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6915U -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6915U
CN213836915U CN202022116941.5U CN202022116941U CN213836915U CN 213836915 U CN213836915 U CN 213836915U CN 202022116941 U CN202022116941 U CN 202022116941U CN 213836915 U CN213836915 U CN 213836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on
rainwater
water
pond
pu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169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Guangzhou Dredg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169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6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6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6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通过利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将地面上的水快速渗入,经过调蓄槽的收集,从而将其转运至调蓄池中,通过调蓄池以缓冲暴雨导致路面雨水过多的问题,同时,利用格栅板和过滤隔板组织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截留雨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而水进入调蓄池后,可以通过排水管与净化区相连,存积在调蓄池内的水,输送至净化区,通过净化区的净化植物带进行初雨的净化,并利用雨水湿地对雨水进行沉淀、过滤、调蓄,通过物理、植物及微生物共同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目标的同时兼具生态景观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中,硬化路面的大量使用导致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设施来排除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雨水资源是一种较丰富的水资源,对雨水的收集、净化及回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象,同时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城市内涝问题。目前大部分地区对雨水资源的利用仍停留在收集后外排的程度,属于单一粗暴的收集回用方式,导致流入河流及地下的雨水量和水质有较大的波动性,进一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循环。
海绵城市是目前最为提倡的城市雨水调控模式,又称“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良性迁移与循环,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滨水空间是人与水环境亲密交流的场所,也是城市生态景观的展现,但现有的城市河流、干渠等滨水空间,常见生态性欠佳、设计理念滞后等问题。在海绵城市建设的大条件下,滨水空间的改造可以充分考虑融入海绵城市因素,以达到提高生态性、加强亲水性、增大雨水利用率等目的,减小城市化对水体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海绵城市的滨水空间构建主要是通过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因此,继续急需发明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以实现对初期雨水进行调蓄净化、控制面源污染、增加亲水空间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以期达到对初期雨水进行调蓄净化、控制面源污染、增加亲水空间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包括调蓄池和净化区,所述调蓄池设置在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一侧,所述调蓄池的顶部设有格栅板,所述调蓄池中装设有过滤隔板,所述调蓄池通过设置在所述过滤隔板底部的排水管与所述净化区相连,且所述调蓄池的顶部低于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高度,所述调蓄池的高度低于所述净化区,所述净化区包括净化植物带和雨水湿地,所述净化植物带与所述雨水湿地通过透水砖围墙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由骨料碎石层、胶结料、添加剂和水泥混合凝固而形成。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调蓄池背离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一侧设置有植物带,所述植物带内嵌入有吸水性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底部与所述调蓄池相连通,且所述导流条的末端设有吸水海绵。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净化植物带包括土壤层、滤料双层基质层和净化植物,所述土壤层铺设在所述滤料双层基质层上,所述净化植物种植在所述土壤层上。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雨水湿地包括沉积塘和沼泽区,所述净化植物带通过所述透水砖墙与所述净化植物带相连,且所述沼泽区与所述沉积塘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优选,所述沼泽区内设置有亲水景观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通过利用透水混凝土路面将地面上的水快速渗入经过调蓄槽的收集,从而将其转运至调蓄池中,通过调蓄池以缓冲暴雨导致路面雨水过多的问题,同时,利用格栅板和过滤隔板组织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截留雨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而水进入调蓄池后,可以通过排水管与净化区相连,经存积在调蓄池内的水,输送至净化区,通过净化区的净化植物带进行处于的净化,并利用雨水湿地对雨水进行沉淀、过滤、调蓄,通过物理、植物及微生物共同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目标的同时兼具生态景观功能。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的雨水利用模式,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滨水步道的构造中融入了海绵城市因素,利用通过构造透水混凝土人行路面、雨水溢流井、雨水湿地、多重调蓄净化植物带等构建了生态化的海绵城市滨水步道,在保持景观性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性、加强亲水性、增大雨水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的另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包括调蓄池1和净化区,调蓄池1设置在透水混凝土路面4的一侧,调蓄池1的顶部设有格栅板11,调蓄池1中装设有过滤隔板12,调蓄池1通过设置在过滤隔板12底部的排水管与净化区相连,且调蓄池1的顶部低于透水混凝土路面4的高度,调蓄池1的高度低于净化区,净化区包括净化植物带5和雨水湿地,净化植物带5与雨水湿地通过透水砖墙6围墙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的河、湖、池塘等水系及构建绿化带、可渗透路面等“海绵体”作用,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并营造亲水景观。滨水步道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4,路旁采用雨水调蓄池1来进行雨水的下渗、调蓄;污染物含量较大的初期雨水经调蓄池1分流后,通过排水管送雨水湿地进行净化后排放入水体;剩余微污染雨水通过管道输入人行路面旁的一重或多重调蓄净化植物带5,利用土壤和植物的过滤净化作用消减污染物、延长雨水停留时间后再排放水体。
其中,透水混凝土路面4由骨料碎石层、胶结料、添加剂和水泥混合凝固而形成。由于不含细骨料,透水混凝土路面4能让雨水流入地下,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的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等等的一些城市环境问题,并能有效的消除地面上的油类化合物等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透水混凝土路面4有多种色彩选择,通过选用与植被带相协调的颜色,塑造景观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中透水混凝土路面4下设导流沟收集雨水,收集后送往雨水溢调蓄池1内。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在调蓄池1背离透水混凝土路面4一侧设置有植物带60,植物带60内嵌入有吸水性的植物带61,植物带61的底部与调蓄池1相连通,且植物带61的末端设有吸水海绵62。利用植物带60一方面可以增加其城市景观,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蓄的作用,同时,调蓄池1内的积水,可以为植物带60提供源源不断地水分,实现雨水二次利用,且无需铺设管道,使用方便快捷。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在调蓄池1内设有抽水泵,下雨时,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先流入调蓄池1中,可经收集后通过抽水泵抽出送往净化区进行净化;降雨中后期收集的微污染雨水可直接通过排水管及布水管送往人行路边的调蓄净化植物带5,起到灌溉、消减污染物及景观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净化植物带5包括雨水湿地51、滤料双层基质层52和净化植物,雨水湿地51铺设在滤料双层基质层52上,净化植物种植在雨水湿地51上。而雨水湿地包括沉积塘2和沼泽区3,净化植物带5通过透水砖墙6墙与沉积塘2相连,且沼泽区3与沉积塘2相连通,沼泽区3内设置有亲水景观植物。
本实用新型的植物带主要处理调蓄池1内的微污染雨水,本实用新型采用侧面型透水砖墙6构建调蓄净化绿色植物带的围墙及部分挡墙。透水砖墙6具有良好的透水、透气性能,在下雨时可大量吸收、渗透雨水,可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或土壤中,起到一定的调蓄作用,其较好的保水性能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城市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可使植被得到充分水份,生长茂盛,绿化植物带采用透水砖墙6围堰后,植物带铺设土壤及滤料双层基质,布水管从一端进入,流经植物带基质后,从另一端排水管排入河、湖等自然水系。净化植物带5与水系之间可保留部分自然岸带,作为缓冲地区或种植挺水植物,营造亲水景观;也可直接将透水砖墙6布设成挡墙,排水管出口直接入湖,以便水循环顺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通过利用透水混凝土路面4将地面上的水快速渗入经过调蓄槽的收集,从而将其转运至调蓄池1中,通过调蓄池1以缓冲暴雨导致路面雨水过多的问题,同时,利用格栅板11和过滤隔板12组织可以对雨水中的杂质过滤,截留雨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而水进入调蓄池1后,可以通过排水管与净化区相连,经存积在调蓄池1内的水,输送至净化区,通过净化区,通过净化区的净化植物带5进行处于的净化,并利用雨水湿地对雨水进行沉淀、过滤、调蓄,通过物理、植物及微生物共同作用达到净化雨水目标的同时兼具生态景观功能。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城市建设模式的“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的雨水利用模式,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滨水步道的构造中融入了海绵城市因素,利用通过构造透水混凝土人行路面、雨水溢流井、雨水湿地、多重调蓄净化植物带5等构建了生态化的海绵城市滨水步道,在保持景观性的同时,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生态性、加强亲水性、增大雨水利用率。
最后,本申请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蓄池和净化区,所述调蓄池设置在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一侧,所述调蓄池的顶部设有格栅板,所述调蓄池中装设有过滤隔板,所述调蓄池通过设置在所述过滤隔板底部的排水管与所述净化区相连,且所述调蓄池的顶部低于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高度,所述调蓄池的海拔低于所述净化区,所述净化区包括净化植物带和雨水湿地,所述净化植物带与所述雨水湿地通过透水砖围墙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背离所述透水混凝土路面一侧设置有植物带,所述植物带内嵌入有吸水性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的底部与所述调蓄池相连通,且所述导流条的末端设有吸水海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植物带包括土壤层、滤料双层基质层和净化植物,所述土壤层铺设在所述滤料双层基质层上,所述净化植物种植在所述土壤层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湿地包括沉积塘和沼泽区,所述净化植物带通过所述透水砖围墙与所述沉积塘相连,且所述沼泽区与所述沉积塘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沼泽区内设置有亲水景观植物。
CN202022116941.5U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Active CN213836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6941.5U CN21383691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16941.5U CN21383691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6915U true CN213836915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5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16941.5U Active CN213836915U (zh) 2020-09-24 2020-09-24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69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5511A (zh) * 2023-08-15 2023-11-07 安徽微垦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上型固态纤维生态蓄水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05511A (zh) * 2023-08-15 2023-11-07 安徽微垦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上型固态纤维生态蓄水装置及方法
CN117005511B (zh) * 2023-08-15 2024-02-09 安徽微垦智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上型固态纤维生态蓄水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78839B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净化利用综合系统
CN208235696U (zh) 一种基于海绵生态体系水质净化的雨水花园系统
CN103215920B (zh)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6284588B (zh) 一种可用于海绵城市的雨水处理与储存系统
CN202730934U (zh) 初期雨水拦截、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204959952U (zh) 下凹式绿地雨水调蓄调度池及分散式雨水调蓄调度池系统
CN211057960U (zh) 一种阶梯式雨水蓄水净化生态滞留系统
CN110468947B (zh) 生态树池
CN103088897A (zh) 绿色小区抗冲击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04690903U (zh) 小区雨水回收系统
CN110642384B (zh) 一种用于削减入河面源污染的河滩台地人工湿地系统
CN112158958B (zh) 一种强化污染物去除的海绵城市建设用人工雨水湿地系统
CN209923021U (zh) 一种阻控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塘系统
CN213836915U (zh) 一种海绵城市滨水步道调控系统
CN112796396A (zh) 一种零外排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CN211897679U (zh) 一种新型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CN113136920A (zh) 一种雨水收集系统
CN211896276U (zh) 河水净化与边坡绿地养护相结合的生态河岸带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207958057U (zh) 雨水处理系统
CN207581602U (zh) 防堵塞的雨水生态净化利用系统
CN215053454U (zh) 一种用于高架市政雨水管网的收集净化浇灌利用系统
CN109160681A (zh) 一种净化处理装置
CN205348113U (zh) 可再生填料-植物组合式沟渠-护坡氮磷生态拦截系统
CN211571895U (zh) 生物滞留型生态树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