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2995U -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 Google Patents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2995U
CN213842995U CN202022605981.6U CN202022605981U CN213842995U CN 213842995 U CN213842995 U CN 213842995U CN 202022605981 U CN202022605981 U CN 202022605981U CN 213842995 U CN213842995 U CN 213842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sample
fixing
novel molecular
fix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59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俊华
万明明
梁翠
周晓锋
庄佩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59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2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2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2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反应组件和拍摄组件;所述反应组件包括固定部、反应部和背景板,固定部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反应部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反应的反应腔,所述反应部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设置;背景板设置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反应部远离所述拍摄组件的一侧;其中,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反应部贴合时,所述反应腔密封,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待测样品位于所述反应腔内;在所述反应部与所述固定部分离时,放置于所述固定部上的所述待测样品位于所述背景板与所述拍摄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简单,可以快速便捷的进行检测,尤其适用于分子诊断。

Description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学测试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分子诊断主要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由于分子诊断可以从基因层次进行检测,因此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优势较为明显,可在感染初期识别病毒或者提早确认基因缺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诊断服务,主要应用于遗传病、传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的检测与诊断。
随着人类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及基因检测的技术进步,全球分子诊断市场快速增长,分子诊断新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最新应用得到飞速发展。临床诊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分子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而现有技术实施时间很长。为产生足够的检测信号,需要很多小时或很多天来生产足够的生物目标物。用于病原体检测、代谢物测定或核酸序列检测的扩增步骤,通常需要昂贵的实验室仪器和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来使用仪器。基于聚合酶的聚合酶链式反应仪,需要小心处理不稳定的试剂,必须特别谨慎以防止样品间污染。且仪器昂贵又复杂。这些昂贵而复杂的技术很难满足现在飞速发展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结构简单,能够快速检测待测样品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包括:壳体,以及在所述壳体内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反应组件和拍摄组件;反应组件包括固定部、反应部和背景板,固定部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反应部形成有用于使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反应的反应腔,反应部相对固定部移动设置;背景板设置于固定部和反应部远离拍摄组件的一侧;其中,在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时,反应腔密封,放置于固定部上的待测样品位于反应腔内;在反应部与固定部分离时,放置于固定部上的待测样品位于背景板与拍摄组件之间。
进一步地,反应部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对反应腔进行加热。
其中,固定部和反应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反应部和/或固定部滑动设置于连接杆,以使得固定部和反应部可相对移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连接杆连接于壳体底部,反应部位于固定部和壳体底部之间,连接杆设置有联动装置,以控制反应部远离或靠近固定部。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连接杆连接于壳体底部,反应部位于固定部和壳体底部之间,连接杆设置有联动装置,以控制固定部远离或靠近反应部。
其中,背景板连接于固定部远离拍摄组件的一侧。
其中,反应部远离拍摄组件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座,在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时,背景板与支撑座贴合。
其中,壳体顶部对应固定部设置有开窗,开窗用于将待测样品放置于固定部。
其中,拍摄组件与PC端建立通信,将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PC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拍摄组件为可曝光式图像采集装置。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拍摄组件包括图像采集装置、以及设置于图像采集装置周围的照明光源,使得至少在图像采集装置工作时,照明光源工作。
其中,壳体上设置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反应时间和反应部的实时温度。
其中,所述壳体上或壳体内设置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可相对移动的固定部和反应部,当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时,待测样品置于反应腔内,此时待测样品可以在反应腔内发生反应,当反应结束后,通过固定部和反应部分离,使得待测样品脱离反应腔,通过拍摄组件拍摄待测样品的图像,其中,背景板作为待测样品拍照时的背景板,可以确保待测样品拍照背景均一,易于对比,且拍摄组件与背景板结合以采集到待测样品的图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结构简单,可以快速便捷的进行检测,适合于检测或监测以非常低的浓度存在于样品中的痕量化学和或生物目标物,包括但不仅限于生物样品、材料、有机或无机样品。尤其适用于分子诊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第一实施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的一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的另一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第二实施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固定部与反应部分离的一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第三实施例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的一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的另一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7的固定部与反应部贴合的再一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以及在所述壳体1内沿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的反应组件2和拍摄组件3;反应组件2包括固定部21、反应部23和背景板22,固定部21用于放置待测样品;反应部23形成有用于使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反应的反应腔231,反应部23相对固定部21移动设置;背景板22设置于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远离拍摄组件3的一侧;其中,在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贴合时,反应腔231密封,放置于固定部21上的待测样品位于反应腔231内;在反应部23与固定部21分离时,放置于固定部21上的待测样品位于背景板22与拍摄组件3之间。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方向D1”指垂直于背景板22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通过设置可相对移动的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当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贴合时,待测样品置于反应腔231内,此时待测样品可以在反应腔231内发生反应,当反应结束后,通过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分离,使得待测样品脱离反应腔231,通过拍摄组件3拍摄待测样品的图像,其中,背景板22作为待测样品拍照时的背景板22,可以确保待测样品拍照背景均一,易于对比,且拍摄组件3与背景板22结合以采集到待测样品的图像。
进一步地,反应部23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图未示),用于对反应腔231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热装置设置于反应部23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装置也可以设置于反应部23的一侧或反应部23的周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加热装置,可以使得反应腔231保持稳定的温度,且温度可调节。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1包括壳体底部11和设置于壳体底部11的上壳体12,其中壳体底部11与上壳体12可拆卸设置,以便于设备的检测和维修,其中,为了提高壳体1的密封性,也可以在壳体底部11与上壳体12的连接处设置密封圈(图未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底部11与上壳体12也可以不可拆卸,使得其密封固定效果较好。
其中,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5,反应部23和或固定部21滑动设置于连接杆25上,以使得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可相对移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杆25,可以使得固定部21移动(见图4),或使反应部23移动(见图3),或使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同时移动,以达到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分离或贴合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4所示,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之间设置连接杆25,其中,连接杆25为伸缩杆,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上下设置,反应部23放置于壳体底部11上,通过连接杆25的伸缩移动可以带动固定部21移动,向上移动或向下移动。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部21包括一平面板体,且平面板体上依次沿着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间隔设置若干通孔,通孔可以用于放置且固定待测样品的测试管6;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接触时,通孔与反应腔231对应,且可以使得通孔与反应腔231可以实现无缝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景板22紧邻于固定部21,背景板22沿第二方向D2设置,且通孔与背景板22的距离使得拍照时,通孔内的测试管6在背景板22上无投影,以确保拍摄组件3拍照时,不会有投影影响拍摄结果。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景板22固定不动,不会随着固定部21的移动而移动,只要确保背景板22有足够的高度,以使得固定部21向上移动时,确保位于固定部21上的测试管6中的测试样品在背景板22上的正投影能够落于背景板22中。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景板22也可以随着固定部21的移动而移动,使得固定部21上的测试管6中的测试样品在背景板22上的正投影能够落于背景板22中,此时,在固定部21贴合于反应部23时,背景板22的高度可以不超出固定部21,以使得放置待测样品时,不易碰触背景板22。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25也可以为固定杆,固定部21或反映部23可以在连接杆25上滑动,以使得固定部21或反映部23上下移动,以使得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贴合或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优选实施例,继续如图1-4所示,连接杆25连接于壳体底部11,反应部23位于固定部21和壳体底部11之间,连接杆25设置有联动装置(图未示),以控制反应部23远离或靠近固定部21。通过连接杆25连接于壳体底部11,可以使得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与壳体底部11结合,避免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在壳体1内晃动以影响测试结果,同时也可以使得反应部23远离或靠近固定部21过程中固定部21与反应腔231之间的位置不会存在偏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杆25设置联动装置,通过设置联动装置可以使得连接杆25能够伸缩移动,以使得反应部23移动,确保反应部23能够远离或靠近固定部21,且通过设置联动装置,可以使得反应部23移动的自动化程度变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贴合时,反应部23与壳体底部11之间存在一定距离,以确保反应部23可以远离固定部21;通过移动反应部23,可以使得固定部21及位于固定部21内的待测样品处于固定状态,以便于调整设定拍摄组件3的位置、高度及拍摄角度等其他参数,同时待测样品不动,可以避免待测样品的晃动而影响拍摄组件3采集的图像。
在另一实施例中,联动装置可以控制固定部21远离或靠近反应部23。此时,连接杆25将反应部23固定于壳体底部11,同时连接杆25连于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之间,通过设置联动装置可以控制固定部21移动,以使得固定部21远离反应部23,或使得固定部21向反应部23移动并贴合于反应部23,以使得待测样品置于反应腔231内或脱离反应腔231。固定部21移动时,可以通过调整拍摄组件3的高度,以使得拍摄组件3随着固定部21的移动,做出相应的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21移动远离反应部23时,固定部21移动至某一固定位置后不再移动,拍摄组件3的设置高度参考固定部21移动至该固定位置时进行设置,使得在固定部21移动时,拍摄组件3可以固定不动,以便于进行调节测试。
优选地,如图5和6所示,背景板22连接于固定部21远离拍摄组件3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景板22与固定部21一体成型设置,背景板22与固定部21一体成型设置时,可以确保背景板22与固定部21的通孔位置邻近,确保拍摄组件3对待测样品进行拍照时,不会在背景板22上形成阴影。可以避免待测样品与背景板22距离较远,待测样品在背景板22上形成阴影,影响测试结果。在另一实施例中,背景板22与固定部21为分别制作成型,通过将背景板22与固定部21焊接或粘结等连接方式形成一体结构。
更为优选地,如图7所示,反应部23远离拍摄组件3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座24,在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贴合时,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贴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应部23与支撑座24一体成型,通过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贴合,可以便于背景板22与反应部23件的贴合。更为优选地的,背景板22朝向所述拍照组件的一面与所述反应部23贴合,使得背景板22与所述反应部23贴合更为紧密,实现无缝连接。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杆25包括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均连接于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之间,其中第一连接杆251连接于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之间,并固定于壳体底部11;第二连接杆252连接于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之间,并固定于壳体底部11;其中,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上均设置联动装置,以使得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伸缩移动,以使得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贴合,如图7和8所示,通过移动反应部23使其互相贴合;如图7和9所示,通过移动固定部21使其互相贴合,且背景板22的两侧分别与支撑座24和反应部23贴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可以确保背景板22、支撑座24、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之间存在的接触面接触紧密,实现无缝接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景板22、支撑座24、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的材质均为铝,反应部23进行加热,由于材质为铝,其传热性比较好,当反应部23与固定部21接触紧密时,反应部23的热易传递至固定部21,使得反应部23和固定部21的温度一致性强,待测样品受热均匀。若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存在间隙时,使得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之间的热传递需要通过大气进行热传递,热传递效果较差,反应部23与固定部21之间的温度存在差异,当反应部23的温度高于固定部21的温度时,可能造成待测样品反应不均,或待测样品反应后在固定部21的位置处遇冷结晶,影响测试结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可以使得背景板22、支撑座24、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接触紧密,实现无缝连接,确保实验测试的准确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景板22、支撑座24、固定部21和反应部23的材质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质或其他传热保温材质。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0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中的任意一者与壳体底部11固定,另一者仅连接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之间,或另一者仅连接于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之间。具体地,第一连接杆251连接于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之间,并固定于壳体底部11;第二连接杆252连接于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之间,其中第一连接杆251和第二连接杆252均可以通过联动装置伸缩移动,以带动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之间的贴合与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联动装置带动第二连接杆252伸缩移动以带动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的贴合与分离,同时背景板22或支撑座24滑动于第一连接杆251上,带动背景板22与支撑座24之间贴合或分离。
其中,壳体1顶部对应固定部21设置有开窗13,开窗13用于将待测样品放置于固定部21。作为优先,开窗13处设置有盖板,当放置待测样品时,打开盖板,从开窗13放置待测样品,使得样品放置方便,且可以保证待测样品不受壳体1外界大气的影响,避免其他交叉影响。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盖板。
其中,拍摄组件3与PC端建立通信,将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PC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通过拍摄组件3与PC端建立通信连接,可以实时的将拍摄组件3拍摄到的待测样品的图像传输至PC端,在通过PC端对图像进行处理计算。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拍摄组件3与PC端通过信号线连续,在其他实施例中,拍摄组件3也可以与PC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连接,或通过移动介质,例如读卡器或U盘等将拍摄组件3拍摄的图像通过USB接口传输至PC端。
壳体1内固定部21、背景板22与拍摄组件3形成的空间为黑暗空间,使得拍摄组件3对待测样品的拍照不受周围外界光的影响,排除外界干扰因素。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拍摄组件3为可曝光式图像采集装置,使得可以在黑暗情况下对待测样品进行拍照。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拍摄组件3包括图像采集装置31、以及设置于图像采集装置31周围的照明光源32,使得至少在图像采集装置31工作时,照明光源32工作。在固定部21与反应部23分离时,需要对待测样品拍照时,照明光源32进行照明,以便于图像采集装置31进行拍照等图像采集。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像采集装置31为显微图像采集器。进一步地,为了节约能源,使得照明光源32仅在图像采集装置31进行图像采集时工作,可以设置控制电路,并在壳体1上设置照明开关5,以控制照明光源32的工作与停止。
其中,壳体1上设置显示装置4,显示装置4用于显示反应时间和反应部23的实时温度。其中显示装置4内嵌于壳体1上,以便对反应时间和反应的实时温度进行监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设置于壳体1顶部,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也可也设置于壳体1侧部。其中壳体1内设置温度检测装置(图未示),对反应部23时间检测温度,通过显示装置4与温度检测装置连接,可以用于显示反应部23的实时温度。
进一步,所述壳体1上或壳体1内设置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供电。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1内设置供电部件,该供电部件为蓄电池或干电池,供电部件与加热装置和照明光源32供电,使得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照明光源32能够工作。其中供电部件也可以为其他部件供电,例如显示装置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供电部件设置于拍摄组件3下方。在其他实施例中,供电部件也可以设置于壳体底部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对设置位置做具体限定。通过蓄电池或干电池为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供电,可以使得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易携带于户外进行检测,同时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以确保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处于可以处于工作状态。
壳体1上也可以设置供电口7,通过供电线与交流电或直流电连接,使得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可以通过交流电或直流电为其供电。便于使用者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结构简单,易携带,可以快速便捷的进行检测,适合于检测或监测以非常低的浓度存在于样品中的痕量化学和/或生物目标物,包括但不仅限于生物样品、材料、有机或无机样品。尤其适用于分子诊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合图1、图7和图8所示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以其为例,其工作过程如下,将待测样品与试剂加入测试管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测试管6为血清管,通过上壳体12上的开窗13放入固定部21。通过联动装置使得连接杆25带动反应部23上升,并与固定部21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密闭的反应腔231供血清管内的待测样品和试剂在内部反应。此时控制加热装置给反应腔231加热,使得反应腔231处于恒温状态。待加热时间结束后,通过联动装置控制反应部23下降到壳体底部11,此时血清管从反应腔231内裸露出来。打开壳体1上的照明开关5,照明光源32工作发光。控制PC端的图像采集软件控制图像采集装置31采集图像,此时加热反应和图像采集过程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以及在所述壳体(1)内沿第一方向(D1)间隔设置的反应组件(2)和拍摄组件(3);所述反应组件(2)包括:
固定部(21),用于放置待测样品;
反应部(23),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待测样品进行测试反应的反应腔(231),所述反应部(23)相对所述固定部(21)移动设置;
背景板(22),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反应部(23)远离所述拍摄组件(3)的一侧;
其中,在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反应部(23)贴合时,所述反应腔(231)密封,放置于所述固定部(21)上的待测样品位于所述反应腔(231)内;在所述反应部(23)与所述固定部(21)分离时,放置于所述固定部(21)上的所述待测样品位于所述背景板(22)与所述拍摄组件(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部(23)上设置有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反应腔(231)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反应部(23)之间设置有连接杆(25),所述反应部(23)和/或所述固定部(21)滑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25),以使得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反应部(23)可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5)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部(11),所述反应部(23)位于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壳体底部(11)之间,所述连接杆(25)设置有联动装置,以控制所述反应部(23)远离或靠近所述固定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5)连接于所述壳体底部(11),所述反应部(23)位于所述固定部(21)和所述壳体底部(11)之间,所述连接杆(25)设置有联动装置,以控制所述固定部(21)远离或靠近所述反应部(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景板(22)连接于所述固定部(21)远离所述拍摄组件(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部(23)远离所述拍摄组件(3)的一侧连接有支撑座(24),在所述固定部(21)与所述反应部(23)贴合时,所述背景板(22)与所述支撑座(24)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顶部对应所述固定部(21)设置有开窗(13),所述开窗(13)用于将所述待测样品放置于所述固定部(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组件(3)与PC端建立通信,将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传输至PC端;
所述拍摄组件(3)为曝光式图像采集装置,或
所述拍摄组件(3)包括图像采集装置(31)、以及设置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31)周围的照明光源(32),使得至少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31)工作时,所述照明光源(32)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显示装置(4),所述显示装置(4)用于显示反应时间和反应部(23)的实时温度;所述壳体(1)上或壳体(1)内设置供电部件,用于为所述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供电。
CN202022605981.6U 2020-11-11 2020-11-11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Active CN213842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5981.6U CN213842995U (zh) 2020-11-11 2020-11-11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5981.6U CN213842995U (zh) 2020-11-11 2020-11-11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2995U true CN213842995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15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5981.6U Active CN213842995U (zh) 2020-11-11 2020-11-11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2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97003B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集成核酸提取扩增检测的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09082422B (zh) 一种全自动pcr核酸提取检测装置
JP6707085B2 (ja) 現場診断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WO2022134153A1 (zh) 一种核酸poct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8642159A (zh) 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CN208506052U (zh) 一种全自动免疫印迹仪
CN204439554U (zh) 智能手机宽场荧光成像器
US11747322B2 (en) Modular hand-held point of care testing system
CN215667945U (zh) 核酸扩增仪
CN112300927A (zh) 一种便携式全自动微流控核酸检测一体机
CN213842995U (zh)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CN210916046U (zh) 远程诊断监测平台系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设备
CN108802403A (zh) 一种恒温孵育摇床
CN208568812U (zh) 一种生化分析仪
CN114236146A (zh) 一种全自动免疫印迹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94033A (zh) 新型分子诊断检测设备
CN108828249A (zh) 一种加样装置
JP2005257652A (ja) 生体試料の検出装置および解析方法
CN101995481B (zh) 超痕量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仪
CN113621475A (zh) 核酸提取纯化和扩增检测的方法及系统
CN113969238A (zh) 一种用于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的便携式可视化成像系统
CN208667748U (zh) 生物芯片检测系统
CN219608783U (zh) 一种便于显示的蛋白凝胶成像装置
WO2024037302A1 (zh) 一种便携式核酸检测设备、系统及方法
CN108956464A (zh) 一种用于生物芯片检测的阅读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