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10070U - Led模组及led灯具 - Google Patents

Led模组及led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10070U
CN213810070U CN202023092313.4U CN202023092313U CN213810070U CN 213810070 U CN213810070 U CN 213810070U CN 202023092313 U CN202023092313 U CN 202023092313U CN 213810070 U CN213810070 U CN 2138100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led
optical module
connecting wire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923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柳华
李相兰
李朝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923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100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100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100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模组和LED灯具。所述LED模组包括光源模组和与所述光源模组组装固定的光学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上设有LED灯珠和为LED灯珠提供电源和/或控制的驱动电路,所述光学模组上设有与LED灯珠对应的配光部,以将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分配并出射,所述光源模组上还固定有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光学模组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线穿出的穿孔并于临近所述驱动电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固线组件,以对穿孔处的多余的连接线进行收纳和固定,帮助客户解决连接线长度过长带来的安装困扰。

Description

LED模组及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模组及LED灯具,尤其涉及LED模组上的用于收纳多余的连接线的固线组件。
背景技术
方形吸顶灯内通常会设置好几条长条模组,在安装时,各个长条模组之间的连线会带来比较大的困扰,这是因为:为了确保安装效果,线材长度一般都比较长,多余的线材如果不能有效固定可能会掉到吸顶面罩上而形成线影,影响照明效果。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的长条模组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模组,该LED模组能够对多余的连接线进行收纳和固定,安装效果和照明效果均较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模组,包括光源模组和与所述光源模组组装固定的光学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上设有LED灯珠和为LED灯珠提供电源和/或控制的驱动电路,所述光学模组上设有与LED灯珠对应的配光部,以将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分配并出射,所述光源模组上还固定有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光学模组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线穿出的穿孔并于临近所述驱动电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固线组件,以对穿孔处的多余的连接线进行收纳和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线组件包括悬伸于光学模组外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结构,所述固定件与光学模组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连接线固定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线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光学模组外侧壁上的定位件,所述收容空间形成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入口处,所述定位件和/或固定件上设置有导引面,以引导所述连接线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面,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相对设置,以共同引导所述连接线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光学模组的外侧壁向外突伸形成,所述定位件上还设置有第三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三引导面相互连接且均为倾斜面,以使得所述定位件的截面为三角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光学模组的外侧壁相连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悬伸部,所述悬伸部与光学模组的外侧壁相平行,所述悬伸部上设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伸的定位片,所述第二引导面形成在所述定位片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伸部和所述定位片均为弹性结构,以在收纳连接线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两个,以分别连接所述悬伸部的两侧边,所述定位件位于该两个连接部之间,所述定位片自所述悬伸部的顶部中间位置处朝向所述定位件突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及连接线均设于所述光源模组的其中一端,所述光学模组内对应形成有供收容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连接线的收容腔,所述穿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且所述穿孔靠近所述光学模组的外侧壁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模组还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穿过所述光源模组并与所述光学模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具,该LED灯具的安装效果和照明效果均较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具,包括底盘、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的至少两个LED模组以及遮罩在至少两个LED模组外侧的罩壳,所述罩壳与所述底盘组装固定,所述LED模组为前述的LED模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线用于电性连接至少两个LED模组,且相邻两个LED模组之间的多余的连接线收纳固定在光学模组的外侧壁上的固线组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LED模组通过在光学模组的外侧壁上设置固线组件,从而可利用该固线组件对多余的连接线进行收纳和固定,帮助客户解决连接线长度过长带来的安装困扰。
附图说明
图1是符合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LED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LED模组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光源模组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4是图2中光学模组的部分结构立体图。
图5是图4中圆圈A处的放大图。
图6是连接线卡设在图5所示的固线组件内的状态图。
图7是图2中光学模组的侧视图。
图8是图7中圆圈B处的放大图。
图9是连接线卡设在图8所示的固线组件内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LED灯具,该LED灯具包括底盘200、固定在所述底盘200上的至少两个LED模组100以及遮罩在该至少两个LED模组100外侧的罩壳(未图示),所述罩壳与所述底盘200组装固定。本实施例中,LED灯具优选为方形吸顶灯,LED模组100设置有5个,相邻两个LED模组100之间通过连接线300进行电性连接,因连接线300长度较长,故多余出来的连接线300可收纳固定在下文所说的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上的固线组件30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LED灯具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灯具,此处不作限制。
通常情况下,底盘200固定在墙壁或者天花板上;LED模组100安装固定在底盘200上,用于出光;罩壳与底盘200组装固定,一方面对LED模组100进行保护,起到防尘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以防在LED模组100发生损坏时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再一方面,也能够使LED模组100发出的光线更柔和。因底盘200和罩壳的具体结构和形状可以根据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设计,故此处不再详细描述。以下说明书部分将主要对LED模组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至图9所示,所述LED模组100包括光源模组10和与所述光源模组10组装固定的光学模组20,所述光源模组10上设有LED灯珠11和为LED灯珠11提供电源和/或控制的驱动电路12,连接线300焊接固定在光源模组10上并与驱动电路12电性连接。连接线300具有电芯301和包覆在电芯301外侧的绝缘部302,电芯301与光源模组10上的焊点13焊接固定。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线300与光源模组10之间也可以通过连接器插接的方式进行电性导通,如:连接线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器,光源模组10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器,通过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的相互插接来实现快速的电性导通。
每个LED模组100上均连接有两组连接线300,该两组连接线300分别与驱动电路12的正电源端和负电源端相连,实现电流的传输,继而实现相邻两个LED模组100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理解的,一部分连接线300的自由端需要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以此来进行取电。
所述光学模组20上设有与LED灯珠11一一对应的透镜21(即配光部),所述透镜21用于将LED灯珠11发出的光线进行分配并出射。当然,透镜21也可以只设置一个,该一个透镜21对应多个LED灯珠11;或者是,透镜21整体呈条形状设置,该条形状的透镜21也能对应多个LED灯珠11。
所述驱动电路12及连接线300均设于所述光源模组10的其中一端,所述光学模组20内对应形成有供收容所述驱动电路12和所述连接线300的收容腔(未图示),所述光学模组20的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线300穿出的穿孔22,所述穿孔22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且所述穿孔22靠近所述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201设置。
所述光学模组20的临近所述驱动电路12的外侧壁201上形成有固线组件30,所述固线组件30位于所述穿孔22的旁侧,用于对穿孔22处的多余的连接线300进行收纳和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固线组件30是有弹性的,从而在安装时可以将多余的连接线300全部塞进固线组件30内,实现对连接线300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固线组件30不仅可以应用于LED模组,还可以直接应用于线条灯等照明产品中。
所述固线组件30包括形成在所述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201上的定位件31和悬伸于光学模组20外侧的固定件32,所述固定件32为弹性结构,所述定位件31与固定件32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33,所述连接线300固定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33内。具体来讲,在所述收容空间33的入口处,所述定位件31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引导面311,所述固定件32的侧壁上形成有第二引导面320,所述第一引导面311与所述第二引导面320相对设置,以共同引导所述连接线300进入所述收容空间33。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31自所述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201向外突伸形成,所述定位件31的侧壁上还形成有第三引导面312,所述第一引导面311与第三引导面312相互连接且均为倾斜面,以使得所述定位件31的截面为三角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定位件31,直接在固定件32与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收容空间33,也能实现对连接线300的收纳和固定;此时,直接在固定件32上设置导引面即可引导连接线300进入收容空间33内,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第一引导面311和第二引导面320的设计目的在于:方便引导连接线300进入收容空间33,第三引导面312的设计目的在于:使收容空间33的底部空间足够大,从而能够收纳尽可能多的连接线30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引导面311、第二引导面320及第三引导面312,只要能够对连接线300进行收纳即可,此处不作限制。
所述固定件32包括与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201相连的连接部321和与连接部321相连的悬伸部322,所述悬伸部322与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201大致平行,所述悬伸部322上设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33内突伸的定位片323,所述第二引导面320形成在所述定位片323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悬伸部322和所述定位片323均为弹性结构,以便在收纳连接线300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所述连接部321设置有两个,该两个连接部321分别与所述悬伸部322的两侧边连接,以稳定的支撑悬伸部322;所述定位件31位于该两个连接部321之间,所述定位片323自所述悬伸部322的顶部中间位置处朝向所述定位件31突伸。
如图2所示,所述LED模组100还包括磁性件40,所述磁性件40穿过所述光源模组10并与所述光学模组20固定连接。具体来讲,所述磁性件40为磁铁,所述光源模组10上开设有供磁铁40穿过的通孔14,所述光学模组20上设有与磁铁40相配合的配合件23,利用磁铁40与配合件23的相互配合,实现了LED模组100的组装,继而方便将整个LED模组100固定到底盘200上。
当然,磁性件40也可以采用基座与强磁体相结合的方式,此时的基座可以由塑料基底和内嵌的铁芯组成也可以直接为铁质基座,强磁体呈片状设置,不仅能达到将整个LED模组100固定到底盘200上的目的,同时还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当然,也可以不用磁性件40,而直接用螺钉将LED模组100锁紧固定在底盘200上,或者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实现LED模组100与底盘200的固定,都具有成本低的优点,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在对LED灯具进行组装时,若出现连接线300有多余的现象,则可直接将多余的连接线300全部塞进固线组件30的收容空间33内(如图6与图9),实现对多余连接线300的收纳。至于连接线300如何被塞进收容空间33内,使用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设定,此处不作详细说明也不做任何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LED模组100通过在光学模组20的外侧壁201上设置固线组件30,从而可利用该固线组件30对多余的连接线300进行收纳和固定,帮助客户解决了线材长度过长带来的安装困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LED模组,包括光源模组和与所述光源模组组装固定的光学模组,所述光源模组上设有LED灯珠和为LED灯珠提供电源和/或控制的驱动电路,所述光学模组上设有与LED灯珠对应的配光部,以将LED灯珠发出的光线进行分配并出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组上还固定有与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的连接线,所述光学模组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线穿出的穿孔并于临近所述驱动电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固线组件,以对穿孔处的多余的连接线进行收纳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组件包括悬伸于光学模组外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为弹性结构,所述固定件与光学模组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收容空间,所述连接线固定收容在所述收容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线组件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光学模组外侧壁上的定位件,所述收容空间形成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空间的入口处,所述定位件和/或固定件上设置有导引面,以引导所述连接线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面,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与所述第二引导面相对设置,以共同引导所述连接线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自所述光学模组的外侧壁向外突伸形成,所述定位件上还设置有第三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与第三引导面相互连接且均为倾斜面,以使得所述定位件的截面为三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与光学模组的外侧壁相连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相连的悬伸部,所述悬伸部与光学模组的外侧壁相平行,所述悬伸部上设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伸的定位片,所述第二引导面形成在所述定位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伸部和所述定位片均为弹性结构,以在收纳连接线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置有两个,以分别连接所述悬伸部的两侧边,所述定位件位于该两个连接部之间,所述定位片自所述悬伸部的顶部中间位置处朝向所述定位件突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及连接线均设于所述光源模组的其中一端,所述光学模组内对应形成有供收容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连接线的收容腔,所述穿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且所述穿孔靠近所述光学模组的外侧壁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组还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穿过所述光源模组并与所述光学模组固定连接。
12.一种LED灯具,包括底盘、固定在所述底盘上的至少两个LED模组以及遮罩在至少两个LED模组外侧的罩壳,所述罩壳与所述底盘组装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模组为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LED模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线用于电性连接至少两个LED模组,且相邻两个LED模组之间的多余的连接线收纳固定在光学模组的外侧壁上的固线组件内。
CN202023092313.4U 2020-12-21 2020-12-21 Led模组及led灯具 Active CN2138100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2313.4U CN213810070U (zh) 2020-12-21 2020-12-21 Led模组及led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92313.4U CN213810070U (zh) 2020-12-21 2020-12-21 Led模组及led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10070U true CN213810070U (zh) 2021-07-27

Family

ID=76947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92313.4U Active CN213810070U (zh) 2020-12-21 2020-12-21 Led模组及led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100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40599B1 (en) Line type lighting apparatus
KR101713054B1 (ko) 라인 타입 조명장치
KR101092177B1 (ko) 조립형 엘이디 조명장치
KR20090006633U (ko) 엘이디램프 모듈 연결구조
JP4756391B2 (ja) 照明器具
JP4756383B2 (ja) 照明器具
CN213810070U (zh) Led模组及led灯具
CN210535867U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和面板灯组合
KR20210141118A (ko) 선형 엘이디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테리어 거울
JP6796803B2 (ja) 照明器具
CN216281217U (zh) 灯体及组合灯具
WO2021088961A1 (zh) 磁吸导电轨道、转接器、电气装置及电气系统
JP2016134204A (ja) 照明器具
CN115560299A (zh) 一种拼接灯具
JP6575894B2 (ja) 照明器具
KR20180003865A (ko) Led 면발광 등기구
CN108426209B (zh) 发光模组、照明模组、照明装置以及吊灯
JP6799811B2 (ja) 照明器具
JP6793342B2 (ja)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電気機器
CN216591128U (zh) 一种便于更换灯条的led灯
KR20200107515A (ko) 조명모듈 분리형 led 조명장치
JP7325035B2 (ja) 照明器具
JP2018120657A (ja) 照明用配線コードのクランプ構造及び照明装置
CN218268720U (zh) 一种平板灯
JP6403063B2 (ja) 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