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5933U - 开关组件 - Google Patents

开关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5933U
CN213815933U CN202023336896.0U CN202023336896U CN213815933U CN 213815933 U CN213815933 U CN 213815933U CN 202023336896 U CN202023336896 U CN 202023336896U CN 213815933 U CN213815933 U CN 213815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fulcrum
hinged
switch assembly
d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689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永春
王耀海
江能
何永飞
谢灿雁
吴奕涛
邵玉欢
张涛
莫冬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pple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Opple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 Lighting Appliance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689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5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5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5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开关组件,涉及开关技术领域。本申请提供的开关组件,包括固定架、后壳、翘板、拨块、压块和固定触点,所述翘板包括第一支轴和导电翘端,压块包括第二铰接端、按压端和驱动端,第二铰接端至按压端的距离小于第二铰接端至驱动端的距离,从而在按压端绕第二铰接端转动第一距离时,驱动端的转动距离会大于第一距离,也就是导电翘端的转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从而使得按压端能够以较小的转动距离就能够使得拨块和导电翘端具有较大的转动距离,以及按压端以较小的转动角度就能够使得导电翘端具有较大的转动角度,进而减小了开关组件上按压件和固定架的厚度之和。

Description

开关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关组件。
背景技术
开关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机电设备,用于控制电子设备的开启或关闭。
现有的翘板开关,具有固定架和按压件,固定架用于贴向墙体表面,按压件通过铰接轴铰接于固定架并突出于固定架设置,按压件平行于铰接轴的侧边缘应与铰接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方便外力按动按压件绕铰接轴转动。相对固定设置的固定架按动按压件绕铰接轴转动能够驱使内部拨块转动,以驱使活动触点接触固定触点或与固定触点分离,而且按压件与拨块的转动角度相等。为了使得活动触点和固定触点相互分离时具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按压件应具有足够的可摆动角度。
在按压件平行于铰接轴的侧边缘与铰接轴的距离既定的情况下,由于按压件需要较大的摆动角度,其突出于固定架的尺寸较大,使得固定架上背向墙体表面的按压件占据大量的空间,翘板开关上按压件和固定架的厚度之和较大,也就是翘板开关安装在墙壁上后突出墙体表面的尺寸较大,占有较大的立体空间且不美观。
发明内容
为解决按压件摆动角度较大导致开关组件的按压件和固定架的厚度之和较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开关组件。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开关组件,包括固定架、后壳、翘板、压块、拨块和固定触点,所述后壳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翘板、所述拨块和所述固定触点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翘板包括第一支轴和导电翘端,所述导电翘端相对所述第一支轴可摆动设置并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所述第一支轴和所述固定触点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拨块包括第一铰接端、抵接端和延长部,所述第一铰接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抵接端抵接于所述翘板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之间往复滑动,所述压块包括第二铰接端、按压端和驱动端,所述第二铰接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后壳上,相对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驱动端靠近所述第一支轴、朝向所述导电翘端并抵接所述延长部,所述按压端背离所述导电翘端,所述第二铰接端至所述按压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铰接端至所述驱动端的距离。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支轴,所述第二支轴与所述第一支轴平行设置;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外且铰接于所述第二支轴,所述按压端与所述按压件相互抵接,所述按压件绕所述第二支轴可转动设置并驱动所述按压端绕所述第二铰接端转动。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第二支轴至所述按压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按压端至所述第二铰接端的距离。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后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固定架相对设置,所述按压件呈平板状;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贯穿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按压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沿远离所述第二支轴的方向,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底板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按压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按压件抵接,所述按压件能够朝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中与其呈夹角的面转动。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支轴、第三支轴和第四支轴,所述第三支轴铰接所述第一铰接端,所述第四支轴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驱动端绕所述第四支轴转动带动所述拨块绕所述第三支轴转动,且所述抵接端自所述第一支轴的一侧滑动至另一侧并驱使所述导电翘端绕所述第一支轴转动并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拨块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自所述第一铰接端延伸至所述抵接端,所述延长部自所述中心柱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中心柱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抵接端施加抵接在所述翘板的弹力。
上述的开关组件,相对所述导电翘端,所述第一支轴远离所述固定架。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导电翘端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和/或所述固定触点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和/ 或所述压块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翘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翘板独立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固定触点;和/或所述按压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按压件独立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翘板。
上述的开关组件,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按压端和所述驱动端呈三角式排布。
本申请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开关组件,包括固定架、后壳、翘板、压块、拨块和固定触点,固定架和后壳连接形成容纳空间,翘板、拨块和固定触点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所述翘板包括第一支轴和导电翘端,该导电翘端绕第一支轴可摆动以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实现开关组件导通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的功能,第一支轴和固定触点均设置在后壳上,拨块包括第一铰接端、抵接端和延长部,第一铰接端铰接于固定架,抵接端抵接在翘板上并在第一支轴的两侧之间往复滑动,拨块绕第一铰接端转动时能够驱使导电翘端绕第一支轴端点。其中,压块包括第二铰接端、按压端和驱动端,第二铰接端铰接于固定架上,相对第二铰接端,驱动端靠近第一支轴、朝向导电翘端并抵接延长部,按压端背离导电翘端,也就是驱动端靠近导电翘端和固定触点,按压端远离导电翘端和导电触点,外力作用于按压端上时能够驱使压块绕第二铰接端转动,也就是驱动端也绕第二铰接端转动,进而带动拨块、翘板的转动。其中,第二铰接端至按压端的距离小于第二铰接端至驱动端的距离,从而在按压端绕第二铰接端转动第一距离和第一角度时,驱动端的转动距离会大于第一距离,因此,与驱动端抵接的延长部的转动距离也大于第一距离,从而使得导电翘端的转动距离也大于第一距离,也就是按压端能够以较小的转动距离就能够使得延长部和导电翘端具有较大的转动距离,在延长部、导电翘端的转动半径既定的情况下,延长部和导电翘端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一角度,换言之,按压端以较小的转动角度就能够使得延长部和导电翘端具有较大的转动角度,也就是在延长部和导电翘端需要转动的角度一定时,按压端可以转动较小的角度,进而减小了开关组件上按压端所需的转动距离,减小开关组件上按压件在固定架上突出的尺寸,以及固定架与按压件的厚度之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开关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局部结构放大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开关组件在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开关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开关组件在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开关组件;
10-固定架;11-贯穿孔;12-第二支轴;13-第一面;14-第二面;15-内表面;16-第三支轴;17-第四支轴;18-固定板;19-安装部;
20-翘板;21-第一支轴;22-导电翘端;
30-压块;31-第二铰接端;32-按压端;33-驱动端;
40-固定触点;
50-后壳;51-底板;
60-按压件;
70-拨块;71-第一铰接端;72-抵接端;73-延长部;74-中心柱;75-弹性件;76-中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相背设置或背离包括大致相互背离或完全相互背离;朝向可以是正面朝向,也可以是斜向的朝向,只要不是背向即可;相对设置可以是正向相对,也可以是相互错开地相对设置;自某一处延伸至另一处,可以是指延伸的大致方向,而不是绝对方向;平行可以是绝对的平行,也可以是大致平行,共线可以是绝对的平行,也可以是大致共线,垂直可以是绝对垂直,也可以是大致垂直。本文中,转动包括可以往复的摆动。
为了使得用户通过适当的力就能够驱使按压件绕铰接轴转动,按压件平行于铰接轴的侧边缘应与铰接轴具有一定的距离,而且,该侧边缘与铰接轴的距离越大,可以越轻易驱动按压件,反之,则难以驱动按压件。本申请中,可以认为按压件上平行于铰接轴的侧边缘至铰接轴的距离是既定的,在此基础上,解决由于按压件需要足够的摆动角度而占据固定架上大量空间的问题。当然,可以通过适当地减小该侧边缘与铰接轴的距离来减小按压件至固定架的距离,然而,一方面产品的尺寸需要符合标准要求,另一方便,减小该侧边缘与铰接轴的距离会导致用户按压按压件需要施加更大的力。而且,在开关组件中,成对活动触点之间的距离、成对的固定触点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既定的,因此,为了使得活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相互分离是具有足够的安装距离,也就是需要活动触点的摆动角度较大。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00包括固定架 10、翘板20、压块30和固定触点40,还包括后壳50和拨块70,固定架10 与后壳连接形成容纳空间,翘板20、拨块70和固定触点4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所述翘板20包括第一支轴21和导电翘端22,该导电翘端22绕第一支轴21 可摆动以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40,实现开关组件100导通电连接或断开电连接的功能,第一支轴21和固定触点40均设置在后壳上,拨块70包括第一铰接端71、抵接端72和延长部73,第一铰接端71交接于固定架10,抵接端72 抵接在翘板20上并在第一支轴21的两侧之间往复滑动,拨块绕第一铰接端71 转动时能够驱使导电翘端22绕第一支轴21转动。其中,压块30包括第二铰接端31、按压端32和驱动端33,第二铰接端31铰接于固定架10上,相对第二铰接端31,驱动端33靠近第一支轴21、朝向导电翘端22并抵接延长部73,按压端32背离导电翘端22,也就是驱动端33靠近导电翘端22和固定触点40,按压端32远离导电翘端22和导电触点,外力作用于按压端32上时能够驱使压块30绕第二铰接端31转动,也就是驱动端33也绕第二铰接端31转动,进而带动拨块70、翘板20的转动,使导电翘端22接触或远离固定触点40。其中,第二铰接端31至按压端32的距离小于第二铰接端31至驱动端33的距离,从而在按压端32绕第二铰接端31转动第一距离和第一角度时,驱动端33的转动距离会大于第一距离,因此,与驱动端33抵接的延长部73的转动距离也大于第一距离,使得导电翘端22的转动距离大于第一距离,在延长部73、导电翘端22的转动半径都既定的情况下,延长部73和导电翘端22的转动角度大于第一角度,换言之,按压端32以较小的转动角度就能够使得延长部73和导电翘端22具有较大的转动角度,也就是在延长部73和导电翘端22需要转动的角度一定时,按压端32可以转动较小的角度,进而减小了开关组件上按压端32所需的转动距离,减小开关组件10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架10上设置有第二支轴12,第二支轴12与第一支轴21平行设置,第二支轴12可以设置在容纳空间之外。开关组件100还包括按压件60,按压件60设置于容纳空间之外,按压件60铰接于第二支轴 12上,压块30的按压端32从容纳空间内穿过固定架10后抵接位于容纳空间外的按压件60。外力作用于按压件60上,使得按压件60绕第二支轴12转动并驱使按压端32绕第二铰接端31转动,进而使得拨块70转动,并带动导电翘端22绕第一支轴21转动以靠近或远离固定触点40。由于按压件60抵接按压端32,因此按压件60绕第二支轴12的转动带动按压端32绕第二铰接端31 的转动。
相对现有技术中,按压件的转动角度与拨块的转动角度相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开关组件100中,由于压块30上的第二铰接端31至按压端32的距离小于第二铰接端31至驱动端33的距离,从而在按压端32绕第二铰接端31转动第一距离时,驱动端33的转动距离会大于第一距离,进而使得驱动按压端 32转动的按压件60的转动角度能够小于延长部73(拨块70)和导电翘端22 的转动角度,也就是按压件60突出于固定架10的尺寸减小,进而减小按压件60和固定架10的厚度之和,使得开关组件100安装在墙体后,固定架10 的固定板18贴向墙体表面,开关组件100突出墙体表面的尺寸较小。现有技术中,翘板开关上固定板18和按压件的厚度之和为10mm以上,开关组件安装在墙体后,固定板18贴向墙体表面,使得开关组件突出于墙体表面的尺寸为 10mm以上。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关组件中,由于压块30的设置,固定架 10至按压件60之间的距离减小(按压件60突出于固定架10的尺寸减小),使得固定板18和按压件60两者的厚度之和为7mm,或小于7mm,如图5所示的按压件60呈水平状态下与固定板18的厚度之和为7mm,也就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关组件10安装在墙体后,固定板18贴向墙体表面,使得开关组件突出于墙体表面的尺寸约为7mm,突出墙体表面的尺寸较小进而更加美观。
其中,按压端32可以设置于容纳空间之外,也就是按压端32穿过固定架 10与按压件60抵接;当然,也就是按压端32设置于容纳空间之内,按压件 60上的部分穿过固定架10抵接按压端32。为了使得压块30具有足够的强度,如图2所示,按压端32自容纳空间内穿过固定架10延伸至容纳空间外且抵接按压件60,换言之,压块30的第二铰接端31、按压端32和驱动端33呈三角式排布。
按压件60可以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朝向并抵接按压端32,应当理解,连接部绕第二支轴12的转动距离与按压端32绕铰接轴的转动距离相同,为了使得按压件60绕第二支轴12的转动角度较小就能够使得按压端32绕铰接轴的转动角度较大,第二支轴12至连接部的距离应大于按压端32至第二铰接端 31的距离,鉴于连接部抵接按压端32,因此,也就是第二支轴12到按压端32 的距离大于按压端32到第二铰接端31的距离,而且两者的距离差值绝大,按压件60越能够以较小的绕第二支轴12转动的角度驱使按压端32绕第二铰接端31转动较大的角度,从而使得导电翘端22与固定触点40分离时具有更大的安全距离,换言之,在导电翘端22与固定触点40分离的安全距离既定后,按压件60能够以更小的转动角度实现两者的接触或分离,从而使得按压件60 通过微小的转动角度实现开关组件100的开关功能,也就使得开关组件100的厚度尺寸可以较小。当然,部分实施例中,第二支轴12至连接部的距离也可以小于或等于按压端32至第二铰接端31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组件100的厚度是指按压件60和固定板18两者的厚度尺寸之和,也就是开关组件100安装至墙体后,固定板18贴向墙体表面,开关组件垂直于墙体表面的厚度尺寸。显然,在现有技术的固定板18或固定架10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压件60相比现有技术可以设置的更薄,也就是具有更小的厚度尺寸。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壳50包括与固定架10相对设置的底板51,按压件60可以呈平板状。如图1和图5所示,固定架10包括固定板18,固定板18包括第一面13、第二面14和贯穿孔11,该第一面13和第二面14朝向按压件60设置且分别设置于第二支轴12的两侧,第一面13与底板51相互平行,沿远离第二支轴12的方向,第二面14与底板51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就是第一面13与底板51相互平行,第二面14的所在面与底板51的所在面相交,而且,按压件60与第一面13和第二面14之一相互平行,另一呈夹角,其中,按压件60能够朝第一面13或第二面14中与其呈夹角的面转动,从而使得按压件60可以在一个状态下与第二面14保持平行,另一个状态下与第一面13 保持平行,也就是与底板51相互平行,以使得开关组件100的厚度更小。当按压件60与第一面13相互平行时,开关组件的厚度尺寸最小。按压端32可以穿过贯穿孔11与按压件60抵接。
其中,第二支轴12可以沿固定架10的中心线设置,成对的贯穿孔11分别设置于第二支轴1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架10还包括安装部19,安装部19包括第二支轴12、第三支轴16和第四支轴17,第二支轴12、第三支轴16和第四支轴17 相互平行设置。第二支轴12、第三支轴16和第四支轴17可以是朝向容纳空间设置的。其中压块30的第二铰接端31铰接该第四支轴17。第一铰接端71铰接于第三支轴16,在驱动端33绕第四支轴17(第二铰接端31)转动时带动拨块70绕第三支轴16转动,且抵接端72从第一支轴21的一侧滑动抵接至另一侧以驱使导电翘端22绕第一支轴21转动,进而使得导电翘端22远离或靠近固定触点40。
其中,拨块70还包括中心柱74,该中心柱74自第一铰接端71延伸至抵接端72,延长部73自中心柱74径向向外延伸。中心柱74上设置有弹性件75,该弹性件75用于对抵接端72施加抵接在翘板20上的弹力,使得开关组件100 的导电翘端22保持在接触固定触点40的状态下。该弹性件75可以为螺旋弹簧。其中,中心柱74上包括中心孔,中心孔沿中心柱74的轴向设置,拨块70 还包括中心杆76,该中心杆76穿过中心孔且沿轴向的一端铰接第三支轴16、另一端抵接翘板20,弹性件75套设在中心杆76外并设置于该中心孔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使得开关组件100的厚度较小,相对导电翘端 22,第一支轴21可以远离固定架10,进而提高容纳空间内的容积率,减小开关组件100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电翘端22可以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支轴21的两侧。对应的,固定触点40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第一支轴21的两侧,压块30也可以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在第一支轴21的两侧,第四支轴 17也成对设置。由此,成对设置的导电翘端22中之一可以与成对的固定触点 40之一接触,成对设置的导电翘端22中之另一可以与成对的固定触点40之另一保持分离,使得开关组件100实现双刀功能。当然,开关组件100中的导电翘端22、固定触点40以及压块30也可以不是成对设置,进而开关组件100 具有单刀功能。另外,在导电翘端22、固定触点40以及压块30成对设置时,还可以在其中一边的导电翘端22和固定触点40之间设置绝缘材料,避免两者电连接,以灵活应对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支轴16的横截面和第一支轴21的横截面的连线,可以与成对设置的第四支轴17的横截面的连线相互垂直。而且,第一支轴21的横截面、第二支轴12的横截面和第三支轴16的横截面可以共线设置。当然,作为变形,实际中,第三支轴16的横截面和第一支轴21的横截面的连线,可以与成对设置的第四支轴17的横截面的连线不是相互垂直而是相交的,第一支轴21的横截面、第二支轴12的横截面和第三支轴16的横截面非共线设置,以能够实现导电翘端22靠近或远离固定触点40、且按压端32转动较小的距离能够使得导电翘端22转动较大的距离为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翘板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按压件6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此外,翘板20的数量还可以是至少两个,如三个、四个及以上,至少两个翘板20并行排布,各翘板20独立设置且分别对应固定触点40。同理,按压件60的数量可以至少两个,如三个、四个及以上,至少两个按压件60并行排布,各按压件60独立设置且分别对应各自的翘板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附图中公开的按压件60的数量为四个,如图4、图5 至图6,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5为左视图,在图4从左至右的四个按压件 60中,第二个按压件60和第四个按压件60与第二面14相互平行,与第一面 13保持夹角,第一个按压件60和第三个则是与第一面13保持平行,与第二面 14保持夹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6所示,为了使得开关组件100更加美观,按压件60在固定架10上的正投影与固定架10重合或覆盖固定架1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翘板20可以整体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铜片,也可以仅仅是导电翘端22由金属材料制成。为了实现绝缘保护,固定架10、压块30、后壳50和按压件60应均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聚碳酸酯。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后壳、翘板、压块、拨块和固定触点,所述后壳与所述固定架连接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翘板、所述拨块和所述固定触点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翘板包括第一支轴和导电翘端,所述导电翘端相对所述第一支轴可摆动设置并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所述第一支轴和所述固定触点设置于所述后壳上;所述拨块包括第一铰接端、抵接端和延长部,所述第一铰接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所述抵接端抵接于所述翘板且能够在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之间往复滑动,所述压块包括第二铰接端、按压端和驱动端,所述第二铰接端铰接于所述固定架或所述后壳上,相对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驱动端靠近所述第一支轴、朝向所述导电翘端并抵接所述延长部,所述按压端背离所述导电翘端,所述第二铰接端至所述按压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铰接端至所述驱动端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支轴,所述第二支轴与所述第一支轴平行设置;所述开关组件还包括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外且铰接于所述第二支轴,所述按压端与所述按压件相互抵接,所述按压件绕所述第二支轴可转动设置并驱动所述按压端绕所述第二铰接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轴至所述按压端的距离大于所述按压端至所述第二铰接端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固定架相对设置,所述按压件呈平板状;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面、第二面和贯穿孔,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朝向所述按压件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底板相互平行,沿远离所述第二支轴的方向,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底板的距离逐渐减小;所述按压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按压件抵接,所述按压件能够朝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中与其呈夹角的面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所述第二支轴、第三支轴和第四支轴,所述第三支轴铰接所述第一铰接端,所述第四支轴铰接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驱动端绕所述第四支轴转动带动所述拨块绕所述第三支轴转动,且所述抵接端自所述第一支轴的一侧滑动至另一侧并驱使所述导电翘端绕所述第一支轴转动并接触或远离所述固定触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块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自所述第一铰接端延伸至所述抵接端,所述延长部自所述中心柱径向向外延伸;所述中心柱上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对所述抵接端施加抵接在所述翘板的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相对所述导电翘端,所述第一支轴远离所述固定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翘端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和/或所述固定触点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和/或所述压块成对设置,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轴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翘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翘板独立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固定触点;和/或所述按压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所述按压件独立设置且分别对应所述翘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端、所述按压端和所述驱动端呈三角式排布。
CN202023336896.0U 2020-12-31 2020-12-31 开关组件 Active CN213815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896.0U CN213815933U (zh) 2020-12-31 2020-12-31 开关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896.0U CN213815933U (zh) 2020-12-31 2020-12-31 开关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5933U true CN21381593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9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6896.0U Active CN213815933U (zh) 2020-12-31 2020-12-31 开关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5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3186433A1 (en)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US9214302B2 (en)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3681074A (zh) 开关及其旋转角度放大装置
CN213815933U (zh) 开关组件
CN108538671B (zh) 一种电源转换开关
US20050287856A1 (en) Push switch
CN214541984U (zh) 一种超薄小摆角墙壁开关
WO2013186432A1 (en)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CN103021716B (zh) 一种跷板开关
CN113192788A (zh) 一种超薄小摆角墙壁开关
US9899169B2 (en) Electric current switching apparatus
CN114498147A (zh) 一种方便装卸的多功能插排
CN108666164B (zh) 旋转式电气开关接触系统及旋转式电气开关
CN113345749A (zh) 一种新型面板开关
CN112269552A (zh) 屏幕及电子设备
CN218215023U (zh) 按键开关
KR101763340B1 (ko) 멀티형 콘센트 어셈블리
CN219958854U (zh) 控制开关的分断结构及具有其的控制开关
CN219696379U (zh) 一种断路器的漏电辅助触件
CN112164610B (zh) 一种摆杆开关
CN114639568B (zh) 开关
CN220627656U (zh) 功能按键模组及具有该功能按键模组的游戏手柄
CN214848297U (zh) 一种按压式开关
CN204011182U (zh) 一种新型开关座
CN217061875U (zh) 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