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27807U - 曲轴返修工装 - Google Patents

曲轴返修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27807U
CN213827807U CN202022333143.8U CN202022333143U CN213827807U CN 213827807 U CN213827807 U CN 213827807U CN 202022333143 U CN202022333143 U CN 202022333143U CN 213827807 U CN213827807 U CN 213827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limiting groove
crankshaft
dismounting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331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娜
杨蕾
罗艳路
孙志诚
金鹏
金顺
韩松
张黎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yunda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331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27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27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27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曲轴返修工装,包括第一填充件和第二填充件,第一填充件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曲轴的法兰端的第一中心孔内,第一填充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构造为使位于法兰端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第一限位槽内;第二填充件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曲轴的皮带轮端的第二中心孔内,第二填充件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构造为使位于皮带轮端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第二限位槽内。当需要返修时,将第一填充件放置在法兰端的第一中心孔内,将第二填充件放置在皮带轮端的第二中心孔内曲轴的法兰端与皮带轮端恢复到主轴颈车车拉工序时的状态,曲轴两侧的顶尖可以通过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实现对曲轴的限位,从而实现对不合格的曲轴的返修。

Description

曲轴返修工装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曲轴返修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曲轴返修工装。
背景技术
曲轴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曲轴的质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在曲轴的加工过程中,主轴颈车车拉工序和两端面孔加工工序是两个重要工序。
其中,在主轴颈车车拉工序中,两个卡爪分别抓持在曲轴的法兰端、皮带轮端,实现对曲轴的固定,另外,位于卡爪间的顶尖分别插入到曲轴的的法兰端的中心孔内、皮带轮端的中心孔内以实现对曲轴的限位,在主轴颈车车拉工序中,会对曲轴主径沟槽进行加工。然而,当主轴颈车车拉工序中用于加工曲轴主径沟槽的刀具发生断刀或刀尖磨损时,会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出现。若这部分不合格产品流入到两端面孔加工工序中,并经该工序对曲轴法兰端、皮带轮端的中心孔进行挖孔、扩孔后,法兰端的中心孔和皮带轮端的中心孔的内径以及深度都发生了变化,此时主轴颈车车拉工序中的顶尖已无法与上述中心孔进行适配,导致顶尖无法对曲轴的两端进行限位。因此,无法再将这部分不合格产品返回到主轴颈车车拉工序中进行返修,这将导致曲轴直接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曲轴返修工装,通过该曲轴返修工装便于对不合格的已对端部的中心孔进行扩孔的曲轴进行返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曲轴返修工装,包括第一填充件和第二填充件,所述第一填充件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曲轴的法兰端的第一中心孔内,且所述第一填充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填充件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构造为使位于所述法兰端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所述第二填充件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曲轴的皮带轮端的第二中心孔内,且所述第二填充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填充件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构造为使位于所述皮带轮端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均构造为锥形孔,并且,沿所述锥形孔的孔口至孔底的方向,所述锥形孔的直径渐缩。
可选地,所述第一填充件上形成有第一拆卸孔,所述第一拆卸孔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槽贯通,所述第二填充件上形成有第二拆卸孔,所述第二拆卸孔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二限位槽贯通。
可选地,所述第一拆卸孔和所述第二拆卸孔构造为圆柱孔,所述第一拆卸孔和所述第二拆卸孔的内径均小于所述顶尖的最大的外径,至少一段所述顶尖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拆卸孔和所述第二拆卸孔的孔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曲轴返修工装还包括拆卸件,所述拆卸件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拆卸件穿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拆卸件包括手持段和与所述第一拆卸孔或所述第二拆卸孔配合的配合段,所述配合段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
可选地,所述第一拆卸孔包括第一螺纹段和第一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为光孔,所述第一过渡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段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所述第二拆卸孔包括第二螺纹段和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二过渡段为光孔,所述第二过渡段形成在所述第二螺纹段与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填充件的构造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填充件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第一中心孔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填充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填充件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填充件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第二中心孔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所述第二填充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同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填充件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槽的端面构造为低于或齐平于所述法兰端的端面,所述第二填充件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槽的端面构造为低于或齐平于所述皮带轮端的端面。
可选地,所述曲轴返修工装的材质与所述曲轴的材质一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已经扩孔的不合格的曲轴进行返修时,将第一填充件放置在曲轴的法兰端的第一中心孔内,将第二填充件放置在曲轴的皮带轮端的第二中心孔内,并且使用于与顶尖配合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朝外。通过将第一填充件和第二填充件分别放置于扩孔后的曲轴中心孔中,将曲轴的法兰端与皮带轮端还原到主轴颈车车拉工序时未进行扩孔的状态,在该状态中,顶尖可直接与曲轴两端的中心孔配合。因此,此时位于曲轴两侧的顶尖能够分别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中,通过两个顶尖分别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配合,实现对曲轴的限位,从而可通过顶尖和卡爪再次将曲轴安装在机床上,以便通过机床完成对不合格的曲轴的返修。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曲轴返修工装的第一填充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曲轴返修工装的第二填充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B方向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曲轴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曲轴返修工装的拆卸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填充件;11-第一限位槽;12-第一拆卸孔;120-第一螺纹段; 121-第一过渡段;20-第二填充件;21-第二限位槽;22-第二拆卸孔;220-第二螺纹段;221-第二过渡段;3-曲轴;31-法兰端;32-皮带轮端;310-第一中心孔;320-第二中心孔;40-拆卸件;41-配合段;42-手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应结构或部件轮廓的内、外。
曲轴3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3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曲轴3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3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如图5所示,曲轴3的一端为法兰端31,在法兰端31 的中部具有第一中心孔310,曲轴3的另一端为与皮带轮相连的皮带轮端32,在皮带轮端32的中部具有的第二中心孔320。
上述的曲轴3在进行过扩孔工序后出现不合格品,为对该曲轴3进行返修,本公开提供一种曲轴返修工装,参考图1至图6中所示,该曲轴返修工装包括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第一填充件10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曲轴3的法兰端31的第一中心孔310内,且第一填充件10的外侧壁与第一中心孔310的内壁抵接,第一填充件1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第一限位槽11构造为使位于法兰端31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第一限位槽11内;
第二填充件20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曲轴3的皮带轮端32的第二中心孔320内,且第二填充件20的外侧壁与第二中心孔320的内壁抵接,第二填充件20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1,第二限位槽21构造为使位于皮带轮端 32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第二限位槽21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已经扩孔的不合格的曲轴3进行返修时,将第一填充件10放置在曲轴3的法兰端31的第一中心孔310内,将第二填充件20放置在曲轴3的皮带轮端32的第二中心孔320内,并且使用于与顶尖配合的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朝外。通过将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分别放置于扩孔后的曲轴3中心孔中,将曲轴3的法兰端31与皮带轮端32还原到主轴颈车车拉工序时未进行扩孔的状态,在该状态中,顶尖可直接与曲轴3两端的中心孔配合。因此,此时位于曲轴3两侧的顶尖能够分别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中,通过两个顶尖分别与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配合,实现对曲轴3的限位,从而可通过顶尖和卡爪再次将曲轴3安装在机床上,以便通过机床完成对不合格的曲轴3的返修。
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是可拆卸设置在曲轴3内的,这样,当通过主轴颈车车拉工序完成对曲轴3主径沟槽的返修后,可以将第一填充件 10和第二填充件20分别从第一中心孔310和第二中心孔320中取出,此时,曲轴3两端的第一中心孔310和第二中心孔320恢复到两端面孔加工工序完成后的状态,无需再对曲轴3的第一中心孔310和第二中心孔320进行挖孔、扩孔等操作。
当第一填充件10放置于第一中心孔310内时,由于第一填充件10的外侧壁与第一中心孔310的内壁抵接,也就是说,第一中心孔310的内壁会限制第一填充件10在第一中心孔310的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保证第一填充件10上的第一限位槽11处于一个始终与顶尖对齐的状态,这样,能避免通过顶尖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1内对曲轴3的法兰端31进行限位时,在对曲轴3的返修加工过程中,由于第一填充件10沿径向方向的移动影响限位效果,进而对曲轴3的加工精度造成影响。另一方面,第一中心孔310不会限制第一填充件10在第一中心孔310的轴向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可以使得第一填充件10与第一中心孔310可拆卸配合,从而便于对第一填充件10的置入与取出。同理,对于第二填充件20与第二中心孔320之间的配合关系,也是如此,故不作赘述。
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均构造为锥形孔,并且,沿锥形孔的孔口至孔底的方向,锥形孔的直径渐缩。顶尖也是呈锥形布置的,这样,当两个顶尖分别从曲轴3的两侧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时,两个顶尖的外表面分别抵接在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壁上,第一限位槽11以及第二限位槽21的内壁与锥形的顶尖相适配,顶尖的锥形面与第一限位槽11或第二限位槽21的锥形面之间的配合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从而对曲轴3产生更好的限位效果。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填充件10上形成有第一拆卸孔12,第一拆卸孔12与第一限位槽1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第一限位槽 11贯通,第二填充件20上形成有第二拆卸孔22,第二拆卸孔22与第二限位槽2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第二限位槽21贯通。第一拆卸孔12和第二拆卸孔22可以方便维修人员对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快的拆卸,比如,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棒状工具,例如螺丝刀、内六角扳手等插入到第一拆卸孔 12、第二拆卸孔22中,分别将第一填充件10、第二填充件20从第一中心孔 310、第二中心孔320内取出。
可选的,第一拆卸孔12和第二拆卸孔22构造为圆柱孔,第一拆卸孔12 和第二拆卸孔22的内径均小于顶尖的最大的外径,至少一段顶尖与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壁抵接。这样,当顶尖插入到第一限位槽11 或第二限位槽21内时,顶尖的尖部可容纳于第一拆卸孔12或第二拆卸孔22 内,不会与曲轴3发生碰撞,而顶尖的锥形面与第一限位槽11或第二限位槽21的内壁的抵接配合,使顶尖对曲轴3的限位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另外,第一拆卸孔12、第二拆卸孔22的构造也不仅限于圆柱孔,总之,只要能满足便于对第一填充件10、第二填充件20的拆卸的需求即可。
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拆卸孔12和第二拆卸孔22的孔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曲轴返修工装还包括拆卸件40,拆卸件40上形成有外螺纹,拆卸件40穿过限位槽与内螺纹螺纹配合。当需要对第一填充件10或第二填充件20进行拆卸时,将拆卸件40旋拧到第一填充件10或第二填充件20的第一拆卸孔12或第二拆卸孔22内,并朝外拉,即可将第一填充件 10或第二填充件20取出。
并且,对于相同型号的曲轴3的返修,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 可以多次回收并循环利用。
拆卸件40包括手持段42和与第一拆卸孔12或第二拆卸孔22配合的配合段41,配合段41上设置有外螺纹。如图6所示,手持段42的直径大于配合段41的直径,一方面,便于维修人员对拆卸件40的抓持,另一方面,在将拆卸件40旋拧进第一拆卸孔12或第二拆卸孔22内的过程中,更加便于维修人员施力。
可选地,拆卸件40可以为螺栓或螺钉,螺栓螺钉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优点。
第一拆卸孔12包括第一螺纹段120和第一过渡段121,第一过渡段121 为光孔,第一过渡段121连接在第一螺纹段120与第一限位槽11之间,第二拆卸孔22包括第二螺纹段220和第二过渡段221,第二过渡段221为光孔,第二过渡段221形成在第二螺纹段220与第二限位槽21之间。第一过渡段 121可以将第一螺纹段120和第一限位槽11分隔开,避免在攻丝第一螺纹段 120的过程中对第一限位槽11的内壁造成影响,并且,第一过渡段121还能避免顶尖的顶部直接与第一螺纹段120上的螺纹相接触,造成顶尖或者第一螺纹段120的损坏。同样的,第二过渡段221在第二填充件20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如此,故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填充件10的构造为圆柱状,第一填充件10的外周壁用于与第一中心孔310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填充件10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同轴设置,第二填充件20的形状为圆柱状,第二填充件20 的外周壁用于与第二中心孔320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所述第二填充件20 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1同轴设置。构造为圆柱状的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可以与构造为圆柱孔的第一中心孔310和第二中心孔320的内壁抵接地更加紧密,进一步避免或减小第一填充件10或第二填充件20在第一中心孔310或第二中心孔320内的径向方向上移动,提高顶尖对曲轴3 限位的准确度。
当然,第一填充件10的构造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多棱柱状,对于多棱柱状的填充件来说,当第一填充件10或第二填充件20填充到第一中心孔310或第二中心孔320内时,第一填充件10或第二填充件20的外周壁上的每条棱与第一中心孔310或第二中心孔320的内壁抵接,也可以理解为,呈多棱柱状的填充体的每条棱分别与第一中心孔310或第二中心孔320的内壁抵接,以使该填充件不能够沿第一中心孔310或第二中心孔320的径向移动,总之,只要能满足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填充到对应的中心孔后,中心孔能够限制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径向方向上的位移即可。
第一填充件10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1的端面构造为低于或齐平于法兰端 31的端面,第二填充件20设置有第二限位槽21的端面构造为低于或齐平于皮带轮端32的端面。在对曲轴3加工过程中,可以避免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与加工车床或其他加工部件发生干涉。
曲轴返修工装的材质与曲轴3的材质一致,对曲轴3两端的第一中心孔 310、第二中心孔320的还原度更高,使曲轴3两端的第一中心孔310、第二中心孔320尽量还原到主轴颈车车拉工序时未扩孔的状态,同时,曲轴返修工装也能满足在与顶尖配合过程中的强度、刚度等要求,可以减小或者避免由于曲轴返修工装发生变形或扭曲而对曲轴3的限位效果造成的影响。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填充件(10)和第二填充件(20),所述第一填充件(10)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曲轴(3)的法兰端(31)的第一中心孔(310)内,且所述第一填充件(1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中心孔(310)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填充件(1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所述第一限位槽(11)构造为使位于所述法兰端(31)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11)内;
所述第二填充件(20)构造为可拆卸地放置于所述曲轴(3)的皮带轮端(32)的第二中心孔(320)内,且所述第二填充件(20)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中心孔(320)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填充件(20)上开设有第二限位槽(21),所述第二限位槽(21)构造为使位于所述皮带轮端(32)一侧的顶尖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限位槽(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和所述第二限位槽(21)均构造为锥形孔,并且,沿所述锥形孔的孔口至孔底的方向,所述锥形孔的直径渐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10)上形成有第一拆卸孔(12),所述第一拆卸孔(12)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贯通,所述第二填充件(20)上形成有第二拆卸孔(22),所述第二拆卸孔(22)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1)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1)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孔(12)和所述第二拆卸孔(22)构造为圆柱孔,所述第一拆卸孔(12)和所述第二拆卸孔(22)的内径均小于所述顶尖的最大的外径,至少一段所述顶尖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和第二限位槽(21)的内壁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孔(12)和所述第二拆卸孔(22)的孔壁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曲轴返修工装还包括拆卸件(40),所述拆卸件(40)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拆卸件(40)穿过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内螺纹螺纹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件(40)包括手持段(42)和与所述第一拆卸孔(12)或所述第二拆卸孔(22)配合的配合段(41),所述配合段(41)上设置有所述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孔(12)包括第一螺纹段(120)和第一过渡段(121),所述第一过渡段(121)为光孔,所述第一过渡段(121)连接在所述第一螺纹段(120)与所述第一限位槽(11)之间,所述第二拆卸孔(22)包括第二螺纹段(220)和第二过渡段(221),所述第二过渡段(221)为光孔,所述第二过渡段(221)形成在所述第二螺纹段(220)与所述第二限位槽(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10)的构造为圆柱状,所述第一填充件(10)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第一中心孔(310)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所述第一填充件(10)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一限位槽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填充件(20)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第二填充件(20)的外周壁用于与所述第二中心孔(320)的内侧壁抵接,并且,所述第二填充件(20)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填充件(10)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槽(11)的端面构造为低于或齐平于所述法兰端(31)的端面,所述第二填充件(20)设置有所述第二限位槽(21)的端面构造为低于或齐平于所述皮带轮端(32)的端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返修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返修工装的材质与所述曲轴(3)的材质一致。
CN202022333143.8U 2020-10-19 2020-10-19 曲轴返修工装 Active CN213827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3143.8U CN213827807U (zh) 2020-10-19 2020-10-19 曲轴返修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33143.8U CN213827807U (zh) 2020-10-19 2020-10-19 曲轴返修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27807U true CN213827807U (zh) 2021-07-30

Family

ID=77009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33143.8U Active CN213827807U (zh) 2020-10-19 2020-10-19 曲轴返修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278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41409B2 (en) Tool for chip removing machining
US8714893B2 (en) Tool holde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7984165B (zh) 大型风洞压缩机机壳加工方法
US7506877B1 (en) Bit or tool extens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4590279B2 (ja) さらえタップを用いた雌ねじの修復方法
US20120110815A1 (en) Rivet Press
US20110176880A1 (en) Screw tap
CN213827807U (zh) 曲轴返修工装
CN109084652B (zh) 内螺纹用塞规
US20160076576A1 (en) Disposable aligner for self-tapping threaded insert
US3142899A (en) Extractor
CN200984691Y (zh) 圆锥齿轮内孔修整装置
CN207942223U (zh) 一种rv减速机行星架加工夹具
US9687913B1 (en) I. D. collet
CN106695308A (zh) 一种双头螺柱装配夹具及其工作方法
CN213497738U (zh) 非标薄壁轴承衬套高效加工工装组件
US10814408B2 (en) Replaceable-tip cutting tool main body and replaceable-tip cutting tool
CN2460785Y (zh) 组合式定位销
CN202240615U (zh) 切削锥形孔件的摩擦式自锁装夹机构
CN102380821A (zh) 锥齿轮轴双定位研磨夹具
CN210850121U (zh) 精加工机床快速卡盘扳手
CN218487764U (zh) 一种长倍径钻体加工工装
CN210476763U (zh) 一种用于拆装圆螺母的工具
CN211539802U (zh) 应用于受限空间的外螺纹套丝装置
US11325193B2 (en) Cutting tool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cutting too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