:框架,一侧端安设有转轴,背部安设有后盖;内层盒体,嵌装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后盖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用于容纳样本培养皿;前盖,借助所述转轴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开合;其中,所述内层盒体的四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前盖可借助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接触,此时所述培养装置可形成气密空间。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不仅可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气体进入对于培养装置的内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能够在样本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做到精准控制,支持一次性观察大量样本。

Description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生物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在植物学科学研究中,持续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时空特异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活动。在同一项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样本进行持续观察、拍照或摄像留存,以便完整的记录样本生长全过程并将变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基于上述需求,需要设计可容纳大量样本的观测设备,及可用于该观测设备的容纳单个样本的培养装置。现有的培养装置难以一次性观察大量样本,且无法在保证培养装置密封性的前提下,在样本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做到精准控制,即如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则难以在样本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做到精准控制;如若精准控制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则难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容易对培养装置的内部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密培养装置。
具体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包括:
框架,一侧端安设有转轴,背部安设有后盖;
内层盒体,嵌装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后盖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用于容纳样本培养皿;
前盖,借助所述转轴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开合;
其中,所述内层盒体的四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前盖可借助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接触,此时所述培养装置可形成气密空间。
可选地,所述框架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框架与所述转轴之间安设有弹性组件,使得所述转轴在所述弹性组件的作用力下在所述凹槽内前后移动。
可选地,所述框架的另一侧,即与所述转轴相对的一侧安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前盖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借助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的紧固连接,所述前盖可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贴合,以使所述培养装置形成气密空间。
可选地,所述内层盒体的背部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其中,所述进气孔与外部气泵连接,用于将外部空气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泵入空气的气路中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以过滤输入空气中的细菌,使得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的空气为无菌空气;所述出气孔用于排出所述培养装置中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框架靠近所述进气孔的顶端开设有存水槽,用于储存无菌水,所述存水槽的侧壁上向所述内层盒体的内部开设有输水孔,用于将所述存水槽储存的无菌水导向所述内层盒体,被疏导的水分挥发后被所述进气孔泵入的空气带入所述内层盒体内部,以提高所述内层盒体内部空气的湿度。
可选地,所述框架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照明组件,用于为待观测样本提供光源;和/或,
所述框架的侧端、所述内层盒体与外部装置之间安装有第二照明组件48,以改变待观测样本所感受到的光照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和第二照明组件的光源采用LED铝基板,所述LED铝基板上排列多路灯珠,所述灯珠内合并封装白光、红光、远红光、蓝光、紫外光、绿光光源中的至少两种。
可选地,所述框架靠近样本培养皿背部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滤光片安装槽,用于安装滤光片。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旋转架。
具体地,所述旋转架包括:
旋转平台;
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旋转平台,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呈放射状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
如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七种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之间。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具体地,所述生物样本成像设备包括:
培养箱,其上设置有观察窗;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旋转架,设置于所述培养箱的内部;
成像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观察窗采集所述旋转架上培养装置内部的待观测样本的图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借助内层盒体四周设置的凹槽,凹槽内装设的密封组件,以及前盖转动后与密封组件之间的紧密接触,使得培养装置形成气密空间。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气体进入对于培养装置的内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能够在样本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做到精准控制,支持一次性观察大量样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密培养装置的正视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密培养装置的侧视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密培养装置的俯视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层盒体的后视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框架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照明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LED铝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旋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生物样本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无关的部分。
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在植物学科学研究中,持续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时空特异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研究活动。在同一项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大量的样本进行持续观察、拍照或摄像留存,以便完整的记录样本生长全过程并将变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基于上述需求,需要设计可容纳大量样本的观测设备,及可用于该观测设备的容纳单个样本的培养装置。现有的培养装置难以一次性观察大量样本,且无法在保证培养装置密封性的前提下,在样本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做到精准控制,即如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则难以在样本培养过程中对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做到精准控制;如若精准控制培养装置内的气体成分浓度,则难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容易对培养装置的内部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气密培养装置,所述气密培养装置,包括:框架,一侧端安设有转轴,背部安设有后盖;内层盒体,嵌装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后盖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用于容纳样本培养皿;前盖,借助所述转轴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开合;其中,所述内层盒体的四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前盖可借助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接触,此时所述培养装置可形成气密空间。所述气密培养装置不仅可以保证培养装置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气体进入对于培养装置的内部环境造成污染,同时还能够支持一次性观察大量样本。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密培养装置的正视图,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密培养装置的侧视图,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气密培养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气密培养装置包括:
框架101,一侧端安设有转轴62,背部安设有后盖(图中未示出);
内层盒体59,嵌装于所述框架101与所述后盖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用于容纳样本培养皿40;
前盖57,借助所述转轴62与所述框架101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开合;
其中,所述内层盒体59的四周设置有凹槽60,凹槽60内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前盖57可借助所述转轴62转动至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接触,此时所述培养装置可形成气密空间。
其中,所述样本培养皿40用于容纳待观测样本。所述待观测样本比如可以为植物幼苗样本,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样本培养皿40在使用前可使用环氧乙烷或钴-60放射线灭菌,并加入高温灭菌过的培养基,培养基内载有所述植物幼苗样本。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为中空结构,以与所述后盖形成容纳空间,容纳所述内层盒体59。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后盖采用透明材料制成,以便于观察及拍摄所述培养装置的内部情况。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与所述转轴62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109,所述框架101与所述转轴62之间安设有弹性组件110,使得所述转轴62在所述弹性组件110的作用力下在所述凹槽109内前后移动。其中,所述弹性组件110比如可以为弹簧。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为具有密封性能的、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密封组件,比如所述密封组件可以为橡胶圈。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的另一侧,即与所述转轴62相对的一侧安设有第一紧固件61或113,所述前盖57远离所述转轴62的一侧安设有第二紧固件102,所述第一紧固件61或113可与所述第二紧固件102紧固连接,借助所述第一紧固件61或113与所述第二紧固件102之间的紧固连接,所述前盖57可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贴合,以使所述培养装置形成气密空间。其中,所述第一紧固件61或113比如可以为可转动扳手,所述第二紧固件102比如可以为能够与所述可转动扳手紧固连接的钩子、圆圈等可挂接组件,转动所述可转动扳手,所述可转动扳手可扣住所述可挂接组件,呈现固定连接的状态。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内部气密的培养装置时,可首先将所述前盖57以所述转轴62为受力点向外拉伸,即,使所述前盖57克服所述弹性组件110的作用力向所述培养装置的外部方向拉伸,当所述前盖57转动至与所述内层盒体59四周装设的密封组件接触时,将所述第一紧固件61或113与所述第二紧固件102紧固连接上,使得所述前盖57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贴合,此时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61或113与第二紧固件102紧固连接,以及所述弹性组件110的作用力,可将所述前盖57紧紧拉向所述框架101和内层盒体59,确保所述前盖57与所述内层盒体59的表面通过密封组件形成一个密闭空间。
另外,由于所述培养装置设置有前盖,能够形成密闭空间,因此所述样本培养皿40在放入所述培养装置时,可以抛弃其自身上盖,直接放入所述培养装置的内层盒体59中。进一步地,由于省去了样本培养皿40的上盖,因此可以有效避免在样本长期培养过程中样本培养皿40上盖结露而对待观测样本的成像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显著提高待观测样本成像的细节分辨率。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盖57上还设置有具有光透性的观察窗,以透过所述观察窗观测放置于所述样本培养皿40中的待观测样本。进一步地,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观察窗装设有双面镀膜玻璃58,以增强可见光波段与940nm红外光波段的透过率。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内层盒体的后视图,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层盒体59的背部开设有进气孔63和出气孔64,其中,所述进气孔63与外部气泵连接,用于将外部空气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泵入空气的气路中还可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比如0.22μm孔径的过滤膜(图中未示出),以过滤输入空气中的微生物,使得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的空气为无菌空气。其中,所述出气孔64用于排出所述培养装置中的空气。
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所述进气孔63持续泵入空气,通过所述出气孔64排出空气来泄压,使得所述培养装置内部的气压始终微微大于外界,这样就可以避免外界有菌空气进入,保证所述培养装置的内部始终处于无菌环境。另外,由于气泵可以使所述培养装置内部的空气成分与外界空气成分快速交换,而待观测样本又直接暴露于所述培养装置内部的空气中,因此当需要借助其他控制设备对于所述培养装置内部的气体成分浓度进行调整时,所述待观测样本能够迅速地感受到气体成分浓度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的气体流速可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设置,比如,对于附带有培养基的待观测植物样本来说,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的气体流速应控制在30~100mL/min左右,因为若气体流速过高容易造成培养基干涸,若气体流速过低则不利于培养装置内部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快速平衡。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框架顶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靠近所述进气孔63的顶端开设有存水槽65,用于储存无菌水,其中,所述存水槽65的侧壁上向所述内层盒体59的内部开设有输水孔114,用于将所述存水槽储存的无菌水导向所述内层盒体59,被疏导的水分挥发后可被所述进气孔63泵入的空气带入所述内层盒体59内部,以提高所述内层盒体59内部空气的湿度,减缓待观测样本培养基所需水分的蒸发,防止由于长期通气而造成水分蒸发、待观测样本培养基干涸的情况。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存水槽65还配设有水槽盖66,比如,如图5所示的T形水槽盖,所述存水槽65中注入无菌水后,可盖上所述水槽盖66,以防止所述存水槽65中的无菌水受到外界空气内微生物的污染。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的顶端可安装有第一照明组件44,用于为所述待观测样本提供光源。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培养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两个支撑件50,所述支撑件50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框架101的顶端两侧,所述支撑件50顶部开设有卡槽,以使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的两端推入卡槽中,进而借助所述支撑件50固定在所述框架101的顶端。以所述支撑件50为两个为例,所述两个支撑件50分别固定在所述框架101顶端的两个直角处,所述两个支撑件50相对的一侧顶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可与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两端的凸起相互配合,将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两个支撑件50之间,另外,通过所述支撑件50的卡槽设计,可以快捷地拆装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以满足样本培养过程中不同时段或不同测试项目对于光照的不同要求。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101可呈U字型,即所述框架101仅顶部的两端通过所述支撑件50与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连接,所述框架101顶部的其他部分均为镂空结构,以使得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发射出的光线可以直接照射到所述培养皿20及待观测样本上。
考虑到现有设备无法保证在大批量实验中的每一株植物样本均能受到同等距离、角度和强度的光照。而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光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光照的强度、角度以及波长的变化直接影响植物样本的生长。因此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框架101的侧端,比如所述框架101靠近所述转轴62的侧端、所述内层盒体59与外部装置之间还可安装有第二照明组件48,如图6所示,以改变所述待观测样本所感受到的光照方向,可用于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反应。其中,所述第二照明组件48可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所述框架101上。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和第二照明组件48均可包括光源和匀光板,所述匀光板设置在所述光源的光线传播路径上。为了防止照明组件不同位置的照明效果存在差异,造成实验结果误差,通过在照明组件上安装匀光板,可将光线均匀照射到所述待观测样本上,以减少由于光线不均匀导致的实验误差。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照明组件44和第二照明组件48的光源可采用LED铝基板43,其中,所述LED铝基板上排列有多路灯珠。所述灯珠内合并封装白光、红光、远红光、蓝光、紫外光、绿光光源中的至少两种,可以分别提供远红光、红光、绿光、蓝光、白光、紫外光等多种不同波长的光源,并可由本设备的控制电路分别对每路光的通断和光强大小进行单独控制。多种单色光,尤其是可能会同时开启的波长如红光、远红光、蓝光等,合并封装在一颗灯珠内,以避免开启不同波长时光源位置、光照方向产生差异,进而影响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对于不会同时开启的如白光和各单色光,可以分成两组灯珠封装,并交替排列,以满足更大输出功率的要求。一个培养用LED光源,可以同时实现至少4种不同颜色光源的控制。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照明组件发出的光线能够透过所述内层盒体59,所述内层盒体59使用透明材料制成,比如透明亚克力材料等等。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靠近样本培养皿40背部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滤光片安装槽,用于安装滤光片。由于所述内层盒体59使用透明材质制成,因此,当需要集中对大量样本进行光照条件下的研究及拍摄记录时,所述培养装置的照明组件发出的光线容易对其他相邻或相近培养装置中的待观测样本造成干扰,或者在所述培养装置内部由于框架101材料对所述照明组件发出光线的反射,使得待观测样本接受的光线不仅为照明组件方向,导致对样本向光性研究出现误差。其中,所述滤光片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比如,所述滤光片可以为紫外滤光片、可见滤光片、红外滤光片等等。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01或者所述后盖背部表面的两端可开设有固定孔,以与旋转架连接,其中,所述旋转架可连接有多个所述培养装置,以实现大量待观测样本的同时观测。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旋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所述旋转架包括:
旋转平台14;
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旋转平台14,包括第一支架111和第二支架112,所述第二支架112呈放射状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11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112;以及
如上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111之间。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每个第一支架111上至少固定一个架位固定件12。所述气密培养装置可固定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支架111的架位固定件12之间。例如,所述架位固定件12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孔,与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固定孔相配合,通过螺钉、螺母等零件实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旋转架可用于固定多种培养装置,除了如上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38以外,还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培养装置,例如标准小型竖直培养装置36、大型水平培养皿支架37、重力培养皿支架39等等。其中,所述气密培养装置38、标准小型竖直培养装置36、重力培养皿支架39可占用所述旋转架上的一个架位,大型水平培养皿支架37可占用所述旋转架上的两个架位。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111上还可设置有电气插座接口13,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照明组件的接线可连接于所述电气插座接口1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旋转架,通过通用的架位固定件,可以在若干相邻安装位上固定多个培养装置,在旋转平台的带动下,不同培养装置可以分别对准成像装置(比如CCD相机或CMOS相机),进而能够便捷地同时对多个培养装置内的待观测样本进行成像分析,从而提高了样本分析通量,提高了样本分析效率。
图9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生物样本成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所述生物样本成像设备包括:
培养箱4,其上设置有观察窗;
所述旋转架5,设置于所述培养箱4的内部;以及
成像模块3,用于通过所述观察窗采集所述旋转架5上培养装置内部的待观测样本的图像。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所述生物样本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外壳1和光学隔震平台2,其中,所述旋转架5可以穿过培养箱4底部的开孔固定在光学隔震平台2上。
如上所述,所述待观测样本可以为植物样本,尤其是植物幼苗样本。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样本成像设备,可以是植物幼苗成像设备,用于植物幼苗的生长状态的分析。旋转架5上可安装所述培养装置,用于固定样本培养皿。培养箱4可以灵活调整植物幼苗生长的环境,包括温度、气体成分浓度等,满足了多种实验条件变量的控制需求。培养箱4侧壁的观察窗可以使培养箱外部的成像模块3采集培养箱4内部的植物幼苗的图像数据,用于研究植物幼苗生长的变化。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一侧端安设有转轴,背部安设有后盖;
内层盒体,嵌装于所述框架与所述后盖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用于容纳样本培养皿;
前盖,借助所述转轴与所述框架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气密培养装置的开合;
其中,所述内层盒体的四周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装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前盖可借助所述转轴转动至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接触,此时所述培养装置可形成气密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与所述转轴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框架与所述转轴之间安设有弹性组件,使得所述转轴在所述弹性组件的作用力下在所述凹槽内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另一侧,即与所述转轴相对的一侧安设有第一紧固件,所述前盖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安设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紧固连接,借助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之间的紧固连接,所述前盖可与所述密封组件紧密贴合,以使所述培养装置形成气密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盒体的背部开设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其中,所述进气孔与外部气泵连接,用于将外部空气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泵入空气的气路中设置有空气过滤组件,以过滤输入空气中的细菌,使得泵入所述培养装置中的空气为无菌空气;所述出气孔用于排出所述培养装置中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靠近所述进气孔的顶端开设有存水槽,用于储存无菌水,所述存水槽的侧壁上向所述内层盒体的内部开设有输水孔,用于将所述存水槽储存的无菌水导向所述内层盒体,被疏导的水分挥发后被所述进气孔泵入的空气带入所述内层盒体内部,以提高所述内层盒体内部空气的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3、5任一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顶端安装有第一照明组件,用于为待观测样本提供光源;和/或,
所述框架的侧端、所述内层盒体与外部装置之间安装有第二照明组件,以改变待观测样本所感受到的光照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照明组件和第二照明组件的光源采用LED铝基板,所述LED铝基板上排列多路灯珠,所述灯珠内合并封装白光、红光、远红光、蓝光、紫外光、绿光光源中的至少两种。
8.根据权利要求1-3、5、7任一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靠近样本培养皿背部的内侧面上开设有滤光片安装槽,用于安装滤光片。
9.一种旋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平台;
支架本体,固定于所述旋转平台,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呈放射状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密培养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架之间。
10.一种生物样本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培养箱,其上设置有观察窗;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架,设置于所述培养箱的内部;
成像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观察窗采集所述旋转架上培养装置内部的待观测样本的图像。
CN202022690923.8U 2020-11-19 2020-11-19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Active CN2138439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0923.8U CN213843906U (zh) 2020-11-19 2020-11-19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0923.8U CN213843906U (zh) 2020-11-19 2020-11-19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3906U true CN213843906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0923.8U Active CN213843906U (zh) 2020-11-19 2020-11-19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39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5917B (zh) 用于微流体细胞培养的微型培育系统和方法
CN105308437B (zh) 进行样本的冷光和荧光测量的装置和相关方法
US20220154129A1 (en) Biological Sample Imaging Device
JP2006174828A (ja) 生体試料培養観察システム、インキュベータボックス、供給手段、および培養容器
JPWO2005059091A1 (ja) 細胞培養装置
CA2767605C (en) Sample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 image of cells or tissues located in a culturing space to data processing means
CN213843906U (zh)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CN112306110A (zh) 气密培养装置、旋转架和生物样本成像设备
CN213939215U (zh) 一种培养装置和培养装置固定支架
CN213819292U (zh) 培养皿架、旋转架以及生物样本形态成像设备
Brinckmann New facilities and instruments for developmental biology research in space
CN112450067B (zh) 培养皿架、控制方法、旋转架以及生物样本形态成像设备
US20230250385A1 (en) An incubator for receiving a number of cell culture chamber devices
RU82457U1 (ru) Многоячейк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ультивирования и проведения экспериментов с микроводорослями
CN212357270U (zh) 一种自动化ivf培养与时差分析装置及配套培养皿
JP2023528889A (ja) 細胞および組織の増殖のための細胞培養チャンバ装置
CN112273217A (zh) 一种培养装置
RU278691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равитационной фотобиологии
CN108541201B (zh) 一种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的除湿装置及系统
CN214430582U (zh) 一种实验用林木育苗装置
CN107402292A (zh) 一种检验科样本储存反应装置
CN109091160A (zh) 一种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的除湿装置
CN218550766U (zh) 一种大豆生长培育装置
CN112266846A (zh) 培养皿架固定支架、培养箱及生物样本形态成像设备
CN116495363B (zh) 基于医学影像的胶片存放设备及存放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