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6170U - 打孔汇流带 - Google Patents

打孔汇流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6170U
CN213816170U CN202022961349.5U CN202022961349U CN213816170U CN 213816170 U CN213816170 U CN 213816170U CN 202022961349 U CN202022961349 U CN 202022961349U CN 213816170 U CN213816170 U CN 2138161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part
converging
bus bar
la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613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利斌
宋建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yshare Suzhou Electronic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nyshare Suzhou Electronic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yshare Suzhou Electronic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nyshare Suzhou Electronic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613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61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61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61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焊带技术领域,具体为打孔汇流带,包括汇流带主体,所述汇流带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抗氧化防折断机构,所述抗氧化防折断机构包括加强芯、高效导电层、抗氧化层和开孔,所述汇流带主体内部的中位置处设置有加强芯,且汇流带主体远离中心位置处的两端皆设置有高效导电层,所述汇流带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抗氧化层,且抗氧化层开设有开孔,所述抗氧化层的外侧设置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折断口和保护垫,所述抗氧化层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外侧开设有折断口,所述防护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抗弯折防氧化的结构的问题和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防护结构的问题。

Description

打孔汇流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焊带技术领域,具体为打孔汇流带。
背景技术
光伏组件在使用时通常采用焊带进行连接,在进行连接时先用连接条将电池片进行串联焊接,然后用多片连接条与汇流带连接,最后通过汇流带将电流引出至接线盒中,因此可知现在的回流带虽然已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抗弯折防氧化的结构,在长时间使用过后可能会因为氧化导致汇流带的导电效果下降,在运输时可能因为汇流带的抗疲劳性能较差导致汇流带的使用寿命下降或产生断裂的情况,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
问题二: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防护结构,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外界的碰撞而产生损伤,导致汇流带无法使用的情况的出现,实用性和易用性较低,因此亟需打孔汇流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打孔汇流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抗弯折防氧化的结构的问题和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防护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打孔汇流带,包括汇流带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带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抗氧化防折断机构,所述抗氧化防折断机构包括加强芯、高效导电层、抗氧化层和开孔,所述汇流带主体内部的中位置处设置有加强芯,且汇流带主体远离中心位置处的两端皆设置有高效导电层,所述汇流带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抗氧化层,且汇流带主体的内部开设有开孔,所述抗氧化层的外侧设置防护机构。
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折断口和保护垫,所述抗氧化层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外侧开设有折断口,所述防护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垫,且保护垫与抗氧化层的外侧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加强芯为钛合金材质,且加强芯包裹在汇流带主体的中心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高效导电层为石墨烯材质,且高效导电层设置有两组,所述开孔开设在汇流带主体的内部,且开孔为矩形设计。
优选的,且防护套上开设在折断口,所述折断口为锥形设计。
优选的,所述保护垫为圆弧形设计,且保护垫为橡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打孔汇流带设置有加强芯、高效导电层、抗氧化层和开孔,通过加强芯的作用起到抗弯折的效果,加强芯采用钛合金材质,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和导电性能,能够起到在不影响导电能力的同时起到增强汇流带自身抗弯折能力的作用,通过高效导电层的作用起到增强导电能力的效果,高效导电层采用石墨烯材质,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强度、柔韧度、导电导热等特性,能够以较低的损耗将电流汇集到接线盒当中,起到对低损耗汇集电流的效果,通过抗氧化层的作用起到防止抗氧化层内部的材料产生氧化的效果,抗氧化层采用抗氧化的材质起到对其内部汇流带主体、加强芯、高效导电层的保护及抗氧化的效果,防止其内部的元件因氧化而产生导电效率下降的情况,通过在汇流带主体内部开设开孔的做法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降低了汇流带的原料成本,同时因开设的开孔的作用使汇流带的更加容易弯折,不易因过度弯折而导致汇流带折断,较现有汇流带实用性和易用性得到了提升,解决了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抗弯折防氧化的结构的问题;
2、该打孔汇流带设置有防护套、折断口和保护垫,通过防护套的作用起到防止外界的刮擦对汇流带产生损伤的作用,防护套采用塑料材质,塑料材质具有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耐冲击性好等特点,可以起到对内部结构的较好的保护的作用,通过在防护套外侧开设折断口的做法,起到便于将防护套折断对汇流带进行焊接的作用,通过橡胶材质的保护垫的作用起到对抗氧化层的保护的效果,橡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当要对汇流带进行焊接时,首先将防护套在折断口的缺口处反复弯折,在反复的弯折的作用下防护套于折断口处产生断裂,露出内部的抗氧化层,此时可以对汇流带进行焊接,解决了现有的汇流带大都没有防护结构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汇流带主体;21、加强芯;22、高效导电层;23、抗氧化层;24、开孔;31、防护套;32、折断口;33、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打孔汇流带,包括汇流带主体1,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抗氧化防折断机构,抗氧化防折断机构包括加强芯21、高效导电层22、抗氧化层23和开孔24,汇流带主体1内部的中位置处设置有加强芯21,且汇流带主体1远离中心位置处的两端皆设置有高效导电层22,汇流带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抗氧化层23,且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开孔24,抗氧化层23的外侧设置防护机构,加强芯21采用钛合金材质,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和导电性能,高效导电层22采用石墨烯材质,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以较低的损耗对电力进行传输,抗氧化层23采用抗氧化的材质,防止其内部的原件受到氧化。
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31、折断口32和保护垫33,抗氧化层23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31,且防护套31的外侧开设有折断口32,防护套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垫33,且保护垫33与抗氧化层23的外侧紧密贴合,防护套31采用塑料材质,塑料材质具有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耐冲击性好等特点。
加强芯21为钛合金材质,且加强芯21包裹在汇流带主体1的中心位置处,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和导电性能。
高效导电层22为石墨烯材质,且高效导电层22设置有两组,通过高效导电层22的作用起到对电力的高效传输的效果,开孔24开设在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且开孔24为矩形设计。
且防护套31上开设在折断口32,折断口32为锥形设计,通过锥形设计的折断口32的作用起到便于对防护套31进行折断对汇流带主体1进行焊接。
保护垫33为圆弧形设计,且保护垫33为橡胶材质,通过橡胶材质的保护垫33的作用起到对内部的部件保护的作用。
工作原理:加强芯21采用钛合金材质,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疲劳能力和导电性能,能够起到在不影响导电能力的同时起到增强汇流带自身抗弯折能力的作用,高效导电层22采用石墨烯材质,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以较低的损耗将电流汇集到接线盒当中,抗氧化层23采用抗氧化的材质起到对其内部汇流带主体1、加强芯21、高效导电层22的保护及抗氧化的效果,同时通过在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开设开孔24的方法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在开孔24的作用下汇流带的更加容易进行弯折,不易因过度弯折而导致汇流带折断。
当要对汇流带进行焊接时,首先将防护套31在折断口32的缺口处反复弯折,在反复的弯折的作用下防护套31于折断口32处产生断裂,露出内部的抗氧化层23,此时可以对汇流带进行焊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打孔汇流带,包括汇流带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抗氧化防折断机构,所述抗氧化防折断机构包括加强芯(21)、高效导电层(22)、抗氧化层(23)和开孔(24),所述汇流带主体(1)内部的中位置处设置有加强芯(21),且汇流带主体(1)远离中心位置处的两端皆设置有高效导电层(22),所述汇流带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抗氧化层(23),且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开孔(24),所述抗氧化层(23)的外侧设置防护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汇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31)、折断口(32)和保护垫(33),所述抗氧化层(23)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套(31),且防护套(31)的外侧开设有折断口(32),所述防护套(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垫(33),且保护垫(33)与抗氧化层(23)的外侧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汇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芯(21)为钛合金材质,且加强芯(21)包裹在汇流带主体(1)的中心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孔汇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导电层(22)为石墨烯材质,且高效导电层(22)设置有两组,所述开孔(24)开设在汇流带主体(1)的内部,且开孔(24)为矩形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汇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31)为塑料材质,且防护套(31)上开设在折断口(32),所述折断口(32)为锥形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孔汇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33)为圆弧形设计,且保护垫(33)为橡胶材质。
CN202022961349.5U 2020-12-10 2020-12-10 打孔汇流带 Active CN2138161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61349.5U CN213816170U (zh) 2020-12-10 2020-12-10 打孔汇流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61349.5U CN213816170U (zh) 2020-12-10 2020-12-10 打孔汇流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6170U true CN213816170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61349.5U Active CN213816170U (zh) 2020-12-10 2020-12-10 打孔汇流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61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9020B (zh) 软包电池组
CN206313023U (zh) 一种电池互连的软连接件
JP3226612U (ja) 銅−アルミ継手
CN107275556A (zh) 一种电池组导电条结构
CN213816170U (zh) 打孔汇流带
CN111029490A (zh) 单体电池及动力电池组
CN213752732U (zh) 一种汇流条及光伏组件
CN211785979U (zh) 一种单面无线式采集模组
CN10739428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单体电池的更换方法
CN208819972U (zh) 锂电池汇流片装置
CN215418273U (zh)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降噪软包电池
CN209087878U (zh) Perc的叠瓦电池串、组件与装置
CN215299461U (zh) 一种电池包线束短路防护结构
CN205609644U (zh) 一种电池组采样连接组件
CN213844795U (zh) 一种带保险丝的ffc
CN21160526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温度电压一体采集结构
CN204905339U (zh) 电池组软连接片
CN207765526U (zh) 一种电池电压采集线和电池汇流铝排的固定连接结构
CN207303223U (zh) 引流片、圆柱电池模组以及电动汽车
CN205666260U (zh) 动力电池顶盖及其动力电池
CN207165674U (zh) 一种电池组导电条结构
CN201864787U (zh) 湿法冶金用节能型阴极板
CN109473500A (zh)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电池的叠瓦电池串、组件与装置
CN217983404U (zh) 一种复合集流体的焊接结构
CN205790212U (zh)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