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9799U -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9799U
CN213839799U CN202022730513.1U CN202022730513U CN213839799U CN 213839799 U CN213839799 U CN 213839799U CN 202022730513 U CN202022730513 U CN 202022730513U CN 213839799 U CN213839799 U CN 2138397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water
flow control
valve body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305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义华
赖明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Zhongchen Silicon Crys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Zhongchen Silicon Crys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Zhongchen Silicon Crys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Zhongchen Silicon Cryst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97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97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49/00Means in or on valv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6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 F16K27/067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taps or cocks with spherical plu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含流量控制阀及水冷装置,流量控制阀包含阀体与流量调节件,流量调节件设置于阀体内部;水冷装置包含壳体,壳体设置于流量控制阀之阀体的外壁,壳体之内壁与阀体之外壁共同围设形成一腔室,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口及至少一个出水口,且至少一个入水口及至少一个出水口分别与腔室连通,由此,冷却水自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腔室后,冷却水与阀体之外壁接触以吸收阀体之外壁之热能,而后挟带热能之冷却水再由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以达成降低阀体温度之目的。

Description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冷却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流量控制阀的水冷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流量控制阀系一种组装于管路上,用以控制管路中流体的流通或改变流体流量、方向之控制开关。
而为因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及流体种类,流量控制阀之结构设计以及材料的使用皆有明显的差异。举例来说,市面上常见的流量控制阀大多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使用塑料材料制成之流量控制阀具有制造简易且价格低廉之优点,但,使用塑料材料制成之流量控制阀并无法应用在高温环境中。
而使用金属材料制成之流量控制阀,相较于使用塑料材料制成之流量控制阀虽可利用金属材料本身耐高温之特性应用于较高温的环境中,但高温环境对于流量控制阀仍具有相当的破坏性,例如当流量控制阀长时间设置于高温环境中时,容易导致流量控制阀内部用于止漏的止漏件快速劣化,进而造成丧失密封性的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降低流量控制阀的温度,也能在邻近于流量控制阀的位置设置水冷管,借由水冷管中流动之冷却水吸收水冷管管壁外空气中的热能后,将热能带离流量控制阀,但由于水冷管与流量控制阀之间通常存有间隙,因此有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之流量控制阀于温度控制之设计上仍未臻完善,尚有待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装置,以降低流量控制阀之温度。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冷装置,系装设于一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含一阀体与一流量调节件,所述流量调节件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水冷装置包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的外壁,所述壳体之内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共同围设形成一腔室,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口及至少一个出水口,且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并由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所述水冷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设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阀体具有一长轴向,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壳体于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具有一第二容置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穿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中,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孔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结合。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含一流量控制阀及一水冷装置,所述流量控制阀包含一阀体与一流量调节件,所述流量调节件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水冷装置包含一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的外壁,所述壳体之内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共同围设形成一腔室,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口及至少一个出水口,且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并由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
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含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设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阀体具有一长轴向,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其中所述壳体于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具有一第二容置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穿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中,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孔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结合。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其中所述阀体之外壁由一第一弧面及一第二弧面对合而成,所述水冷装置之所述壳体包覆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第二弧面,所述壳体之内壁与所述阀体之所述第二弧面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腔室,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之所述第二弧面。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的冷却方法,包含下列步骤:将所述流量控制阀一端连接至一加热腔室,另一端连接至一抽气装置,并控制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气体流量为每分钟2000至4600公升之间;其中,所述加热腔室中的温度为摄氏300至400度之间;将摄氏20至25度之间的所述冷却水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并由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且所述冷却水注入所述腔室之流量控制为每分钟450至470公升之间,所述壳体之外表面的温度为于摄氏50度以下。
本实用新型之效果在于,冷却水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后,冷却水与所述阀体之外壁直接接触以吸收所述阀体之外壁之热能并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后挟带热能之冷却水再由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以达成降低所述阀体温度之目的,并且改善现有水冷管与流量控制阀之间因为存有间隙而造成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图3之A-A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之水冷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图8为图6之B-B方向剖视图。
图9为图7之C-C方向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的立体图。
图13为上述第三优选实施例之水冷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上述第三优选实施例之水冷装置的侧视图。
图15为图14之D-D方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2、3:流量控制装置
10:流量控制阀
12:阀体
14:流量调节件
16:密封件
20:水冷装置
22:壳体
221:内壁
222:入水口
223:出水口
224:第一容置孔
24:分隔件
241:第二容置孔
R:腔室
R1:第一腔室
R2:第一腔室
R3:第三腔室
R4:第四腔室
S1:第一弧面
S2:第二弧面
T:通道
X:长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1,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含一流量控制阀10及一水冷装置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阀10是以一球阀为例说明,且用于控制调节气体的流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不排除所述流量控制阀10为其他不同结构例如针阀、蝶型阀等,且所述流量控制阀10亦可用于控制调节流体的流量。
请配合图2,所述流量控制阀10包含一阀体12、一流量调节件14及两个密封件16,所述流量调节件14及两个密封件16设置于所述阀体12内部,且当所述流量控制阀10关闭时,各所述密封件16分别紧贴所述流量调节件14之两侧,以防止内部流体自所述流量调节件14与所述阀体12间之间隙泄漏,值得一提的是,各所述密封件16是以耐高温的PEEK(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材质制成。
请配合图3及图4,所述水冷装置20包含一壳体22,所述壳体22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所述阀体12的外壁,所述壳体22之内壁221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共同围设形成一腔室R,所述壳体22具有一入水口222及一出水口223,所述入水口222及所述出水口223分别与所述腔室R连通,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腔室R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12之外壁,并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如此一来,冷却水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腔室R后,冷却水能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直接接触以吸收所述阀体12外壁之热能并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后挟带热能之冷却水再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进而达成降低所述阀体12温度之目的,并且改善现有水冷管与流量控制阀之间因为存有间隙而造成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所述阀体12具有一长轴向X,所述壳体22在所述长轴向X上的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容置孔224,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沿所述长轴向X排列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所述阀体12穿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中,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孔壁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结合,其中所述壳体22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孔壁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水口222及所述出水口223之数量分别以一个为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不排除入水口之数量为一个以上或出水口之数量为一个以上,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入水口222及所述出水口223系设置于所述壳体22之同一侧,实务上,并不以所述入水口222及所述出水口223设置于所述壳体22之同一侧为限,举例来说,所述入水口222及所述出水口223也可以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22之相对的两侧或是相邻的两侧,一样能达成冷却水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R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12之外壁并由出水口排出之效果。
请参图5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2,所述流量控制装置2具有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1大致相同之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2之所述水冷装置20包含一分隔件24,所述分隔件24设置于所述腔室R中,且所述分隔件24如图8所示将所述腔室R分隔为一第一腔室R1及一第二腔室R2,且所述第一腔室R1与所述第二腔室R2沿所述长轴向X排列设置,其中所述入水口222连通所述第一腔室R1,所述出水口223连通所述第二腔室R2,所述分隔件24之两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分别形成一通道T,各所述通道T连通所述第一腔室R1与所述第二腔室R2,使所述第一腔室R1与所述第二腔室R2相互连通,借由通过所述分隔件24之设置,能使冷却水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第一腔室R1后,经各所述通道T进入所述第二腔室R2,再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以延长冷却水于所述壳体22中之停留的时间,进而达到冷却水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能充分进行热交换之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流量控制阀2之各所述密封件16在本实施例中是选用PEEK材质制成。
请配合图8至图9,所述分隔件24具有贯穿所述分隔件24的一第二容置孔241,所述壳体22之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及所述分隔件24之所述第二容置孔241沿所述长轴向X排列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所述阀体12穿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及所述第二容置孔241中,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孔壁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结合,其中所述壳体各所述第一容置孔224孔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结合,所述分隔件24也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壳体22内壁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实务上,所述分隔件24之所述第二容置孔241孔壁与所述阀体12外壁之间可以是相隔一间距设置以形成一连通所述第一腔室R1及所述第二腔室R2之通道,如此一来,能增加冷却水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的接触面积,以达到更佳的降温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24之数量是以一个为例说明,实务上,也可以设置一个以上的分隔件24,举例来说,如图10所示,当设置有两个分隔件24时,两个分隔件24能在所述长轴向X排列设置,两个分隔件24中的一个将所述腔室R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R1及所述第二腔室R2,两个分隔件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R2并将所述第二腔室R2分隔为一第三腔室R3及一第四腔室R4,所述第一腔室R1、第三腔室R3及第四腔室R4沿所述长轴向X排列设置,其中所述入水口222连通所述第一腔室R1,所述出水口223连通所述第四腔室R4,且两个分隔件24之两侧与所述壳体22内壁之间分别形成一通道T,由此,所述第一腔室R1、所述第三腔室R3及所述第四腔室R4彼此相互连通,且通过前述两个分隔件24之设置,一样能使冷却水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第一腔室R1后,经所述多个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进入所述第三腔室R3,再经所述多个通道T中的至少一个进入所述第四腔室R4,而后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进而达到延长冷却水于所述壳体22中之停留的时间,使冷却水与所述阀体12之表面能充分进行热交换之效果。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是以所述分隔件24之两侧与所述壳体22内壁221之间分别形成一个通道T,也就是两个通道T为例说明,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通道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是两个以上,例如,如图11所示,所述分隔件24的一侧与所述壳体22内壁221之间形成一个通道T,所述入水口222与所述出水口223设置于所述壳体22的同一侧,且所述通道T的位置与所述入水口222及所述出水口223位于所述壳体22相对的两侧,由此,以限制冷却水于所述壳体22中之流动路径,使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第一腔室R1的冷却水需流经所述通道T进入所述第二腔室R2后,再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进而达到延长冷却水于所述壳体22中之停留的时间,使冷却水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能充分进行热交换。
请参图12至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优选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3,所述流量控制装置3与前述之第一优选实施例或第二优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3之所述阀体12之外壁由一第一弧面S1及一第二弧面S2对合而成,所述水冷装置20之所述壳体22包覆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所述第二弧面S2,所述壳体22之内壁221与所述阀体12之所述第二弧面S2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腔室R,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腔室R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12之外壁之所述第二弧面S2,一样能借由冷却水与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阀体12表面进行热交换而达成降低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温度的功效。再说明的是,所述流量控制装置3之所述水冷装置20也能设置如第二优选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片分隔件24,以延长冷却水在所述壳体22中之停留的时间,进而达到冷却水与所述阀体12之表面能充分进行热交换之效果。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1、2、3的冷却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将所述流量控制阀10设置于邻近一高温装置的位置,且所述流量控制阀10一端连接至所述高温装置中的一加热腔室,另一端连接至一抽气装置,并控制通过所述流量控制阀10之气体流量为每分钟2000至4600公升之间,其中,所述加热腔室的温度为摄氏300至400度之间;以及将摄氏20至25度之间的冷却水自所述入水口222注入所述腔室R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12之外壁,并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且冷却水注入所述腔室R之流量控制为每分钟450至470公升之间,所述壳体22之外表面的温度为摄氏50度以下。所述高温装置可以是一长晶炉,所述抽气装置可以是一真空泵。
续请参阅下列表一,是利用各实施例之流量控制装置所测得之壳体表面温度。
表一:
Figure BDA0002793493120000071
由上表可知,通过上述之冷却方法,冷却水能与所述阀体12之外壁直接接触以吸收所述阀体12外壁之热能并提高热交换的效率,而后挟带热能之冷却水再由所述出水口223排出,以使所述壳体22之外表面的温度控制为摄氏50度以下,进而达成降低所述阀体12温度之目的,并且改善现有水冷管与流量控制阀之间因为存有间隙而造成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系装设于一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含一阀体与一流量调节件,所述流量调节件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所述水冷装置,包含:
一壳体,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的外壁,所述壳体之内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共同围设形成一腔室,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口及至少一个出水口,且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并由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包含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设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阀体具有一长轴向,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5.如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具有一第二容置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穿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中,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孔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结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7.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含:
一流量控制阀,所述流量控制阀包含一阀体与一流量调节件,所述流量调节件设置于所述阀体内部;
一水冷装置,包含一壳体,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的外壁,所述壳体之内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共同围设形成一腔室,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入水口及至少一个出水口,且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分别与所述腔室连通,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并由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排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包含至少一个分隔件,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设置于所述腔室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将所述腔室分隔为一第一腔室及一第二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体具有一长轴向,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的至少一侧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形成至少一个通道,所述至少一个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
11.如权利要求9或10中任一项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容置孔,所述至少一个分隔件具有一第二容置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沿所述长轴向排列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阀体穿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及所述第二容置孔中,且各所述第一容置孔孔壁与所述阀体之外壁结合。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且所述至少一个通道的位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及所述至少一个出水口位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阀体之外壁由一第一弧面及一第二弧面对合而成,所述水冷装置之所述壳体包覆所述流量控制阀之所述第二弧面,所述壳体之内壁与所述阀体之所述第二弧面共同围设形成所述腔室,由此,冷却水能自所述至少一个入水口注入所述腔室且直接接触所述阀体之外壁之所述第二弧面。
CN202022730513.1U 2020-07-28 2020-11-23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Active CN21383979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25415 2020-07-28
TW109125415 2020-07-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9799U true CN213839799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02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1283.1A Pending CN114001197A (zh) 2020-07-28 2020-11-23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及流量控制装置的冷却方法
CN202022730513.1U Active CN213839799U (zh) 2020-07-28 2020-11-23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1283.1A Pending CN114001197A (zh) 2020-07-28 2020-11-23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及流量控制装置的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4001197A (zh)
TW (1) TW202214978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4978A (zh) 2022-04-16
CN114001197A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47917B2 (en) Four-way valve
EP3988826A1 (en) Fluid management assembly
CN107687787B (zh) 热交换装置
CN109838586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US20240017605A1 (en) Fluid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heat management system
US20230220844A1 (en) Fluid Adjusting Device
CN111256495B (zh) 换热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09838587B (zh) 流体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213839799U (zh) 水冷装置、流量控制装置
CN218377828U (zh) 比例阀的阀体、比例阀和燃气设备
CN218582335U (zh) 多通道阀、热管理集成模块和车辆
CN109296531B (zh) 静涡盘、涡旋压缩机、空气调节系统
CN107687726B (zh) 热交换装置
US20240068578A1 (en) Rotor for multiport coolant flow control valve assembly
CN214746593U (zh) 微型换热器
CN215980946U (zh) 换向阀及制冷系统
CN217259487U (zh) 一种流体控制组件
WO2023088350A1 (zh) 流体管理装置及热管理系统
CN21605482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组合式节气门装置
CN220138437U (zh) 液冷系统及电池包
CN216618640U (zh) 流体调节装置
CN115610178A (zh) 热管理组件以及热管理系统
EP2484887A1 (en) Lpg fuel heating device and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for lpg fuel
US11454435B2 (en) Accumulato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having accumulator
CN117552892A (zh) 一种固液火箭发动机喉部二次流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