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533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5333U
CN213815333U CN202023132761.2U CN202023132761U CN213815333U CN 213815333 U CN213815333 U CN 213815333U CN 202023132761 U CN202023132761 U CN 202023132761U CN 213815333 U CN213815333 U CN 213815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optical assembly
display device
frame
fram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327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业栋
林忠诚
程伟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re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re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Core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31327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5333U/zh
Priority to TW110203213U priority patent/TWM618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5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5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粘着件。背光模块包括背框件、光学组件、至少一发光元件及多个边框件。光学组件与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在背框件中。光学组件具有出光面及连接出光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至少一发光元件位于光学组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边框件包括位于光学组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的第一边框件以及位于光学组件的第二侧面的一侧的第二边框件。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边框件的第一前框部与背框件之间。第二边框件的第二前框部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背框件之间。粘着件设置显示面板与第二前框部之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显示装置具有组装良率高且可靠度佳的功效。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以及背光模块在显示面上的边框宽度势必要缩减。也因此,容易造成显示面板与边框之间的固定效果不佳,例如遮光胶带的贴附宽度甚小(例如仅0.6mm),贴附后容易剥离而产生相对的位移,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组装良率及可靠度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窄边框设计的显示装置,其组装良率高且可靠度佳。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份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粘着件。背光模块重叠设置于显示面板,且包括背框件、光学组件、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多个边框件。背框件具有容置空间。光学组件与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在容置空间中。光学组件具有出光面以及连接出光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至少一发光元件位于光学组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背框件位于这些边框件与光学组件之间。边框件包括第一边框件与第二边框件。第一边框件位于光学组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且具有第一前框部。显示面板设置于第一前框部与背框件之间。第二边框件位于光学组件的第二侧面的一侧且具有第二前框部。第二前框部设置于显示面板与背框件之间。粘着件设置显示面板与该第二边框件的第二前框部之间。
基于上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光学组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设有发光元件与第一边框件,而光学组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边框件。由于第二边框件的第二前框部、显示面板与背框件的配置关系不同于第一边框件的第一前框部、显示面板与背框件之间的配置关系,使得设置在显示面板与第二边框件之间的粘着件与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得以稳固,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组装良率及可靠度。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A至图3D分别是图1的显示装置于不同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A至图3D分别是图1的显示装置于不同处的剖视示意图。图3A至图3D分别对应图2的剖线A-A’、剖线B-B’、剖线C-C’与剖线D-D’。其中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在剖线L-L’所围绕出的一平面(剖面)上的剖视图,且所述平面共面于显示装置的导光板的出光面。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D,显示装置10包括背光模块100与显示面板200。显示面板200在方向Z上重叠设置于背光模块100。背光模块100包括光学组件110、至少一发光元件120、背框件130以及多个边框件140。背框件130具有容置空间S,且位于这些边框件140与光学组件110之间。光学组件110与至少一发光元件120设置在容置空间S中。
请参照图2及图3A,光学组件110具有出光面110e、连接出光面110e且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110s1与第二侧面110s2以及连接出光面110e且彼此相对的第三侧面110s3与第四侧面110s4。至少一发光元件120设置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一侧面110s1的一侧。第三侧面110s3与第四侧面110s4各自连接于第一侧面110s1与第二侧面110s2之间。进一步来说,请参照图3A,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110包括导光板112与至少一光学膜片116。导光板112具有定义光学组件110的第一侧面110s1的入光面112i以及连接入光面112i且彼此相对的第一面112s1与第二表面112s2。导光板112的第一表面112s1上设有至少一光学膜片116,且至少一光学膜片116的表面116s可定义出光学组件110的出光面110e。
举例来说,导光板112的入光面112i的一侧可设有多个(例如八个)发光元件120,且光学膜片116可包括扩散片(diffuser)、棱镜片(prism sheet)、光学增亮膜(brightnessenhancement film,BEF)、或上述的组合,但不局限于此。应可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20的配置数量、光学膜片116的种类及其数量可根据实际的光学设计或应用需求而调整,本实用新型并不加以限制。为了增加背光模块100的光能利用率,导光板112的第二表面112s2的一侧还可设有反射片118,但不局限于此。
请同时参照图2至图3D。背框件130具有背板130S以及弯折地延伸自背板130S的多个侧板。背板130S在导光板112的第一表面112s1的法线方向(例如方向Z)上重叠于设置于光学组件110。在本实施例中,背框件130的这些侧板包括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一侧面110s1的一侧的第一侧板131(绘示于图3A)、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二侧面110s2的一侧的第二侧板132(绘示于图3B)、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三侧面110s3的一侧的第三侧板133(绘示于图3C)以及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四侧面110s4的一侧的第四侧板134(绘示于图3D)。这些侧板与背板130S可定义出背框件130的容置空间S。特别说明的是,背框件130的背板130S以及多个侧板,例如为多个组件所组成,也可为一体成型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侧板131的横截面(例如YZ平面)轮廓(绘示于图3A)不同于第二侧板132的横截面(例如YZ平面)轮廓(绘示于图3B)。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侧板133与第四侧板134的横截面(例如XZ平面)轮廓(绘示于图3C及图3D)实质上相同于第二侧板132的横截面轮廓。举例来说,第一侧板131包括弯折地延伸自背板130S的第一部分131a以及弯折地延伸自第一部分131a的第二部分131b。第一侧板131的第二部分131b与背板130S相对设置,并且在方向Z上重叠于多个发光元件120。第一侧板131的第二部分131b位于这些发光元件120与显示面板200之间。另一方面,第二侧板132、第三侧板133与第四侧板134则不具有如第一侧板131延伸自第一部分131a的第二部分131b。
进一步而言,背光模块100的多个边框件140可分别为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一侧面110s1的一侧的第一边框件141、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二侧面110s2的一侧的第二边框件142、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三侧面110s3的一侧的第三边框件143以及位于光学组件110的第四侧面110s4的一侧的第四边框件144。多个边框件140例如是遮光胶带(cell tape),但不局限于此。这些边框件都具有在方向Z上与背框件130的背板130S相对的前框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件141至少部分包覆背框件130的第一侧板131(例如第一部分131a)且固定(例如粘贴)于显示面板200与背板130S上,第二边框件142至少部分包覆背框件130的第二侧板132且固定(例如粘贴)于光学组件110与背板130S上,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边框件也可不延伸至背框件130的背板130S上。也就是说,边框件也可仅具有覆盖背框件130的侧板的侧壁部以及弯折地延伸自侧壁部的前框部。特别说明的是,背光模块100的第一边框件141、第二边框件142、第三边框件143以及第四边框件144,例如为多个组件,也可为一体成型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
应注意的是,第一边框件141的第一前框部141a与显示面板200的配置关系不同于第二边框件142的第二前框部142a与显示面板200的配置关系。详细而言,显示面板200是设置在第一边框件141的第一前框部141a与背框件130之间(如图3A所示),而第二边框件142的第二前框部142a是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背框件130之间(如图3B所示)。也就是说,第一边框件141的横截面(例如YZ平面)轮廓不同于第二边框件142的横截面(例如YZ平面)轮廓。在本实施例中,第三边框件143与第四边框件144的横截面(例如XZ平面)轮廓实质上相同于第二边框件142的横截面轮廓。也就是说,第三边框件143与第四边框件144也分别具有第三前框部143a与第四前框部144a,且第三前框部143a与第四前框部144a各自与显示面板200的配置关系相同于第二边框件142的第二前框部142a与显示面板200的配置关系。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边框件142、第三边框件143与第四边框件144各自的前框部与显示面板200的配置关系大致上都相同,但各自的横截面轮廓可彼此不同,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00是以粘贴的方式实现与背光模块100的固定关系。更具体地说,背光模块100更包含粘着件150,并且粘着件150可选择性地分别设置于背光模块100的第二边框件142、第三边框件143及第四边框件144各自的前框部与显示面板200之间,如此借助粘着件150以实现第二边框件142、第三边框件143及第四边框件144与显示面板200之间的固定关系。此处的粘着件150例如是遮光胶带的其中一粘着层,但不局限于此。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边框件141的第一前框部141a是设置在显示面板200背离背框件130的一侧,因此第一边框件141的第一前框部141a与显示面板200之间也可设有粘着件(未绘示),以实现第一边框件141与显示面板200的固定关系,且此处未示出的粘着件与前述用于固定显示面板200与第二边框件142的粘着件150分别是设置在显示面板200的相对两侧。
在本实施例中,背框件130的多个侧板各自的最接近显示面板200的表面可切齐光学组件110的出光面110e,也就是说在方向Z上,各表面(以及出光面110e)与背框件130的背板130S的距离相同。举例来说,背框件130的第一侧板131的第二部分131b的表面131s、第二侧板132的表面132s、第三侧板133的表面133s以及第四侧板134的表面134s都可选择性地切齐光学组件110的出光面110e,但不局限于此。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第一边框件141的第一前框部141a并未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背框件130的第一侧板131之间,因此显示面板200与第一侧板131的第二部分131b之间还可选择性地设有缓冲件160,以维持显示面板200与光学组件110之间的等距关系,且缓冲件160在显示面板200与光学组件110的叠置方向(例如方向Z)上的厚度t1大于粘着层150在所述叠置方向上的厚度t2。
特别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显示面板200与背光模块100的固定关系,缓冲件160可以是黏着层与缓冲层的复合材料结构,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160也可以是具有止滑效果的缓冲材料所形成。
应注意的是,第二边框件142的第二前框部142a在其延伸方向(例如方向Y)上的宽度W2、第三边框件143的第三前框部143a在其延伸方向(例如方向X)上的宽度W3以及第四边框件144的第四前框部144a在其延伸方向(例如方向X)上的宽度W4都小于第一边框件141的第一前框部141a在其延伸方向(例如方向Y)上的宽度W1,以实现显示装置10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二侧面110s2、第三侧面110s3与第四侧面110s4的窄边框设计。也就是说,显示装置10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二侧面110s2、第三侧面110s3与第四侧面110s4的三侧为窄边框侧。
举例来说,第二边框件142的第二前框部142a的宽度W2、第三边框件143的第三前框部143a的宽度W3与第四边框件144的第四前框部144a的宽度W4各自大于0.3mm且小于2mm、大于0.3mm且小于0.6mm、或大于1mm且小于2mm。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将第二边框件142、第三边框件143与第四边框件144各自的前框部设置在显示面板200与背框件130之间,可不受显示面板200外观窄边框设计的限制,可增加这些边框件与显示面板200之间的粘着件150的贴附面积(贴附宽度),另一方面,也由于前框部设置(夹设)在显示面板200与背框件130之间,即使贴附的宽度缩减仍可有效的保持连接,如此有助于增加显示面板200与窄边框侧的边框件140的连接强度,从而提升显示装置10的组装良率及可靠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前框部142a的宽度W2、第三前框部143a的宽度W3与第四前框部144a的宽度W4可选择性地相同,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在窄边框侧的多个边框件的前框部的宽度也可互不相同。
另一方面,请参照图3A至图3D,显示面板200包括显示层210以及设置在显示层210相对两侧的上偏光片221与下偏光片222,其中上偏光片221是贴附于显示层210远离光学组件110的表面210s1上。特别注意的是,上偏光片221在窄边框侧(即光学组件110未设有发光元件120的三侧)的至少一边缘可选择性地切齐显示层210在对应侧的至少一边缘。上偏光片221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一侧面110s1一侧(即光学组件110设有发光元件120的一侧)的边缘与显示层210在对应侧的边缘的距离可大于或等于宽度W1(例如忽略第一边框件141的厚度)。
举例来说,如图3B所示,上偏光片221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二侧面110s2的一侧的边缘221e2可切齐显示层210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二侧面110s2的一侧的边缘210e2。如图3C所示,上偏光片221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三侧面110s3的一侧的边缘221e3可切齐显示层210在光学组件110的第三侧面110s3的一侧的边缘210e3。如图3D所示,上偏光片221在光学组件110的第四侧面110s4的一侧的边缘221e4可切齐显示层210在光学组件110的第四侧面110s4的一侧的边缘210e4,但不局限于此。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光学组件的第一侧面的一侧设有发光元件与第一边框件,而光学组件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边框件。由于第二边框件的第二前框部、显示面板与背框件的配置关系不同于第一边框件的第一前框部、显示面板与背框件之间的配置关系,使得设置在显示面板与第二边框件之间的粘着件与显示面板的连接关系得以稳固,从而提升显示装置的组装良率及可靠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改与润饰,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都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装置
100:背光模块
110:光学组件
110e:出光面
110s1: 第一侧面
110s2: 第二侧面
110s3: 第三侧面
110s4: 第四侧面
112:导光板
112i:入光面
112s1: 第一表面
112s2: 第二表面
116:光学膜片
116s、131s、132s、133s、134s、210s1: 表面
118:反射片
120:发光元件
130:背框件
130S:背板
131、132、133、134: 侧板
131a:第一部分
131b:第二部分
140、141、142、143、144: 边框件
141a、142a、143a、144a :前框部
150:粘着件
160:缓冲件
200:显示面板
210:显示层
210e2、210e3、210e4、221e2、221e3、221e4: 边缘
221:上偏光片
222:下偏光片
S:容置空间
t1、t2: 厚度
W1、W2、W3、W4: 宽度
X、Y、Z: 方向
A-A’、B-B’、C-C’、D-D’、L-L’: 剖线。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以及粘着件,
所述背光模块重叠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其包括背框件、光学组件、至少一发光元件以及多个边框件,
所述背框件具有容置空间;
所述光学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且具有出光面以及连接所述出光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
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中,且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以及
所述背框件位于所述多个边框件与所述光学组件之间,所述多个边框件包括:
第一边框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且具有第一前框部,所述显示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前框部与所述背框件之间;以及
第二边框件,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且具有第二前框部,所述第二前框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框件之间;以及
所述粘着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二边框件的所述第二前框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件具有背板以及弯折地延伸自所述背板的多个侧板,所述背板与所述多个侧板定义出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背板与所述光学组件重叠设置,所述多个侧板包括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面的一侧的第一侧板以及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的第二侧板,且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横截面轮廓彼此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件至少部分包覆所述第一侧板且固定于所述显示面板及所述背板上,所述第二边框件至少部分包覆所述第二侧板且固定于所述光学组件及所述背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包括弯折地延伸自所述背板的第一部分以及弯折地延伸自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并且重叠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发光元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板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还具有连接所述出光面且彼此相对的第三侧面与第四侧面,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各自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所述多个边框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侧面的一侧的第三边框件以及位于所述光学组件的所述第四侧面的一侧的第四边框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件具有第三前框部,所述第三前框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框件之间,所述第四边框件具有第四前框部,所述第四前框部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框件之间,所述粘着件更设置于所述第三前框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以及设置于所述第四前框部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导光板以及至少一光学膜片。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层以及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光学组件的表面上,所述上偏光片的至少一边缘与所述显示层的至少一边缘切齐。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件的所述第二前框部的宽度大于0.3mm且小于2mm。
CN202023132761.2U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3815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2761.2U CN213815333U (zh)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装置
TW110203213U TWM618052U (zh) 2020-12-23 2021-03-24 顯示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32761.2U CN213815333U (zh)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5333U true CN213815333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7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32761.2U Active CN213815333U (zh) 2020-12-23 2020-12-23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5333U (zh)
TW (1) TWM61805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052U (zh) 2021-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65257B (zh) 显示装置
TWI355534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JP558267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2451998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538743B2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
EP2487515A2 (en) Backlight assembly
CN108735101B (zh) 柔性显示装置
KR20010007560A (ko) 평면표시장치
US10718894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882290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589585B (zh) 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器
US926172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KR20160114799A (ko) 표시 장치
CN114509891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17067101A1 (zh)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
WO2020220642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1964160B (zh) 显示装置
CN213815333U (zh) 显示装置
CN106200113B (zh) 背光模块
US20170192149A1 (en) Light guide substr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JP4226511B2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2568323B1 (ko) 내로우 베젤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528220B1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219574548U (zh) 背光模块
TWI393953B (zh) 液晶顯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