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28808U -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28808U
CN213028808U CN202021743734.6U CN202021743734U CN213028808U CN 213028808 U CN213028808 U CN 213028808U CN 202021743734 U CN202021743734 U CN 202021743734U CN 213028808 U CN213028808 U CN 213028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upport assembly
interface
supporting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4373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4373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28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28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28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属于电子设备硬件技术领域。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包括:壳体和显示控制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凹槽和安装腔,且所述凹槽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形成开口。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凹槽用于支撑通过所述开口安装的显示部件。

Description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设备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种类繁多的显示屏。具有科技感的透明显示屏是其中的热门产品。透明显示屏采用透明元器件进行制备,在正常显示的情况下,能够透出显示屏后方的景象。
但是,在具有透明显示屏的显示设备中,电源板、控制主板等组件不具备透光性。因此,如何合理布置不透光组件成为了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为具有透明显示屏的显示设备提供了可行方案。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凹槽和安装腔,且所述凹槽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形成开口;
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凹槽用于支撑通过所述开口安装的显示部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控制组件包括:
主板以及电源板;
所述凹槽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平行所述底壁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或第三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支撑所述主板;
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电源板;
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在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之间进行支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交错设置或设置在同一平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指向所述凹槽所在平面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包括至少两个区域,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音频组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显示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和/或所述底壁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一电源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壳体上,用于与除所述显示部件外的装置电性连接。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件,以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撑组件;
所述显示部件包括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显示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凹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部件包括:
玻璃盖板;
透明显示屏;
所述玻璃盖板的至少一侧相对于所述显示屏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接口设置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显示部件处。
本公开提供的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壳体的凹槽支撑显示部件,通过将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壳体形成的安装腔内,使得显示控制组件不会遮挡显示部件。特别是在显示部件为透明显示屏的情况下,采用该支撑组件,合理设置显示控制组件,以保障透明显示屏实现高品质的透明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中壳体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示例。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除非另作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图 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和显示部件的配合示意图。
如图1所示,显示部件100安装在支撑组件200上。其中,支撑组件200 包括壳体210和显示控制组件220。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撑组件中壳体的剖视图。在图1的基础上结合图2,壳体210形成了凹槽211。其中,凹槽211在壳体210的表面形成开口211a。换言之,凹槽211为向壳体210内的凹陷结构。并且,凹槽211包括相连的侧壁211b和底壁211c。并且,该凹槽211支撑通过开口 211a安装的显示部件100。
并且,壳体210还形成有安装腔212,显示控制组件220安装在安装腔 212内。可选地,壳体210包括至少两个子壳体,通过至少两个子壳体拼接形成安装腔212,以便于在安装腔212内安装显示控制组件220。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不限定至少两个子壳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螺钉连接、胶黏连接等。
图3、图4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0与显示部件100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方案。
可选地,如图1所示,支撑组件200与显示部件100的下边缘相连。此时,支撑组件200用作显示部件100的底座。
可选地,如图3所示,支撑组件200与显示部件100的侧边缘相连。
可选地,如图4所示,支撑组件200与显示部件100的上边缘相连。此时,通过支撑组件200可以悬挂设置显示部件100。
此外,当支撑组件200与显示部件100的侧边缘或上边缘相连的情况下,可选在支撑组件200内设置夹持结构,以保障支撑组件200与显示部件100 的稳定连接。
通过壳体的凹槽支撑显示部件,通过将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壳体形成的安装腔内,使得显示控制组件不会遮挡显示部件。特别是在显示部件为透明显示屏的情况下,采用该支撑组件,合理设置显示控制组件,以保障透明显示屏实现高品质的透明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显示控制组件220包括: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主板221上设置有显示屏驱动组件等控制组件,用于驱动显示部件100显示图像。电源板222上设置有电源管理组件,用于为显示部件100 供电。
可选地,该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230。该第一接口230设置在凹槽 211内,并与显示控制组件220电性连接。其中,第一接口230包括与主板 221电性连接的第一数据接口231,以及与电源板222电性连接的第一电源接口232。
并且,第一接口230还用于电性连接显示部件100,以此方式,主板221 通过第一数据接口231向显示部件100输出显示驱动信号,电源板222通过第一电源接口232向显示部件100输出供电信号。进而,通过第一接口230 实现显示控制组件220与外部显示部件100的信号连接,以控制显示部件100 进行显示。
其中,第一接口230设置在凹槽211的侧壁211b和/或底壁211c上。以凹槽211包括4个相连侧壁211b为例,第一接口230设置在凹槽211的侧壁 211b上是指第一接口230至少设置在凹槽211的一个侧壁211b上。
其中,第一数据接口231和第一电源接口232可以设置在底壁211c或同一侧壁211b上,或者第一数据接口231和第一电源接口232设置凹槽211 的不同位置处。
此外,支撑组件200还包括第二接口240。该第二接口240设置在支撑组件的壳体210上,用于与除显示部件100外的装置电性连接。第二接口240 还与显示控制组件220电性连接,以将外部装置输出的信号传输至主板221 和电源板222。
可选地,第二接口240包括与主板221电性连接的第二数据接口241,以及与电源板222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源接口242。第二数据接口241包括但不限于:USB接口、HDMI接口和AV接口。
以此方式,主板221通过第二数据接口241接收外部组件传输的显示内容信息,进而根据该显示内容信息得到显示驱动信号,并通过第一数据接口 231向显示部件100输出显示驱动信号。电源板222通过第二电源接口242 接收外设备供电(例如市电),基于外设备供电转换为供电信号,并通过第一电源接口232向显示部件100输出供电信号。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板221和电源板222平行凹槽211的底壁211c 设置。此处,“平行设置”是指近似平行,例如主板221或电源板222与底壁211c之间所成夹角小于或者等于5°。
图5、图6是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设备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所示,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交错设置,据此,能够减小安装腔212的径向尺寸,有利于减小支撑组件200的体积,优化整体支撑组件200外观效果。
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之间的间距大于或者等于10mm。以此方式,保障主板221和电源板222相互电气干扰。但是,若受限于整体安装腔212体积,导致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之间的间距小于 10mm时,在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之间设置绝缘隔离层(例如麦拉片),以避免二者之间出现电气干扰。
当然,还可以选择主板221和电源板222设置在同一平面(图上未示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沿指向凹槽211所在平面的方向600,依次设置主板221和电源板222。换言之,以图5和图6中方位,主板221 和电源板222在安装腔212内上下设置。采用这样的方式,进一步缩小对于安装腔212的内径尺寸要求,以优化支撑组件200外观效果。
可选地,主板221靠近显示部件100设置,电源板222远离显示部件100 设置。由于在主板221上设置有显示屏驱动组件,因此主板221靠近显示部件100设置,便于设置连接主板221和第一数据接口231的连接线。并且,以此方式可以缩短连接主板221和第一数据接口231连接线的长度,降低连接线发热。
并且,在安装腔212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310、第二支撑件320和/或第三支撑件330。其中,第一支撑件310与壳体210相连,并用于支撑主板221。第二支撑件320与壳体210相连,并用于支撑电源板222。第三支撑件330 用于在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之间进行支撑。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5所示,支撑组件200的安装腔212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310和第二支撑件320。
第一支撑件310与支撑组件200的壳体210相连,并支撑主板221。第二支撑件320与支撑组件200相连,并支撑电源板222。
具体结合图5所示情况,支撑组件200设置在显示部件100下方,作为显示部件100的底座使用。并且,主板221位于电源板222上方。此时,第一支撑件310与壳体210相连,具体与壳体210形成安装腔212底壁的部分相连。并且,第一支撑件310支撑主板221。第二支撑件320与壳体210相连,具体与壳体210形成安装腔212底壁的部分相连。并且,第二支撑件320支撑电源板222。
主板221和电源板222包括交错设置的部分。以图5中主板221为例,交错部分211a沿方向700在电源板222所在面上的投影超出电源板222。此时,第一支撑件310与主板221的交错部分211a相连。据此,通过交错部分211a,电源板222避让第一支撑件310,保证主板221稳定地设置在电源板 222的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若电源板222设置在主板221上方,则电源板222相对主板221形成交错部分。此时,主板221避让电源板222,使得第二支撑件 320与电源板222的交错部分相连。
通常主板221和电源板222的尺寸不同,因此通过主板221和电源板222 交错设置为第一支撑件310或第二支撑件320提供了连接位置,使得主板221 和电源板222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并且,通过控制二者交错部分的大小,可以调控安装腔212的截面面积。交错部分越小,安装腔212可以具有更小的截面面积,进而减小支撑组件200的体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6,第二支撑件320支撑电源板222,第三支撑件330连接主板221和电源板222,在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之间进行支撑。
第二支撑件320与支撑组件200的壳体210相连,并具体与壳体210形成安装腔212底壁的部分相连。第二支撑件320还与电源板222连接,以支撑电源板222。并且,第三支撑件330设置在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之间,并分别与主板221和电源板222相连。可选地,第二支撑件320和第三支撑件330可以沿方向600同轴设置,或者第二支撑件320与第三支撑件330沿方向600交错设置。
采用这样的方式,便于设置主板221和电源板222,此时安装腔212的横截面面积取决于主板221和电源板222中面积较大的一个。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不限定第一支撑件310、第二支撑件320和/或第三支撑件330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可选为螺柱。或者,在图6所示方案中,第三支撑件330为绝缘块,同时连接主板221和电源板222并保持二者维持设定间距。
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腔212包括至少两个区域,具体为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此时,主板221和电源板222设置于安装腔的第一区域中。第二区域设置有音频组件。也即,第二区域为音频区域。以此方式,无需在显示部件100中设置音频组件,有利于实现高屏占比显示效果。
基于上述支撑组件200,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具有透明显示屏,并对显示设备中不透光组件进行了合理设置。该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视、电脑显示器、广告显示屏。
如图1所示,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件100,以及上述提供的支撑组件 200。
显示部件100包括透明显示屏110和边框120。透明显示屏110为有机发光量子点(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透明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透明显示屏110包括顺次堆叠的衬底层111、像素电路层112、发光层 113和封装层114。其中,像素电路层112包括超出衬底层111和发光层113 设置的排线112a。排线112a可选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并用于与显示驱动组件和供电组件相连,使得像素电路层112基于驱动信号驱动发光层113发光。
发光层113至少包括红色像素点R、绿色像素点G和蓝色像素点B。示例地,一个红色像素点R、绿色像素点B和蓝色像素点G形成一个像素单元。其中,不同颜色像素点采用不同发光量子点制备。基于像素电路层112施加的驱动电信号,像素点中发光量子点呈现激发态以发光形式释放能量。对于一个像素单元而言,通过红色像素点R、绿色像素点G和蓝色像素点B中不同像素点组合发光,呈现不同的颜色,进而实现显示屏的显示功能。
边框120包覆透明显示屏110的边缘。边框120具有遮光性,例如金属边框、树脂边框等。此时,透明显示屏110被边框120覆盖的区域无法进行显示,透明显示屏110未被边框120覆盖的区域可进行正常显示。
边框120封装透明显示屏110的排线,避免排线外露,以优化显示部件 100外观效果。
可选地,在边框120上还设置有第三接口130。该第三接口130包括第三数据接口131和第三电源接口132。第三数据接口131和第三电源接口132 与排线电性连接,以供显示部件100接收外部输入的显示驱动信号和供电信号。具体地,该第三接口130还用于与支撑组件200上的第一接口230电性连接。
其中,显示部件100设置在支撑组件200的凹槽211内。可选地,显示部件100的边框120设置在凹槽211内。其中,凹槽211的深度小于或者等于边框120插设在凹槽211内的宽度。以此方式,当显示部件100与支撑组件200连接后,支撑组件200不遮挡透明显示屏110,以确保显示部件100 的显示效果。
并且,第三接口130设置于位于凹槽211内的显示部件100处。具体来说,第三接口130设置在边框120位于凹槽211内的部分上。一次方式,避免第三接口130外露,且便于第三接口130直接与支撑组件200上的第一接口230电性连接。
此外,透明显示屏110上还设置有保护盖板(例如玻璃盖板、树脂盖板等)。可选地,保护盖板与衬底层111相连,和/或,保护盖板与封装层114 相连。也即,保护盖板设置在透明显示屏110的正面和/或背面。以此方式,保护透明显示屏内部结构安全。并且,透明显示屏110采用透明元器件制备,以保障整体显示屏的高透光性,实现透明效果。
可选地,保护盖板的至少一侧相对于显示屏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部,该延伸部与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以保障显示部件100与支撑组件200的连接稳定性。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00连接显示部件100的边框120,尽量减少了支撑组件200对于透明显示屏110的遮挡。并且,主板221和电源板 222集成设置在支撑组件200的安装腔212。据此,主板221和电源板222 不会影响透明显示屏110的显示效果,保障透明显示屏110实现高品质的透明显示效果。
此外,将主板221和电源板222集成在支撑组件200内的方式,无需在显示部件100上预留主板221和电源板222的安装空间,据此减小整体显示部件100的厚度,进一步优化整体显示设备的外观视觉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上述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3)

1.一种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显示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凹槽和安装腔,且所述凹槽在所述壳体的表面上形成开口;
显示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凹槽用于支撑通过所述开口安装的显示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控制组件包括:
主板以及电源板;
所述凹槽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平行所述底壁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或第三支撑件;
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支撑所述主板;
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支撑所述电源板;
所述第三支撑件用于在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之间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交错设置或设置在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指向所述凹槽所在平面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至少两个区域,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
所述主板和所述电源板设置于所述安装腔的第一区域;
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音频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还包括: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显示控制组件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和/或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数据接口和第一电源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壳体上,用于与除所述显示部件外的装置电性连接。
1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部件,以及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组件;
所述显示部件包括第三接口,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显示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凹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件包括:
玻璃盖板;
透明显示屏;
所述玻璃盖板的至少一侧相对于所述显示屏向外延伸以形成延伸部:
所述延伸部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接口设置于位于所述凹槽内的所述显示部件处。
CN202021743734.6U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213028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3734.6U CN213028808U (zh)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43734.6U CN213028808U (zh)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28808U true CN213028808U (zh) 2021-04-20

Family

ID=75467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43734.6U Active CN213028808U (zh) 2020-08-19 2020-08-19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28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4415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260528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04803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10304359B2 (en) Display device
US11038295B2 (en) Display device
EP3255624B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9062696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接地装置
KR20150131453A (ko) 표시장치
US11836005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n LED module assembly f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ttenuation
KR20130132058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EP3745711A1 (en) Display device
WO2019062698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接地装置
WO2019062695A1 (zh) 显示装置及其接地装置
WO2019062753A1 (zh) 显示装置、其制造方法及其接地装置
KR20170100750A (ko) 인쇄회로기판 연결구조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3028808U (zh) 支撑组件和显示设备
KR101882264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210051076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92451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3818430U (zh) 底座
US2024006146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4021258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2011242U (zh) 天线内置的背光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4164662A1 (zh) 电子设备
CN101388160A (zh) 显示器装置及具有该显示器装置的多显示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