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5854U -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5854U
CN213815854U CN202022924824.1U CN202022924824U CN213815854U CN 213815854 U CN213815854 U CN 213815854U CN 202022924824 U CN202022924824 U CN 202022924824U CN 213815854 U CN213815854 U CN 213815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iaphragm
wall
fixedly connected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248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永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Huachao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Huazhi Electric Power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Huazhi Electric Power And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Huazhi Electric Power And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248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58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5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5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上方安装有固定装置。该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通过第二横板、主杆、电容器主体、凹形板、齿轮板、挡板、第一齿牙板和电动推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电动推杆带动第一齿牙板进行移动,第一齿牙板带动齿轮板进行转动,从而使齿轮板带动挡板将电容器主体抵紧固定,通过弧形块、弧形齿轮、第三横板、第二竖板和第二弹簧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三横板带动弧形齿轮进行转动,弧形齿轮带动第二齿牙板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弧形齿牙板将第一箱体顶出,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背景技术
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电容极板的引线经串、并联后引至出线瓷套管下端的出线连接片,变电站装设并联电容器是改善电压质量和降低电能损耗的有效措施,并联电容器需要通过专门的入壳机将外壳与其进行连接,而现有技术中的入壳机对并联电容器的固定效果并不好,容易出现并联电容器因滑落而造成左右不平现象,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无法对完成入壳的并联电容器及时取出,这样便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技术中的入壳机对并联电容器的固定效果并不好,容易出现并联电容器因滑落而造成左右不平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上方安装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横板、主杆、电容器主体、凹形板、齿轮板、挡板、第一齿牙板和电动推杆;
所述第二横板位于第一竖板的内侧,所述第二横板的通孔处内壁与第一竖板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横板的上表面固接有主杆,所述第二横板的下方安装有电容器主体,所述第二横板的下表面固接有多个凹形板,所述凹形板的凹槽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板,所述齿轮板的内侧下方固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内侧与电容器主体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齿轮板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牙板,所述第一齿牙板的上方固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表面与第二横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板与第一竖板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中间安装有支撑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板、底座、第一箱体、第二齿牙板、工形杆、第二箱体和第一弹簧;
左右所述支板的外侧与第一竖板固定相连,所述支板的内侧上方固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外壁与底座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底座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二齿牙板,所述第二齿牙板的上下方外壁分别与底座的开口处和第一横板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第二齿牙板的内侧上方固接有工形杆,所述工形杆的下方外壁安装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分别与工形杆的下方和中间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箱体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方分别与工形杆和第二箱体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工形杆的上方与第二齿牙板为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板的上方安装有转动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弧形块、弧形齿轮、第三横板、第二竖板和第二弹簧;
左右所述弧形块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固定相连,所述弧形块的后端面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齿轮,所述弧形齿轮与第二齿牙板相互啮合,所述弧形齿轮的外侧固接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的下方设有第二竖板,所述第二竖板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下方分别与第三横板和第二竖板固定相连。
优选的,所述弧形齿轮与第二齿牙板的传动比为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通过第二横板、主杆、电容器主体、凹形板、齿轮板、挡板、第一齿牙板和电动推杆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电动推杆带动第一齿牙板进行移动,第一齿牙板带动齿轮板进行转动,从而使齿轮板带动挡板将电容器主体抵紧固定。
通过支板、底座、第一箱体、第二齿牙板、工形杆、第二箱体和第一弹簧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支板和底座对第一箱体进行支撑,同时工形杆通过第一弹簧的弹力性能可以带动第二齿牙板向上移动,进而提高了此装置的使用效果。
通过弧形块、弧形齿轮、第三横板、第二竖板和第二弹簧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三横板带动弧形齿轮进行转动,弧形齿轮带动第二齿牙板向上移动,从而通过弧形齿牙板将第一箱体顶出,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动推杆、第一齿牙板和挡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齿牙板、第二箱体和第一弹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三横板、支板和第一箱体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横板,2、第一竖板,3、固定装置,301、第二横板,302、主杆,303、电容器主体,304、凹形板,305、齿轮板,306、挡板,307、第一齿牙板,308、电动推杆,4、支撑装置,401、支板,402、底座,403、第一箱体,404、第二齿牙板,405、工形杆,406、第二箱体,407、第一弹簧, 5、转动装置,501、弧形块,502、弧形齿轮,503、第三横板,504、第二竖板,505、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包括第一横板1和第一竖板2,第一横板1的上方加工有凹槽,第一横板1的上表面固接有2个第一竖板2,第一竖板2的内侧上方安装有固定装置3,固定装置3包括第二横板301、主杆302、电容器主体303、凹形板 304、齿轮板305、挡板306、第一齿牙板307和电动推杆308,第二横板301 位于第一竖板2的内侧,第二横板301的左右两侧内部加工有通孔,第二横板301的通孔处内壁与第一竖板2的外壁间隙配合,第二横板301可以在第一竖板2处进行移动,第二横板301的上表面固接有主杆302,主轴302通过外部设备可以带动第二横板301进行移动,第二横板301的下方安装有电容器主体303,第二横板301的下表面固接有2个凹形板304,凹形板304的凹槽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板305,齿轮板305的内侧下方固接有挡板306,齿轮板305可以带动挡板306进行转动,挡板306的内侧与电容器主体303 的外壁紧密贴合,齿轮板305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牙板307,第一齿牙板 307可以带动齿轮板305进行转动,第一齿牙板307的上方固接有电动推杆 308,电动推杆308的型号为XTL,电动推杆308的上表面与第二横板301固定相连,第二横板301与第一竖板2组成滑动结构。
第一竖板2的内侧中间安装有支撑装置4,支撑装置4包括支板401、底座402、第一箱体403、第二齿牙板404、工形杆405、第二箱体406和第一弹簧407,左右支板401的外侧与第一竖板2固定相连,支板401的内侧上方固接有底座402,底座402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箱体403,第一箱体403的外壁与底座402的内壁间隙配合,底座402可以对第一箱体403起支撑作用,底座402的下方内部加工有2个开口,底座402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二齿牙板404,第二齿牙板404的形状为T形,第二齿牙板404的上下方外壁分别与底座402的开口处和第一横板1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左右第二齿牙板404 的内侧上方固接有工形杆405,第二齿牙板404可以带动工形杆405进行移动,工形杆405的下方外壁安装有第二箱体406,第二箱体406的上方加工有开口,第二箱体406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分别与工形杆405的下方和中间外壁间隙配合,第二箱体406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第二箱体406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弹簧407,当工形杆405向下移动时第一弹簧407处于压缩状态,通过第一弹簧407的弹力性能可以使第二齿牙板404向上移动的更容易,第一弹簧407的上下方分别与工形杆405和第二箱体406固定相连,工形杆 405的上方与第二齿牙板404为垂直设置。
第一横板1的上方安装有转动装置5,转动装置5包括弧形块501、弧形齿轮502、第三横板503、第二竖板504和第二弹簧505,左右弧形块501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弧形块501的后端面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齿轮502,弧形齿轮502与第二齿牙板404相互啮合,通过弧形齿轮 502可以带动第二齿牙板404进行移动,弧形齿轮502的外侧固接有第三横板 503,第三横板503的下方设有第二竖板504,第二竖板504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第二竖板50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弹簧505,第二弹簧505的上下方分别与第三横板503和第二竖板504固定相连,当第三横板503向下移动时第二弹簧505处于收缩状态,弧形齿轮502与第二齿牙板404的传动比为1:1。
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时,首先操作人员将带有端盖的电容器主体303移动至第二横板301的下表面,接通电动推杆308 的外接电源,启动电动推杆308,通过电动推杆308可以带动第一齿牙板307 进行移动,第一齿牙板307可以带动齿轮板305向电容器主体303方向转动,从而齿轮板305带动挡板306进行转动,进而通过挡板306将电容器主体303 抵紧固定,通过主杆302带动第二横板301向下移动,从而第二横板301通过凹形板304等带动电容器主体303移动,使电容器主体303进入到第一箱体403内,从而将电容器主体303安装在第一箱体403内,当电容器主体303 安装入第一箱体403内后,向下方拉动第三横板503,使第三横板503带动弧形齿轮502进行转动,弧形齿轮502带动第二齿牙板404向上移动,从而使第二齿牙板404将第一箱体403顶出,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包括第一横板(1)和第一竖板(2),所述第一横板(1)的上表面固接有多个第一竖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2)的内侧上方安装有固定装置(3);
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第二横板(301)、主杆(302)、电容器主体(303)、凹形板(304)、齿轮板(305)、挡板(306)、第一齿牙板(307)和电动推杆(308);
所述第二横板(301)位于第一竖板(2)的内侧,所述第二横板(301)的通孔处内壁与第一竖板(2)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横板(301)的上表面固接有主杆(302),所述第二横板(301)的下方安装有电容器主体(303),所述第二横板(301)的下表面固接有多个凹形板(304),所述凹形板(304)的凹槽处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板(305),所述齿轮板(305)的内侧下方固接有挡板(306),所述挡板(306)的内侧与电容器主体(303)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齿轮板(305)的外侧啮合连接有第一齿牙板(307),所述第一齿牙板(307)的上方固接有电动推杆(308),所述电动推杆(308)的上表面与第二横板(301)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板(301)与第一竖板(2)组成滑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2)的内侧中间安装有支撑装置(4);
所述支撑装置(4)包括支板(401)、底座(402)、第一箱体(403)、第二齿牙板(404)、工形杆(405)、第二箱体(406)和第一弹簧(407);
左右所述支板(401)的外侧与第一竖板(2)固定相连,所述支板(401)的内侧上方固接有底座(402),所述底座(402)的内部上方安装有第一箱体(403),所述第一箱体(403)的外壁与底座(402)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底座(402)的开口处安装有第二齿牙板(404),所述第二齿牙板(404)的上下方外壁分别与底座(402)的开口处和第一横板(1)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左右所述第二齿牙板(404)的内侧上方固接有工形杆(405),所述工形杆(405)的下方外壁安装有第二箱体(406),所述第二箱体(406)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分别与工形杆(405)的下方和中间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二箱体(406)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箱体(406)的内部下方安装有第一弹簧(407),所述第一弹簧(407)的上下方分别与工形杆(405)和第二箱体(406)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形杆(405)的上方与第二齿牙板(404)为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1)的上方安装有转动装置(5);
所述转动装置(5)包括弧形块(501)、弧形齿轮(502)、第三横板(503)、第二竖板(504)和第二弹簧(505);
左右所述弧形块(501)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所述弧形块(501)的后端面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弧形齿轮(502),所述弧形齿轮(502)与第二齿牙板(404)相互啮合,所述弧形齿轮(502)的外侧固接有第三横板(503),所述第三横板(503)的下方设有第二竖板(504),所述第二竖板(504)的下表面与第一横板(1)固定相连,所述第二竖板(504)的上方安装有第二弹簧(505),所述第二弹簧(505)的上下方分别与第三横板(503)和第二竖板(504)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齿轮(502)与第二齿牙板(404)的传动比为1:1。
CN202022924824.1U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Active CN2138158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4824.1U CN21381585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24824.1U CN21381585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5854U true CN213815854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4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24824.1U Active CN213815854U (zh) 2020-12-09 2020-12-09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5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2390B (zh) 一种手车式开关柜用安装设备
CN111483348B (zh) 一种具有稳定性能的电池更换机器人
CN213815854U (zh) 一种生产高压并联电容器用入壳机
CN111463588A (zh) 一种便携式电力施工接地装置
CN112720000A (zh) 一种棒类金属工件加工用夹持装置及夹持方法
CN212587861U (zh) 一种带有盘线结构的电力控制柜
CN216355432U (zh) 一种抽出式电容柜
CN207343310U (zh) 一种用于电力设备维护的清洗装置
CN209875628U (zh) 一种液压式锁紧机构
CN213027092U (zh) 一种可组合多表位的插接式电能计量箱
CN217087225U (zh) 一种低压电力补偿装置外壳结构
CN218251462U (zh) 一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用沙子筛选设备
CN113925286B (zh) 一种用于柜体的ab型角撑架
CN214947703U (zh) 一种大面板监控操作台
CN215880524U (zh) 一种油罐阻浪板包边焊接设备的机械结构
CN220629793U (zh) 一种金属柜外壳的防倾倒结构
CN219394981U (zh) 一种电力通信机柜的配线架
CN216859176U (zh) 一种磨边机新式横梁结构及磨边机
CN212935266U (zh) 设备控制箱
CN212114458U (zh) 一种配电盘的电气电力高低压成套设备
CN213960077U (zh) 一种便携式光纤收发器
CN212536606U (zh) 一种高稳定性新型减速齿轮箱
CN216564528U (zh) 一种新型无源滤波补偿装置
CN215719468U (zh) 一种稳压泵
CN21693058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气设备用防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3

Address after: 710000 2-10609, Eurasia international phase I, No. 666, Eurasia Avenue, Chanba Ecological District,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Huachao Power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77 2-10632, Eurasia international phase I, No. 666, Eurasia Avenue, Chanba Ecological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HUAZHI ELECTRIC POWER AND ELECTRIC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