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41074U -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 Google Patents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41074U
CN213841074U CN202022223930.7U CN202022223930U CN213841074U CN 213841074 U CN213841074 U CN 213841074U CN 202022223930 U CN202022223930 U CN 202022223930U CN 213841074 U CN213841074 U CN 213841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base
seat
channel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2393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unwe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unwe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unwe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unwe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2393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41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41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41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热组件及电暖器,该供热组件包括壳体和间隔安装于壳体上的多个发热单元。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顶板与底板的竖板,顶板和底板上分别安装有多个第二锁紧件,各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锁紧件,各发热单元的一端与顶板可拆卸连接,各发热单元的另一端与底板可拆卸连接。本申请通过在各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锁紧件,顶板和底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锁紧件,各发热单元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相应的第二锁紧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个发热单元需要维护及更换时,无需将整个发热单元从壳体上拆卸下来,从而可提高各发热单元的拆装效率,省时省力。

Description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供热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供热组件及使用该供热组件的电暖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增大电暖器的供热面积,往往将多个发热单元集成于一体,达到集中式加速供热的目的。然而,一旦其中一个发热单元损坏需要维护或更换时,由于多个发热单元并接,就需要先将多个发热单元全部拆卸下来后,再对损坏的发热单元进行维护及更换作业,这就导致发热单元的拆装困难,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组件及电暖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多个发热单元集成于一体,导致各发热单元拆装困难,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热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竖板;
多个发热单元,间隔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用于产生热量;
其中,各所述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锁紧件,所述顶板上安装有与各所述发热单元之一端的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锁紧的第二锁紧件,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与各所述发热单元之另一端的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锁紧的所述第二锁紧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热单元包括两端呈开口状的加热管、分别封堵所述加热管之两个开口端的两个密封座、用于加热所述加热管的电热杆和夹持所述电热杆的夹持座;各所述加热管具有用于容置液体介质的容置腔,各所述夹持座安装于相应所述加热管上,各所述密封座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锁紧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密封座包括套设固定于所述加热管上的第一基座和与所述第一基座相连的第二基座,各所述第二基座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锁紧件;各所述第一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各所述第二基座上对应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管靠近所述顶板之一端的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容置腔的第二通道;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一通道与相应所述第二通道导通或断开的堵头,各所述堵头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基座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加热管靠近所述顶板之一端的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堵头的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相应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相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二内螺纹,各所述堵头上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各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三内螺纹;各所述第一锁紧件上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三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三外螺纹。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套设固定于所述加热管上散热座,各所述散热座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散热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的第二固定座,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散热片;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沿该第一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各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沿该第二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槽,各所述第一卡槽和相应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围合成夹持所述加热管的夹持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电热杆上的隔热管。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暖器,包括上述的供热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申请通过在各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锁紧件,顶板和底板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锁紧件,各发热单元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第一锁紧件与相应的第二锁紧件实现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个发热单元需要维护及更换时,无需将整个发热单元从壳体上拆卸下来,从而可提高各发热单元的拆装效率,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示范性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单元与第一锁紧件连接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发热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加热管靠近顶板的一端上的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加热管靠近顶板的一端上的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各加热管靠近底板的一端上的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座的爆炸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壳体;11-顶板;111-第二锁紧件;12-底板;13-竖板;14-垫片;
2-发热单元;20-温控器;21-第一锁紧件;211-第三外螺纹;212-第四外螺纹;22-加热管;221-容置腔;23-密封座;231-第一基座;2310-第一通孔;2311-第一内螺纹;232-第二基座;2321-第一外螺纹;2322-第一通道;2323-第二通道;2324-第二通孔;2325-第二内螺纹;2326-第三通孔;2327-第三内螺纹;24-电热杆;25-夹持座;250-容置槽;251-第一夹座;2510-第一凹槽;2511-第三凹槽;252-第二夹座;2520-第二凹槽;26-隔热管;27-堵头;271-第二外螺纹;28-散热座;280-夹持通道;281-第一固定座;2811-第一卡槽;282-第二固定座;2821-第二卡槽;283-散热片;
3-液体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些实施例中”的短语出现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并非所有的指代都是相同的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请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进行说明。该供热组件包括壳体1和间隔安装于壳体1上的多个发热单元2。壳体1包括顶板11、底板12和连接顶板11与底板12的竖板13,顶板11与底板12可平行间隔设置;竖板13可对顶板11及底板12进行支撑。各发热单元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锁紧件21,顶板11上安装有与各发热单元2之一端的第一锁紧件21配合锁紧的第二锁紧件111,底板12上安装有与各发热单元2之另一端的第一锁紧件21配合锁紧的上述第二锁紧件111。各发热单元2的一端与顶板11可拆卸连接,各发热单元2的另一端与底板12可拆卸连接。多个发热单元2可平行间隔设置。此结构,通过在各发热单元2的两端分别安装第一锁紧件21,顶板11和底板12上分别安装有第二锁紧件111,各发热单元2的两端可分别通过第一锁紧件21与相应的第二锁紧件111实现可拆卸连接。当其中一个发热单元2需要维护及更换时,无需将整个发热单元2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从而可提高各发热单元2的拆装效率,省时省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发热单元2包括两端呈开口状的加热管22、分别封堵加热管22之两个开口端的两个密封座23、用于加热该加热管22的电热杆24和夹持电热杆24的夹持座25;各加热管22具有用于容置液体介质3的容置腔221,各夹持座25安装于相应加热管22上,各密封座23上安装有第一锁紧件21。此结构,电热杆24可与外部市政电路连通,电热杆24产生的热量经夹持座25传递至加热管22,从而实现对加热管22中的液体介质3进行加热,液体介质3经加热沸腾后产生热气,以实现供热。其中,液体介质3可为蒸馏水,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夹持座25上开设有容置电热杆24的容置槽250。具体地,夹持座25包括第一夹座251和与第一夹座251相连的第二夹座252,第一夹座251上沿该第一夹座25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凹槽2510,第二夹座252上沿该第二夹座25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凹槽2520,第一凹槽2510和第二凹槽2520围合成容置槽250。此结构,通过第一夹座251和第二夹座252可实现对电热杆24的夹持固定,电热杆24的固定效果好。第一凹槽2510和第二凹槽2520的内周面可与电热杆24的外周面贴合,可增大夹持座25与电热杆24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传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第一夹座251上沿该第一夹座25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三凹槽2511,第三凹槽2511可供加热管22伸入。电热杆24的热量可经第一夹座251传递至加热管22上,实现对液体介质3的加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发热单元2还包括套设于电热杆24上的隔热管26。具体地,各隔热管26安装于容置槽250中。此结构,通过隔热管26可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实现对电热杆24的保护。各发热单元2还包括安装于夹持座25上的温控器20,用于控制电热杆24的发热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密封座23包括套设固定于加热管22上的第一基座231和与第一基座231相连的第二基座232,各第二基座232上安装有第一锁紧件21;各第一基座231上开设有与容置腔221连通的第一通孔2310,各第一通孔2310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2311,各第二基座232上对应设有与相应第一内螺纹2311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2321。此结构,通过第一基座231与第二基座232之间的螺纹连接,可实现对加热管22两端的密封,提高加热管22的密封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6和图7,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加热管22靠近顶板11之一端的第二基座232上开设有第一通道2322和连通第一通道2322与容置腔221的第二通道2323;各发热单元2还包括用于控制各第一通道2322与相应第二通道2323导通或断开的堵头27,各堵头27安装于相应第二基座232上。此结构,通过堵头27控制第一通道2322与第二通道2323的导通与断开,当第一通道2322与第二通道2323导通时,可将容置腔221与外部连通,实现对容置腔221的抽真空作业;当第一通道2322与第二通道2323断开时,容置腔221与外部断开,抽真空作业完成,并实现对加热管22的密封。因此,该供热组件的抽真空作业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至图8,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加热管22靠近顶板11之一端的第二基座232上开设有容置堵头27的第二通孔2324,各第一通道2322和相应第二通道2323分别与相应第二通孔2324连通;各第二通孔2324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二内螺纹2325,各堵头27上设有与相应第二内螺纹2325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271。此结构,当堵头27与第二基座232螺纹连接时,各第一通道2322与相应第二通道2323断开;当堵头27与第二基座232解锁时,各第一通道2322与相应第二通道2323导通,用于实现对容置腔221快速抽真空作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9和图10,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第二基座23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2326,各第三通孔2326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三内螺纹2327;各第一锁紧件21上设有与相应第三内螺纹2327螺纹连接的第三外螺纹211。具体地,各加热管22靠近顶板11的第二基座232上的第三通孔2326与第二通孔2324同轴设置。此结构,各第一锁紧件21可与相应第二基座232实现螺纹连接,方便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和图9,各第二锁紧件111可为螺母,各第一锁紧件21上设有与相应第二锁紧件111螺纹连接的第四外螺纹212。此结构,通过第一锁紧件21与第二锁紧件111的螺纹连接,可实现各发热单元2的快速拆装。该供热组件还包括套设于各第一锁紧件21上的垫片14,可提高第一锁紧件21与第二锁紧件111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111可为相互锁合的卡扣结构或吊钩结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1可为卡环,第二锁紧件111可为与卡环配合卡合的卡座。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1和第二锁紧件111也可为其它相互配合可拆卸的结构,在此不作唯一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4,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发热单元2还包括套设固定于加热管22上散热座28,各散热座28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散热片283。此结构,加热管22的热量可传递至散热座28上,并通过多个散热片283实现高效供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热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各散热座28包括第一固定座281和与第一固定座281相连的第二固定座282,各第一固定座281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散热片283;各第一固定座281上沿该第一固定座281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槽2811,各第二固定座282上沿该第二固定座28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槽2821,各第一卡槽2811和相应第二卡槽2821之间围合成夹持加热管22的夹持通道280。此结构,通过第一固定座281与第二固定座282实现对加热管22的夹持,加热管22的外周面可分别与第一卡槽2811和第二卡槽2821实现贴合,进而提高加热管22与散热座28之间的传热效率。其中,各夹持座25可与相应散热座28相连,实现对加热管22的包裹。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暖器,包括上述的供热组件。此结构,通过各发热单元2与壳体1的可拆卸连接,可实现各发热单元2的单独拆装,便于对各发热单元2的维护及更换,进而提高电暖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和连接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的竖板;
多个发热单元,间隔安装于所述壳体上,用于产生热量;
其中,各所述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锁紧件,所述顶板上安装有与各所述发热单元之一端的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锁紧的第二锁紧件,所述底板上安装有与各所述发热单元之另一端的所述第一锁紧件配合锁紧的所述第二锁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热单元包括两端呈开口状的加热管、分别封堵所述加热管之两个开口端的两个密封座、用于加热所述加热管的电热杆和夹持所述电热杆的夹持座;各所述加热管具有用于容置液体介质的容置腔,各所述夹持座安装于相应所述加热管上,各所述密封座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锁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密封座包括套设固定于所述加热管上的第一基座和与所述第一基座相连的第二基座,各所述第二基座上安装有所述第一锁紧件;各所述第一基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内螺纹,各所述第二基座上对应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一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一外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管靠近所述顶板之一端的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第一通道和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容置腔的第二通道;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用于控制各所述第一通道与相应所述第二通道导通或断开的堵头,各所述堵头安装于相应所述第二基座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加热管靠近所述顶板之一端的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容置所述堵头的第二通孔,各所述第一通道和相应所述第二通道分别与相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各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二内螺纹,各所述堵头上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二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二外螺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基座上开设有第三通孔,各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三内螺纹;各所述第一锁紧件上设有与相应所述第三内螺纹螺纹连接的第三外螺纹。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套设固定于所述加热管上散热座,各所述散热座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散热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散热座包括第一固定座和与所述第一固定座相连的第二固定座,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所述散热片;各所述第一固定座上沿该第一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卡槽,各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沿该第二固定座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卡槽,各所述第一卡槽和相应所述第二卡槽之间围合成夹持所述加热管的夹持通道。
9.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发热单元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电热杆上的隔热管。
10.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供热组件。
CN202022223930.7U 2020-09-30 2020-09-30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Active CN213841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930.7U CN213841074U (zh) 2020-09-30 2020-09-30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23930.7U CN213841074U (zh) 2020-09-30 2020-09-30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41074U true CN213841074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7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23930.7U Active CN213841074U (zh) 2020-09-30 2020-09-30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410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900122U (zh) 水冷散热器、双面水冷组件及功率装置
CN213841074U (zh) 供热组件及电暖器
CN212970630U (zh) 一种分区冷却的电源板水冷结构
CN107223009B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散热系统
CN212013376U (zh) 一种5g服务器机柜的铝材质散热片
CN209843900U (zh) 一种电池组热管理系统
CN210183785U (zh) 一种基于星地交互的物流实时跟踪装置
CN210319943U (zh) 一种水下led灯散热装置
CN109066007B (zh) 一种基于热管的大规模电池模组集成箱冷却系统
CN213841091U (zh) 加热组件及电暖器
CN220510169U (zh) 一种组合式电池包安装连接架
CN218626644U (zh) 一种热光性结合l型led光源
CN219778989U (zh) 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
CN216491669U (zh) 一种通过液冷板散热的mppt控制装置
CN216672606U (zh) 一种基于不平衡电网的七电平静止同步补偿器
CN218450564U (zh) 用于卫浴产品的加热模块结构
CN21573188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液冷电池模组
CN218410279U (zh) 用于卫浴产品的新型加热模块
CN218602539U (zh) 散热装置、供电装置及一体式储能设备
CN214172386U (zh) 一种l型散热器
CN114256549B (zh) 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
CN210624692U (zh) 一种电热膜电暖器
CN219612441U (zh) 高效散热的滤波装置
CN212132613U (zh) 一种热交换装置
CN21605498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