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1867U -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1867U
CN213811867U CN202022346956.0U CN202022346956U CN213811867U CN 213811867 U CN213811867 U CN 213811867U CN 202022346956 U CN202022346956 U CN 202022346956U CN 213811867 U CN213811867 U CN 2138118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opening
heat exchange
cylinder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4695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海波
周一红
丁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Mingya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Mingya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Mingya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Mingya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34695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18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18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18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冷却液的筒体、密封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相对设置在筒体内的折流板、支撑折流板的定距管、流通反应介质的换热管、收集液化介质的底盖、排出气化介质的顶盖和设置在换热管两端的第二端盖;定距管穿设在折流板上;换热管穿设在筒体内;第二端盖分别密封底盖和顶盖;底盖上分别开设有流入反应介质的第一开口和排出液化介质的第二开口;筒体上分别开设有流入冷却液的第三开口和排出冷却液的第四开口;顶盖上开设有排出气化介质的第五开口。解决了现有方案造成的筒体和底盖之间公用一个管板,筒体和顶盖之间公用一个管板,换热管发生破裂,会对整个冷凝器造成破坏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立式冷凝换热器通常采用“冷却液在换热管外折流自上而下流动、高压蒸汽管内冷凝”的管壳结构。过热蒸汽进入冷凝器后经历冷却、饱和冷凝和过冷三个过程,通过释放显热和潜热,达到换热的目的。现今制造的冷凝器大多是单管单管板结构,对于单管结构如果冷却管破裂,将导致冷、热介质混合,这种混合介质进入设备后将会引起设备的损坏,严重的将会烧毁设备。另外有的介质属高压、有毒流体,一旦渗漏将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伤及人身安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现有的方案,采用在筒体内设置换热管,筒体内流通冷却介质,筒体的两端分别连通流入反应介质的底盖和排出反应介质的顶盖。这样的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筒体和底盖之间公用一个管板,筒体和顶盖之间公用一个管板,换热管发生破裂,会对整个冷凝器造成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筒体和底盖之间公用一个管板,筒体和顶盖之间公用一个管板,换热管发生破裂,会对整个冷凝器造成破坏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包括流通冷却液的筒体、密封所述筒体两端的第一端盖、相对设置在所述筒体内的折流板、支撑所述折流板的定距管、流通反应介质的换热管、收集液化介质的底盖、排出气化介质的顶盖和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两端的第二端盖;所述定距管穿设在所述折流板上;所述换热管穿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端盖分别密封所述底盖和所述顶盖;所述底盖上分别开设有流入所述反应介质的第一开口和排出所述液化介质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底盖上高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位置;所述筒体上分别开设有流入所述冷却液的第三开口和排出所述冷却液的第四开口;所述第三开口开设在所述筒体上高于所述第四开口的位置;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排出所述气化介质的第五开口;所述第五开口开设在所述顶盖上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定距管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盖上拉杆、夹紧所述折流板的外套和支撑所述折流板的螺帽;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拉杆上;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位于相邻所述外套之间;所述螺帽螺纹连接在所述拉杆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套靠近所述折流板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所述折流板靠近所述外套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嵌入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拉杆上开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一端盖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外螺纹螺纹旋入所述螺纹孔;所述第一端盖上围绕所述螺纹孔开设有盖槽;所述外套嵌入所述盖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围绕所述螺纹孔内开设有限制槽;所述拉杆靠近所述外螺纹的位置设有嵌入所述限制槽的限制块和向外推动所述限制块的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置于所述拉杆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底盖包括第一螺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盖筒、收集所述液化介质的第一盖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一法兰和固定所述第一螺栓的第一螺母;所述第一盖体连通所述盖筒;所述第一法兰设置在所述盖筒上;所述第一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一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栓上;所述第一开口开设在所述盖筒上;所述第二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顶盖包括第二螺栓、连通所述换热管的第二盖体、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法兰和固定所述第二螺栓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法兰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所述第二螺栓分别穿过所述第二法兰和所述第二端盖;所述第二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栓上;所述第五开口开设在所述第二盖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换热管上沿介质流动方向并列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设置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采用第一端盖密封筒体的两端,采用第二端盖设置在换热管的两端。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带来了如下效果:(1)通过定距管可以控制折流板的安装位置,通过折流板可以延长冷却介质沿筒体内流动的速度,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2)通过设置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可以避免,液化介质、气化介质和冷却介质之间相互影响,反应介质可以在换热管内快速换热分离成液化介质和气化介质;(3)通过设置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使得换热管发生破裂时,降低了介质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冷凝器发生损坏;(4)通过定位块嵌入定位槽内,可以将定距管和折流板牢靠的固定,可以避免外套和折流板发生位置偏移;(5)通过盖槽可以将外套限制住,避免外套的松动;(6)通过限制块嵌入限制槽使得拉杆和第一端盖可以牢靠的连接,使得折流板和定距管可以牢靠的固定在筒体内;(7)通过散热板可以对换热管内介质进行散热,保证了反应介质的热交换效果,通过散热板支撑在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提高了换热管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冷凝器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筒体;11、第三开口;12、第四开口;2、第一端盖;21、螺纹孔;22、限制槽;23、盖槽;3、折流板;31、定位槽;4、定距管;41、拉杆; 42、外套;43、螺帽;44、定位块;45、外螺纹;46、限制块;47、弹性装置; 5、换热管;51、散热板;6、底盖;61、盖筒;62、第一盖体;63、第一法兰;64、第一螺栓;65、第一螺母;66、第一开口;67、第二开口;7、顶盖;71、第二盖体;72、第二法兰;73、第二螺栓;74、第二螺母;75、第五开口;8、第二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图中X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上端,图中Y的方向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右端。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包括流通冷却液的筒体1、密封筒体1两端的第一端盖2、相对设置在筒体1内的折流板3、支撑折流板3的定距管4、流通反应介质的换热管5、收集液化介质的底盖6、排出气化介质的顶盖7和设置在换热管5两端的第二端盖8。定距管4穿设在折流板3上。换热管5穿设在筒体1内。第二端盖8分别密封底盖6和顶盖7。底盖6上分别开设有流入反应介质的第一开口66和排出液化介质的第二开口67。第一开口66开设在底盖 6上高于第二开口67的位置。筒体1上分别开设有流入冷却液的第三开口11 和排出冷却液的第四开口12。第三开口11开设在筒体1上高于第四开口12 的位置。顶盖7上开设有排出气化介质的第五开口75。第五开口75开设在顶盖7上远离换热管5的位置。
优选的,反应介质为碘化物。优选的,第一端盖2为两个。筒体1为上下方向设置。底盖6位于筒体1的下端。顶盖7位于筒体1的上端。第一端盖2 分别设置在筒体1的上下两端。
定距管4包括螺纹连接在第一端盖2上拉杆41、夹紧折流板3的外套42 和支撑折流板3的螺帽43。外套42套设在拉杆41上;拉杆41穿过折流板3。折流板3位于相邻外套42之间。螺帽43螺纹连接在拉杆41上。
优选的,外套42为多个。拉杆41上下方向设置在筒体1内。拉杆41的上端螺纹连接在第一端盖2上。折流板3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在筒体1内。外套42上下方向套设在拉杆41的外表面。拉杆41的外表面穿过折流板3。外套42 的端面贴合折流板3。螺帽43螺纹连接在拉杆41的下端。
第三开口11开设在筒体1外表面的上端。第四开口12开设在筒体1外表面的下端。通过定距管4可以控制折流板3的安装位置,通过折流板3可以延长冷却介质沿筒体1内流动的速度,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底盖6包括第一螺栓64、连通换热管5的盖筒61、收集液化介质的第一盖体62、连接第二端盖8的第一法兰63和固定第一螺栓64的第一螺母65。第一盖体62连通盖筒61。第一法兰63设置在盖筒61上。第一螺栓64分别穿过第一法兰63和第二端盖8。第一螺母65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栓64上。第一开口66开设在盖筒61上。第二开口67开设在第一盖体62上。
顶盖7包括第二螺栓73、连通换热管5的第二盖体71、连接第二端盖8 的第二法兰72和固定第二螺栓73的第二螺母74。第二法兰72设置在第二端盖8上。第二螺栓73分别穿过第二法兰72和第二端盖8。第二螺母74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73上。第五开口75开设在第二盖体71上。
优选的,第二端盖8为两个。换热管5上下方向穿过筒体1。换热管5的外表面穿过第一端盖2。换热管5外表面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第二端盖8。
第一法兰63设置在盖筒61的外表面。第一盖体62的上端连通盖筒61的下端。第一开口66开设在盖筒61的外表面。第二开口67开设在第一盖体62 的下表面。第一螺栓64分别穿过第一法兰63和第二端盖8。第一螺母65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栓64的上端。通过拧紧第一螺母65,使得第一法兰63和第二端盖8可以牢靠的密封连接。换热管5的下端连通盖筒61的上端。
第二法兰72设置在第二盖体71的外表面。第五开口75开设在第二盖体 71外表面的上端。第二螺栓73分别穿过第二法兰72和第二端盖8。第二螺母 74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栓73的下端。通过拧紧第二螺母74,使得第二法兰72 和第二端盖8可以牢靠的密封连接。换热管5的上端连通第二盖体71的下端。
反应介质通过第一开口66流入盖筒61内。反应介质向上流动进入换热管 5内,反应介质沿换热管5内向上流动。冷却介质通过第三开口11流入筒体1 内。反应介质与冷却介质发生热交换,反应介质形成液化介质和气化介质。液化介质沿换热管5内向下流动。气化介质沿换热管5内向上流动。冷却介质通过第四开口12排出。液化介质向下流入到底盖6内,液化介质收集在第一盖体62内,当液化介质收集到一定程度通过第二开口67排出。气化介质向上流入到顶盖7内,气化介质通过第五开口75排出。
通过设置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可以避免,液化介质、气化介质和冷却介质之间相互影响。反应介质可以在换热管5内快速换热分离成液化介质和气化介质。
通过设置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8,使得换热管5发生破裂时,降低了介质之间的交叉感染的风险,避免冷凝器发生损坏。
第二实施例: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
外套42靠近折流板3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44。折流板3靠近外套42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31。定位块44嵌入定位槽31内。
拉杆41上开设有外螺纹45。第一端盖2上开设有螺纹孔21。外螺纹45 螺纹旋入螺纹孔21。第一端盖2上围绕螺纹孔21开设有盖槽23。外套42嵌入盖槽23内。
围绕螺纹孔21内开设有限制槽22。拉杆41靠近外螺纹45的位置设有嵌入限制槽22的限制块46和向外推动限制块46的弹性装置47。弹性装置47 置于拉杆41内。
定位块44分别设置在外套42的上端面和外套42的下端面。定位槽31开设在折流板3的外表面。当外套42的端面贴合折流板3的外表面时,定位块 44嵌入定位槽31内。
通过定位块44嵌入定位槽31内,可以将定距管4和折流板3牢靠的固定,可以避免外套42和折流板3发生位置偏移。
优选的,盖槽23为环形。外螺纹45开设在拉杆41的上端。位于筒体1 上端的第一端盖2开设有螺纹孔21。当拉杆41的上端旋入螺纹孔21内时,外螺纹45与螺纹孔21螺纹配合,外套42的上端嵌入盖槽23内。通过盖槽23 可以将外套42限制住,避免外套42的松动。
优选的,限制块46为两个。优选的,弹性装置47为弹簧。限制槽22围绕螺纹孔21的内表面开设。弹性装置47左右方向置于拉杆41的上端。限制块46移动设置在拉杆41上端的左右两侧。弹性装置47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外推动限制块46。
当拉杆41的上端旋入螺纹孔21内时,弹性装置47向外推动限制块46,限制块46嵌入限制槽22内。通过限制块46嵌入限制槽22使得拉杆41和第一端盖2可以牢靠的连接,使得折流板3和定距管4可以牢靠的固定在筒体1 内。
换热管5上沿介质流动方向并列设置有散热板51。散热板51设置在换热管5上第一端盖2与第二端盖8之间。
散热板51上下方向设置在换热管5的外表面上第一端盖2与第二端盖8 之间。第一端盖2与第二端盖8之间存在间隙,通过散热板51可以对换热管5 内介质进行散热,保证了反应介质的热交换效果。通过散热板51支撑在第一端盖2与第二端盖8之间,提高了换热管5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冷凝器的正常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弹性装置47为弹簧,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弹性装置。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环形”等词语,它们并不是精确的“环形”,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大致环形”的状态。
此外,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两个”和“多个”等数量,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能够发挥其功能的范围内的其他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Claims (8)

1.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通冷却液的筒体(1)、密封所述筒体(1)两端的第一端盖(2)、相对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的折流板(3)、支撑所述折流板(3)的定距管(4)、流通反应介质的换热管(5)、收集液化介质的底盖(6)、排出气化介质的顶盖(7)和设置在所述换热管(5)两端的第二端盖(8);所述定距管(4)穿设在所述折流板(3)上;所述换热管(5)穿设在所述筒体(1)内;所述第二端盖(8)分别密封所述底盖(6)和所述顶盖(7);所述底盖(6)上分别开设有流入所述反应介质的第一开口(66)和排出所述液化介质的第二开口(67);所述第一开口(66)开设在所述底盖(6)上高于所述第二开口(67)的位置;所述筒体(1)上分别开设有流入所述冷却液的第三开口(11)和排出所述冷却液的第四开口(12);所述第三开口(11)开设在所述筒体(1)上高于所述第四开口(12)的位置;所述顶盖(7)上开设有排出所述气化介质的第五开口(75);所述第五开口(75)开设在所述顶盖(7)上远离所述换热管(5)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距管(4)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端盖(2)上拉杆(41)、夹紧所述折流板(3)的外套(42)和支撑所述折流板(3)的螺帽(43);所述外套(42)套设在所述拉杆(41)上;所述拉杆(41)穿过所述折流板(3);所述折流板(3)位于相邻所述外套(42)之间;所述螺帽(43)螺纹连接在所述拉杆(4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42)靠近所述折流板(3)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44);所述折流板(3)靠近所述外套(42)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块(44)嵌入所述定位槽(3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1)上开设有外螺纹(45);所述第一端盖(2)上开设有螺纹孔(21);所述外螺纹(45)螺纹旋入所述螺纹孔(21);所述第一端盖(2)上围绕所述螺纹孔(21)开设有盖槽(23);所述外套(42)嵌入所述盖槽(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螺纹孔(21)内开设有限制槽(22);所述拉杆(41)靠近所述外螺纹(45)的位置设有嵌入所述限制槽(22)的限制块(46)和向外推动所述限制块(46)的弹性装置(47);所述弹性装置(47)置于所述拉杆(4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6)包括第一螺栓(64)、连通所述换热管(5)的盖筒(61)、收集所述液化介质的第一盖体(62)、连接所述第二端盖(8)的第一法兰(63)和固定所述第一螺栓(64)的第一螺母(65);所述第一盖体(62)连通所述盖筒(61);所述第一法兰(63)设置在所述盖筒(61)上;所述第一螺栓(64)分别穿过所述第一法兰(63)和所述第二端盖(8);所述第一螺母(65)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栓(64)上;所述第一开口(66)开设在所述盖筒(61)上;所述第二开口(67)开设在所述第一盖体(6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7)包括第二螺栓(73)、连通所述换热管(5)的第二盖体(71)、连接所述第二端盖(8)的第二法兰(72)和固定所述第二螺栓(73)的第二螺母(74);所述第二法兰(72)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8)上;所述第二螺栓(73)分别穿过所述第二法兰(72)和所述第二端盖(8);所述第二螺母(74)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二螺栓(73)上;所述第五开口(75)开设在所述第二盖体(7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5)上沿介质流动方向并列设置有散热板(51);所述散热板(51)设置在所述换热管(5)上所述第一端盖(2)与所述第二端盖(8)之间。
CN202022346956.0U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Active CN2138118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6956.0U CN21381186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346956.0U CN21381186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1867U true CN213811867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60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46956.0U Active CN213811867U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18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213833A (en) Unitized vapor generation system
GB2531190A (en) Passive concrete containment cooling system
US5158742A (en) Reactor steam isolation cooling system
CN213811867U (zh) 一种高效分离式双管板冷凝器
CN103884201A (zh) 溶剂再生塔顶内置板壳式冷凝器
US4186051A (en) Nuclear energy plant with improved device for removing after-heat and emergency heat
CN201130542Y (zh) 钠-钠热交换器
CN101174481B (zh) 钠-钠热交换器
CN214616707U (zh) 机油冷却滤清装置及发动机
CN213335690U (zh) 一种气体换热器
CN211552542U (zh) 列管式换热器
CN219369279U (zh) 一种锅炉汽水取样冷却装置
CN112562978A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冷却装置
CN214700647U (zh) 一种高压加热器安装结构
CN216011366U (zh) 立式铜液氨冷却器
WO2021137718A1 (ru) Система удержания расплава в корпусе реактора
CN213789980U (zh) 一种带膨胀节固定管板加热再沸器
CN21910377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换热器
CN213811856U (zh) 一种卧式低能耗固定管板冷凝器
CN216790936U (zh) 一种冷却器
CN218274000U (zh) 高温气冷堆一回路舱室热量排出系统
CN221123123U (zh) 一种热管余热回收换热部件及换热器
US5047204A (en) Nuclear fuel element for a particle bed reactor
CN110108138A (zh) 一种换热器装置
CN211261366U (zh) 一种用于亚临界流体萃取的冷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