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1327U - 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41327U CN213841327U CN202022185410.1U CN202022185410U CN213841327U CN 213841327 U CN213841327 U CN 213841327U CN 202022185410 U CN202022185410 U CN 202022185410U CN 213841327 U CN213841327 U CN 2138413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phase
- boiler
- truncated cone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属于加热设备领域。该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包括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内的至少一个相电极,所述相电极与锅炉壳体的进水端同轴配合,所述相电极是与电源电连接的金属圆柱体,本实用新型通过没有棱角的圆柱体能够在水中均匀放电,解决了尖端放电导致电场不稳定导致无法控制水加热功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是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背景技术
电极锅炉的加热方式是通过电极向水中释放电能形成电场,利用电场和水自身的电阻率对水加热,但是当电极具有棱角时会因为尖端放电的原因出现电场不稳定无法控制水加热功率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技术方案: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包括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内的至少一个相电极,所述相电极与锅炉壳体的进水端同轴配合,所述相电极是与电源电连接的金属圆柱体。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相电极的底端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或半球状结构,通过分流部能够使水流从分流部与相电极的侧面接触,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加热效率,还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相电极的侧面与底端之间的夹角降低尖端放电效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结构时,圆台的末端是半球状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相电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或半球状结构,通过对称设置分流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电场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结构时,圆台的末端是半球状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相电极内部中空,所述相电极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相电极的壁厚均匀,在工作时相电极内部充满水,增加了相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的加热效率,而且能够通过水的流动避免相电极的热量堆积对相电极造成损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包括至少是三个相电极,所述电极绕电极锅炉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每个相电极分别与三相电源的一个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通过使相电极分别与三相电源不同的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能够使电能在锅炉本体内对更多的水进行加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还包括与锅炉壳体固定连接的零电极,所述零电极是圆筒状结构,所述零电极与相电极套接配合,所述零电极与相电极同轴配合,通过零电极与相电极的配合能够引导电流的流向,仅对冷水进行加热,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相电极每一端的通孔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小于等于十个,通过限制通孔的数量,能够避免通孔数量过多增加相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该电极组通过没有棱角的圆柱体能够在水中均匀放电,解决了尖端放电导致电场不稳定导致无法控制水加热功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圆柱体相电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端半球状分流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对称圆台状分流部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对称半圆状分流部示意图。
图1至图5所示附图标记为:相电极1、锅炉壳体2、零电极3。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申请人在研发电极锅炉时发现当电极具有棱角时会因为尖端放电的原因出现电场不稳定无法控制水加热功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研发了一种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该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圆柱体的相电极1,相电极1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2内,相电极1与锅炉壳体2的进水端同轴配合,当相电极1只有一个时,相电极1的与锅炉壳体2同轴配合,当相电极1至少两个时,相电极1在锅炉壳体2内圆周等分分布。
工作原理:通过没有棱角的圆柱体能够在水中均匀放电,在水中产生均匀稳定的电场,解决了尖端放电导致电场不稳定导致无法控制水加热功率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水流从锅炉壳体2的进水端先与相电极1的底端接触,当相电极1的底端是平底时容易出现水流向四周分散与相电极1的接触时间短,存在加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电极1的底端设置有分流部,分流部是圆台状或半球状结构。
通过分流部能够使水流从分流部与相电极1的侧面接触,延长接触时间提高加热效率,还能够进一步的减少相电极1的侧面与底端之间的夹角导致的尖端放电效应。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分流效果,分流部是圆台状结构时,圆台的末端是半球状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相电极1的两端不对称又存在电能释放不对称,导致电场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电极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分流部,分流部是圆台状或半球状结构。
通过对称设置分流部能够进一步的提高电场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分流部是圆台状结构时,圆台的末端是半球状结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电能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电极1内部中空,相电极1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通孔,相电极1的壁厚均匀。
在工作时相电极1内部充满水,增加了相电极1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水的加热效率,而且能够通过水的流动避免相电极1的热量堆积对相电极1造成损伤。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电能利用率,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包括至少是三个相电极1,电极绕电极锅炉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每个相电极1分别与三相电源的一个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在此实施例中,电极锅炉的内部底端还固定安装有分流板,电极锅炉的进水管位于分流板的下方中间位置,在分流板上开有至少三个通孔,通孔绕分流板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通孔上方固定安装有导流管,导流管与相电极1同轴配合,冷水从进水管进入分流板的下方空间,再从通孔和导流管流动至相电极1。
通过使相电极1分别与三相电源不同的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此时使用的是三相电星形连接,能够使电能在锅炉本体内对更多的水进行加热。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电极锅炉的电极组还包括与锅炉壳体2固定连接的零电极3,零电极3是圆筒状结构,零电极3与相电极1套接配合,零电极3与相电极1同轴配合。
通过零电极3与相电极1的配合能够引导电流的流向,仅对冷水进行加热,提高电能的利用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当通孔数量过多时容易出现相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降低导致加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述相电极1每一端的通孔数量大于等于一个,小于等于十个。
通过限制通孔的数量,能够避免通孔数量过多增加相电极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
Claims (8)
1.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锅炉壳体内的至少一个相电极,所述相电极与锅炉壳体的进水端同轴配合,所述相电极是与电源电连接的金属圆柱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极的底端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或半球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结构时,圆台的末端是半球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极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分流部,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或半球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部是圆台状结构时,圆台的末端是半球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电极内部中空,所述相电极的两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相电极的壁厚均匀。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是三个相电极,所述电极绕电极锅炉的中心轴圆周等分分布,每个相电极分别与三相电源的一个单相电连接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锅炉壳体固定连接的零电极,所述零电极是圆筒状结构,所述零电极与相电极套接配合,所述零电极与相电极同轴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85410.1U CN213841327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185410.1U CN213841327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41327U true CN213841327U (zh) | 2021-07-30 |
Family
ID=77007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185410.1U Active CN213841327U (zh) | 2020-09-29 | 2020-09-29 | 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41327U (zh) |
-
2020
- 2020-09-29 CN CN202022185410.1U patent/CN2138413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96154B (zh) | 一种电极和电阻混合式电热管、加热器及其应用 | |
CN213841327U (zh) | 用于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 |
CN107105530A (zh) | 一种浸没式加热电极 | |
CN207849336U (zh) | 一种呈y型布置的电极式锅炉 | |
CN201639809U (zh) | 矿热炉节能母线 | |
CN109210794B (zh) | 一种新型浸没式加热电极 | |
CN203826334U (zh) | 一种行波管液冷收集极结构 | |
CN209085063U (zh) | 一种新型浸没式加热电极 | |
CN217114926U (zh) | 大电流端子的冷却结构和充电装置 | |
CN207849734U (zh) | 一种电极式热水锅炉 | |
CN206490300U (zh) | 一种外间隙避雷器 | |
CN105571114A (zh) | 一种新型浸没式加热电极 | |
CN205488125U (zh) | 一种太阳能防反二极管 | |
CN217082502U (zh) | 用于高压电极锅炉的电极组 | |
CN206196080U (zh) | 一种电加热器 | |
CN209313291U (zh) | 一种用于一次高压设备的散热器件 | |
CN204084589U (zh) | 充油式电暖器的散热片 | |
CN208608313U (zh) | 软包锂离子电池放电夹具 | |
CN202513038U (zh) | 一种耐高温、长寿命的大型铝电解电容器 | |
CN212537789U (zh) | 一种中心筒绝缘喷射高压电极锅炉 | |
CN201916592U (zh) | 快堆钠回路阀门加热装置 | |
CN205300335U (zh) | 一种电极式熔盐加热器 | |
CN219697985U (zh) | 电路板结构、炉头和电燃灶 | |
CN205004248U (zh) | 上出线座 | |
CN202563997U (zh) | 一种中频电源电路的无感电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221000 room 103, office building east of Kuangshan Road, Dahuangshan street, Xu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uzhou Taixu Smart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476, Yingying building, 99 Tuanjie Road, yanchuangyuan, Jiangbei new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210043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Guanghu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