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9429U -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9429U
CN213819429U CN202023072928.0U CN202023072928U CN213819429U CN 213819429 U CN213819429 U CN 213819429U CN 202023072928 U CN202023072928 U CN 202023072928U CN 213819429 U CN213819429 U CN 213819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auxiliary area
auxiliary
paddy field
shri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729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友
董玉春
高杰
红海
孙光亚
杨文超
刘宏图
付新全
缪丽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you Qianqi Senzhao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you Qianqi Senzhao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you Qianqi Senzhao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you Qianqi Senzhao Aquatic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729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9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9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94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包括稻田区和辅助区,稻田区通过数条交叉排列的虾沟划分为多个种植块,辅助区与至少一条所述虾沟相连通,辅助区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和水泵与稻田区的稻田区进水口相连接。在稻田需要施肥和喷洒农药时,可将青虾通过虾沟赶入辅助区,将稻田区与辅助区之间的通道隔断,再稻田施肥或喷洒农药结束后,再恢复稻田区与辅助区之间的通道,可大幅降低农药、化肥对青虾的伤害。另外,投喂青虾的残余食物可通过虾沟进入辅助区,辅助区中滤食性鱼类可消耗残存食物,并清洁青虾的生存水质,避免水体富氧化。经过辅助区的水源可输入稻田区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物和青虾的养殖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青虾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背景技术
青虾是一种纯淡水虾,几乎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因青虾营养丰富、肉质松软易消化,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目前,青虾的主要养殖方式是以单体池塘养殖或围湖养殖为主。近些年,为了创产增收,出现了利用稻田养殖青虾技术。稻田养殖青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要选择那些水质无污染,水源充足,能够保水、保肥的稻田,在虾苗、虾种放养前半个月对稻田进行消毒;2、放养:按照亩产青虾25公斤的要求,放养青虾苗(1厘米)1万尾-2万尾,放养时应选择阴天或早晨、傍晚进行;3、日常饲养:饲养青虾的饵料应以投喂青虾专用料为宜,如无青虾料,可根据当地的原料来源用菜叶、米糠、豆饼、麦麸等植物性饵料与蚯蚓、鱼粉、小杂鱼、螺蛳肉等动物性饵料配合,再加入少量虾壳素、微量元素、骨粉等添加剂制成颗粒饲料投喂;4、收获:青虾收获时逐渐降低田水,将青虾集中至沟和池中,用拉网捕捉或用专用虾笼捕捉。
青虾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经常换水以维持水中氧气浓度,以及避免水体富氧化,增加了养殖成本。另外,稻田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施肥和喷洒农药,青虾对水中的溶解氧和农药之类的东西十分的敏感,严重时将会导致青虾的减产,造成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所述淡水青虾养殖池包括稻田区和辅助区,所述稻田区通过数条交叉排列的虾沟划分为多个种植块,所述辅助区与至少一条所述虾沟相连通,所述虾沟自所述稻田区的边缘向着所述辅助区的延伸方向,垂直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稻田区设有稻田区进水口和稻田区出水口,所述辅助区设有辅助区进水口和辅助区出水口,所述辅助区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和水泵与所述稻田区的稻田区进水口相连接;所述辅助区内设有浮动式网箱,所述辅助区的四个顶角均设有固定桩,所述浮动式网箱与所述固定桩嵌合相连;所述稻田区与所述辅助区之间还设有投喂区,所述投喂区靠近所述辅助区。
优选的,所述浮动式网箱的内壁设有台阶状突起,所述浮动式网箱内放养浮游水藻,所述浮游水藻用绳索集成条状沿着所述浮动式网箱纵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辅助区的深度为1-2米,所述辅助区的宽度为0.5-1米,所述稻田区与所述辅助区之间的距离为0.5-1米。
优选的,所述辅助区内部设有增氧装置。
优选的,所述稻田区与所述辅助区的面积比为1: 0.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所述淡水青虾养殖池包括稻田区和辅助区,所述稻田区通过数条交叉排列的虾沟划分为多个种植块,所述辅助区与至少一条所述虾沟相连通,所述稻田区设有稻田区进水口和稻田区出水口,所述辅助区设有辅助区进水口和辅助区出水口,所述辅助区进水口通过输水管道和水泵与所述稻田区的稻田区进水口相连接。在稻田需要施肥和喷洒农药时,可将青虾通过虾沟赶入辅助区,将稻田区与辅助区之间的通道隔断,再稻田施肥或喷洒农药结束后,并通过注水将施肥或喷洒农药后的药品残余稻田区出水口排出,再恢复稻田区与辅助区之间的通道,这样,可大幅降低农药、化肥对青虾的伤害,以及对青虾生活环境的污染。另外,投喂青虾的残余食物可通过虾沟进入辅助区,辅助区内放养有滤食性鱼类,消耗残存食物,一方面避免食物浪费,另一方面可清洁青虾的生存水质,避免水体富氧化。经过辅助区的水源可输水管道和水泵进入稻田区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物和青虾的养殖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区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
1-稻田区、2-辅助区、3-投喂区、11-虾沟、12-种植块、13-稻田区进水口、14-稻田区出水口、21-辅助区进水口、22-辅助区出水口、23-输水管道、24-水泵、25-浮动式网箱、26-固定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所述淡水青虾养殖池包括稻田区1和辅助区2,所述稻田区1的表面积应大于所述辅助区2的表面积,以充分利用稻田区1,实现稻田和青虾的双重收入。优选的,所述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的面积比为1: 0.5。本实施例中,所述稻田区1通过数条交叉排列的虾沟11划分为多个种植块12,所述辅助区2内放养有滤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主要靠滤食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本实施例中,滤食性鱼类可以为鲢鱼、鳙鱼等。
所述辅助区2设置为上方开口的长方形池塘,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区2的深度为1-2米,宽度为0.5-1米,所述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之间的距离为0.5-1米。辅助区2设置于稻田区1的一侧,其他实施例中,辅助区2也可以设置于稻田区1的四周,以使辅助区2与稻田区1具有更好的联通性。辅助区2与至少一条所述虾沟11相连通,本实施例中,稻田区1中设置了4条虾沟11,其中2条虾沟与辅助区2相连通。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稻田区1的实际面积设置其他数量的虾沟11,如5-10条。在未栽种水稻的田中,要设隐蔽物。在虾沟11中用绳或网将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固定成草带,供虾栖息,防止敌害侵袭。另外,根据鱼类和青虾的养殖需要,可选择性的在所述辅助区2内部设置增氧装置。
所述稻田区1设有稻田区进水口13和稻田区出水口14,所述辅助区2设有辅助区进水口21和辅助区出水口22,所述辅助区进水口21通过输水管道23和水泵24与所述稻田区1的稻田区进水口13相连接。本实施例中,稻田区设有唯一的进水口13,且与辅助区出水口22相连接,辅助区2自稻田区1回收的水源不足时,可通过辅助区进水口21进行补充,一方面能够确保辅助区2内水源的新鲜度,使其氧气量充足,另一方面,辅助区2内滤食性鱼类的排泄物能够更充分的进入稻田区1,为稻田区1中的作物补充肥力。
青虾具有背光性,一般情况下,白天隐伏在暗处,夜间出来活动。本实施例中,青虾白天多隐伏在稻田中,有时也会潜入辅助区2,为了避免强光照射,可在辅助区2内适量放养藻类。在稻田需要施肥和喷洒农药时,可将青虾通过虾沟赶入辅助区,将稻田区1与辅助区2之间的通道隔断,再稻田施肥或喷洒农药结束后,并通过注水将施肥或喷洒农药后的药品残余稻田区出水口14排出,再恢复稻田区1与辅助区2之间的通道,这样,可大幅降低农药、化肥对青虾的伤害,以及对青虾生活环境的污染。
另外,如遇极端天气,如大风,暴雨,闷热等,可以将青虾赶到辅助区2,青虾可在辅助区2底部并配合供氧设备,躲避极端天气。
另外,投喂青虾的残余食物可通过虾沟进入辅助区2,辅助区2内放养有滤食性鱼类,消耗残存食物,一方面避免食物浪费,另一方面可清洁青虾的生存水质,避免水体富氧化。经过辅助区2的水源可通过输水管道23和水泵24进入稻田区1循环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物和青虾的养殖成本。
另外,虾沟11自所述稻田区1的边缘向着所述辅助区2的延伸方向,垂直高度逐渐降低。稻田区1与辅助区2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度差,一方面,有利于稻田区1的水源排放至辅助区2中,另一方面,有利于投喂区3中青虾的食物残留随着水源进入辅助区2,成为滤食性鱼类的食物。所述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之间还设有投喂区3,所述投喂区3靠近所述辅助区2。将投喂区3设置在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之间,区域较为集中,方便青虾在喂养方面的管理,另外,由于没有稻田的遮挡,在青虾进食时,能够清楚的观察到青虾的生长状态。
请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辅助区的俯视图。由图2可见,所述辅助区2内设有浮动式网箱25,浮动式网箱25上端敞口,下端分布有孔洞。所述辅助区2的四个顶角均设有固定桩26,所述浮动式网箱25与所述固定桩26嵌合相连。浮动式网箱25随着辅助区2内水位变化而自动升降,有利于对青虾的管理和控制。另外,本申请其他优化实施例中,所述浮动式网箱25的内壁设有台阶状突起,所述浮动式网箱25内放养浮游水藻,所述浮游水藻用绳索集成条状沿着所述浮动式网箱25纵向排列。
一方面,浮游水藻能够为青虾提供栖息场所;另一方面,浮游水藻长出嫩根可作为青虾的青饲料;第三方面,浮游水藻可作为饲料投喂时的天然饵料台,避免饲料散落到辅助区2底部;第四方面,青虾具有背光性,浮游水藻有遮阳防晒、避光降温作用;第五方面,青虾的游泳能力较差,可攀爬在浮游水藻上休息,另外,青虾也能够沿着纵向排列的浮游水藻以及台阶状突起顺利爬出浮动式网箱25进入稻田区1或者投喂区3,使得稻田区1和投喂区3得以充分利用。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淡水青虾养殖池包括稻田区(1)和辅助区(2),所述稻田区(1)通过数条交叉排列的虾沟(11)划分为多个种植块(12),所述辅助区(2)与至少一条所述虾沟(11)相连通,所述虾沟(11)自所述稻田区(1)的边缘向着所述辅助区(2)的延伸方向,垂直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稻田区(1)设有稻田区进水口(13)和稻田区出水口(14),所述辅助区(2)设有辅助区进水口(21)和辅助区出水口(22),所述辅助区进水口(21)通过输水管道(23)和水泵(24)与所述稻田区(1)的稻田区进水口(13)相连接;所述辅助区(2)内设有浮动式网箱(25),所述辅助区(2)的四个顶角均设有固定桩(26),所述浮动式网箱(25)与所述固定桩(26)嵌合相连;所述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之间还设有投喂区(3),所述投喂区(3)靠近所述辅助区(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青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式网箱(25)的内壁设有台阶状突起,所述浮动式网箱(25)内放养浮游水藻,所述浮游水藻用绳索集成条状沿着所述浮动式网箱(25)纵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青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区(2)的深度为1-2米,所述辅助区(2)的宽度为0.5-1米,所述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之间的距离为0.5-1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青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区(2)内部设有增氧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淡水青虾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稻田区(1)与所述辅助区(2)的面积比为1: 0.5。
CN202023072928.0U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Active CN213819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2928.0U CN213819429U (zh)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72928.0U CN213819429U (zh)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9429U true CN213819429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87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72928.0U Active CN213819429U (zh) 2020-12-19 2020-12-19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94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902B (zh) 一种河蟹无公害池塘养殖方法
CN102783433B (zh) 一种稻田养殖扣蟹的方法
CN108668982A (zh) 一种稻虾共作养殖方法
CN107494088B (zh) 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生态净化区稻虾综合种养方法
CN108401953A (zh) 一种稻虾共作、连作养殖方法
CN103348890A (zh) 一种在稻田中综合进行多种水产动物养殖及水稻种植的方法
CN105941289B (zh) 一种高效低污染的温室甲鱼养殖系统及养殖废水资源化方法
CN111955387A (zh) 一种圩区水稻田耦合池塘、沟渠三级湿地系统
CN107581106B (zh) 一种圆燕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1091456A (zh) 一种田螺养殖的方法
CN108739565A (zh) 一种稻虾结合的龙虾养殖方法
CN109997750A (zh) 一种水稻、小龙虾、鸭、螃蟹共生轮养的方法
CN108719155A (zh) 一种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方法
CN107182657A (zh) 一种稻田养鱼的方法
CN106342619A (zh) 一种稻田混养鲤鱼的生态养殖方法
CN112400527A (zh) 一种生物多栖互济农田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CN112690184A (zh) 一种稻花鱼生态养殖方法及稻花鱼生态养殖稻田
CN210491976U (zh) 一种田间稻鱼共生养殖结构
CN114532265A (zh) 一种稻虾繁养分离高效综合种养方法
CN107047175A (zh) 一种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CN107466622A (zh) 一种莲田养鱼的养殖方法
CN213819429U (zh) 一种淡水青虾养殖池
CN102668943A (zh) 一种猕猴桃和水产的复合种养方法
CN112154949A (zh) 一种高效稻田养虾生态循环养殖方法
CN112205255A (zh) 一种稻虾生态高效种养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