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8430U - 底座 - Google Patents
底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818430U CN213818430U CN202021752071.4U CN202021752071U CN213818430U CN 213818430 U CN213818430 U CN 213818430U CN 202021752071 U CN202021752071 U CN 202021752071U CN 213818430 U CN213818430 U CN 2138184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display control
- flat cable
- groove
- accommodating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底座,所述底座包括第一容纳腔;贯通槽,所述贯通槽自所述底座的表面向内凹陷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贯通槽用于设置显示面板;显示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及第一排线,所述第一排线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并自所述贯通槽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一端弯折后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本公开的底座内的模块排布方式更加合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座。
背景技术
随着科研技术的日益发展,用户对电子设备的酷炫和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功能都具有极大的期待。常规技术中,如电视等显示装置通常是靠液晶面板和背光源的发光实现图像显示,对于用户而言该常规技术并没有大胆的突破传统的设计方法,无法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以拓宽市场。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底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底座,包括第一容纳腔;贯通槽,所述贯通槽自所述底座的表面向内凹陷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贯通槽用于设置显示面板;显示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及第一排线,所述第一排线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并自所述贯通槽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一端弯折后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沿所述贯通槽的侧壁向上延伸后,朝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折以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或者所述第一排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沿所述贯通槽的侧壁并进而向所述显示控制板延伸后,再反向朝靠近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折以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主体和包覆所述第一数据线主体的第一屏蔽绝缘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排线的一部分、以及围成所述贯通槽的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表面分别粘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显示控制板连接,所述主板与所述显示控制板沿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堆叠;以及第二排线,所述第二排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控制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排线包括第二数据线主体和包覆所述第二数据线主体的第二屏蔽绝缘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排线设置于所述贯通槽的部分中,朝向所述贯通槽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控制信号接口;所述控制信号接口用于为置于所述贯通槽的显示面板提供控制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一支撑件,用于将所述显示控制板支撑于所述底座中;以及第二支撑件,用于将所述主板支撑于所述底座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组装以封住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显示控制板相对于所述主板靠近所述盖板设置;所述盖板包括设置于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一侧的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用于抵压所述第一排线,使得所述第一排线远离所述盖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包括金属板和设置于所述金属板的主板主体,所述金属板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二排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控制板,另一端弯折后连接至所述主板主体朝向所述金属板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板主体包括多个逻辑接口,所述底座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多个逻辑接口穿过所述挡板朝所述底座的外部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金属板通过金属锁紧件电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所述挡板包括塑胶挡板和形成于所述塑胶挡板一个或者多个表面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金属锁紧件电导通。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底座内的模块排布方式更加合理。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圆圈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各种分体设备的盛行,分体显示设备应运而生。而分体显示设备屏幕和底座一一对应的设置方式,导致如果分体之一发生故障都会使其他分体无法使用,整体都需要进行更换,并且,当前的分体显示设备中,显示设备屏幕和底座通过有线方式连接不利于拆卸和摆放,灵活性差。
基于相关技术中存在技术问题,如图1、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底座10,该底座10可以包括第一容纳腔101和自底座10的表面向内凹陷的与第一容纳腔101连通的贯通槽102,贯通槽102用于设置显示装置100的显示面板1;显示控制板111和第一排线112,显示控制板111可以设于第一容纳腔101内,而且该第一排线112的一端可以设置控制信号接口,通过该控制信号接口连接显示面板1的第一电路板2,为显示面板1提供控制信号。并且第一排线112从第一电路板2引出后可以沿贯通槽102与第一容纳腔101连通的一侧边缘弯折后连接到显示控制板111,显示控制板111通过第一排线112可以向第一电路板2传输时序信号。而且该第一排线112可以包括数据线主体(未示出)和包覆数据线主体的屏蔽绝缘层(未示出),通过该屏蔽绝缘层可以对所包覆的数据线主体进行屏蔽保护和绝缘保护。
进一步地,底座10可以为金属材质。
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设于第一容纳腔101内的主板113和第二导电层(未示出),主板113可以与显示控制板111电连接,从而可以通过主板113向显示控制板111发送控制信号进而通过第一排线112传输至第一电路板2,进而控制显示主体11进行显示,该主板113可以与显示控制板111沿金属底座10的厚度方向堆叠,以此,第一排线112从贯通槽102弯折引出后可以沿围成贯通槽102的侧壁向上延伸,而后向第一容纳空间101内弯折,以与显示控制板111进行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排线112整齐排布。该显示装置100内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布的第一排线112,每一第一排线112可以与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电路板2连接,具体可以按需设计,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进一步地,由于显示控制板111靠近主板113,所以为了避免第一排线112与主板113之间产生信号干扰,可以通过第二导电层(未示出)将第一排线112粘接在贯通槽102的侧壁,以避免第一排线112朝向主板113进行弯折。具体的,可以通过双面胶粘接第二导电层(未示出)和贯通槽102的侧壁,通过双面胶粘接第二导电层(未示出)和第一排线112,从而第一排线112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底座10进行泄放,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提高底座10内线路排布的整洁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排线112从贯通槽102弯折出来后,也可以沿贯通槽102朝向第一容纳腔101的表面斜着延伸,或者在第一容纳腔101内斜着延伸,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底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图5和图6主要体现了第一排线112和显示控制板111的不同排布方式。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排线112在第一容纳腔101内沿贯通槽102的侧壁并进而向显示控制板111延伸后,再反向朝靠近侧壁的方向弯折以连接至显示控制板111。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排线112在第一容纳腔101内沿贯通槽102的侧壁向上延伸后,朝远离侧壁的方向弯折以连接至显示控制板111。在实际的生产制造中,显示控制板111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第一容纳腔101内的其他部件的位置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第一排线112与显示控制板111的具体连接走线的路径及形态都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本公开不做具体限定。
该底座10可以采用分体式结构,如图1所示,该底座10可以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和底板,该第一底座、第二底座(例如图1所示的两个半圆形)进行组装可以围成贯通槽102,显示面板(例如透明显示面板)1和保护层4的一部分均设于该贯通槽102内,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还分别与底板连接,以围成第一容纳腔101,以此后续在将第一底座或者第二底座与显示面板1连接后,第一排线112可以从第一底座或者第二底座的开口伸入第一容纳腔101内,该开口即可以连通贯通槽102和第一容纳腔101。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底座10也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该底座10还可以包括盖板114,该盖板114可以与底座10进行组装,从而封住第一容纳腔101,以此可以对第一容纳腔101内的电子元件进行保护。而且,在层叠设置后的显示控制板111和主板113中,显示控制板111相对于主板113会更加靠近盖板114,而为了避免第一排线112在连接至显示控制板111的过程中与盖板114接触,造成影响,该盖板114朝向第一容纳腔101内部的一侧可以设置阻隔层(未示出),在第一排线112的向盖板114的形变量比较大时,该阻隔层可以与第一排线112接触并且抵压第一排线112,避免第一排线112与盖板114接触;当然,在第一排线112的形变量较小时,该阻隔层也可以不与第一排线112接触,仅用于预防第一排线112与盖板114接触。该阻隔层可以包括泡棉,该阻隔层在底座10的高度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15mm,以避免距离过小的情况下,第一排线112向盖板114发生弯曲变形而导致其与盖板114接触。
其中,显示控制板111可以与主板113直接连接,或者,在本公开的提供的实施例中,该底座10还可以包括第二排线115,该第二排线115的一端利于连接于显示控制板111、另一端可以连接于主板113,该第二排线115可以包括屏蔽绝缘层,通过屏蔽绝缘层可以达到屏蔽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绝缘效果可以防止短路。主板113可以包括金属板1131和主板主体1132,金属板1131连接于金属底座10,该主板主体1132设置于金属板1131上,显示控制板111设置于主板主体1132上,从而第二排线115与显示控制板111连接后可以向下弯折并连接至主板主体1132上朝向金属板1131设置的一侧,实现从第二排线115-金属板1131-金属底座10的静电泄放路径。当然,为了实现电导通,在第二排线115的绝缘屏蔽层上做出避让,让导电层外露。
进一步地,该主板主体1132上可以设置多个逻辑接口,该底座10还可以包括挡板116,该挡板116可以与底座10进行组装,并且多个逻辑接口可以穿过挡板116外露,以便该底座10与外部数据线进行电连接。该挡板116可以与金属板1131通过金属锁紧件进行连接,从而在金属板1131进一步通过金属锁紧件导通到挡板116。该挡板116可以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实现电导通。或者,该挡板116可以包括塑胶挡板和塑胶挡板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表面的导电层,该导电层可以是形成在塑胶挡板一个或者多个表面的导电漆形成外,以便于金属板1131等结构电导通,逻辑接口以及主板113等进行静电防护。具体,可以在塑胶挡板上喷涂5mm以上的导电漆形成导电层,以保证导电效果良好。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0可以与外置显示面板相配合,构成一种显示装置100,如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显示面板1,该显示面板1可以包括显示主体11、电连接于该显示主体11的一侧边缘的多个信号传输膜12,每一信号传输膜12可以与显示主体11内部的数据线进行电连接,以便后续通过信号传输膜12向显示主体11传输控制信号。在连接有信号传输膜12的一侧边缘平行的方向上,该多个信号传输膜12可以间隔设置,每一信号传输膜12均可以向显示主体11传输控制信号,相对于仅设置一个信号传输膜的情况,可以减小每一信号传输膜12所传输的信号量,尤其在显示装置100在多个信号传输膜12并排的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大时,能够大大减小每一信号传输膜12的工作量。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路板2,该第一电路板2可以与每一信号传输膜12进行电连接,而且该第一电路板2与多个信号传输膜12位于显示主体11的同一侧,后续该第一电路板2还可以连接至显示装置100的主板,从而该第一电路板2可以通过信号传输膜12向显示主体11传输控制信号,控制显示主体11的画面显示。
相对于相关技术中,本公开中的第一电路板2和信号传输膜12均设置于显示主体11的同一侧边缘,可以通过增加显示装置100一定的长度来减小显示装置100的厚度,有利于显示装置100的轻薄化,提升显示装置100的外观效果。
如图1中所示,该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两块第一电路板2,每一第一电路板2可以与多个信号传输膜12进行电连接,以此可以减小每一第一电路板2传输的信号量,尤其当显示装置100在多个信号传输膜12并排的方向上的尺寸比较大时,通过多个第一电路板2与多个信号传输膜12进行连接,可以大大减小每一第一电路板2的工作量,同时相对于采用一整块电路板的情况,可以提高每一第一电路板2的强度,提高每一第一电路板2的抗冲击能力。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单块第一电路板2,该单块第一电路板2与多个信号传输膜12电连接;或者,在还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第一电路板2也可以是与单个信号传输膜12连接,具体可以根据显示装置100的长度尺寸进行设计,本公开的对此并不进行限制。其中,显示主体11可以包括透明OLED显示主体,利用透明OLED显示主体的自发光特点实现画面显示,而且利用OLED显示层的自发光特性,可以避免设置背光源,有利于实现显示装置100的透明显示。
进一步地,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住主边框3、保护层4、第一导电层和金属补强支架7,该保护层4可以包括透明盖板玻璃,以在对显示面板1进行保护的同时避免遮挡画面。该主边框3可以与第一电路板2沿显示装置100的厚度方向设置,该第一导电层可以贴附于第一电路板2,具体可以是连接于第一电路板2的背面,进一步该第一导电层5还可以与主边框3的导电区接触,从而实现对第一电路板2的静电防护。
其中,第一导电层可以包括导电布51、第一导电泡棉52和第二导电泡棉53,该导电布51可以贴附于第一电路板2的背面(与从显示主体11引出的数据线连接的正面相对设置),第一导电泡棉52设于显示主体11靠近主边框3设置的一侧,可以与导电布51和主边框3上的导电区分别接触,形成从第一电路板2-导电布51-第一导电泡棉52-主边框3的静电泄放路径;同时,金属补强支架7可以设于第一电路板2远离导电布51的一侧,第一电路板2位于金属补强支架7和主边框3之间,第二导电泡棉53可以与第一导电泡棉52接触,同时该第二导电泡棉53可以沿显示面板1的边缘弯折后与金属补强支架7的导电区接触,从而可以形成第一电路板2-导电布51-第一导电泡棉52-第二导电泡棉53-金属补强支架7的静电泄放路径,以此可以通过主边框3和金属补强支架7分别进行静电释放。其中,通过第一导电泡棉52可以朝主边框3垫厚导电布51,填补导电布51与主边框3之间的缝隙实现导通,以此可以兼容主边框3内其他元件的设置,同时可以避免将主边框3做厚;通过第二导电泡棉53的弯折可以将位于第一电路板2背面的第一导电泡棉52与位于第一电路板2正面的金属补强支架7导通,实现静电的多路释放。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5也可以仅包括第一导电泡棉51,该第一导电泡棉51的一部分与主边框3的导电区接触、另一部分可以朝金属补强支架7延伸并与金属补强支架7进行接触,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其中,主边框3可以包括金属主边框,以此可以增大与大地的接触面积,增强静电防护效果;或者,该主边框3也可以包括塑胶主边框,此时可以通过喷涂导电漆或者粘附金属层的方法在塑胶主边框上形成导电层,相对于主边框3采用金属主边框的方法,可以降低自第一电路板2等传导而来的热量所引起的温升。相类似的,主边框3也可以包括金属主边框,例如可以包括钢支架或者铝支架,加强整机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2可以包括电路板主体21和第一绝缘层22,电路板主体21的正面可以与信号传输膜12连接,该第一绝缘层22可以形成于电路板主体21的背面,通过该第一绝缘层22可以对第一电路板2进行绝缘保护,尤其在电路板主体21的背面形成有绝缘漆的情况下进行双重绝缘保护。而为了对第一电路板2进行静电防护,导电布51可以贴附于第一绝缘层22远离电路板主体21的一侧,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电布51也可以连接于电路板主体21的露铜区域,本公开对此并不进行限制。
而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主体11的内部遍布有数据线,以通过数据线所传输的信号对各个子像素进行控制,所以不可避免地,在显示主体11区别于伸入主边框3内一侧边缘的其他边缘也可能产生静电。所以,如图2和图3所示,该显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侧边框8和第三导电泡棉9,该侧边框8可以包括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该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基本垂直连接,该第一部分81贴附于保护层4上,并且该第一部分81和显示主体11贴附于保护层4的同一侧,该第一部分81靠近显示主体11设置,第三导电泡棉9可以与侧边框8和主边框3的导电区分别接触,从而形成显示主体11-第一部分81-第三导电泡棉9-主边框3的静电泄放路径,对显示主体11进行静电防护。该第二部分82可以贴附于保护层4上与保护层4的厚度方向平行的侧面,以此可以通过第二部分82对保护层4进行保护。
Claims (12)
1.一种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容纳腔;
贯通槽,所述贯通槽自所述底座的表面向内凹陷且贯穿至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贯通槽用于设置显示面板;
显示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以及
第一排线,所述第一排线的一端用于连接所述显示面板、并自所述贯通槽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一端弯折后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沿所述贯通槽的侧壁向上延伸后,朝远离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折以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或者
所述第一排线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沿所述贯通槽的侧壁并进而向所述显示控制板延伸后,再反向朝靠近所述侧壁的方向弯折以连接至所述显示控制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线包括第一数据线主体和包覆所述第一数据线主体的第一屏蔽绝缘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
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导电层与所述第一排线的一部分、以及围成所述贯通槽的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表面分别粘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
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并与所述显示控制板连接,所述主板与所述显示控制板沿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堆叠;以及
第二排线,所述第二排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控制板、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主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排线包括第二数据线主体和包覆所述第二数据线主体的第二屏蔽绝缘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排线设置于所述贯通槽的部分中,朝向所述贯通槽开口的一端设置有控制信号接口;
所述控制信号接口用于为置于所述贯通槽的显示面板提供控制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
第一支撑件,用于将所述显示控制板支撑于所述底座中;以及
第二支撑件,用于将所述主板支撑于所述底座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座组装以封住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显示控制板相对于所述主板靠近所述盖板设置;
所述盖板包括设置于朝向所述第一容纳腔一侧的阻隔层,所述阻隔层用于抵压所述第一排线,使得所述第一排线远离所述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包括金属板和设置于所述金属板的主板主体,所述金属板连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第二排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显示控制板,另一端弯折后连接至所述主板主体朝向所述金属板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板主体包括多个逻辑接口,所述底座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多个逻辑接口穿过所述挡板朝所述底座的外部设置;
所述挡板与所述金属板通过金属锁紧件电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塑胶挡板和形成于所述塑胶挡板一个或者多个表面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金属板通过所述金属锁紧件电导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52071.4U CN213818430U (zh) | 2020-08-20 | 2020-08-20 | 底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752071.4U CN213818430U (zh) | 2020-08-20 | 2020-08-20 | 底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818430U true CN213818430U (zh) | 2021-07-27 |
Family
ID=76951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752071.4U Active CN213818430U (zh) | 2020-08-20 | 2020-08-20 | 底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818430U (zh) |
-
2020
- 2020-08-20 CN CN202021752071.4U patent/CN21381843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26071B (zh) | 柔性显示模块以及包括该柔性显示模块的电子装置 | |
EP3327492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0536542B (zh) | 柔性电路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移动终端 | |
EP1589368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4280726B2 (ja) | 画像表示装置 | |
CN110941113B (zh)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US11199749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7111999B (zh) | 显示设备 | |
KR20130078656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08648627A (zh) |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
CN114503064B (zh) |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8562163B2 (en) | Power transmission circuit with EMI shielding, lighting module, and panel display module | |
CN111867238A (zh) | 印刷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20210335885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215376002U (zh) | 应用于穿戴设备的显示模组和穿戴设备 | |
CN213818430U (zh) | 底座 | |
CN112306273A (zh) | 触控显示屏和移动终端 | |
CN212302959U (zh) | 显示装置 | |
CN112183396A (zh) | 显示组件和显示装置 | |
CN215819295U (zh)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终端 | |
EP437970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1933048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5206191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4898659A (zh)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3028808U (zh) |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